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8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76篇
测绘学   29篇
大气科学   55篇
地球物理   21篇
地质学   163篇
海洋学   141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32篇
自然地理   7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75年   2篇
  1958年   1篇
  1936年   6篇
  193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11.
在LG型偶极子近共振条件下,获得了一个高阶非线性Schr■dinger方程,并用此方程来描述缓慢移动的包络Rossby孤立子与双地形相互作用。数值结果表明,在LG型偶极子近共振条件下,在弱西风气流中,当一个弱包络孤立子位于地形槽区时,包络Rossby孤立子可以通过近共振强迫而放大,并产生振荡现象然而长时间过后这个孤立子将破裂并激发一系列向西传播的小振幅波。在一定时间后,强迫孤立子除了东传外还存在一个缓慢的西传。同时,强迫包络Rossby孤立子的瞬时流场与观测到的Ω型阻高和偶极子的形成、维持和崩溃过程类似。除此之外,孤立子扰动理论被用来研究双波地形在Ω型阻高和偶极子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在孤立子的强迫过程中,由于高阶项的存在,孤立子的群速度和相速趋于相等,以致于阻塞包络与载波在某个时刻锁相,在这种情况下,阻塞的产生是强迫包络孤立子从频散向非频散的转换过程,而在阻塞崩溃期间则相反。因此包络孤立子与地形相互作用可以认为是阻塞产生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112.
113.
114.
针对南海荔湾3-1气田管线穿过的海底峡谷区6个典型斜坡剖面,分别采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和极限平衡法开展斜坡稳定性分析,模型考虑了土层强度随深度的变化。计算结果对比表明,有限元强度折减法与极限平衡法分析结果一致,其中与Spencer法结果最接近,稳定系数相对误差小于3.5%。重力作用下各斜坡基本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峡谷中下部土强度较低且坡度较高的局部区域接近临界状态,峡谷头部因坡度相对较小且土体强度相对较大,其斜坡稳定系数相对较高。地震水平加速度能够明显降低该区斜坡的稳定系数,且随着加速度值的增大滑动深度逐渐变大。当水平加速度达到0.2g时峡谷中下部区域大部分会发生滑动。海底地形坡度和土层强度是影响峡谷区斜坡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且稳定系数与滑动面对局部坡度和强度分布较为敏感,合理的稳定性评价依赖于精确的地形数据与土层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115.
南极中山站夏季下降风数值模拟个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南极内陆地面辐射冷却产生的近表层冷空气,沿高原斜坡向下流动而形成下降风,其分布形态决定了南极大陆近表层风场的主要特征。我国南极中山站全年均受下降风的强烈影响。夏季晴天时,中山站的下降风一般在傍晚开始出现,风速在午夜达到极值,在次日中午之前逐渐减弱,风速有显著的日循环特征。本文选取南极中山站2010年1月的夏季下降风个例,使用常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Polar WRF极地大气数值模式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山站夏季夜间晴天出现偏东向的下降风时,近地面风速变化趋势与地面气温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91。数值模拟发现,中山站下降风在距地面高度约100~150 m之间时风速最大,约为15~21 m/s。在下降风发生时,近地层大气存在逆温现象。下降风较强时,近地层逆温也较强,逆温层厚度约为200~300 m,逆温强度约为4~6℃。在地面摩擦的作用下,中山站近地面下降风风向为东南,随着高度的增加,风向逆时针偏转,最终趋于与地形等高线平行。没有太阳直接辐射时,南极大陆地区存在持续的逆温层,逆温层的出现加强了下降风气流,随着逆温的增强,大风区逐渐西移,且面积不断增加。在夏季太阳辐射造成的逆温消失的短暂时间内,逆温时产生的下降风尚不能完全消失,由此形成了较稳定的风向空间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16.
赤潮的研究和预报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赤潮灾害对我国沿海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对海洋生态环境也产生了极大的破坏,威胁了滨海旅游业的发展。为了更全面地了解赤潮灾害,防治赤潮灾害,本文对赤潮灾害的特点进行初步研究并总结了目前使用的赤潮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117.
通过黄河三角洲埕岛海域2个典型平台桩柱周围实测水深及海流、波浪资料,研究了淤泥质粉砂海底桩柱周围局部冲刷坑的特征及其发展演化情况,并结合水动力条件对其形成机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8.
1 前言在浅滩区 ,沉积物搬运过程对海滩地貌及海岸线变迁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其最终的结果是 ,沉积物的净搬运方向决定了海滩现在所处的状态 ,侵蚀状态、淤积状态还是处于平衡状态(Hughes等 ,1 997)。潮间浅滩波浪的往复运动 (即向岸运动和离岸运动 )为沉积物的横向搬运提供了动力。波浪向岸运动时 ,沉积物也向海岸移动 ;反之 ,波浪离岸运动时 ,沉积物也离岸移动。在整个过程中 ,水动力条件相当复杂 ,如作用在海底面上的破碎波或非破碎波的形变 (Guza和Thorn ton,1 982 ;Kobayashi等 ,1 987)。同时 ,波浪运动也与海滩地下水相互作用。在波…  相似文献   
119.
基于质点-网格模式的海冰厚度变化过程数值模拟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根据渤海冰情,在海冰动力学和热力学研究基础上,应用一种质点-网格海冰模式于渤海海域.该模式采用了质点-网格法,有效地避免了传统模式的数值扩散问题.该模式采用了冰厚分布函数,用多种类型冰代替用于渤海业务预报的平整冰、堆积冰和开阔水3-level模式.进行理想场的数值试验,模拟冰厚变化动力过程.还使用该模式和业务预报模式对于实际渤海冰情进行了不同个例的预报试验,发现该模式在提高冰外缘线预报精度方面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0.
浅水多波束系统及其最新技术发展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针对目前国际上8家公司生产的16种新型浅水多波束系统的技术指标,对它们的技术性能,包括采用的波束形成方法、频率范围、测深量程、深度分辨率、最大测幅、单位时间(s)内的采样次数、波束宽度、侧扫功能、测深精度、测量航速、声线弯曲改正、姿态传感器及设备寿命等给予了评价,并展望了浅水多波束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