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5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41篇
地质学   86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21.
潘集煤矿二叠纪主采煤层中微量元素亲和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安徽淮南煤田位于华北地台南端 ,发育了华北地区二叠纪含煤岩系中层位最高的可采煤层。采用仪器中子活化分析法 (INAA)测试了淮南煤田潘集煤矿二叠纪主采煤层 13个样品的 36个微量元素的浓度分布 ,并对其共生组合特点、地球化学特征及稀土元素配比模式作了初步分析 ,结果表明 ,煤中不同微量元素显示出不同的亲和性质。元素Br,As ,Sb ,Ni和Co等趋于在煤中富集 ,其中Br的有机亲和性最大。元素Na ,K ,Rb ,Th ,Hf,Zr ,Ta和REE则在煤层与顶底板接触带的碳质泥岩中富集 ,表现出与细粒陆源碎屑物更强的亲和性。其它元素倾向性不甚明显 ,但Fe ,Ca ,Sr ,HREE等元素在海水影响强度增大的煤层中含量增加。元素As,Cs,Ni,Fe和Ca在煤层中含量变化较大 ,其变异系数大于 1,其它元素则相对稳定 ,表明同一矿区煤层中微量元素含量在不受其它地质作用明显叠加影响时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本区煤层稀土元素配比模式与华北其它地区C—P纪煤基本类似 ,普遍存在Eu亏损现象。 ∑REE在煤中分布范围为30× 10 -6~ 95× 10 -6,在顶板泥岩中超过 2 0 0× 10 -6。煤层中部 ∑REE降低 ,HREE相对富集。聚类分析表明 ,元素As ,Se ,Ag和Fe关系密切 ,这与煤中黄铁矿等成岩矿物有直接关系 ,泥炭沼泽演化期间或之后海水的直接或间接影响会促使这  相似文献   
22.
台网系统监视平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广东数字遥测地震台网的台网系统监视平台,是为监视台网中心的运行和台站仪器状况而设计的,通过网络对实时地震数据收集、处理系统运行和台站状态进行图形化自动监视,当发生地震事件、断记或系统故障时该平台能自动报警。实践表明,它既减轻了监测值班人员的工作负担,又为仪器维修人员跟踪台站仪器故障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23.
三分向数据震相的自动识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三分向地震数据,提出了一种自动检测P波和S波初至的算法。此算法组合使用了短时窗检测器DSp和长时窗DBp检测器,具有短时窗的较高精度和长时窗较低的误触发率。应用广东、福建和云南省的地震数据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自动检测具有可靠的精度,地方震和近震P波到时误差小于0.2s的超过84%;S波到时误差小于0.5s的超过74%。  相似文献   
24.
应用人工神经元网络方法识别近震与远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人工神经元网络方法,提出了一种在实时系统中识别近震与远震的算法,并用广东省台网记录的地震波形数据进行训练和测试。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准确可靠地识别远、近震,可以应用于台网的实时处理系统。  相似文献   
25.
通过研究马五段去白云石化作用的成因及发生模式,可进一步了解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奥陶系碳酸盐岩储集层成岩和物性的演化.通过岩心与薄片的观察,结合地球化学方法,和对白云岩的碳、氧同位素与微量元素的测定,分析了去白云石化作用成因及成岩演化过程,并结合物性资料分析去白云石化作用对储集层的影响,建立了研究区去白云石化的作用模式.结合...  相似文献   
26.
一、引言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十分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频度高、强度大、连续性强、影响面广、损失重.以内蒙古、新疆、甘肃、青海、西藏等五大牧区为主的我国牧区是我国北方和西部的重要生态屏障,达400多万平方千米;牧民分别来自40多个民族,总数达4000多万人.  相似文献   
27.
为研究沁水盆地南部3号和15号煤储层显微裂隙的发育情况,借助扫描电镜显微裂隙分析、荧光显微镜显微裂隙统计、X射线衍射分析等手段,总结了地应力、煤岩显微组分、煤变质程度、煤中矿物质与显微裂隙发育的关系,探讨了影响煤储层显微裂隙发育主要因素。结果表明,该区煤储层显微裂隙较为发育,显微裂隙密度一般为7~59条/9 cm2,以C型和D型裂隙为主,扫描电镜下常见张性裂隙、剪性裂隙,对煤储层渗透性贡献较大,内生裂隙较少见。显微裂隙通常发育于镜质组中,裂隙密度随变质程度的升高表现出降低的趋势,煤中矿物的充填作用对于显微裂隙的发育影响较大,对煤样渗透性造成了直接破坏作用,地应力场的方向和大小控制着外生显微裂隙的开合程度,进而对煤储层的渗透性产生影响。因此认为,地应力和煤中矿物是影响该区煤储层显微裂隙发育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8.
运用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热重-热流和扫描电镜等手段对准格尔矿区官板乌素煤矿主采6号煤层下部层位中煤矸石的矿物组成和微观形貌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煤矸石在官板乌素煤矿6号煤层下部层位中分布广泛,呈薄层状产出,主要矿物组成为高岭石,其次含有极少量的勃姆石等矿物。样品中SiO_2/Al_2O_3(摩尔比值)在2.00~2.10之间,接近高岭石族矿物理论比值,有害组分铁、钛含量相对较低。在扫描电镜下,可见煤矸石样品中高岭石单晶形态主要为六方片状,叠片状聚晶,晶片的片径多在5μm以下。该矿区煤矸石中的高岭石为结晶度较高的优质高岭岩,可用于生产陶瓷。  相似文献   
29.
数字地震台网IPVPN联网与实时数据共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九五”期间,全国地震观测系统进行了重大的数字化技术改造和建设,建成由47个国家级数字地震台和30个区域数字地震台组成的国家数字地震台网,一些省、直辖市和市县地震机构也先后建成了以监测本行政区域地震活动为主要目的区域性数字遥测地震台网(以下简称“台网”)约20多个(庄灿涛等,2003;吴书贵,2003),这些台网的建成及投入运行对我国的防震减灾事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由于受地域及建网时技术条件的限制,这些台网一般采取独立运行模式,自成体系,区域间数据交换困难,对于行政辖区临近交界多发地震地区而恰好是台网地震监测能力较差区…  相似文献   
30.
简要地介绍了测震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研制背景、目的,详尽地描述了系统构成、测震数据库结构、系统功能、系统特点和认证技术。本系统采用服务器端的脚本编程语言PHP和MySQL数据库组合开发,具有增加数据库用户及用户授权、修改用户密码、数据库备份、数据表更新、地震查询及文本目录的输出、震相查询及文本格式输出、非天然地震查询、波形数据下载等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