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2篇
  免费   113篇
  国内免费   170篇
测绘学   80篇
大气科学   42篇
地球物理   75篇
地质学   302篇
海洋学   53篇
综合类   27篇
自然地理   14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4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641.
 通过对黄河上游水源补给区“黑土滩”型退化草地现状的调查发现,“黑土滩”型退化草地是由于气候的异常扰动、过度放牧、鼠类破坏、人为影响的综合因素引起的。从而提出了生态综合治理有效途径应以遵循自然规律,因势利导为出发点,减轻放牧压力,防止退化草地面积进一步扩张和蔓延;对不同程度退化草地应采用防治结合的模式,以草定畜,优化畜牧业管理模式;同时应及时灭鼠和防治毒杂草,全面贯彻落实家庭牧场政策、增加投入和高效管理,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加强法制建设,实现黄河上游水源补给区草与畜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42.
海峡西岸经济区城市竞争力评价及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提出将闽、粤、浙城市发展置于一种新的发展框架之下.文中在分析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背景的基础上,构建城市竞争力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海峡西岸经济区各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和要素竞争力进行了综合评价,比较分析了各城市的竞争优劣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海峡西岸经济区城市发展策略,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在全球化、区域一体化以及海峡两岸合作背景下如何实现快速发展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43.
蒙古高原中部气候变化及影响因素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菱  甄霖  刘雪林  王勤学 《地理研究》2008,27(1):171-180
利用蒙古国中部6个气象站1940~2004年和中国内蒙古自治区中部6个气象站1951~2004年的温度和降水资料,对两地的气候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作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与60年代相比,中国内蒙古6站平均升温1.35℃,蒙古国6站上升1.13℃,2000~2004年与60年代相比:中国内蒙古6站上升1.89℃,蒙古国则为1.37℃,中国内蒙古6站的升温速率高于蒙古国6站。对温度变化趋势作突变性检验,结果表明:温度发生突变时间是纬度较高地区早于纬度较低的地区,大城市早于中小城镇,城市化对温度变化影响比较明显。相对于温度变化,降水变化没有显著性的突变,但有周期变化,中国内蒙古降水变化有2.8年周期,蒙古国有4年、8年的周期,这可能因为中国内蒙古降水水汽主要来源于太平洋,而蒙古国降水的水汽主要来源于北冰洋。  相似文献   
644.
分析研究了中梁山岩溶山区竹林、灌丛、草地、园地、坡耕地5种土地利用方式的凋落物和土壤的蓄水功能。结果表明,自然利用的竹林地、灌丛地、草地的凋落物蓄积量和最大持水量都远远大于其余两种农耕利用的土地。当自然利用土地改为园地、坡耕地以后,其表层土壤的最大蓄水能力下降31. 2%、非毛管蓄水能力下降65. 5%、坡耕地的毛管蓄水能力下降34. 3%。与此同时由于土地利用方式不同,还使园地整个土壤剖面( 60cm)蓄水潜力增大4. 4% ,坡耕地蓄水潜力减少6.1% ,园地、坡耕地剖面土壤非毛管蓄水能力较自然利用方式土地剖面非毛管蓄水能力下降55. 7%。毛管蓄水量和前期含水量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整个剖面毛管蓄水量和前期含水量都以园地最高。从保水能力上考虑,园地是岩溶山区开垦土地较为理想的利用方式。建议加强园地凋落物的保护;在雨季尽量不让坡耕地空闲裸露,以防止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645.
探索性地将电磁测深(EH4)和地面高精度磁测(G859)用于深大断裂型态、规模、产状的勘察工作当中,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成果,说明了电磁测深和地面高精度磁测方法选择的正确,及其相互印证的必要.通过工作成果的分析,提出了设计环境地球物理勘察工作应当遵循对环境的影响原则、对任务的有效性原则、对比原则、类比原则、节约原则、硬件原则等6条工作原则.  相似文献   
646.
区域积温插值的GIS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甄计国  赵军 《冰川冻土》2005,27(4):591-597
阐述了积温期分解对区域积温插值GIS方法的改进.运用该方法对台站各旬日均温纪录进行分解,得到>0℃期间的积温期长度与对应的气温下降累计值,发现它们之间呈现很好的线性关系,而积温值与积温期之间用指数回归拟合曲线代表更切合.在气温垂直递减率的基础上,用上述直线关系为参数,构建基于GIS(ARC/INFO地理信息系统)GRID模块的插值方法,依据高分辨率的DEM与台站海拔高度TIN之间的高度差进行高度订正以生成多山区域的积温数据库.与改进前的GIS插值相比,该方法可使甘肃省区域内积温插值的相对精度提高近3倍.这种方法可以在甘肃省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建设信息化管理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647.
锦鸡儿属植物的遗传多样性及其种间关系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利用RAPD技术,对甘肃省自然分布的11种锦鸡儿属(CaraganaFabr.)植物的遗传多样性及其种间关系进行了研究。从34个10碱基随机引物中筛选出能产生稳定多态性标记的引物11个,共扩增出128个位点,主要集中在200~2000bp之间,其中104个表现出多态性,多态性比率高达81.25%;根据POPGENE32软件计算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与Nei指数也较高,分别为0.3889和0.2517。说明锦鸡儿属植物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强。应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RAPD分析所反映的种间遗传关系与传统的形态学分类结果基本一致,但也有个别种的从属地位稍有变化。这说明还需要将分子标记的研究结果与形态学和其他方法结合起来进一步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648.
旅游生态足迹改进方法及应用研究——以张家界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证研究已证明,旅游目的地存在大量的国际贸易和区域贸易.由于贸易的存在,旅游者发生在目的地的消费所对应的环境冲击并不是全部由这一区域所承受,因此将旅游生态足迹分为可转移生态足迹与不可转移生态足迹两类.不可转移生态足迹反映了旅游目的地必须要承受的由旅游活动带来的生态压力;可转移生态足迹反映了可以通过贸易等方式向其它地区转移的生态压力.新模型有利于测度旅游活动对旅游目的地环境影响的真实压力.以张家界为实证研究对象,计算分析了2006年张家界市旅游生态足迹.  相似文献   
649.
研究了重庆市中梁山岩溶槽谷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碳和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引入通径分析方法探讨有机碳与各粒径团聚体之问的关系.研究表明,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碳、团聚体稳定性指数和团聚体保存几率影响明显:坡耕地有机碳含量仅为17.544(g/kg),分别比灌丛、橘林地、草地和菜地低61.14%、71.66%、74.43%和100.83%;团聚体稳定性指数依次为草地(2.394)>灌丛(2.383)>橘林地(2.085)>坡耕地(1.953)>菜地(0.865);团聚体稳定性与有机碳含量的相关性与土地利用方式有关,在灌丛和草地中明显正相关,在橘林地和菜地中呈负相关,而在坡耕地中相关性不明显;大粒径团聚体保存几率是决定有机碳含量的主要园子,5~10mm和3~5mm粒级的土壤团聚体对有机碳累积与稳定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61和0.50.   相似文献   
650.
Highstands in the Marine Isotope Stage (MIS) 3 based on 14C dating in the Qinghai–Tibetan Plateau (QTP) are widely documented. Recent records from shoreline sediments dated using U‐series and/or optically stimulated luminescence (OSL), however, reveal that the highstands originally dated in MIS 3 should now be considered to fall in MIS 5. This paper provides new evidence from the interior of the QTP, based on the grain‐size from a continuous lake core in the Zabuye Salt Lake, to verify the MIS 5 highstand in the QTP. Grain‐size analysis of the core sediments also distinguishes two other highstands in MIS 3 and MIS 2, respectively. The MIS 5 highstand is considered as the maximum lake level since the Last Interglacial, as cored sediments contain very low values of Median Diameter (Md) during MIS 5. Compared with the discontinuous records from lake shorelines sediments, the grain‐size records from the continuous lake centre core sediments provide a more complete dataset to infer lake level variations, and make it possible to make wider palaeoclimatic and palaeoenvironmental interpretation. In the interior of the QTP, highstands might have continued into cold climate periods due to the reduced evaporation rates in the latter. The influence of the moisture‐bearing southerly‐shifted Westerly wind pathway may also have contributed to the highstands in the glacial period. Copyright © 2015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