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东南极Princess Elizabeth冰盖近地层大气参数的年变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2002年东南极Princess Elizabeth冰盖自动气象梯度观测点获得的近地层气象资料,分析了冰盖上的感热通量、潜热通量、大气稳定度、整体输送系数及有关气象要素特征,并与中山站同期的的气象要素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由于两站的海拔高度及地理位置的差异,LGB69站的年平均气温为-25.6℃,比中山站低16.4℃,进入内陆每10km,海拔高度上升约110m,温度下降约1℃.南极内陆冰盖的湍流热通量具有明显的年变化,感热通量年平均值为-17.9W/m2,潜热通量为-0.9W/m2,年平均冷源强度(Qh+Qe)为-18.8W/m2,表明地表从大气吸收热量.LGB69站近地层大气以近中性层结为主,中性层结下的整体输送系数为2.6×10-3,当风速大于8m/s后,整体输送系数趋于常数.LGB69站是南极地区典型下降风区,年平均风速比中山站大2.0m/s,其下降风出现的风向频和风速均大于中山站.  相似文献   

2.
2002~2003年南极中山站地区风要素变化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许淙  万军  吕非 《海洋预报》2004,21(4):28-34
利用2002年1月至2003年12月南极中山站24个月的天气观测记录和天气形势图,对中山站地区的风要素特征进行了天气学分析研究,本文较详细地分析了该地区的风向,风速的分布特征以及风向与风速相互间的变化规律,确定了不同季节的盛行风向,初步探讨了风要素变化与大气环流的关系。所得结论对了解该地区的天气变化特点,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率以及对中山站发展设计规划的制定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海洋气象条件变化对青岛平流雾过程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风廓线资料、探空资料和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对青岛夏季的一次平流雾过程进行了分析,探讨了雾的演变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研究表明:雾的强度和厚度与风的垂直结构密切相关,风向为稳定的东南风,90%以上的相对湿度层有一定厚度时,3 m/s以内的风速层内容易成雾,雾顶高度在240~530 m之间。雾顶可以在逆温层底,也可能低于逆温层底。逆温层抬升有利于雾层向上发展,突破混合层高度。稳定的向岸风有利于海风的形成,造成比湿持续增加和大气中粗粒子增多,能见度下降和雾的出现。  相似文献   

4.
南极中山站气象要素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1989—2008年南极中山站及戴维斯站的气象观测数据统计分析了表面气温、气压、风向风速和相对湿度的年际、年和日尺度变化特征,并讨论了各气象要素的长期变化趋势。分析结果表明中山站年均气温趋于升高,气压趋于下降,但变化趋势并不明显,说明在全球气候变化大背景下,南极中山站的大气要素仍保持相对稳定。但也有一些比较显著的变化趋势,如风速减弱,以及秋季气温增暖趋势等。  相似文献   

5.
利用北京325 m气象塔不同阶段(第一阶段:1991—1995年;第二阶段:2004—2008年)风温梯度观测,北京地区气候站长期观测(1971—2008年,20站)和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指标(1978—2008年),从城市化进程不同阶段对比的角度,分析研究北京近地层大气风温结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北京城市化进程已经导致该地区近地层大气特征发生明显变化。主要表现为:地面和近地层温度增加,热岛强度增强;地面风速和近地层低层风速明显减小;近地层低层(63 m以下)风向变得更为紊乱;近地层温度垂直递减率增加;近地层大气风温结构特征的变化表明:2004—2008年325 m气象塔,在63 m以下基本反映的是城市冠层流场特征,即气象塔周边地区城市冠层厚度约为63 m。  相似文献   

6.
利用北京325 m气象塔不同阶段(第一阶段:1991-1995年;第二阶段:2004-2008年)风温梯度观测,北京地区气候站长期观测(1971-2008年,20站)和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指标(1978-2008年),从城市化进程不同阶段对比的角度,分析研究北京近地层大气风温结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北京城市化进程已经导致该地区近地层大气特征发生明显变化.主要表现为:地面和近地层温度增加,热岛强度增强;地面风速和近地层低层风速明显减小;近地层低层(63 m以下)风向变得更为紊乱;近地层温度垂直递减率增加;近地层大气风温结构特征的变化表明:2004-2008年325m气象塔,在63 m以下基本反映的是城市冠层流场特征,即气象塔周边地区城市冠层厚度约为63 m.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我国极地数值天气预报系统和美国南极中尺度预报系统的存档数据,分析了Dome A至普里兹湾沿岸地区下降风风场的时空分布和大气质量通量,给出了该地区下降风的基本特点。该地区下降风受南极冰盖地形影响强烈,艾默里冰架西侧等陡峭地区风速总体较大;下降风随季节变化较大,冬季的下降风较强。强下降风在前进过程中有绝热增温现象,并给艾默里冰架西部带来近表层升温。下降风风速最大处位于地面以上约100~200 m高度,风速较大地区的下降风在垂直方向上分布较为深厚。下降风在普里兹湾沿岸的表层大气质量通量在时空分布上极不均匀,艾默里冰架西侧的下降风气流较强时,普里兹湾海域有较多的中尺度气旋活动。下降风引发普里兹湾中尺度气旋旋生的过程值得关注,需进一步研究下降风引发中尺度气旋的机理。  相似文献   

8.
姜德中  钱平 《海洋预报》1993,10(2):33-39
在南极中山站进行首次气象考察,主要开展了地面气象观测,日常气象预报,海冰分布及海冰厚度测量等工作。 地面气象观测的项目有气温、气压、空气湿度、云量、风向风速等。我们将地面观测的各种气象要素进行了统计分析,并与邻近的外国站多年平均气象要素进行了对比,得出了1989年中山站地区气象要素分布的特点 利用中山站当时现有的仪器设备,逐日接收了由苏联青年站播发的地面传真天气图,高空500hPa天气图,卫星云图分析等资料。首次开展了中山站地区夏、冬两季天气预报。并总结分析了西风带中极地气旋影响中山站时的路径特点,初步探讨了东南极下降风的发生及其强度变化的基本规律。这些资料对从事南极考察的气象专业人员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青岛逆温层特征及其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丽娜  黄容  马艳 《海岸工程》2014,33(4):14-25
利用2006-2012年青岛站逐日08时和20时(北京时)的探空资料,研究了青岛市大气逆温层特征和变化规律以及大气逆温层和城市空气质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青岛的逆温在春季最多,夏季最少,以接地逆温为主.接地逆温层平均厚度为290.6 m,最大厚度可达1443m;平均强度为0.56℃·(100m)-1,最大强度为10.00℃·(100 m)-1.空气污染前和污染时出现的逆温中,接地逆温占73.2%.空气污染前24 h内的20时和污染时08时的逆温强度与污染日API呈正相关关系,逆温层厚度与空气质量关系不明显.中度以上污染时,08时接地逆温强度与污染日API相关系数达0.99,通过0.001的置信度检验.  相似文献   

10.
南极中山站天气系统和气象要素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胜利 《海洋预报》2001,18(1):34-39
本文分析了南极中山站建站以来(1989-1999年)天气资料,对气温、风速、湿度、气旋等进行了详细的分类统计,获得了中山站的气候特点和历年年平均气要素分布特征,造成中山站暴风雪、大风、寒冷等灾害性主要天气系统有:南极大陆冷高压、极地气旋、东移锋面扰动、南极下降风。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极区通量观测系统作了介绍,在国际极地年(IPY)全球协同观测中,极区通量观测系统在南极中山站进行了连续14个月的观测。结果表明,中山站年净辐射通量为12.9 W/m2。感热通量夏半年(10~2月)为正值,冬半年(3~9月)为负值,年平均1.9 W/m2。潜热通量全年都为正值,年平均11.2 W/m2。总体而言,地表通过净辐射获得热能,又通过感热和潜热方式向大气输送。观测得到的CO2通量全为负值,年平均为-0.031 mg/m2,表明南极中山站是CO2汇。  相似文献   

12.
In this paper,based on the observational data of 1995in the Chinese Antarctic Great Wall Station the snowstorm is studied synoptically.It is found that there are two kinds of snowstorms with different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at the happening of snowstorm is always accompanied by a near-ground level inversion laycr.The function of the inversion layer is analyzed,too,It is indicated that thestrong ESE-wind type snowstorm is mainly caused by katbatic wind and gradient wind together.This idea is new and different from the general concept that there is no katabatic wind in the westerm Antarctic area.  相似文献   

13.
1998~1999年南极中山站气象要素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文主要根据1998~1999年南极中山站气压、气温、相对温度和风的观测资料,对其周边地区气象要素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山站地区近期降温倾向明显,气温年较差大;空气干燥,相对湿度小;复半年受下降风影响大;帘年盛行东风,风力较强.其气候具有明显的大陆性特征。  相似文献   

14.
夏季黄海表面冷水对大气边界层及海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海表面温度(SST)是海气界面上的1个物理量,受到海洋潮汐、海底地形等因素影响,并对海洋大气边界层有着重要的影响.夏季的黄海,由于黄海冷水团的存在和陆架锋的影响,或是潮汐混合的作用导致海水的垂直混合,使海表面温度的分布产生复杂的结构.通过对卫星观测的海表面温度数据分析,发现在夏季黄海有几个SST冷中心的存在:辽东半岛以及山东半岛的顶端、朝鲜半岛的西侧、山东半岛南侧、江苏外海和黄海南部等.本文利用一系列船舶观测资料、卫星遥感数据、再分析数据分析等,并运用数值模拟研究黄海的冷中心对其上大气的影响.在冷区之上,大气稳定度增加,抑制了近海面大气的垂直混合,使海表面风速减弱.通过对船测数据的分析,在冷区位置有海雾多发区的存在,黄海南部冷区上的海雾发生频率达到15%以上.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WRF)模式的数值模拟表明,冷中心降低上空的温度,使海表面风速减弱,形成厚度达500m的逆温层,为海雾的形成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与船测数据结果所不同的是黄海南部冷中心之上的海雾发生频率可以达到30%,去掉冷区影响的试验表明冷区较冷的海表面温度最多可以使海雾的发生频率增加15%以上.  相似文献   

15.
海面风应力偏离风向的观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海气界面风应力方向与风向不一致的现象,2015年2月4日至3月12日在南海博贺观测平台开展了综合观测,利用涡动相关法计算了海气界面风应力,并在3类大气稳定度条件下分析了风应力矢量偏离风矢量的角度变化,进一步讨论了大气层结稳定时两者角度之差与风速的参数化关系。结果表明:在大气层结稳定条件下,风应力矢量偏向风矢量左侧,且偏离角度随逆波龄和风速增大而减小;当大气层结不稳定时,风应力矢量一般偏向风矢量右侧。海气界面风应力矢量受海表面风、波浪以及大气层结的共同调制。  相似文献   

16.
李凯 《海洋预报》2011,28(5):82-88
利用第25次南极考察队获取的中山站海洋、气象考察资料,结合中山站过去20年的历史气象资料,统计分析了2009年中山站气温、气压、湿度、风速风向等主要气象要素特征,同时围绕互联网络带来的预报手段的进步、预报能力的提高等阐述了近年来我国在天气预报领域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