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5篇
  免费   350篇
  国内免费   376篇
测绘学   164篇
大气科学   144篇
地球物理   291篇
地质学   716篇
海洋学   152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81篇
自然地理   22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86篇
  2021年   102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78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82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74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115篇
  2011年   111篇
  2010年   97篇
  2009年   97篇
  2008年   80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9年   1篇
  1966年   1篇
  1954年   1篇
  192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层间氧化型砂岩型铀矿是一种具有实际工业意义的铀矿床,在还原环境下,铀相对难迁移,有利于铀矿床的储存。亚铁离子、硫离子、黄铁矿、有机质等物质都可能对砂岩型铀矿的还原环境发挥作用。为研究鄂尔多斯地区砂岩型铀矿U(Ⅵ)的还原因素,本文对砂岩型铀矿及大量存在的灰绿色砂岩常见的还原性物质亚铁离子、硫离子、黄铁矿、钛铁矿、腐殖酸、甲烷气、氢气对U(Ⅵ)进行了常温常压下的模拟实验,利用极谱法和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U(Ⅵ)和U(Ⅳ)的含量,进而分析它们的还原能力。结果表明:亚铁离子和硫离子具有较强的还原性,黄铁矿、钛铁矿和腐殖酸的还原作用甚微,氢气和甲烷气并不参与U(Ⅵ)反应;如10 g灰绿色砂岩经蒸馏水浸泡后,得到1.1~26μg/m L亚铁离子,没有检测出硫离子。说明灰绿色砂岩具有较强还原性的主要原因是其在地下水浸泡下产生的微量亚铁离子发挥作用,揭示了鄂尔多斯地区砂岩型铀矿大量存在的灰绿色砂岩是形成后生水成铀矿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42.
斑岩型铜矿床成矿斑岩岩浆氧化状态研究方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京渤  安芳 《矿床地质》2018,37(5):1052-1064
近年来,成矿斑岩岩浆的氧化状态对斑岩铜矿床成矿潜力和成矿规模的控制作用受到了矿床学家的广泛关注。文章总结了斑岩型铜矿床成矿斑岩岩浆氧化状态的主要研究方法及各自的适用条件:(1)钛铁氧化物(钛铁矿-磁铁矿)固熔体的组成,适用于含共生岩浆成因钛铁矿-磁铁矿的斑岩体;(2)岩石中的Fe~(3+)/Fe~(2+)含量比值,适用于新鲜的熔融包裹体或未发生热液蚀变和地表风化作用的新鲜岩石;(3)黑云母中的Fe~(3+)、Fe~(2+)和Mg含量,适用于黑云母与磁铁矿和钾长石共生的岩体;(4)角闪石主量元素含量,适用于温度为550~1120℃、压力1200 MPa、氧逸度(f(O2))为-1≤ΔNNO≤+5的钙碱性喷出岩或浅成侵入岩;(5)锆石Ce~(4+)/Ce~(3+)比值;(6)锆石EuN/EuN*比值,斑岩铜矿成矿斑岩为中酸性岩体,其中锆石普遍发育,因此被广泛用于确定岩浆氧化状态。文章还通过收集中国冈底斯成矿带、金沙江-红河成矿带、中甸岛弧成矿带、环太平洋成矿域和中亚成矿域主要斑岩铜矿床成矿斑岩岩浆氧逸度资料,讨论岩浆演化状态对斑岩型铜矿床成矿作用和成矿规模的控制作用,发现同一成矿带内含矿斑岩的氧化状态明显高于不含矿斑岩,且含矿斑岩的氧化状态与斑岩铜矿床的成矿规模具有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943.
青海省境内的东昆仑中段地区,地质研究程度低,根据已经完成的1∶50万地球化学调查资料,结合地质背景,对该区构造单元和深大断裂带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从元素特征参数值入手,总结出各构造单元中地球化学元素的分布特征及该地区地壳演化的基本规律,并将本区划分为7个地球化学异常区带。研究表明,昆中断裂带具有中高温元素矿化,昆南断裂带具有低温元素矿化,而且沿其断裂带两侧分别形成金—铜与金—锑为主的多金属成矿区带。通过不同构造单元的含矿性对比,指出由北向南形成由Cu、Cd、Fe、Au、Pb、Zn、Ag、W、Sn—Au、As、Sb、Cu(Co)、Pb、Zn—Au、Sb、As、Hg(Cu、W、Sn)的成矿区带。  相似文献   
944.
大石板赤铁矿床位于扬子准地台的东南边缘黔南坳陷腹地之独山箱状背斜次级褶皱大石板背斜东翼,呈层状稳定产出,为沉积型铁矿。赤铁矿层仅见一层,被F2断层横切,形成Ⅰ号和Ⅱ号两个矿体。通过对含矿层位展布及矿石特征分析,结合沉积相与古地理环境等研究,认为大石板铁矿是在湿热气候条件下,各种赤铁矿泥晶等围绕核心以胶体化学方式发生沉积形成赤铁矿鲕粒,经波浪、潮汐等动力最终在近滨远端环境下形成矿床。  相似文献   
945.
青海省聚乎更煤矿区矿山地质环境遥感监测及质量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2011年和2012年获取的2期IKONOS2数据为信息源,在波段组合、数据融合和正射纠正等图像预处理基础上,针对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进行人机交互解译,对青海省木里煤田聚乎更煤矿区因煤矿开发而引发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矿山环境恢复治理情况进行了遥感调查与监测;并将矿山环境调查结果与矿区基础地理及地质资料相结合,根据矿区环境的实际状况,合理选择矿山地质环境评价因子及权重指标,对该矿区的矿山地质环境质量进行了动态评价。结果表明:聚乎更煤矿区的矿山地质环境质量呈明显下降的趋势,2012年采矿活动对矿山地质环境有影响的面积较2011年增加了近10 km2,主要是地表植被直接或间接地受到破坏,且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工作进程远远跟不上矿山环境恶化速度。  相似文献   
946.
The distribution of plant species and relationships between species and soil factors in the east central part of Gurbantunggut Desert was studied to provide more insight into the flora and determine differences in vegetation across various parts of the desert. Two-way Cluster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vegetation in the area could b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the first group was dominated by the shrub species, Ephedra przewalskii and the grass species, Carex physodes mainly in areas of flat grounds and gentle slopes; the second group was dominated by C. physodes, Artemisia songorica and A. xerophytica mainly on the slope of sand dunes and the third group was dominated by the shrub species, Haloxylon persicum mainly on the top of sand dunes.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plant density between Groups 1 and 2 but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Group 3. Soil water under vegetation Group 3 was much lower than that in the other two groups at all soil depths. The EC, organic matter, total P and soluble Na, Ca and Mg varied very similarly with soil water. 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CCA) satisfactorily assessed the species-soil relations in the area. The distribution of plant species was strongly correlated with the soil factors of water content, organic matter, EC and nutrients. The variations in species occurrence explained by the three CCA axes were about 70%, indicating that some explanatory site variables may exist outside our studied parameters. Soil texture is suggested to be included in future studies to improve the explanation of CCA.  相似文献   
947.
广西河池五圩矿田箭猪坡铅锌锑矿位于江南古陆南缘、右江再生地槽北部边缘的丹池多金属成矿带南端,成矿作用和断裂构造密切相关,矿体主要受NNW向断裂带控制,呈脉状、条带状、块状、角砾状产出。矿石中金属矿物除闪锌矿、方铅矿、辉锑矿等常见硫化物之外,还大量发育脆硫锑铅矿、硫锑铅矿等硫盐矿物;非金属矿物主要为石英、绢云母、锰方解石、方解石及锰白云石,矿床的形成经历了中低温热液充填成矿期。文章在总结前人的认识基础上,依据野外调查及镜下光(薄)片的观察,并根据矿物共生组合及相互穿插关系,分成2个成矿期4个主要的成矿阶段及12个亚阶段,成矿期包括热液成矿期及表生期,其研究结果不仅有助于了解矿化过程,而且为矿床评价、组分综合利用和选冶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48.
降雨和地形地貌对水文模型模拟结果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概念性水文模型数量众多,判断模型是否适合研究流域可以通过模拟结果来体现,但是熟悉流域的产汇流特性可以筛选模型,从根源上大量减少工作量,也可以解决相似流域无资料的问题。选取6种概念性水文模型,以马渡王、板桥和志丹这3个半湿润与半干旱流域为研究区域,探讨流域特性与模型结构之间的关系,并通过降雨和地形地貌分析其对模型模拟结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流域地形及植被对产汇流过程有重要影响,由于局部产流现象严重,河道坡度影响大于流域平均坡度,当区域气候条件相差不大时,地形地貌比降雨对流域产汇流特性影响更大。因此对于水文模型的选择,可以在熟悉流域产汇流特性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必要时可以增加适合研究流域的模块来获得更好的预报,在半干旱与半湿润流域,同时具有蓄满和超渗机制的模型能得到更好的应用。  相似文献   
949.
综合指标叠套方法在海上雷暴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前人研究陆上雷暴的经验基础上,采用综合指标叠套的方法,探讨不同海域雷暴的影响因子及其预报。选取的预报参数主要包括温度露点差、相对湿度、层结稳定度、对流有效位能、抬升指数、BOYD指数、全总指数、K指数、SWEAT指数、SWISS00、水汽通量散度等15个指标,并分区域确定各自的阈值。对2013年6月东海和南海区域雷暴进行试预报,准确率可达到70%以上,且有效减少漏报率。可见,选取的预报因子及其阈值是有效的,综合指标叠套方法用于海上雷暴的预报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50.
为探讨使用喹烯酮对刺参幼参的安全性,研究了喹烯酮对幼参生长、非特异性免疫及抗应激能力的影响。实验选用初始体重0.6g左右的幼参,采用单因素梯度设计,以不添加任何促生长剂的饲料作对照,在饲料中分别添加10、20、50、80和100mg/kg的喹烯酮,连续投喂69d,停药2周后经长途运输考察抗应激能力的变化。结果表明,添加喹烯酮的实验组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成活率都高于对照组,20mg/kg组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组。适量的喹烯酮能提高刺参幼参体壁中SOD、AKP和ACP酶的活性,20mg/kg组最高;随着时间的延长,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差异减小,50d后SOD、ACP活性接近对照组水平。高浓度喹烯酮(80~100mg/kg)使幼参的抗应激能力变差。研究表明,刺参苗种中间培育期间喹烯酮的最适用量为20mg/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