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22篇
测绘学   14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139篇
地质学   72篇
海洋学   14篇
综合类   18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采用地震活动性总体参量R_t方法,研究北京及邻区R_t值在中等地震前随时间的变化特征,分析跟踪地震发生前研究区域地震活动状态,探讨中等地震孕震过程的异常信息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当R_t值大于阈值0.84时,研究区域地震活动状态比较稳定,发生中等地震的可能性较小;反之,表明地震活动处于不稳定状态,具有发生中等地震的危险。检验R_t值的地震预测效能,预测效果比较理想,利用地震活动状态参量R_t研究北京及邻区地震活动状态,判定中等地震发生的风险性,具有一定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32.
西藏改则地区美苏组岩浆岩锆石U-Pb年龄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西藏中部南羌塘改则盆地美苏组由砖红色砂砾岩和火山岩夹层组成,一些学者在美苏组建组剖面等地获得古新世-始新世的K-Ar年龄(34.0~69.1Ma),目前对其形成时代还缺少可靠的年代学约束。应用激光烧蚀多接收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LA-MC-ICP-MS)方法,对改则盆地美苏组沉积地层中的流纹岩、石英粗安岩和花岗斑岩中锆石进行了U-Pb同位素测定。结果表明,改则盆地美苏组红层中的三个火山岩样品及一个侵入岩样品岩浆锆石206Pb/238U年龄分别为38.3±0.5 Ma、39.0±0.3 Ma、37.4±0.4 Ma、38.8±0.6 Ma,从而限定了该地区美苏组沉积时代为始新世晚期。改则地区美苏组岩浆岩形成时代为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调节印度-欧亚大陆碰撞之后高原内部刚性块体向东"逃逸"而重新活动提供了年代学证据。   相似文献   
33.
??????????????24??????????????????????????????α?????????????????????????о????????α???????????????????????????????????????α????????????????????????????????????????????????????????????仯?????????????????′?1994??????????????????????????????????????????????2??3???о?????????????????????????γ?????????????????????????е????????????????????????????????о??????????Χ???????????????????????????????????????????????????????й??  相似文献   
34.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巨大地震。在这次大地震中,除压磁应力观测手段外,北京地区的钻空、倾斜、伸缩、断层、沙层、体应变等形变分值或秒值采样仪器记录到不同程度的同震响应。为了分析同震响应的表现形态及变化特征,系统搜集、整理和归纳了该地震引发的北京地区数字化同震响应信息。实际记录与分析结果表明,各类形变资料均出现不同幅度的形变震荡波,且不同仪器记震能力差别很大,验证了"九五"、"十五"和奥运保障新安装的数字化形变仪器的可靠性与灵敏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35.
基于数据合成仿真、气枪震源激发信号的实际处理,由叠加信噪比、波形相关系数及相位偏移等3个定量指标,系统评价线性、相位加权和S变换等3种叠加方法提取强背景噪声下弱信号的实际性能,并定量估计叠加结果的可靠性。通过对以上3种方法叠加结果的综合探讨,初步对比分析后认为,线性叠加虽然信噪比较低,但波形畸变最小;相位加权叠加信噪比较高,相位偏移小,但波形质量与线性叠加的结果相比偏离较大;S变换叠加可获得相对较高的信噪比,波形幅度损失小,但存在一定的相位偏移现象。因此建议,当波形质量和时间精度均要求较高时宜用线性叠加。但气枪震源激发有限时选择叠加方法应有所偏重,若要求波形高保真,宜选择S变换叠加;若要求时间高精度,可选择相位加权叠加方法,以合理实现弱信号的有效提取。  相似文献   
36.
首都圈地震活动完整性震级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首都圈活动构造展布特征,将首都圈划分为西区、中区、东区三个地区,采用拟合效果测试法计算首都圈及各分区1 970年以来最小完整性震级随时间的变化,并且依据各研究区域随时间的变化特征,将各研究区域从时间上划分为三个研究时段,分别研究各时段最小完整性震级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表明,各时段的最小完整性震级在空间上具有明显的差异性,而且2000年以来各研究区域的最小完整性震级趋于稳定,MC均能控制在ML2.0以内.  相似文献   
37.
甘肃中西部龙首山一带“韩母山群”的重新厘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于甘肃龙首山一带“韩母山群”的划分和时代归属,前人曾有不同的认识。依据沉积建造、古生物化石、变质变形等资料,对韩母山群进行解体。将该群下部变质变形较强的烧火筒沟组(钙质砾岩、细碎屑岩夹碳酸盐岩建造)厘定为震旦系,上部变质变形较弱的草大坂组(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厘定为寒武系,并将后者与鄂尔多斯西缘下、中寒武统对比。  相似文献   
38.
基于二进小波的数字形变资料趋势异常分析探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利用二进正交离散小波,通过Mallat快速算法对形变倾斜资料进行了处理,并将计算结果与该地区的地震活动进行了对比分析。综合分析认为,小波分解的本质是窗口加权滑动平均的结果,能有效地对各种不同频率成分的形变序列按不同的频段分离和重构,可以起到明显放大低频段趋势成份的作用,为有效识别形变趋势异常提供一种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39.
白令海盆pCO2分布特征及其对北极碳汇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陈立奇 《中国科学D辑》2003,33(8):781-790
利用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期间所观测到的白令海及楚克奇海表层海水CO2分压(pCO2)的变化及其异常, 研究了白令海盆pCO2的分布特征及与周围水文环流的相关关系. 结果表明, 与具有高生产力的白令海陆架区不同, 在白令海盆观测区内, 叶绿素整体水平较低, 生物作用不是pCO2空间分布的主要调控因子, 而水文环流要素呈现出重要影响, 是典型的高营养盐低叶绿素(HNLC)海区. 研究表明, 白令陆坡流(Bering Slope Current; 后变性为阿纳德尔流, Anadyr Current)对白令海盆pCO2空间分布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从HNLC的白令海盆流过来的白令海亚北极水, 将补充西北冰洋夏季几乎耗尽的表层营养盐, 有利于浮游植物的生长, 增强对大气CO2的吸收能力, 形成有机碳汇; 另一方面, 注入白令海的淡水来源的无机碳在白令海没有向深海输出, 多数会通过阿拉斯加沿岸流注入北冰洋, 形成一个重要的无机碳汇, 这两大碳汇都在北极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中起着十分重要的反馈作用.  相似文献   
40.
随着数字地震学的快速发展,重复地震在地震学的研究中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首先介绍了重复地震的定义和识别方法,然后基于此研制了重复地震识别与分析软件,最后给出了重复地震在地震预测中的一个实际应用例子。结果表明基于该软件工具可充分利用数字地震波形开展相对高精度的地壳介质动态变化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