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84篇
测绘学   21篇
大气科学   39篇
地球物理   28篇
地质学   144篇
海洋学   19篇
天文学   12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28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4年   1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 毫秒
31.
多途径解决我国钾盐资源紧缺的对策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探讨了钾盐矿产的应用,钾盐矿产在世界及我国的分布状况,提出了解决我国钾盐矿产资源紧缺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32.
1.前言过去认为C_4植物最适应高温干燥气候条件的植物群系。根据最近的有关调查C_3植物大多分布在低温地带,C_4植物大多分布在高温地带,但在中纬度沙漠地带,C_3植物的分布也明显的多于C_4植物。作者对栽培分布作了调查,调查的结果表明,C_4植物大多栽培在比较干燥的高温地带;C_3植物则大多在冷凉地带,高温多雨地带,但也在有灌溉条件的干燥高温地带。  相似文献   
33.
许多人正在进行有关霜害的研究,但是由于在出现霜害时难于进行微气象实际观测,加之作物的种类和生长期不同,受害的程度也不同,所以,要弄清霜害程度和气象条件之间的关系有实际困难。为此,一般是在人工气象条件下进行实验。这类实验过去大都采用冷却空气后使作物冻结的方法,但这与实际结霜条件大不相同。自然状态是作物因长波辐射而冷却,周围的气温即使比0℃稍高一些,叶温也会下降到0℃以下而发生霜冻。因此,为了接近自然状态,就需要对辐射冷却能任意进行人工调节的辐射型实验装置。  相似文献   
34.
对流层平流层气溶胶粒子的形态和化学组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分析研究了1993年和1994年的8月、9月在香河地区上空采集的单个气溶胶粒子的形态及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组成。结果表明:1993年,在对流层大气中的气溶胶颗粒经常出现不规则形的粒子,可能是土壤粒子;而在平流层大气中的颗粒以具有“卫星”结构的硫酸粒子为主;硫酸铵粒子则经常出现在对流层的中、下部。香河地区上空颗粒物的化学元素组成比较复杂,单一化学元素组成的粒子较少,粒子主要含有Si,Fe,Al和S等元素。气溶胶的化合物有硫酸盐、硅酸盐、硝酸盐和磷酸盐等  相似文献   
35.
西藏雄村铜金矿集区纽通门铜金矿床找矿勘查取得突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雄村铜金矿床是在西藏冈底斯成矿带中发现的第一个以Cu-Au为组合的斑岩型矿床,它的勘探工作也是第一个在冈底斯完成的.雄村铜金矿床的发现和勘探结束了西藏冈底斯成矿带没有大型-超大型铜金矿床的历史.最近,笔者在雄村铜金矿床北西约3 km处发现了纽通门铜金矿床(图1),这是按照岛弧型斑岩铜金矿的空间分布特点以及矿化与含眼球状石英斑晶的英安玢岩密切相关的新认识所取得的成果,更是利用新技术新方法找矿成功的范例.  相似文献   
36.
雄村超大型铜金矿床的主要成矿作用发生在具眼球状石英斑晶的石英闪长玢岩及其外接触带强蚀变中细粒凝灰岩中,由产于斑岩体内的细脉浸染型矿体和产于凝灰岩中的细脉浸染型矿体、脉状矿体组成.文章在对含矿岩系及其侵位于含矿岩系的浅成岩和穿切矿体的花岗闪长岩等地质体进行详细的地质填图基础上,对雄村Ⅰ号、Ⅱ号矿体含矿围岩(暂定为雄村组J1-2x)、最早侵位的浅成岩-角闪石英闪长玢岩(J2δομ1)、含矿斑岩--具眼球状角闪石英闪长玢岩(J2δομ)、穿插矿体的黑云母花岗闪长岩(E2γδβ)(谢通门大岩基的一部分)、Ⅱ号矿体矿石中的辉钼矿等,开展了系统的成岩成矿年代学研究.锆石的U-Pb同位素测年结果表明,含矿围岩凝灰岩加权平均年龄为(176±5)Ma(MSWD=0.63;n=9);与成矿有关的含眼球状石英斑晶的石英闪长玢岩加权平均年龄为(173±3)Ma(MSWD=1.16;n=16);穿插侵吞矿体的谢通门大岩基花岗闪长斑岩加权平均年龄为(46.5±1.1)Ma(MSWD=0.83;n=14);所有锆石均显示岩浆成因锆石的特点.锆石U-Pb同位素研究显示含矿围岩形成于早中侏罗世,偏中性的含矿岩体侵位于中侏罗世,而侵吞穿插矿体的大岩基形成时代为始新世.雄村铜金矿Ⅱ号矿体4件辉钼矿样品的Re-Os同位素测定结果显示,辉钼矿w(187Re)为1 269~1 354μg/g,w(187Os)为3 587~3 993 ng/g.辉钼矿的模式年龄为169.5~176.8 Ma,平均模式年龄为(173.2±4.7)Ma(MSWD=5.6),显示成矿年龄为中侏罗世早期.结合多个岩体和岩脉的Ar-Ar同位素年龄测定结果和其他研究者的成果,认为雄村铜金矿属于岛弧型斑岩铜金矿床,由新特提斯洋的早期俯冲所致.雄村岛弧型斑岩铜金矿的发现和勘探、外围找矿的突破及本次系统年代学研究,提供了特提斯洋俯冲阶段成矿的信息,拓宽了西藏冈底斯成矿带新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37.
西藏谢通门县雄村铜金矿的成矿与含眼球状石英斑晶的角闪石英闪长玢岩有关,并至少受3个玢岩岩枝控制。主成矿元素为Cu,伴生元素为Au、Ag、Zn、Pb,其他微量元素Mo、As、Ba、Bi、Cd、Co、Mn、Ni、Sb含量较高。元素在垂向上具有分带特征,即从矿体中心向外可依次划分为Cu、Au、Ag、As、Sb、(Bi)→Co、Ni→Mo→Mn→Ba→Pb、Zn、Cd、Bi、(Sb),上述元素的异常和组合是寻找和评价该类矿床的重要地球化学标志。矿床的形成经历了早期Cu—Au—Ag成矿和晚期Zn—Pb—Cu—Au—Ag成矿两个阶段:早期成矿阶段形成了Cu—Au—Ag主矿体,晚期叠加Zn—Pb—Cu—Au—Ag矿化。Cu与Au、Ag呈显著的正相关,Cu主要呈独立矿物黄铜矿产出,Au、Ag主要赋存于黄铜矿中。矿石的K/Na值为6.9、Rb/Sr值为0.8,显示出矿床矿富K、Sr和贫Na、Rb的成矿环境;而Au(平均品位0.6×10-6)0.4×10-6、Au(0.6×10-6)/Cu(0.4%)1和n(Cu)/n(Au)(为20678)40000以及Mo(19.7×10-6),说明该矿床富金而贫钼。矿床所处的大地构造位置,成矿与偏中性的斑岩有关,元素组合特征,异常元素在垂向上的分带特征,主成矿阶段的Cu—Au—Ag矿化和晚期叠加的Zn—Pb—Cu—Au—Ag矿化,富Cu、Au、Ag和贫Mo的成矿元素组合及富K、Sr和贫Na、Rb的成矿环境,均表明矿床具有产于岛弧或类似岛弧环境的斑岩型铜金矿床的特征且叠加斑岩成矿系统晚期呈脉状产出的浅成低温热液型Zn—Pb—Cu—Au—Ag矿化。  相似文献   
38.
为解决Storm编程模型无法处理具有迭代结构的应用程序的问题,从迭代结构程序的特点出发,在Storm编程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增加Receiver、IBolt、Checker组件组建迭代Topology,设计了一种可以处理迭代结构的编程模型,分析了这种模型实现原理,对这种模型的新增组件和其对应的应用程序接口进行介绍和分析,同时,在Storm系统架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迭代Topology的实现方案,描述了这种实现方式下解决具有迭代结构程序的具体过程,最后使用这种模型模拟实现K-Means算法,实例论证这种迭代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9.
以近年来东海盆地西湖凹陷新增加的钻井资料和区域连片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通过对区域二维地震大剖面进行重新解释,对主要控凹的同沉积断裂活动史进行了定量分析,并对T30(平湖组顶界面)、T34(宝石组顶界面)和T24(花港组顶界面)三个地震不整合面的规模、不整合面上下断层发育程度和地层厚度横向的变化、以及不整合面上下沉积旋回和沉积相转换的强度进行了比较。指出只有T30界面才是西湖凹陷从伸展断陷盆地转换为拗陷盆地的转换面,此不整合面的规模最大,界面上下的构造样式、沉积相和断层活动指数的转变强度最大;而T34界面仅为两个断陷幕之间的次级不整合面,T24界面仅为两个拗陷幕之间的次级不整合面。  相似文献   
40.
郎兴海 《地质与勘探》2014,50(3):411-418
雄村矿区是西藏冈底斯斑岩铜矿带内已查明资源/储量达大型规模的Cu-Au矿区,已经发现了I、Ⅱ、Ⅲ号Cu-Au矿体。矿区地面磁测结果表明,矿区存在明显的高磁异常区和低磁异常区,两类异常区均有矿化显示,I号矿体位于低磁异常区,Ⅱ号矿体位于高磁异常区,磁异常特征的差异主要是因为磁铁矿含量显著不同造成的。通过对矿区地面磁测异常特征的研究,圈定出了2个低磁异常区和3个高磁异常区,综合地、物、化资料,对5个磁异常区今后的找矿思路进行了分析,为矿区及外围开展综合方法找矿提供了参考,同时,对于冈底斯斑岩铜矿带其它地段寻找该类型矿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