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9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64篇
综合类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32.
东南沿海成矿带矿床形成的时间演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东南沿海成矿带成矿作用时代与华夏古陆的形成演化 ,特提斯向环太平洋构造成矿域的转换及中新生代中国东部大陆边缘构造活动关系密切。东南沿海成矿作用时代主要与该区中—新元古代古裂谷环境、晚古生代局部裂陷环境、中生代以来的伸展构造环境等拉张构造应力场相对应。中生代以来的成矿作用强度大、持续时间长 ,在东南沿海成矿史占主导地位。根据同位素测年成果厘定出特提斯向环太平洋构造成矿域转换的早期 ,即早侏罗世也存在一期重要的锡、金成矿作用。福建中部地区存在早期成矿被晚中生代构造岩浆热液作用强烈叠加的特征。文中在此基础上归纳了东南沿海成矿区不同时代区域成矿系列演化特征 ,为进一步找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3.
闽中地区马面山群东岩组变质岩形成的古构造环境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闽中地区马面山群东岩组地层主要为绿片岩为主的一套古火山沉积建造。其主要岩性类型包括各种成分的绿片岩、大理岩、石英片岩及变粒岩类。绿片岩显示海底火山喷发特征,变粒岩原岩为中酸性岩类。东岩组变质岩岩石化学研究表明,绿片岩的原岩应为玄武岩类。变粒岩类主要属于英安岩及流纹岩。这些特征反映东岩组具双峰式火山岩特征,形成于大陆内部张性环境。绿片岩稀土元素特征也显示和大陆拉张环境中的火山岩类稀土特征非常相似,属大陆拉斑玄武岩;微量元素分布显示出该组变质岩原岩类似于大洋岛和大陆裂谷的板内碱性玄武岩。因此闽中地区中元古代可能处于板内古裂谷环境。  相似文献   
34.
35.
区域成矿学与找矿新思路   总被引:18,自引:9,他引:18  
区域成矿学是研究区域成矿背景、成矿系统和成矿演化以阐明矿床时空分布规律 ,指导找矿的综合性分支学科。文章阐述了区域成矿学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在概述区域成矿学研究历史的基础上 ,提出了区域成矿系统及演化观点是当今区域成矿研究的重要趋势。以区域成矿系统分析为主线 ,提出 4点找矿思路 :( 1 )区域找矿目标——由单个矿床到矿床系列 ;( 2 )建立矿化网络观念 ,逐步缩小靶区 ;( 3)全面研究矿床形成条件与保存条件 ;( 4)找矿信息与矿床模型的有机结合。最后提出了科学的找矿工作流程。  相似文献   
36.
近年来,借助于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地质学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目前利用大数据技术来分析矿物之间关系的研究还比较少。矿物是岩石、矿石的基本组成要素,通常都是以共存集合体的形式产出。矿物的产出不是随机的,而是按照一定的规律共生、伴生在一起。通过大数据技术挖掘出这种矿物的共伴生规律,能够更好地认识矿物之间的关系,对于指导找矿实践有积极作用。本文利用频繁模式挖掘、关联规则、网络分析以及社团检测这些常用的大数据挖掘方法进行了矿石主要组成矿物的大数据分析。所使用的矿石矿物组成数据来自于美国地质调查局的全球矿产资源数据系统(MRDS),该数据集收集了来自于全球的大量矿床中矿石的矿物组成数据。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关联规则可以挖掘出隐藏在矿石矿物成分大数据集中的频繁矿物组合,对于找矿勘查和认识矿物之间的关系有积极作用;关联规则挖掘出的规则是一种量化的推理规则,通过兴趣度度量指标能够定量地表征规则的强弱,这种规则相比于经验总结的规律更加定量化和精细化;通过网络分析能够对矿石中主要矿物之间的关系和共伴生规律进行动态、多维、定量的可视化;再结合社团检测可以从矿石矿物数据集中发现隐藏在其中的矿物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7.
成矿系统研究及其资源、环境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成矿系统是指在一定地质时空域中,控制矿床形成和保存的全部地质要素和成矿作用过程,以及所形成的矿床系列和异常系列构成的整体,它是具有成矿功能的一个自然系统。成矿系统理论要点是:①成矿是一个由发生、持续到终结的开放的复杂动力系统;②成矿作用产物包括矿床系列和异常系列,它们共同构成矿化网络;③成矿系统研究的是矿床形成、变化、保存的全过程;④成矿系统的研究,必须与成矿背景环境的研究一体化,并按构造动力体制进行分类。成矿系统研究的三重意义在于:①推动成矿学的深入发展,并有利于矿床学与地球科学其它分支学科的相互渗透;②在找矿预测中建立战略观点和整体思路,促进区域找矿和资源潜力评估工作;③研究成矿系统中有害组分的污染程度,为矿区环境质量评估和环保工作提供科学资料。论文指出以系统观和历史观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将使资源和环境服务的成矿系统研究得到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38.
内蒙古狼山-渣尔泰山矿集区海底喷流成矿特征与勘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狼山-渣尔泰山矿集区内的东升庙、炭窑口、霍各乞和甲生盘等大型-超大型矿床的产出受华北古陆北缘裂陷槽内三级断陷盆地控制,都具有鲜明的层控与岩控特征、矿体总体呈层产在中元古界的白云石大理岩、炭质千枚岩(或片岩)中,成矿过程中的同生断裂活动与强度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矿体的空间分布与矿床规模。狼山地区的霍各乞、东升庙、炭窑口矿床成矿期间伴有明显的火山喷发活动,可归于SEDEX-VMS型之间、但靠近SEDEX型一侧的矿床,而甲生盘矿床则表现出较典型的SEDEX型矿床的成矿特点。古生代以来的造山过程对本类矿床有明显的改造与叠加成矿。新区与现有矿床深部及外围的找矿宜注重对容矿岩组中同生断裂活动遗迹与同沉积期火山活动产物的识别以及后期蚀变特征的追踪。  相似文献   
39.
成矿系统时空演化及其找矿意义   总被引:24,自引:9,他引:15  
成矿系统是复杂地球巨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形成分布受地球系统演化的控制。地球历史演化的不同时期发育不同成矿系统,这些成矿系统既是地球系统演化的产物,也在一定程度上记录了地球系统的演化进程。我国地处古亚洲、特提斯—喜马拉雅和环太平洋成矿域的结合部位,构造演化历史十分复杂,成矿系统的叠加复合作用明显,是我国区域成矿的一个特色。成矿系统的空间分布受控于地球动力学的不均一性,以古陆边缘为例,离散型、会聚型、转换型3类构造动力环境各有其特定的成矿系统。成矿系统的形成深度、演变及现存深度取决于所在构造环境的演变。采用构造层含矿性分析法可预估一个区域中的可能矿床类型及其潜力。论文提出了隐伏矿带的概念,将找寻隐伏矿床扩展为找寻隐伏矿带,拓宽了深部找矿思路,是区域成矿学及找矿学的一个进展。  相似文献   
40.
彭润民  纪秋林 《岩土力学》2009,30(Z2):34-38
基于Mononobe-Okabe假定,通过对滑动土体中水平薄层单元的分析,建立了墙体平动(T)模式、墙体绕基础转动(RB)模式和墙体绕墙顶转动(RT)模式下的被动土压力的一阶微分方程,给出了土压力强度、土压力合力、土压力作用点的理论计算公式,并将该理论计算公式与库仑理论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土压力强度分布呈曲线分布,合力作用点到墙底的距离依(RB)模式、(T)模式和(RT)模式次序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