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8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171篇
测绘学   221篇
大气科学   61篇
地球物理   66篇
地质学   229篇
海洋学   113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88篇
自然地理   6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LiDAR具有探测地表垂向结构的能力,目前还无法被其他遥感源所取代。本文提出通过变换点云提取LiDAR纹理特征,利用支持向量机(SVM)进行训练和分类,并与基于神经网络的分类方法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SVM能在训练精度和推广能力之间取得折中,可有效地避免LiDAR地物分类证据不完备引起的过拟合问题,适合于LiDAR地物分类。  相似文献   
122.
艾廷华  禹文豪 《测绘学报》2013,42(5):760-766
Voronoi图是地理空间设施分布特征提取的重要几何模型,基于不同的空间距离概念可建立不同的Voronoi图。本研究顾及城市网络空间中设施点的服务功能及相互联系发生于网络路径距离而非传统的欧式距离的事实,针对网络空间Voronoi图模型,建立一种网络空间Voronoi图生成的栅格扩展算法。首先对图结构的边目标剖分为细小的线性单元,称作网络空间的栅格化,引入水流扩展思想,将事件点发生源视为“水源”,以栅格单元长度为扩展步长,让水流方向沿着网络上的可通行路径同时向外蔓延,直至与其他水流相遇或者到达边的尽头。该算法可方便地加入网络图结构中的多种约束,如街道边的单向行驶、结点的限制性连接等实际空间限制条件。通过大规模实际数据的“数字城市”POI点服务范围的试验表明该算法的效率高。  相似文献   
123.
根据某冶炼尾渣的成分和矿物特性,研究了铀、铌、钽和锡的回收工艺。开发出酸浸提铀-重选抛尾-弱磁选回收铌、钽一强磁选除铁回收锡的联合工艺流程。铀浸出率大于80%;铌、钽品位大于31%,回收率大于80%;锡精矿品位大于62%,回收率大于65%,锡精矿经放射性去污后,其放射性水平基本符合有色冶金行业标准。  相似文献   
124.
在无光照条件下,对采用CMOS图像传感器的尼康D90相机在不同的曝光时间下进行拍摄实验,分析CMOS图像传感器在不同曝光时间下的暗电流噪声以及系统噪声在传感器像面上的空间分布。得出如下结论:系统噪声并没有随曝光时间增加而增大的趋势,因此,系统的暗电流噪声比较小;而整体噪声在不同的曝光时间下,都有在空间分布上有像面外围较大而像面中间较小的情况,根据该分布给出计算不同位置像素系统噪声大小的公式。  相似文献   
125.
张丽侠  张力  艾海滨 《测绘科学》2011,36(6):149-151,143
经典的IHS变换融合以其快速、简单的特点得到广泛应用,但该方法在显著提高图像空间分辨率的同时引起了严重的光谱失真.本文分析了IHS变换引起光谱失真的原因,并总结了已有的针对光谱失真的IHS变换改进算法,提出基于小波的IHS变换融合,利用小波分解尽可能地保留了原I分量中的光谱信息,在提高空间分辨率的同时减少了光谱失真.实...  相似文献   
126.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3维空间信息系统成为国内外行业厂商和研究机构关注的重点,如Google的Google Earth。针对3维地理信息模型、瓦片金字塔技术、数据请求调度策略、可视化全球地形模型等相关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并描述了我们开发成功的3维实景地理信息网络平台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127.
利用卫星云图、多普勒雷达资料和高空风等多种资料,对2007年7月17日四川东部和重庆西部由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 CC)引发的致洪暴雨过程进行大尺度环境场和物理量的诊断分析。结果表明:M CC是造成暴雨的直接影响系统;M CC发生在200 hPa从西安至云南气流呈扇形分支而产生的强辐散区域内;在多普勒雷达径向速度图上,整个M CC致洪暴雨过程经历了4次从新生的γ中尺度径向辐合向γ中尺度气旋式辐合发展的过程,γ中尺度径向辐合和γ中尺度气旋式辐合是造成M CC致洪暴雨强降水中心的直接影响系统;回波顶高也揭示了M CC中γ中尺度强对流单体的发展;对流层中低层的正涡度平流、来自400~250 hPa的"干侵入"以及倾斜涡度的发展,对于M CC的生成、发展和维持也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8.
对青海湖南盆沉积中心钻取的一根长18.6 m的高取芯率沉积岩芯(1F)进行磁化率测试显示,该岩芯在8.15~8.96 m和15.50~17.28m两沉积段具有非常高的磁化率.详细的岩石磁学测量和矿物分析表明这两段沉积物中有大量的胶黄铁矿存在,其磁畴特征主要以单畴(SD)为主,并显示少量超顺磁(SP)颗粒特征,这是导致磁...  相似文献   
129.
利用基本的宝石学方法、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红外光谱仪、激光拉曼探针和激光剥蚀等离子质谱技术(LA-ICP-MS)分析了黑龙江穆棱玄武岩风化冲积物中宝石级锆石的宝石学性质、谱学特征、包裹体特征、微量元素组成及U-Pb年龄。宝石学性质表明锆石为优质的、可直接加工利用的宝石原料;谱学特征显示锆石为未经历后期改造的高型岩浆锆石,且含有磷灰石、锆石和赤铁矿包裹体;LA-ICP-MS分析表明锆石具有明显的Ce正异常,富集重稀土元素[(Yb/Sm)N=21~63)]和HFSE元素,Th/U均大于1(1个数据例外);ΣREE较高,含量在1765×10-6~2374×10-6,与基性锆石相似;明显的Ce异常和赤铁矿包裹体说明锆石形成于氧化环境;根据Ti-in-Zircon地质温度计计算,锆石结晶的最低温度为646~737℃;U-Pb年龄为9.39±0.4Ma代表锆石的结晶年龄。基于本实验数据和前人研究成果,认为锆石巨晶形成于富集CO2的氧化环境并且与地幔的交代作用有关,是岩石圈减薄作用发展到一定阶段(衰退期)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0.
渝东武隆地区中上寒武统主要为一套海相浅水碳酸盐岩沉积,以各类型白云岩为主.依据成岩作用对孔缝的影响,可将成岩作用分为建设性成岩作用和破坏性成岩作用两种类型.建设性成岩作用主要包括白云石化作用、溶蚀作用和破裂作用等,对孔隙的形成有利.破坏性成岩作用主要有胶结作用、压实作用、压溶作用、充填作用等.破坏性成岩作用破坏原有的储层物性,使孔隙度和渗透率降低,储集性能变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