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63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214篇
地质学   3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221.
长江流域夏季降水的时空特征及演变趋势分析   总被引:27,自引:6,他引:27  
利用长江流域107个站1958~2002年逐年夏季降水量资料,对长江流域夏季降水的区域特征及演变规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长江流域夏季降水主要有3种空间振荡型、7个降水变化敏感区域。其中长江三角洲、鄱阳湖平原、湘江-赣江上游区域夏季降水呈显著的增加趋势,增加率分别为25.8mm/10a、69.4mm/10a、31.0mm/10a,信度水平在95%以上;岷江流域则呈显著的减少趋势,减少率为40.7mm/10a,信度水平在99%以上;岷江流域和汉水-长江三峡在1980年代降水最多,而其它区域在1990年代降水最多。夏季降水量江汉-洞庭湖平原在1985年、鄱阳湖平原在1994年、长江三角洲和汉水-长江三峡在1974年发生了由少到多的突变,而岷江流域则在1963年发生由多到少的突变;各个区域都存在明显的年际或年代际振荡周期。  相似文献   
222.
基于双偏振天气雷达的相关研究大部分集中在雷达如何识别粒子相态、精细化探测云系垂直结构方面,专门针对差分反射率因子ZDR柱的识别研究相对较少。通过对海南地区对流云系特征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一套基于双偏振雷达探测数据(2020—2021年)的ZDR柱识别方法,结合多源资料对发生在海南地区的2次对流天气过程展开分析,〖JP2〗验证ZDR柱识别效果。结果表明:①ZDR柱通常在对流云系前中期较为深厚,最大可达0 ℃层以上3~5 km,〖JP〗在空间分布上ZDR柱与雷达径向速度的辐合有密切关系,其正负径向速度对的差值与ZDR柱的强弱变化规律呈正相关,并且深厚的ZDR柱较大概率出现在对流云系运动方向的前缘位置,与对流云团雷达反射率因子较大区域(≥50 dBz)有明显的对应关系;②ZDR柱最大深度的变化趋势同雷达回波顶高和垂直累计液态水含量有弱相关性,雷达回波顶高和垂直累计液态水含量的变化通常滞后于ZDR柱深度的变化(约12~15 min)。该方法具备识别海南岛地区ZDR柱现象的能力,可以在分析强对流天气过程、人工影响天气指挥和短临灾害天气预警等方面发挥应用效益。  相似文献   
223.
非正态分布的天气气候序列极值特征诊断方法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程炳岩  丁裕国  汪方 《大气科学》2003,27(5):920-928
推广了非正态假设下的交叉理论,且将其用于极值特征的诊断,并从理论上导出了适用性更广的基于Gamma分布和负指数分布的极值特征量诊断公式及其样本估计式.以有关降水要素的时间序列为例,说明了这种方法在天气气候诊断与气候影响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24.
东北地区夏季土壤湿度垂直结构的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艳  丁裕国 《气象科学》2007,27(3):259-265
借助于概率密度函数(PDF)拟合和经验正交函数(EOF)展开以及小波分析等方法,本文分析了中国东北地区夏季近十年间(1988-1999年)旬平均土壤湿度(0~50 cm层次)垂直分布结构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从区域分布来看,东北夏季土壤湿度的高值中心主要位于牡丹江流域和松嫩平原南侧,而从土壤水分的垂直分布特征来看,其湿润度绝大多数测站(除个别地区呈多峰态外)基本呈上干下湿,服从Weibull分布的单峰偏态型。各层土壤湿度在6月中旬和8月上旬变化最大,并存在以3 a为主的周期振荡。  相似文献   
225.
本文借助于科技情报学方法对80年代世界大气科学文献状况进行综合普查,从宏观学术动态的观点全面论述近十年来(1980~1989年)世界大气科学研究的进展,并对照我国大气科学文献现状探讨我国与世界大气科学研究的差距和异同点。纵观世界大气科学文献概况,评价我国及世界大气科学未来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