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63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215篇
地质学   3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51.
本文根据中国江淮地区近57 年逐日降水量观测资料,应用二维极值Gumbel-Logistic模型分析区域暴雨最大峰值以及相应暴雨站数的联合分布。文中使用矩法估算分布参数,根据随机变量的边缘分布和条件概率分布,可以推导出联合重现期。结果表明利用该模型描述区域暴雨峰值及相应站数的联合分布是较为适宜的。  相似文献   
52.
近百年全球平均气温年际变化型态的低频变率特征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利用时间上扩展的经验正交函数(TEEOF)分析方法,对近百年全球及南北半球平均气温一年、三年、六年和十年的变化形态及其频率进行诊断,结果表明,TEEOF第一模态占总方差贡献的50%以上,各种年际振动的第一模态基本上代表了与气候变化有关的年变化型,并能反映出气温的长期趋势变化,特别是十年际的第一模态,冬季气温湿示出较强的上升趋势,相应的第一时间主分量趋势与实际温度序列的走势非常一致。全球及南北半球各时域TEEOF除第一模态及一年TEEOF的第模态外,其它特同量所表示的年际变化型态各有差异,相应主分量都与一定的年际准周期振动结构的长期变率有关。年变化型态的T^2检验表明,南半球及全球的突变时间与年平均气温单要素t检验结果差异不大,而北半球的差异明显,表明T^2检验,对具有多变量的型态突变的检测比单要素的t检验理为合理。  相似文献   
53.
利用奇异值分解法分析了我国夏半年各月降水距平与北太平洋海温异常的相互关系,指出:(1)平均意义上,秋冬季海温与我国春末至盛夏各月降水存在显著相互关系;(2)秋冬季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对次年4-5月江南东部和7月高原东侧,黄河中下游地区的降水有显著的影响;(3)盛夏至冬季的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与前一年6月黄淮地区及7月长江流域降水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54.
用于ENSO预测的一种广义典型混合回归模式及其预报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提出一种基于主分量典型相关分析(PC-CCA)的广义典型混合回归模式,用于建立NINO海区SST预报方案.该模式引入EEOF、PRESS准则和集成预报等技术思想,在优选物理因子,确定最佳模式参数的基础上,对NINO海区海温指数所作的超前1—4季度预报试验取得优良效果.试验表明,该模式方案性能稳定,其总体预报技术水平已达到美国NOAA/NWS/NCEP/气候诊断公报(CPC)所用同类模式水平.而本模式方案预报同类产品所需因子数远少于CPC方法。这就有可能为建立我国的ENSO业务监测系统提供有益的基础。  相似文献   
55.
56.
为了揭示深对流云直接向平流层输送水汽的物理机制,利用WRF中尺度模式的理想个例运行方式对CCOPE(Cooperative Convective Precipitation Experiment)试验期间的一次超级单体进行了数值模拟。选用Thompson云微物理过程方案设置一系列初始云滴数浓度(N_c)进行模拟试验后发现,N_c=175 cm~(-3)情形下模拟云的最大垂直风速与实测结果最为接近,并且模拟出了超级单体。因此,本文利用该模拟结果分析了超级单体向平流层输送水汽的机制。1 min一次的输出结果表明:冻干脱水机制与本次所模拟出的平流层加湿没有直接的关系,超级单体向平流层输送水汽的主要机制可能为湍流输送机制,而升华加湿机制的作用很小。这是由于超级单体云上部的冰晶大部分被消耗而形成雪,因此被输送到平流层的主要是雪这种落速较大粒子,这种粒子不易被向上输送但又容易降落,因此升华所形成的水汽量相比湍流输送的水汽量小很多。湍流造成的水汽输送通量密度的量级约为10~(-9)kg·m~2·s~(-1)。  相似文献   
57.
利用SD型闪电频数识别高原雷雨云和冰雹云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分析了青海省西宁市和互助县两地的闪电频数资料,结果表明,在青海省人工防雹区山多,地形复杂的情况下,使用SD型闪电计数器可以识别饱点周围40km的雷雨云和冰雹云,当雷暴由山区向平地移动时,5min闪电频数不小于40次,可作为作用的指标,而雷暴从平面向山区移动时,作业指标不小于30次/(5min),雷暴云闪电频数的升度大于10次(5min)也可以作为识别雷雨云和冰雹云的指标,但时效较短,利用SD型闪电频数识别高原雷雨云和冰雹云是一种简便,经济实用的手段,有助于没有雷达等观测设备的偏僻山区防雹作业。  相似文献   
58.
我国东部地区几个代表测站逐日降水序列统计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Markov链理论分析了逐日降水序列的干湿统计特征及其概率模型,对我国东部地区沈阳、北京、荆州、上海、广州等5个代表性测站分别建立逐日降水序列的干湿日游程、干湿周期(天气循环)的概率分布模式。文中计算了各站干湿日游程的平均长度和方差、干湿周期的平均长度和方差、干湿日演变的极限分布概率等统计参数,所得结果较好地反映了我国季风气候所特有的干湿特征。上述理论计算结果不但可为农业生产和水资源开发、利用部门提供气候依据,也为逐日天气预报提供必要的气候背景。  相似文献   
59.
何媛  黄彦彬  李春鸾  李光伟 《气象科技》2016,44(6):1043-1052
用地面烟炉开展人工增雨作业的关键环节是作业点附近的上升气流,利用海南省昌江霸王岭、东方玉龙山、乐东付光和五指山毛阳4个烟炉作业点附近的自动站和海口多普勒雷达资料并结合作业点地形特点对烟炉作业点布设条件和作业条件进行了分析,采用高斯模式对催化剂扩散情况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显示:这4个烟炉作业点均位于一定海拔的迎风坡,可利用上升气流将催化剂带入云中进行催化。综合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MICAPS资料和雷达数据确定作业时机,开展暖云烟炉人工增雨作业,增雨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0.
黄彦彬   《大气科学学报》2010,33(1):40-46
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发展的具有火箭人工增雨催化功能的三维云分档数值模式(IAP2HBM),对2004年7月8日海南岛海口市区的一次热带对流云火箭人工增雨降温作业过程的宏、微观物理演变过程和人工增雨降温作业效果进行数值模拟。结果显示,人工催化播撒AgI后地面降水增加、地面气温下降的区域扩大、维持时间延长。催化导致云水含水量降低,雨水、冰晶、霰、雪含量增加,云中雨水的大量蒸发和冰晶、霰和冰雹粒子融化造成空气温度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