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9篇
地质学   75篇
综合类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61.
云南思茅地区上石炭统沉积特征及其构造背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思茅地区位于东特提斯构造域的东段,晚古生代时期属扬子地台西缘的一部分。晚石炭世具有台盆相间的沉积格局,形成了三类不同的沉积:滨岸沉积、浅海台地沉积和深水浊流沉积。其中深水浊流沉积以火山源浊流沉积为特征,是在平缓的碳酸盐台地或陆棚之上通过断陷事件发展起来的,包括了5个沉积旋回,表现出强烈的火山活动期与火山休眠期交递进行的沉积旋回特征。自晚石炭世早期到晚期,火山活动期逐渐增长,休眠期逐渐缩短,反映出盆地性质自稳定向活动的转化过程。火山岩具有岛弧型火山岩特征,说明晚石炭世,思茅地区具有活动型大陆边缘沉积特征  相似文献   
62.
63.
楚雄盆地位于云南省的中部 ,为一中生代的前陆盆地 ,其沉积可划分为前陆复理石和前陆磨拉石两个阶段。前陆复理石为一套半饥饿状态下的灰色 /深灰色薄层状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组合 ,夹泥灰岩 ,含有大量的有机质 ,为重要的烃源岩 ;前陆磨拉石为三角洲相—滨岸相的砂岩 ,为油气的储集砂体。盆地被渔泡江 三街推覆断裂切割成两部分∶西部为推覆体 ,东部为原形盆地。逆冲推覆体由根带、主逆冲带和逆冲传播前缘带三部分组成。逆冲作用始于中三叠世拉丁期 ,以前置的方式向扬子克拉通推覆 ,形成有断弯褶皱圈闭、断展褶皱圈闭、台阶状逆冲断层 岩性圈闭、基底折离圈闭和推覆带前缘传播消减带褶皱圈闭等多种类型。因而盆地逆冲带的演化对油气的聚集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因而在推覆体上寻找油气具有较好的潜力。  相似文献   
64.
楚雄盆地性质与沉积层序演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晚三叠世楚雄盆地是扬子西南缘的前陆盆地,其西侧的前陆挠曲盆地盆底变形海平面相对上升,从而在卡尼期和瑞替期有3次海泛,并向东侧的前陆盆地隆起带和克拉通边缘推进,沉积了前陆碳酸盐缓坡和暗色泥页岩海泛物。由于海泛体的推进和海退下超的双重作用,构筑了楚雄三角洲与水下砂砾质舌形体形成的复合沉积体系。  相似文献   
65.
刘伟  许效松  余谦 《沉积学报》2011,29(4):658-664
黔中地区未出露中元古代褶皱基底。上覆新元古代沉积盖层厚度、沉积相及地层接触关系反馈出南华纪之前古隆起区已处于基底古地形的高部位。新元古代裂谷盆地演化及地球物理方面证据表明古隆起区与南北两侧边缘区基底存在一定差异。由此推测古隆起区沉积盖层之下可能有与四堡群相当的中元古代褶皱基底,并处于古地形的高部位。褶皱基底南北向的挤压...  相似文献   
66.
通过精细露头层序地层学的研究,将三叠纪标定了二级层序2个,三级层序9个。提出并厘定了层序旋回的等级系列:一级(200—400Ma),二级(10—100Ma),三级(1—10Ma),四级(0.1—0.2Ma),五级(0.2—0.05Ma)和六级(±0.02Ma)层序旋回。将三叠纪盆地划分为被动边缘(T1+2)和前陆盆地(T3)阶段。进一步标定了古构造沉降对有效容纳空间及层序形成的贡献。提出并规范了高频层序的内涵本质及其划分方案。建立并标定了不同物质背景之下的高频层序四种鉴定类型:三角洲河口坝或滨岸旋回序列型;波痕指数垂向有序变化型;厚层灰岩或白云岩与薄层灰岩或白云岩有序叠置偶合型和砂屑灰岩与砂、泥岩层偶型。高频层序行为堆叠样式及其所携带的信息可深刻地揭示三级层序的内部构架,提高地层对比精度。为建立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和定量编制全球海平面变化曲线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7.
盆山转换和当代盆地分析中的新问题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盆地和造山带之间的关系是当前大陆动力学探索的热门和前沿思想的生长点。大陆构造上最突出的和最基本的构造单元:一是盆地系统;二是造山带系统。这两个系统是地壳时空演化的一对孪生体。沉积盆地系统是把堆积空间和各类物源区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体系。盆地是地壳构造运动的产物,是地球动力学的响应,而盆地的发生和发展又与造山带是相辅相成的。盆地的性质、类型、演化和盆地性质转换的动力学分析,通过火山岩的性质、蛇绿岩和混染堆积或者是岛弧带的走向等判断,这些信息无疑是重要的因素。沉积地质学的发展所赋予新的研究内容是:通过不同物源堆积体的相互关系可以反馈盆地地球动力学性质和盆山转换的信息,盆地边界的构造要素、不同物源的充填堆积物的生长序列、堆积物的几何形态及其叠置关系等也具有与蛇绿岩同等的重要性。造山带是地壳构造活动和动力转换的记录,它代表陆块间的相互运动、消失的大洋、消失的陆块和大陆边缘盆地,所以造山带就是消失的大洋系统和消失的盆地系统,即盆地转为山系。这种“盆山转换”的耦合关系是当代沉积地质学和大地构造学交叉的前沿。本文提出“盆山转换”的新思路和研究的内涵,并讨论这一理论、方法的基本观点和思路:“板块构造控盆、盆转山和山控盆”。  相似文献   
68.
层序地层学在沉积学和油储勘查中研究的关键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层序地层学是一种新的认识沉积记录的地层学体系,以同时性的全球海平面升降作为等时地层格架。它的脱颖而出不仅为油储层圈闭提供可追踪的对比沉积体,而且为研究盆地充填和盆地演化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因而开展层序地层和海平面变比研究,已成为80年代进行全球沉积对比和沉积地壳演化的重要手段,并成为沉积地质学发展的重要分支学科。地质实际已经证明,层序界面和体系域与固液体矿产的成矿作用存在内在的、有机的成因联系。最大海泛面以上各体系域的叠置,可组构成生储盖组合;具有古溶喀斯特界面的高水位体系域不仅是固液成矿流体的运移通道,而且是层控型金属矿产的储矿空间,也是油储构造。这种与成矿作用有关的因果偶合关系,揭示了层序地层学应有的价值,反之学科的交叉又向层序地层学发出了新的挑战,提出了研究的新问题。实践中,笔者感到有两个问题值得引起关注:一是层序地层学应用中的多解性和研究中的误解;二是为业已证实的层序地层学与成矿流体的关系,在成矿作用研究中应该深入的关键点。为便于讨论,在此提出一些议题,拓阔思路,以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相似文献   
69.
前陆盆地中的碳酸盐缓坡许效松,刘巧红(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通过充填物恢复盆地性质是80年代后期沉积学调整的重要内容。由于碳酸盐对地质环境的敏感性优于其他岩类,因此不同构造背景下碳酸盐序列和其叠置关系是辨别地质背景的重要途径,尤以前陆盆地最典型。l碳酸...  相似文献   
70.
云南勐野井钾盐矿床特征,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勐野井钾盐矿床位于云南兰坪、恩茅拗陷带的南部。该带地处藏滇印支地槽褶皱系中段,点苍山、哀牢山断裂带以西,澜沧江断裂带以东。区内发育有巨厚的中新生代红色碎屑岩和含盐建造,本区的主要含盐层为晚白垩世至老第三纪勐野井组。 勐野井组有上下两套含盐层,中部为棕红色钙泥质粉砂岩,下含盐层在区域上是含膏层;上含盐层为石盐岩夹钾盐透镜体。下覆地层是上白垩统扒沙河紫红色石英砂岩,上覆为老第三系等黑组棕红色粉砂岩。矿区为一向斜构造呈北西—南东向分布,盐矿体呈穹窿状,石盐层平均厚196米,钾盐厚29米,NaCl平均含量71.67% KCl 8.70%,为混有碎屑物的氯化物型钾盐矿床。 本文研究了富钾盐层剖面结构、碎屑物沉积特征、溴、铷、锶、硼等微量元素赋存规律及其在寻找钾盐矿床工作中的标志意义,并探讨了盐矿床的成因。全文蒙袁见齐教授审阅,并提出修改意见,在此表示感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