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87篇
  免费   1547篇
  国内免费   2479篇
测绘学   1023篇
大气科学   981篇
地球物理   1141篇
地质学   3861篇
海洋学   2042篇
天文学   173篇
综合类   475篇
自然地理   1017篇
  2024年   55篇
  2023年   158篇
  2022年   387篇
  2021年   421篇
  2020年   346篇
  2019年   419篇
  2018年   376篇
  2017年   400篇
  2016年   369篇
  2015年   363篇
  2014年   417篇
  2013年   522篇
  2012年   500篇
  2011年   559篇
  2010年   584篇
  2009年   526篇
  2008年   554篇
  2007年   537篇
  2006年   536篇
  2005年   468篇
  2004年   378篇
  2003年   308篇
  2002年   361篇
  2001年   364篇
  2000年   255篇
  1999年   136篇
  1998年   82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5篇
  1975年   3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2篇
  195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林卫强  李适宇 《海洋学报》2003,25(3):129-137
珠江沿岸城市排污量大,对污染源治理能力十分有限,大量污染物通过河流或直接排放到珠江口,河口区半封闭的地形及潮水顶托使得污染物不易输送出外海,致使珠江口水质恶化,原有海洋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反过来制约了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92.
海洋贝类利用模式生命周期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次将产品生命周期评价方法(LCA)应用于海洋贝类利用模式上。根据海洋贝类利用技术产业发展的特性和趋势,设计构建了由确定目标和范围、清单分析、影响评价3个步骤组成的评价体系,挑选了具有典型代表的2种扇贝利用模式进行评价,对其生产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固体废弃物、富营养化、温室效应、酸化影响和潜在影响进行对比评价。评价结果显示其中资源消耗、温室效应、酸化影响、潜在健康影响的影响潜值模式2(产品模式为扇贝柱、复合氨基酸、鱼虾饵料和贝壳工艺品)比模式1(产品模式为扇贝柱、食用贝边、鱼虾鲜饵料和饲料添加剂)低;而固体废弃物、富营养化的影响潜值,模式2比模式1高。本评价方法可用于选择和优化海洋贝类的绿色化高值利用模式。研究表明,利用文章提出的海洋贝类利用评价方法可以有效掌握贝类利用的整个过程的环境行为,确定其中优化资源、节省能源和减少污染的关键步骤,为优化利用模式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93.
海南岛博鳌港沉积物的沿岸输送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分析了博港沿岸沉积牧粒度参数的沿岸变化,并应用沉积物粒径趋势分析模型(GSTA模型)对沉积物运动趋势进行了分析。GSTA模型结果表明,博鳌港沿岸的泥沙在横向上表现为:万泉河口以北岸段为由海向岸运动,近期处于淤积状态;万泉河口以南岸段即玉带滩大致以NNE走向到NE走向的转折点为界,北部主要是由岸向海运动,是侵蚀岸段,而南部则主要为由海向岸运动,有少量的淤积,博鳌港沿岸泥沙输送在纵向上表现为:万泉河口以北由南向北运动,万泉河口以南,北部是由北向南运动,南部是由南向北运动,其次还运用了经验公式对GSTA结果进行了验证,得到了通过万泉河口南部(玉带滩)3个断面的沿岸漂沙量,其沿岸漂沙方向主要为南北向,以上两种分析方法得出的结果和当地的许多地貌证据基本符合,而GSTA模型在玉带滩北部泥沙纵向输运方向与经验公式计算结果所表现出的一些差异,主要是由于研究时间尺度和所用的资料特征的差异性造成的。  相似文献   
94.
福建红树林区海藻的分布及季节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主要研究了福建省3个红树林区的海藻不同滩面分布的情况、海藻种类组成的季节变化以及不同季节的海藻群落类型.研究表明:(1)福建红树林区海藻在不同滩面分布表现出,红藻较喜荫蔽潮湿的环境,而绿藻适生在光照条件较好生境.(2)由福建红树林区各门海藻种类组成的季节变化来看,蓝藻种数在一年四季没有明显变化规律,红藻四季种数变化幅度不大,而绿藻在不同季节种数有明显变化,春季种数最多,进入夏季后种数逐渐减少,到秋、冬季后种数又开始上升,到第2年春季又达到最多.(3)不同季节福建红树林区海藻群落类型中,优势种主要是红藻,以及一些绿藻.  相似文献   
95.
利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研究中国孤雌生殖卤虫胚胎发育的相关基因,并对中国孤雌生殖卤虫差异显示中SYBR Green Ⅰ、硝酸银和溴化乙锭三种染色方法进行了比较。以三种单碱基锚定引物对发育0h,4h,8h,12h,16h和10天的中国孤雌生殖卤虫的RNA进行逆转录和26种随机引物进行PCR反应,经非变性的6%聚丙稀酰胺凝胶电泳后,分别用SYBR Green Ⅰ、硝酸银和溴化乙锭染色,最后进行差异条带的回收和再扩增。结果表明:(1)6种样本的DD-PCR产物显示长200-3.0k不等的扩增片段,条带清晰,并呈现出有无和强弱的变化(2)SYBR Green Ⅰ和硝酸银染色的灵敏度比溴化乙锭染色的灵敏度高(3)经SYBR Green Ⅰ和溴化乙锭染色的凝胶的回收和再扩增效率比硝酸银染色的高(4)水煮法和NAP-25过柱法对凝胶片段的回收效果几乎相当。利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研究中国孤雌生殖卤虫胚胎发育相关基因时,得到了较好的扩增片段;三种染色方法中SYBR Green Ⅰ染色灵敏度较高,并且SYBR Green Ⅰ染色有利于凝胶片段的回收和再扩增。  相似文献   
96.
乳糖诱导重组别藻蓝蛋白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凡  秦松 《海洋科学》2005,29(11):22-27
以重组别藻蓝蛋白表达工程菌JM109(DE3)/pET28-APC作为研究对象,对于JM109(DE3)菌株在乳糖诱导下表达重组蛋白的规律进行了研究。比较分析了不同生长阶段进行诱导,最佳乳糖浓度、诱导持续时间和诱导温度等参数对重组蛋白表达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JM109(DE3)为宿主菌,经过条件优化,乳糖诱导重组蛋白的表达量可以达到IPTG诱导的水平;较低的诱导培养温度能有效提高可溶性重组蛋白的表达。最后在摇瓶发酵结果的基础上,实现了乳糖诱导工程菌的5L全自动发酵罐培养。研究结果为在大肠杆菌大规模发酵中,运用廉价、无毒的乳糖作为诱导剂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97.
60Co-γ辐照对坛紫菜原生质体诱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60Co-γ射线对坛紫菜(Porphyra haitanensis)原生质体进行辐照诱变,发现原生质体对^60Co-γ射线有极强的耐受性。前期的培养结果表明,原生质体是一种理想的诱变材料。诱变结果表明,^60Co-γ射线对坛紫菜可诱变剂量范围很大,从200-1300 Gy均有突变株生成。诱变后细胞的存活率不宜作为坛紫菜诱变最佳剂量的指标。  相似文献   
98.
种植盐地碱蓬修复滨海盐渍土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利用盐生植物——盐地碱蓬进行天津河口滨海盐碱地的生物修复。通过比较种植盐地碱蓬土壤和对照土壤的电导率、有机质和微生物数量的差异等研究了其修复效果。结果表明,种植区碱蓬根际土壤的电导率与对照土壤相比下降了13%;有机质和总氮与对照土壤相比分别增加43%和18%;根际土壤的微生物数量明显增加,放线菌和真菌分别比对照增加了5倍和16倍。根际微生物优势种群的盐耐受性结果显示,部分根际土壤的优势种群的盐耐受性明显下降,耐盐性较低的微生物种群已成为优势种群。以上结果表明,种植盐地碱蓬对改善滨海盐碱地的生态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99.
本文报道了金属离子对凡纳对虾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 (EC3. 2. 1. 52)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Li 、Na 和K 等对该酶活力没有任何效应.Ca2 、Mg2 、Mn2 对该酶有激活作用,而Ba2 、Al3 、Fe3 、Zn2 、Co2 、Cd2 、Hg2 、Pb2 和Cu2 对该酶活力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以Hg2 的抑制作用最显著,Hg2 含量为 1. 5mmol/dm3 时可使酶活力完全丧失.进一步研究Zn2 的抑制作用动力学,结果表明:Zn2 对该酶的抑制作用属可逆的非竞争性类型,抑制常数为11. 95mmol/dm3.  相似文献   
100.
盐度对双棘黄姑鱼仔鱼活力及仔稚鱼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分别用不同盐度梯度海水对双棘黄姑鱼仔鱼进行饲养试验。结果表明:盐度为17.0.22.0、27.0.31.0~33.0的4个试验组仔鱼的不投饵存活系数分别为5.38、7.35、6.46、6.18;各盐度组仔稚鱼的生长速度没有显著差异(P〉0.05),各组仔鱼经25d的培养,其平均全长为18.8~19.2mm;盐度22.0及27.0的海水中仔稚鱼呈较高的存活率,各盐度组的平均存活率为36、0%、48.5%、46.7%和39.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