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0篇
  免费   131篇
  国内免费   207篇
测绘学   79篇
大气科学   114篇
地球物理   107篇
地质学   316篇
海洋学   100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8篇
自然地理   7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21.
沙漠是重要的沙尘源区,沙漠地区近地表水平输送的沙尘物质通量及其随高度的变化是沙尘输送过程的重要特征。在塔克拉玛干沙漠东南缘若羌平坦沙地的风沙观测场,利用BSNE集沙仪对沙尘暴天气过程中近地表2 m内不同高度沙尘物质的水平输送进行了观测,对其随高度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近地表水平运动的沙尘通量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观测点沙尘物质的水平通量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与高度的关系可用幂函数表示;约66%的沙尘在地表50 cm高度以内传输;80%的沙尘在地表100 cm高度以内传输;观测点2009—2010年12次沙尘暴天气过程,通过0~2 m高度的单宽总输沙量为3 627.9 kg·m-1,PM80、PM50的输送量分别为1 430.4 kg·m-1、216.2 kg·m-1。  相似文献   
722.
建立节水型社会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策,也是解决渭干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的战略选择。渭干河流域是典型的灌溉农业区,农业灌溉大部分仍采用粗放型的土渠输水、大水漫灌方式,水资源流失严重,灌溉定额偏高,渠系入渗量高达14.01亿m3,农业节水潜力很大。在现有水量不可能增加的情况下,调整农业内部种植结构,发展节水农业是解决区域水资源短缺的有力措施。通过对2015年和2020年工业、城市化和生态用水进行预测,确定农田灌溉可用水量。选取渭干河流域9种种植面积最大的农作物,参考作物蒸散量及作物系数,得出各类农作物的实际需水量,并与现有灌溉量比较,发现现有灌溉量远大于作物的实际需水量,通过节水灌溉和水渠改造,可节约用水10.59亿m3。而且研究区的粮食种植面积亦远大于需求,即使未来10年不再扩大粮食种植面积,也比需求面积多出近2万hm2,如根据实际需求去调整,可节约1.05亿m3的水量,能极大缓解水资源紧缺的局面,将灌溉量控制在可用水量范围内,为加快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保护区域生态提供充足的水资源保证。  相似文献   
723.
以黄海绿潮暴发的主要漂浮种类浒苔 (Ulva prolifera)为材料,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浒苔光合参数、固碳速率及提升海水pH的作用,结果表明:浒苔光合作用半饱和常数Km为0.25 mmol/dm3,光合作用饱和时海水溶解无机碳(DIC)浓度也只需1.2 mmol/dm3,为正常海水DIC浓度(2.4 mmol/dm3)一半,故黄海绿潮暴发时藻体可以一直保持光合作用饱和与旺盛生长状态。水生条件下浒苔藻体主要吸收海水中的DIC,0.5 g/dm3培养密度下,1个光周期内净光合固碳速率为10.92 mg /(g·d)(鲜重)。连续培养5 d,0.5,1.0和2.5 g/dm3培养密度组的DIC浓度从22 mg/dm3分别降为4.85,2.62和0.66 mg/dm3,表明DIC去除率随藻体培养密度提高而增强,分别可达77.78%,88.00%,96.98%;藻体吸收海水中无机碳的同时可使海水pH升高,0.5 g/dm3培养密度下,1个光周期内净提升pH速率高达0.96/(dm3·g·d)。连续培养5 d,0.5,1.0和2.5 g/dm3培养密度组第1天其pH分别可达到9.1,9.2和9.7,表明藻体密度越高pH提升越快,而且第5天pH均可稳定在9.9左右。浒苔暴露在空气中可直接吸收空气中CO2,1个光周期内其光合固碳速率约为46.14 mg/(g·d),而在海水中的光合固碳速率为10.92 mg/(g·d),可见浒苔在空气中的光合固碳速率是水中的4.23倍。水生和气生时单位质量藻体的固碳效率因藻体间相互遮蔽而下降。结果可为今后黄海绿潮暴发机制及CO2减排和防止海洋酸化作用的评估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24.
带地形的大地电磁二维正演数值模拟多数基于电性各向同性理论,由于地球内部电性各向异性现象的普遍存在,基于电性各向异性理论研究地形起伏情况下大地电磁二维正演数值模拟就显得非常迫切.本文首先由麦克斯韦方程出发,引入张量电导率,求得一组关于平行走向的电场分量Ex和磁场分量Hx的二阶偏微分方程,使用有限差分法求解出Ex和Hx的近似解,并以此求得其他场分量;其次,引入地形因素,改变变量在网格节点中的排列方式,选择交错排列方式从而给有限差分系数矩阵的最大带宽分配合理的存储空间;最后,使用Weaver的方法解决TM模式下,在地-空分界面垂直于构造走向的一些区域存在不同电导率的问题.通过对带地形的二维电性各向异性结构做正演模拟,研究地形因素对大地电磁响应的影响;以电性各向异性理论为基础,将地形因素引入对实测大地电磁资料的处理中,通过做二维正演拟合和未引入地形因素的结果做对比,说明电性各向异性现象的普遍存在,认识地形因素对观测大地电磁场的影响,为今后分析解释实测大地电磁资料包含地形因素和电性各向异性情况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725.
坝址渗水析出物是液—固相系列间相互作用的产物,对坝基岩体的渗透稳定性和帷幕体的防渗时效性具有指示意义,而目前对其量化分析还不够。在明确析出物的成因及形成过程的基础上,以一大坝工程作为例,应用PHREEQC中Equilibrium_phases模块对渗水析出物进行定量解析,并与类似成果进行对比,认为此模块的应用更为合理。结果表明:目前区内大坝廊道渗水析出物的析出量总体上对大坝的稳定性影响不大,第四单元和第六单元相对其它单元析出量稍多一些,建议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726.
选取江苏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部分天然地震与人工爆破波形数据,通过波形对比分析、震幅比以及频谱等方面的对比发现两者之间不同之处。把这些不同的方法应用到数字地震台网实际工作中,能够快速有效地分辨出天然地震和人工爆破,为今后震相的识别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727.
霍吉祥  宋汉周 《岩土力学》2015,36(Z2):57-63
近些年来地下水中多组分反应-运移模型在地球科学及环境领域开始得到应用,但其求解较为复杂,为了提高计算效率,可以采用去耦合化方法处理,从而使模型求解得到简化。针对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非均质地质体,提出该类条件下的去耦合化方法,即根据水-岩间、水溶组分间反应的不同,将整个研究区划分为若干子区域,获得对应的去耦合化矩阵。对化学场中各子区域间相邻边界进行设定,达到简化模型求解的目的。最后,以一维非均质介质中基于热力学平衡的反应-运移问题作为算例,基于以上方法进行求解,并与该算例经PHAST软件所示的结果较为一致。结果表明,基于去耦合化方法获得的各离子浓度随时间演变和沿空间分布特征与PHAST所示的结果较为一致,显示该方法在非均质区域模拟溶质运移等方面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728.
针对矢量数据库的数据更新及更新后历史数据维护等一系列问题, 设计实现了一种基于基态修正扩展模型的增量更新方法, 以当前最新矢量数据库的状态作为基态, 用增量信息来记录变化信息并驱动基态更新, 以多级差文件形式保存新旧基态间的数据差异, 形成历史数据以供检索回溯。在此基础上, 进行了增量更新存储模型和技术流程设计, 给出了增量信息和差文件对应的数据结构, 开发了矢量数据库更新原型系统, 较好地实现了矢量数据库的增量更新。  相似文献   
729.
1∶25万玉门镇幅(K47C004001)区域地质调查项目的主要进展如下:敦煌岩群总体为一套孔兹岩系组合,时代厘定为古元古代,从中新解体出了一套浅变质火山岩组合和浅变质细碎屑岩及碳酸盐岩组合,获得了大量微古化石,分别厘定为长城纪铅炉子沟群和蓟县纪平头山组、野马街组。对区内韧性剪切带进行了详细剖析,创新了有限应变测量的技术方法,识别出了敦煌岩群的5次变形事件。通过对昌马洪积扇不同沉积物粒度的统计分析,识别出7次粒度变粗事件,结合大量ESR测年数据,揭示了沉积物粒度突变事件与高原隆升期的必然联系。查明了区内侵入岩的时空分布和演化序列,将侵入岩划分为同源、异源、构造混杂、变质混杂4种类型。  相似文献   
730.
冯军  张彬  黄骁  孙进忠  柏永亮  霍东平 《现代地质》2014,28(6):1252-1259
在地震多发的中国内陆环境下,场地稳定性评价越来越引起重视。为了研究北京延庆新城规划区大型场地动力响应特征,在分析延庆新城规划区第四纪覆盖层和断裂的空间分布规律基础上,基于数值模拟方法,运用有限差分数值模拟软件FLAC3D建立了规划区三维仿真模型,并对新城规划区场地动力响应进行了仿真,最后通过定义场地速度响应系数来刻画场地动力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对于“土岩组合”的典型场地,在低频剪切波的激励下,第四纪覆盖层的厚度将引起不同程度的场地速度响应,第四纪覆盖层越厚,场地速度响应系数越大,动力放大程度越高;对于下伏断裂的复杂场地,剪切波传播路径变得极其复杂,断裂对地表速度响应系数有放大作用,放大程度与断裂分布形式和发展规模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