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吴淦国  张达 《地球科学》2000,25(4):390-396
对中国东南大陆的重要构造及成矿单元———闽西南坳陷带及其外围的系统研究表明, 东南大陆在印支晚期至燕山早期存在从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域向环太平洋构造域转换, 从而导致该区深部地球物理特征、构造-岩浆岩带展布、岩相古地理的演化、构造系统及区域成矿作用等方面发生明显的变化.构造系统分析表明, 该区构造格局的形成是在两大构造域相互复合、转换及叠加过程中完成的, 构造域转换的地球动力学机制主要是该区岩石圈横向及纵向上的不均一性及壳幔的相互作用.成矿作用及成矿年龄的研究表明, 伴随构造域的转换, 东南大陆在印支晚期至燕山早期应存在一期重要的多金属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中生代矿床成矿系列类型及其演化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中国及邻区中生代地质构造的演化主要表现为欧亚大陆东部增生和中国大陆陆缘及陆内变形作用,受特提斯一古太平洋及太平洋一印度洋两大动力学体系的控制,形成滨太平洋、特提斯和中亚3大构造域。作者在对829个典型矿床及大量测试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中生代成矿环境和成矿特征,将中国中生代矿床划分为3个矿床成矿系列组合和11个矿床成矿系列类型。着重论述了中国中生代矿床成矿系列类型的基本特征,并简要概括了它们的时空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一带一路"范围内中国境外21个主要大型超大型金矿的地质特征进行分析比较,运用板块构造理论阐述了在成矿作用过程中构造-岩浆活动与金矿化的时空联系,这些矿床空间上主要分布在中亚-蒙古成矿域、特提斯-喜马拉雅成矿域的中-东段和环太平洋成矿域西环三大成矿域;形成时间上,中亚-蒙古成矿域金成矿作用高峰期为泥盆纪和石炭纪;特提斯成矿域成矿作用高峰期为白垩纪末—古新世初;环太平洋西环成矿域金成矿作用高峰期北部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南部为新近纪;从产出环境看,成矿作用主要与板块俯冲、碰撞过程中所形成的造山带和岛弧带密切相关。"一带一路"地区具有丰富的金矿资源,良好的成矿条件,找矿勘查开发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4.
华南区域成矿和中生代岩浆成矿规律概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华南地区成矿地质构造环境经历了六个地质构造演化阶段,并在中生代形成了长江中下游、江南隆起、赣东北(钦杭带东段)、武夷-云开、南岭和东南沿海6个构造岩浆成矿带。本文依矿床的成矿系列理论,将华南中生代繁多的矿床,按地质构造单元及环境、岩浆成矿作用的专属性、有成因联系的矿床组合,划分出五个矿床成矿系列,总结了各矿床成矿系列的特征,分析了各矿床成矿系列的边界及部分过渡、重叠的特色。本文总结了华南成矿作用的时空分布及演化规律,分析各矿床成矿系列与壳幔作用的关系,探讨了华南中生代成矿作用与印支期华北、扬子板块碰撞对接、燕山期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之远程影响的关系,以及华南地区燕山期地幔活动对该区岩浆成矿作用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
华南陆块中生代受古特提斯构造域和滨太平洋构造域两大动力学体系控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华南大花岗岩区和巨量稀有金属富集的成矿省.在印支期-燕山期动力体制转换的背景下,华南陆块内同一构造单元经历了不同世代、不同源区、多个类型岩浆作用相关的矿床成矿(亚)系列的叠加和演化,其叠加成矿机理是华南中生代大规模成矿作用研究的关键,其复...  相似文献   

6.
正中生代,东亚地区发生了从特提斯构造域向古太平洋构造域转换,发生了由EW向构造朝NE向构造的变化(舒良树,2004,2012)。至早白垩世,构造域的体制转换基本完成,中国东南沿海发生了强烈的岩浆-火山活动,堆积了巨厚的花岗岩和广泛分布的火山碎屑岩(邢光福,2008,2009)。针对这一重要的构造演化,众多的学者在构造域转换的时间、太平洋板块俯冲机制和中国东南部的大地构  相似文献   

7.
闽西南中生代推覆构造对铁矿床控矿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闽西南地区地处华南大陆东南缘,元古代以来由于受到华夏与扬子板块、特提斯与环太平洋构造域的作用,经历了前泥盆纪基底、晚古生代坳陷盆地形成与发育以及中生代以来强烈构造岩浆活动等几个重要的演化阶段,并伴随有不同时期的岩浆及成矿作用。晚古生代闽西南地区由于区域裂陷作用,形成了北东向的被动陆缘与  相似文献   

8.
重新认识中国斑岩铜矿的成矿地质条件   总被引:40,自引:10,他引:40  
根据中国大陆洋陆作用的关系和造山带的演化,重新划分了中国斑岩铜矿成矿域和成矿带,将其分为古亚洲、北部特提斯、南部特提斯(喜马拉雅)和环太平洋4个成矿域。古亚洲成矿域又分为华北陆块北缘早-中古生代成矿带、哈萨克斯坦地块东北缘晚古生代成矿带、哈萨克斯坦地块南缘中晚古生代成矿带、西伯利亚板块西南缘晚古生代成矿带。特提斯北部成矿域分为中咱地块西缘晚三叠世义敦成矿带、羌塘地块(昌都-思茅地块)北缘古近纪玉龙成矿带、塔里木地块南缘晚古生代-新生代成矿带、扬子地块西缘古近纪成矿带。南部特提斯(喜马拉雅)成矿域分为班公错成矿带和冈底斯成矿带。环太平洋成矿域分晚中生代活动陆缘成矿带和台湾古近纪-新近纪岛弧成矿带。综合分析中国大陆地质演化史与斑岩铜矿成矿地质背景,对中国斑岩铜矿勘查工作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长江中下游转换构造结与区域成矿背景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东部中生代以来的地壳运动频繁,构造演化复杂,岩浆活动剧烈,成矿作用多样,是不同体制构造转换的重要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是中生代特提斯构造体制与太平洋构造体制转换的经典地区,是两大构造体制交汇和转换的焦点部位,具有岩石圈物质重组、结构重建的时-空演化关系.长江中下游转换构造结由是中国东部中生代特提斯构造体制与太平洋构造...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燕山早期和晚期岩浆活动与成矿作用的分布进行简要总结,提出一些尚未得到很好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拟开展的研究将重点关注古/新特提斯构造域与太平洋构造域转换及其相互作用对东南沿海燕山期大规模岩浆-成矿作用的制约机制。  相似文献   

11.
徐晓春  岳书仓 《矿床地质》1999,18(4):372-378
浙闽粤滨海地区中生代的成矿作用主要与岩浆作用有关,矿床在空间上有明显的分带性,在时间上具有明显的迁移性,但这种成矿分带和迁移完全不同于东太平洋安第斯和美国西部平行于俯冲带或垂直海岸线的成矿分带和迁移模式,区域中生代矿床的时空分布和成矿演化明显受着区域的构造应力作用方式,岩浆作用特征,赋矿地层和岩石的含矿性特征以及成岩成矿后的风化剥蚀程度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钦杭结合带成矿地质背景及成矿规律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钦杭成矿带是钦州湾-杭州湾成矿带的简称,具有矿床规模大、矿床分布密集、矿床类型齐全、伴生组分多样的显著特点,是中国地质调查局规划的全国重点成矿区带。钦杭成矿带又称为钦杭(构造)结合带,大地构造位置对应于扬子板块和华夏板块的接合带。研究显示,钦杭带是一条古老俯冲带。它在古生代仍存在洋壳,属于洋陆俯冲体系。中生代构造转换是一个重要的地质事件,它使钦杭带由特提斯构造域卷入到西太平洋构造域中,大地构造性质从华夏和扬子板块之间的板块构造机制为主,转为陆内岩石圈拉张伸展构造环境,并产生巨大的地质效应,最突出的是燕山期岩浆的大规模活动以及成矿作用的大爆发。燕山期花岗岩存在确切的幔源端元信息,幔源物质参与了许多矿床的形成,并为最近钨多金属矿床北拓找矿所验证。钦杭结合带是重要的斑岩铜(钼)矿带,斑岩铜(钼)矿在钦杭结合带北、中、南三段均有产出,它们的主成岩成矿年龄是燕山期,但带有古老俯冲带岛弧体系的基因。钦杭带也是一条古海洋喷流热水沉积矿床密集分布带,VMS型铜多金属矿床和SEDEX型铅锌多金属矿床发育。钦杭带是一条古老俯冲带改造成矿带,古老俯冲带经燕山期改造/叠加成矿是钦杭成矿带的重要成矿机制。  相似文献   

13.
山东胶东矿集区燕山期构造热事件与金矿成矿耦合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学峰  李洪奎  单伟 《地质学报》2012,86(12):1946-1956
中生代胶东地区有2次重要的碰撞造山事件,印支造山作用主要表现为扬子板块向华北板块俯冲,形成苏鲁高压—超高压变质带,同造山花岗岩及后造山高碱正长岩;燕山造山作用的大陆动力学环境起源于中亚-特提斯构造域向滨太平洋构造域转化和太平洋板块的俯冲,在胶东地区表现为3次造山和2次伸展.本文基于汇集的71个SHRIMP锆石U-Pb同位素年龄,并参考前人已有划分方案,提出胶东地区燕山期花岗岩年代格架:160~150Ma玲珑-昆嵛山花岗岩侵位,130~126Ma郭家岭花岗闪长岩形成,120~110Ma伟德山花岗闪长岩-花岗岩侵位,110~100Ma崂山A型晶洞过碱性碱长花岗岩侵位,代表燕山运动的结束;区内3期金矿成矿事件(150Ma、120~110Ma和100Ma~90Ma)则与玲珑、郭家岭和伟德山岩体的构造-岩浆热事件相耦合.胶东地区构造-岩浆事件和金矿成矿作用受控于特提斯、古亚洲洋和太平洋3大构造域的相互作用,金矿形成的动力学背景是中生代构造体制转折和岩石圈减薄,起因与太平洋板块向华北板块的俯冲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4.
杨航  秦克章  吴鹏  王峰  陈福川 《矿床地质》2023,42(1):128-156
斑岩型矿床作为全球Cu、Mo、Au、Re等战略性矿产的主要来源,是国际矿床学界和矿业界长期关注的热点。最新研究表明,斑岩矿床既可以产于俯冲带岩浆弧环境,也可以产于与俯冲无关的非弧环境(主要包括碰撞造山环境、陆内造山环境以及活化克拉通边缘及内部),后者发育于中国大陆。文章在总结全球斑岩矿床时空分布规律的基础上,重点从成矿斑岩成因与成矿动力学机制、成矿金属来源、蚀变-矿化分带等方面,综述了2类斑岩矿床的研究进展,阐释并总结了控制斑岩成矿的主要因素与机制,以及相关研究方法。研究表明,全球斑岩矿床集中产于3大成矿域,形成时代以中、新生代为主。其中,环太平洋成矿域斑岩矿床时空分布不均,集中发育于美洲西海岸,主要形成于白垩纪以来较年轻的几个短暂时期;古亚洲洋成矿域斑岩矿床形成时间跨度于奥陶纪—早白垩世,具有“西Cu-Au东Cu-Mo、早Cu-Au晚Cu-Mo”的成矿特征;特提斯成矿域主要发育三叠纪以来的斑岩矿床,主体沿造山带分布,时间分布不均,同一构造带内发育不同时期的斑岩成矿作用;中国斑岩矿床与3大成矿域既显示出对应性,也有独特性和复杂性。弧环境成矿岩浆、金属Cu(Au)主要来源于交代地幔楔,大...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东南沿海金属矿床时空分布的控制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东南沿海中生代的矿床在空间上具有明显的分带性,在时间上具有明显的迁移性。研究表明,区域中生代矿床的时空分布和成矿演化明显受着区域构造应力作用方式、岩浆作用特征、赋矿地层和岩石的含矿性特征等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16.
柴达木周缘金属矿床成因类型、成矿规律与成矿系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位处青藏高原东北部、古亚洲构造域与特提斯构造域结合部位的柴达木盆地周缘地区,是一个具有复杂构造演化历史的多旋回复合造山区.同时,该区也是我国重要的、极富潜力的金属成矿带.在综合分析以往多年工作成果基础之上,较系统总结研究了区域成矿地质构造背景、区域构造演化、主要矿床类型、区域成矿规律与成矿系列.结果表明:该区地质构造演化主要经历了前寒武纪古陆形成、早古生代造山、晚古生代—早中生代造山和中新生代叠复造山等4个构造旋回.其中,早古生代和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构造旋回与区内金属成矿关系密切;总结出6个主要矿床成因类型,分属于拉伸裂解构造背景的喷气-沉积矿床组合(包括VMS型、SEDEX型)和与造山过程有关的造山矿床组合(包括斑岩型、矽卡岩型、热液脉型、造山带型金矿等);该区成矿作用具有多期、多矿种和多类型的特点,初步总结划分出5个金属矿床成矿系列,即与新元古代—寒武纪裂解有关的铜多金属矿床成矿系列、与奥陶—志留纪裂解有关的铜钴铅锌多金属矿床成矿系列、与晚加里东陆-陆碰撞有关的金多金属矿床成矿系列、与晚古生代裂解有关的铜多金属矿床成矿系列、与晚华力西—印支期造山有关的铁铜铅锌金多金属矿床成矿系列.  相似文献   

17.
南海及其围区中生代岩相古地理和构造演化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周蒂  孙珍  陈汉宗  丘元禧 《地学前缘》2005,12(3):204-218
以岩相古地理分析和编图为基础,结合构造变动和岩浆活动资料,阐述了南海及其围区中生代构造演化。中生代时研究区位于欧亚大陆的东南缘,受特提斯域和太平洋域交替复合影响。早三叠世时古特提斯洋经过黑水河盆地东延至南海。从中三叠世开始构造岩相古地理演化出现明显的东西分异。晚三叠世时,受印支运动影响华南地块与印支地块拼合,研究区西部抬升,黑水河水道关闭;而研究区东部和东南部却受古太平洋的影响发生海侵,形成“粤东-西北加里曼丹海盆”,该海盆在早侏罗世遭受更大海侵,导致与中特提斯的良好贯通。中侏罗世在中特提斯发生过短暂海侵而形成“滇缅海”。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是中特提斯洋和古太平洋的俯冲鼎盛期,形成绵延数千km的欧亚大陆东南缘俯冲增生带。文中还讨论了中特提斯向南海延伸的通道、中特提斯与古太平洋对南海中生代演化的交替和复合影响以及南海东北部新近发现的晚中生代俯冲带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