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7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25篇
海洋学   6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2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在地球演化动力机制问题尚未解决之前,特提斯海始终令人困惑:为什么会出现特提斯海?特提斯的形成、消亡的动力学过程是怎样的?……  相似文献   
22.
青藏高原东部及周边现时地壳运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1991—2001年期间在青藏高原东部及周边地区的GPS测量,获得该地区不同参考框架下的地壳运动速度场,其测量的速度精度高于2mm/yr。印度板块与华北地块之间的地壳形变分为喜马拉雅及高原南部、高原中部(拉萨—格尔木)和高原北部(格尔木—金塔)三部分,它们分别吸收了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汇聚速率的43%、24%和32%。在欧亚框架下和相对于成都,印度板块和华南地块之间存在着以东喜马拉雅构造结为轴心的顺时针巨型涡旋构造——滇藏涡旋构造,运动速度分别为26~6mm/yr和24~7mm/yr,总体上从北东方向转变为南东和南西方向,有别于青藏高原中部的北东方向。滇藏涡旋和东喜马拉雅构造结的形成与南迦巴瓦—阿萨姆“犄角”的楔入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23.
云南小江断裂中南段现今活动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小江断裂为川滇地块、华南地块的边界断裂,是一条重要活动断裂。本文利用GPS监测结果,综合处理得到了欧亚框架下的运动速度场,并以此为基础,采用刚性假设下最小二乘法,对小江断裂中南各段的运动速度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表明:断裂中段东支断裂运动速度为3.37±3.20mm/a,西支断裂为3.29±2.73mm/a;断裂南段为3.63±1.76mm/a。整个断裂表现为左行走滑为主兼有挤压活动的特征。这一结果与大的构造环境一致,表明在印度板块与青藏高原的挤压碰撞下,高原东部川滇地块受华南地块、印支地块的阻挡作用,小江断裂产生逆时针移动,呈左行走滑特征。  相似文献   
24.
利用宽频带数字地震仪在川西高原、云贵高原西部开展了为期一年的地震观测,记录了许多地震波形数据,并对川青地块、川滇地块和华南地块上的5个台站的不同地震纪录进行了频谱试分析。  相似文献   
25.
黄河源区哈江盐池的成因与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智梁 《第四纪研究》2007,27(4):607-612
黄河源区哈江盐池被认为是古羌人从青藏高原东北部草原地带向成都平原迁徙和扩张的起点,而且得益于盐的开发和行运。地质-地貌和气候变迁资料表明,黄河在7000aB.P.前后的溯源侵蚀切开了多石峡,开始拓展了黄河源区。在这个过程中,黄河袭夺了北侧来自布青山区给予其南侧湖泊补给的河流,使哈江古湖失去了原先的主要补给,成为半封闭的小湖。5500aB.P.的全新世中期气候转变,特别是约4500aB.P.的重大干-冷事件不仅驱使古羌人由草原向河谷、平原的迁徙,而且促成了哈江盐池的形成。从而,才有了昆仑以南青藏高原东北部草原地带的古代制盐业基地,也才有可能推动古代先民的向东迁徙。  相似文献   
26.
陈智梁 《地球》2009,(2):68-69
2008年5月12日,汶川映秀8级特大地震发生于龙门山地震带,是该区带有史以来发生的最强烈地震,也是四川省境内222年以来发生的最强烈地震(此前的最强地震为1786年6月1日泸定磨西地震)。  相似文献   
27.
28.
基于GPS技术的活动断裂监测——以鲜水河、龙门山断裂为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GPS作为重要的技术手段,在地壳运动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以青藏高原东缘的鲜水河、龙门山两条重要活动断裂为例,根据GPS监测获得的欧亚框架的运动速度场,用刚性地块假设下的最小二乘法拟合方法,对其现今断裂活动性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鲜水河断裂、龙门山断裂的整体运动速率分别为8.67±2.65mm/a、1.67±2.07mm/a;鲜水河断裂的甘孜-乾宁段、乾宁-康定段运动速率为8.88±2.74mm/a、9.73±2.30mm/a;龙门山断裂北段、中段、南段运动速率则分别为1.91±2.47mm/a、1.70±0.96mm/a、1.57±1.21mm/a。由此表明鲜水河断裂现今活动性大,而龙门山断裂的活动性相对不大。同时,断裂性质研究表明鲜水河断裂为左旋走滑挤压断裂;龙门山断裂性质为右旋挤压走滑断裂。  相似文献   
29.
第32届国际地质大会于2004年8月20日—28日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召开。本届大会很有特色,其主题非常新颖——“从地中海地区走向全球的地质复兴:地质学、自然灾害和文化遗产”。来自全球近120个国家和地区的700多名地质学者相聚在文艺复兴时代的起源地,就地质学领域的最新进展,特别是全球环境变化、预防地质灾害、地质科学和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的议题进行研讨。  相似文献   
30.
论长江流域河湖体系演化与洪灾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上游剥蚀沉积物通量是影响长江流域河湖体系平衡的最重要因素。近几十年来,不适人为的地质作用已严重影响并打破了原有的长江流域河湖体系的沉积-搬运平衡系统,主要表现在:①上游自然环境的破坏,使河湖沉积体系沉积物通量大量增加;②中下游围湖造田和不适当的人为河湖治理工程(如裁弯取直、送沙出湖等),改变了长江流域洪沙的自然分配平衡。研究表明,洞庭湖及鄱阳湖为现代构造沉降型补偿平衡盆地,沉降速率等于或略大于目前盆地范围内的沉积物平均淤积速率,具备为长江分洪滞淤的潜在沉积可容空间。长江流域河湖体系沉积平衡的恢复治理,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①整治上游,减少水土流失,减少或抑制整个河湖体系沉积物通量,减缓河湖淤积压力;②顺应长江流域河湖自然分洪分沙规律,开辟荆江南北二岸分洪分沙河道,同时开垸扩湖或湖垸置换;③疏通河道与加固垸堤并举;④上游(主、支流)建坝分洪分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