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0篇
测绘学   33篇
大气科学   18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29篇
海洋学   16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5篇
自然地理   2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21.
新疆年降水量的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根据新疆1961—2005年88个气象站点的年降水量资料,采用气候趋势系数、Kendall-τ检验、REOF/RPCA、Morlet小波分析以及交叉谱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新疆年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并对年降水量场进行客观分区。新疆年降水量场可划分为6个子区域:北疆西部及北疆沿天山型、中天山及吐鲁番盆地型、南疆西部型、北疆北部及东天山型、塔里木盆地型、南疆东南部型。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新疆年降水量变化的区域特征和年代际、年际变化的多时间尺度的周期特征,并分析了各子气候区平均年降水量变化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新疆大部分区域最干旱时段在1960—1970年代。1980年代以来,除沙漠盆地外,新疆年降水不同程度地呈现出显著增加趋势。新疆各子气候区平均年降水量的年代际或年际周期变化并非均相同,而且具有显著的6年准耦合振荡。北疆西部沿天山与中天山在多个频域段上具有显著的耦合振荡,其次是与北疆北部及东天山也具有较好的耦合振荡,与南疆西部具有显著的5,6年的反位相耦合振荡,与塔里木盆地仅在6年周期中具有显著的反位相耦合关系。除6年的耦合振荡外,新疆年降水量自然气候分区的异常变化大多从北向南,从西向东依次出现。  相似文献   
122.
针对区域大尺度森林遥感调查、精确信息提取和时间序列变化监测过程中存在的数据挑选困难、计算效率较低、提取精度不高等问题,本文基于谷歌云计算平台(GEE)强大的海量遥感数据组织、存储和计算功能,根据新疆干旱区森林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结合多源遥感数据和地理要素数据集,首先构建了光谱+纹理+地形等多维分类特征集;然后在地理国情监测森林地面调查样本数据的协助下建立了西天山森林分类样本数据库;进而采用随机森林分类算法实现了对西天山森林1995、2000、2005、2010、2015和2018年6期自动分类;最后通过云端与本地相结合完成了森林资源遥感分类数据编辑检查、制图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1995-2018年西天山森林总体呈动态扩张趋势,森林分布面积从1995年的3 953.6 km2年增加到2018年的4 243.2 km2,增长速率为12.6 km2/a;在结构组成上,西天山森林以针叶林为主,阔叶林、灌木林、针阔混交林较少。②在时间变化过程上,西天山森林的扩张态势呈现缓中增强,2005-2018年增长速率要明显高于1995-2005年。③在空间变化特征上,不同森林类型之间的转化很少,新增林地主要来自非林地,2000年以来非林地转林地的面积约为520 km2。非林地转化为林地区域主要集中在特克斯县分局、尼勒克县分局、昭苏县分局、新源林场、巩留分局、伊宁分局,转入面积分别为111.14、102.19、67.16、56.45、42.76、40.71 km2。  相似文献   
123.
新疆三工河流域生态移民的农户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农户访谈和问卷调查,对新疆三工河流域生态移民前后农户生产生活和土地利用等问题进行调查,以了解生态移民政策的成效,并探讨政策执行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对该区域及其他地区继续实施生态移民提供借鉴.研究结果显示:① 2007年前后搬迁农户的类型具有一定差异性,农户生态移民意愿与户主文化程度无关,与户主年龄和家庭人口数有一定关...  相似文献   
124.
鄱阳湖水域面积与湖口水位关系模型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5年4月至2010年5月湖口水位资料和新一代极轨卫星( Terra)遥感的鄱阳湖水域面积资料,研究发现它们已经不满足原有鄱阳湖水域面积与湖口水位的关系模型(基于NOAA遥感资料).运用最小二乘法和多项式拟合方法,综合考虑模拟与Terra卫星遥感的鄱阳湖水域面积的均方差和湖口极端水位下的拟合情况,发现在1-10...  相似文献   
125.
Currently,ocean data portals are being developed around the world based on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GIS) as a source of ocean data and information.However,given the relatively high temporal frequency and the intrinsic spatial nature of ocean data and information,no current GIS software is adequate to deal effectively and efficiently with spatiotemporal data.Furthermore,while existing ocean data portals are generally designed to meet the basic needs of a broad range of users,they are sometimes very complicated for general audiences,especially for those without training in GIS.In this paper,a new technical architecture for an ocean data integration and service system is put forward that consists of four layers:the operation layer,the extract,transform,and load(ETL) layer,the data warehouse layer,and the presentation layer.The integration technology based on the XML,ontology,and spatiotemporal data organization scheme for the data warehouse layer is then discussed.In addition,the ocean observing data service technology realized in the presentation layer is also discussed in detail,includ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eb portal and ocean data sharing platform.The application on the Taiwan Strait shows that the technology studied in this paper can facilitate sharing,access,and use of ocean observation data.The paper is based on an ongoing research projec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n ocean observing information system for the Taiwan Strait that will facilitate the prevention of ocean disasters.  相似文献   
126.
国土资源数据高效存储技术及策略是国土资源信息化的基础。本文基于对省内多级行政单元国土资源数据特征及管理需求分析,提出了省内多级行政单元国土资源数据应用模式及数据布局策略,并以陕西省实际数据为例,对省级土地利用数据库的地类图斑要素层,按县级多实例、全省单实例(不进行布局控制)和全省单实例(按县进行数据库分区布局)三种布局策略下的数据访问性能进行了测试和对比分析,形成了对我国国土资源数据管理部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7.
川东高陡断褶带构造特征及其演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邹玉涛  段金宝  赵艳军  张新  李让彬 《地质学报》2015,89(11):2046-2052
在川东地震资料基础上,结合地质资料,系统分析了川东高陡构造特征、演化特征及成因机制。川东高陡断褶带经历了由拉张向挤压转变的动力学环境,主要划分为4期构造演化阶段:弱褶皱阶段(印支期以前)、褶皱雏形阶段(印支期)、褶皱活跃阶段(燕山期)、褶皱定型阶段(喜马拉雅期)。川东高陡断褶带现今构造格局受早期基底断裂控制、晚期多期挤压构造叠加改造,定型"隔挡式"高陡断褶带排状展布;受纵向2套主要膏盐滑脱层及1套次要泥页岩滑脱层影响,川东断褶带纵向上可划分为3个构造形变层,在多期挤压应力过程中,各构造层纵向上形成、演化具有差异性,构造形态截然不同。四川盆地多期挤压构造叠加改造对川东盐类矿床和油气保存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8.
基于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的居住区指数模型(HSI)广泛应用于区域尺度城市不透水面扩张监测。但是,在干旱区由于受到裸岩、沙漠、戈壁等低植被覆盖区干扰,HSI算法的精度和适应性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利用植被覆盖度作为调节系数,对灯光数据与植被指数进行动态调整,构建了适用于干旱区的城市植被调节不透水指数(VAISI);然后采用SVR模型,通过机器学习的方法构建了城市不透率参考数据与VAISI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模型,实现对干旱区区域尺度不透水面覆盖率估算;最后,对模型估算结果进行了精度验证和比较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在干旱区,VAISI解决了由于灯光溢出问题及城市周边裸土等低植被覆盖等因素导致的城市周边裸土像元不透率估算过高问题,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城市内部不透水面空间分布信息的表达能力,有效克服了非灯光区估算结果高于背景值的现象。平均相关系数R由0.69提升到0.79,RMSE由0.17降至0.14。  相似文献   
129.
张新  赖启萍  曾锋 《江西测绘》2015,(2):57-59,62
断面法和方格网法是土方量计算的常用方法,但在复杂地形的边坡中(如内倾或内陷地形),如果处理不当,对计算结果影响很大。以实际工程为案例,介绍了一种在计算土方量之前对数据采用坐标系转换(投影变换)的方法,可以避免此类地形对土方量计算的错误影响。  相似文献   
130.
本文介绍一种应用于监视动物震前异常行为的装置,它可以定时给出动物活动的数字结果和在某一定位置逗留的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