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7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54篇
地球物理   25篇
地质学   24篇
海洋学   1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3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2002年1~2月,我区月平均气温持续异常偏高,降水量北疆偏多,南疆1月降水偏多、2月基本无降水。其中,1、2月北疆八站平均气温均比常年偏高4.3℃,1月偏高幅度居历史同期第二位,南疆两月均比常年偏高2.7℃;且旬平均气温变化大,部分地区旬平均气温偏高、偏低幅度突破历史同期极值。两月全疆大部地区气温偏高,气象条件对冬麦和牲畜越冬有利;但受1月14日~18日天气过程影响,克州、喀什、和田地区1月中、下旬气温异常偏低,对上述地区牧业生产及无积雪冬麦越冬造成一定的影响。1500hPa月平均环流形势特征从…  相似文献   
102.
随机森林模型判定热带气旋变性完成时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旋相空间作为一种判定变性热带气旋的客观方法得到了广泛应用,但采用不同分辨率的再分析资料计算的相空间参数值会有所不同,若采用固定的参数阈值将给判定变性时间带来误差。本文将热带气旋地理位置、中心气压和相空间参数组成因子向量,采用随机森林方法对1979—2016年间西北太平洋变性热带气旋变性完成时间进行判定。判定结果表明:随机森林在训练集中区分气旋为热带气旋或温带气旋的平均误判率为2.75%,判定变性完成时间和观测完成时间差异在6h以内的百分比为71.8%,测试集中差异6h内百分比为65.9%,差异在12h内百分比超过80%;因子重要性分析表明,纬度值对判定准确度的贡献最大;当变性完成时刻海平面气压较低时随机森林判定的变性完成时间滞后于观测时间,当海平面气压较高、低层冷暖平流较强时随机森林判定的变性完成时间超前于观测时间;在随机森林实例应用中,登陆型热带气旋"莫拉克"和疑难路径"狮子山"的判定结果和观测变性时间一致。  相似文献   
103.
使用1957-2013年艾比湖流域6个气象站点的平均大气压、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平均相对湿度、平均风速、日照百分率以及降水量资料,通过Penman-Monteith方程计算出各个站的月和年潜在蒸散量.利用线性倾向估计、累积距平法和Mann-Kendall法分析了该流域近57年的潜在蒸散量、气温及降水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7年来艾比湖流域年潜在蒸散量以-25.05 mm·(10a)-1的速度呈下降趋势.近7年的平均潜在蒸散量与过去50年相比较偏少77.36 mm.年平均气温以0.33℃·(10a)-1的速度上升.近7年的平均气温比过去50年的平均气温增加了1℃.年降水量以7.97 mm·(10a)-1的速度增多.近7年的平均降水量与过去50年的平均降水量相比增多32.45 mm.  相似文献   
104.
利用塔里木盆地39个气象台站1961—2018年的逐日气温数据,采用线性趋势分析、Mann Kendall检验、R/S分析、方差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气温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8 a塔里木盆地年、季平均、最高、最低气温上升显著并发生了增温性突变,其突变时间冬季气温最早,春季最低气温和夏季最高气温最晚;下垫面属性对最低气温振幅的影响较明显,这可能是最低气温升温最明显的原因之一;塔里木盆地大部分台站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且具有较好的连续性,在未来盆地南部地区持续升温的可能性高于东部地区,这将进一步增大塔里木盆地气温空间差异;区域特征表明,塔里木盆地西—南地区升温较中部和东部地区明显,时间域内平均、最高气温存在8 a左右低频振荡主周期,三个区域增温性突变均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较新疆地区发生暖湿化突变时间偏晚。  相似文献   
105.
基于植被叶片水平提出一种表征植被组成的结构模式—荣枯比,分析不同荣枯比下植被波谱响应的规律,对比叶绿素及植被水分含量指数随着荣枯比变化的速率,对不同荣枯比下植被叶绿素、含水指数与叶绿素、水分含量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荣枯叶片组合的模式增强了植被吸收特征,波段570~700,1300~1540nm对于荣枯变化均具有指示作用;NPQI,NPCI,R695/R420,R695/R760,R750/R700,红边峰值面积、红边振幅、红边振幅与最小振幅的比、NDVI,随荣枯变化呈现有规律的变化特征,这九个植被指数与叶绿素含量高度相关;植被指数NDWI,PRI也对荣枯变化高度敏感并与水分含量高度相关,其相关系数超过了0.9.导数光谱更能反映不同荣枯比结构模式的变化规律,尤其是在波段552~628,630~686nm区域,其对组合叶片的敏感性优于基于叶片的植被指数;红边位置这一与叶片叶绿素含量高度相关的指数对于荣枯组合结构模式的变化失去其敏感性,而对荣枯变化敏感的红边参数为红边峰值面积、红边振幅与最小振幅的比.沙地对于枯叶的影响比荣叶的影响大,400~700nm可见光波段及1300~1540nm,沙地的影响随着枯叶比例的增加而增大,差异达到了7%左右;700~1300nm近红外波段,沙地对于组合叶片的叠加作用超过了10%.  相似文献   
106.
2003年9月2日在阿克陶发生了5.9级地震,震中烈度为Ⅶ度。地震形成的雪崩、滚石,压死了大牲畜数百头,并造成Ⅵ度区的部分房屋裂缝。地震发生在新构造活动强烈的帕米尔高原东部北北西构造带上,该构造带的断裂性质多为右旋走滑的全新世活动深断裂。该次地震微观震中和宏观震中之间有一定距离,依据宏观震中位置判定,发震构造为布伦口断裂。  相似文献   
107.
为理解准噶尔盆地东南缘绿洲-荒漠交错带土壤动物群落特征,采用国际通用采样方法在2010年4月、7月、9月及11月中旬对该交错带不同生境土壤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研究,比较分析了该区土壤动物群落组成、多样性及其季节动态特征。结果表明:①共采集到大、中小型土壤动物9 788只,隶属于4门12纲32目,其中甲螨目、弹尾目、中气门目和前气门目为优势类群,常见类群有垫刃目、鞘翅目幼虫、膜翅目、无气门目、缨翅目和双翅目幼虫,优势类群和常见类群占群落总个体数的96.27%,其他22类群均属于稀有类群,只占总捕获量的3.73%。②在不同生境土壤动物群落组成、个体数量及多样性都表现出了明显的时空变异(P<0.05),其类群数高低顺序为自然林>防护林>牧草地>灌木林>耕地>菜瓜地>荒草原>荒漠,而个体数量顺序为菜瓜地>耕地>牧草地>防护林>自然林>荒草原>灌木林>荒漠。③不同生境土壤动物的垂直分布具有明显的表聚特征,即从地表向下,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动物个体数量逐渐减少。④在不同生境土壤动物个体数量表现出了明显季节变化,其高低顺序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展干旱区绿洲-荒漠生态系统土壤动物生态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8.
以新疆16座城市为研究对象, 运用多时相卫星遥感资料, 利用遥感和GIS技术提取城市的空间特征信息, 并通过城市扩展强度、扩展速率以及城市空间形态紧凑度和分形维数等指标定量分析了1990-2010年以来新疆城市扩展时空动态变化的过程和特征. 结果表明: 新疆城市的空间分布由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和绿洲经济所决定, 许多城市的发展依托于绿洲, 城镇的形成具有"亲水性"的特点, 由于新疆地域辽阔, 交通干线附近往往形成城镇相对集中的城市带或城市群. 南北疆城市之间在扩展速度及强度上存在较明显的差异, 位于北疆天山北坡经济带上的城市大多属于扩展速度相对较快、扩展强度相对较大的扩张类型, 而南疆城市的扩展速度则相对较慢、扩展强度也相对较小.通过对城市紧凑度和分维数变化的分析发现, 新疆城市平均紧凑度呈下降趋势, 而分形维数呈增长的趋势, 说明整体上新疆城市空间结构有趋于松散化的趋势, 城市的空间结构不够合理, 有待改善.  相似文献   
109.
新疆南天山西段中小地震震源参数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多台多地震联合反演的方法得到了新疆南天山西段2012年6月至2013年10月各台站中小地震的震源谱,进而计算149次ML≥2.0地震的应力降、地震矩、震源破裂半径、拐角频率等震源参数,并分析南天山西段地区震源参数形态特征。结果表明,南天山西段地区震级与地震矩(M0)、矩震级(MW)、震源尺度(R)之间表现为正相关,与地震的拐角频率之间成负相关。地震矩(M0)随着震源破裂尺度逐渐变大,成正相关的一次函数关系。初步分析后认为,震级在ML2.5~3.6范围内的地震更适合于研究南天山西段地区有关应力降特征的跟踪和研究。  相似文献   
110.
近50 a以来塔里木河下游土地沙漠化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塔里木河下游地区是干旱区中沙漠化进程最显著的地区之一,一直深受社会各界关注,尤其是它的成因。由于近50 a来人类不合理的水土资源和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导致塔里木河下游大西海子水库以下363 km河道断流近30 a,地下水位由20世纪50年代的3~5 m逐年下降至2000年的8~12 m,由此而引起下游天然植被面积逐年减少。由于天然植被严重衰败,固定和半固定沙地面积也以百分之几至百分之几十的速率减小,林间沙地活化,沙漠化面积逐年增加,沙漠化程度也在不断增强,塔里木河下游地区1958年沙漠化面积仅占土地总面积的12%,到2000年沙漠化土地面积超过90%,使本来就处于干旱环境中的塔里木河下游朝着更加干旱的方向急剧发展。在塔里木河下游这一特定区域,从近50 a来研究区域平均气温和降水资料来看,降水和气温有波动性变化,但毕竟较小;现代气候条件和变化的幅度不足以造成环境大的改变,不足以造成沙漠的大幅度扩张或收缩,大范围的活化或固定;而同期人口急剧增加造成的压力和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强烈干扰,才是造成大范围生态环境恶化和沙漠化发生发展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