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6篇
地球物理   134篇
地质学   10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11.
正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收集了相对丰富的GPS、In SAR、强震动等同震观测数据,借助重新构建的发震断层模型开展了汶川地震同震位错分布的反演工作,分析了位错分布特征及可能的影响因素,并就目前汶川同震模型研究中存在的一些争议进行了讨论分析。首先,基于汶川余震序列重新定位数据,综合区域地质剖面、速度成像、大地电磁测深、物探剖面等资料,以地表破裂分布为断层浅部约束,通过多剖面断层解译,我们获得了相对精细  相似文献   
112.
闻学泽 《地震学报》2001,23(4):380-390
初步揭示出中国大陆地区活动断裂的地震破裂尺度可变行为,即在同一断裂部分不同轮回的破裂规模是不同的,因而地震强度也随时间变化.这种变化的趋势不具必然性.根据定义的相对破裂规模,统计表明:两相继轮回的破裂规模相同的概率最小.当前一轮回的破裂规模为小时,后一轮回的趋于大的概率为0.48;当前一轮回的破裂规模为中时,后一轮回的趋于小和大的概率分别为0.69和0.25;当前一轮回的破裂规模为大时,后一轮回的趋于大的概率为0,而趋于小和中的概率分别为0.36和0.64.笔者引入并完善了级联破裂模式,用于描述同一断裂部分破裂尺度的可变性和复杂性.在总结已发生过级联破裂的走滑活动断裂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提出这类断裂的级联破裂分段的原则.作为应用举例,对川西安宁河断裂带的一部分进行了级联破裂分段,并进而评估了未来地震的可能强度以及其对应的概率.   相似文献   
113.
114.
潘懋  闻学泽 《中国地震》1994,10(1):28-37
鲜水河断裂与则木河断裂在几何学特征、运动学特征和地震活动方面既有明显的相似之处,又有着重要的差别,由于这两条断裂带都位于川滇菱形块体的北东边界,同属川西巨型左旋走滑断裂带的组成部分,因此在断裂的几何格局、活动方式和地震活动等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然而,在菱形块体自北西向南东方向运动的过程中,由于其东部受到四川地块的阻挡使得块体边界的位移呈现由北西向南东递减的趋势,进而造成了两条断裂带在地震活动性方面  相似文献   
115.
中国大陆的特征地震活动及其中—长期预测研究(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闻学泽  罗灼礼 《中国地震》1994,10(2):101-111
中国大陆不同地点24个特征地震轮回的震级-时间序列分析表明,在一个完整轮回中,相继特征地震事件i和j之间时段的前1/2极少有破坏性地震发生;而在轮回的后1/2,大多数情况下至少有一次中-强地震发生,其中,中-强地震发生在轮回最后1/3时段的约占54%。称这种地震为“填隙式中强震”(事件f),其发生可能标志着当地自从上一次特征地震后,应变已重新积累 到达距下一次和下地震极限应变不远的背景,故对于发生  相似文献   
116.
闻学泽  罗灼礼 《中国地震》1994,10(3):206-216
在中国大陆,中国震源区过去多次特征地震之间时间间隔的变异系数一般大于0.35,且在不同的震源区各不相同,以特征地震轮回的i-f-j模式(闻学泽等,1994)为基础,将特征地震复发时间T表示成同一轮回事件i至事件f1的时间差Tif的函数,并发展了估计“当前”轮回平均复发时间的方法,对任一震源区而言,用该方法估计的平均复发时间与过去特征地震时间间隔的表现行为无关,进一步得到T近似服从于对数正态分布LN  相似文献   
117.
中国大陆不同地点24个特征地震轮回的震级一时间序列分析表明:在一个完整轮回中,相继特征地震事件i和j之间时段的前1/2极少有破坏性地震发生;而在轮回的后1/2,大多数情况下至少有一次中-强地震发生;其中,中一强地震发生在轮回最后1/3时段的约占54%。称这种地震为“填隙式中强震”(事件f),其发生可能标志着当地自从上一次特征地震后,应变已重新积累到达距下一次特征地震极限应变不远的背景,故对于发生在轮回末尾的特征事件j来说,具有作为中一长期“前兆”的意义。有可能识别出的首次填隙式中强震(事件f1),其强度通常比同一轮回开始的特征事件i小1—2个震级单位,但明显大于当地背景地震活动强度,并发生在与事件i和j相同的空间位置。文中初步建立起中国大陆完整特征地震活动轮回的震级-时间序列模式(i-f-j模式),它将作为本研究第二部分中进一步发展特征地震中-长期预测方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8.
土耳其境内发育有众多的活动断裂,这些断裂的活动是土耳其强震及大地震频繁的主要原因。该国比较重视对活断层及其与地震关系的调研工作,近年来又开展了这一领域的国际合作研究项目,并已取得一些可喜的进展。在对土耳其作短期访问的基础上,本文对该国活动断裂的研究概况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19.
120.
甘孜-玉树断裂带的近代地震与未来地震趋势估计   总被引:35,自引:3,他引:3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甘孜-玉树断裂带上近代地震的震级、震中位置和地震地表破裂的空间展布特征的研究,采用Nishenko和Buland(1987)发展的“特征地震复发时间通用分布”概率模型,即“NB”模型,对甘孜-玉树断裂带各段落未来50a内强震趋势进行了估计。根据研究结果识别出,未来50a内本断裂带内马尼干戈断裂段具有强震复发的高危险性,当江断裂段强震复发的可能性也不能排除,这为地震中长期预报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