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3篇
  免费   240篇
  国内免费   277篇
测绘学   90篇
大气科学   299篇
地球物理   140篇
地质学   482篇
海洋学   144篇
天文学   78篇
综合类   74篇
自然地理   11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92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96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华南含金建造中的有机碳及其成矿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凯  翟建平  刘英俊  于辰声 《矿床地质》1998,17(Z1):159-162
对华南赣东北元古界双桥山群、挂东下寒武统水口群和湘东泥盆系等3个不同时代的含金建造岩石中有机碳的分析与金含量的相关关系研究后认为:华南3个主要含金建造均是以富含有机碳为显著特征的。有机碳含量总平均值分别是0.17%、0.89%和0.19%。有机碳对含金建造的形成与后期地质改造成矿作用的地球化学环境起了一定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72.
徐光平  翟建平  胡凯 《矿床地质》1998,17(Z4):809-812
栖霞金矿床的铅同位素组成具有两阶段异常铅的特征,二阶段等时线与μ=7.95单阶段增长曲线的上交点和下交点年龄分别与金矿床和胶东群变质岩的年龄相一致。金在变质过程中的活化预富集和深部隐伏花岗岩体热驱动大气降水深循环淋滤作用,是金矿床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3.
青藏北部板内火山岩的同位素地球化学与源区特征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8  
邓万明  孙宏娟 《地学前缘》1998,5(4):307-317
藏北新生代火山岩以钾质熔岩为主,以LREE和Sr,Ba,Z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的富集为特征。区内火山岩的Sr,Nd和Pb同位素成分在时、空及组成分布上存在规律性变化,即从早期的夏威夷岩(始新世)向中期的中性钾质熔岩(晚中新世)到最晚期的酸性次火山岩(上新世以后),有N(87Sr)/N(86Sr)比值、N(206Pb)/N(204Pb)比值递增和N(143Nd)/N(144Nd)比值递减的趋势。大量的Sr,Nd和Pb同位素测试结果分析表明藏北新生代火山岩至少存在三种不同类型的源区:软流圈地幔,EMⅡ型富集地幔,伴生的少量酸性熔岩则可能是陆壳重熔的产物。各岩浆源随着时代的变新有向上迁移的现象。其中钾质熔岩的所谓EMⅡ型富集地幔源是本区特有的“壳幔过渡带”或者称“壳幔混合层”。在青藏及邻区,该层厚度达到20~30km,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厚的地区。藏北新生代火山岩是新生代以来青藏高原岩石圈的缩短、加厚及快速拆沉等岩石圈构造演化必然结果,也是深部地质作用的反映,可能具有板内地幔柱、板内初始裂谷、板内俯冲等多种成因模式。  相似文献   
74.
75.
讨论了同幅双速跟踪成像技术对CCD相机系统的特殊要求,详细地介绍了该相机前端模拟系统的设计思想、系统结构和主要的电路模块。对系统中一些关键电路模块进行了仿真和测试,并对仿真和测试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以检验电路系统设计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76.
翟造成 《天文学进展》2007,25(2):161-168
原子钟当前已经发展到很高的水平,它们在空间科学试验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该文介绍了世界上正在开展的高精度空间钟计划及其对科学测量的意义.对应用空间钟可能进行的某些感兴趣的基础物理测试也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77.
文章针对海洋公益性科研专项(简称"专项")管理,根据专项管理的需求及相关管理办法的要求,结合专项管理的应用实践,阐述了专项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背景和需求,设计了海洋公益性科研专项管理平台(简称"平台"),并对该平台在海洋科技项目管理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8.
在对逐日气象资料进行纬向谐波分析的基础上, 对比和讨论了2007/2008年冬季强极涡期间和2008/2009冬季弱极涡期间平流层和对流层不同波数的行星波的变化特征, 特别关注强极涡或弱极涡发生之后, 500 hPa 沿60°N和30°N行星波1波和2波振幅和位相的差异, 以及相应的500 hPa位势场的差异, 进而讨论为什么不同的平流层极涡异常会对东亚有不同的影响, 特别讨论为什么同一种极涡异常, 对我国南北方近地面气温的影响会不同。结果表明:平流层极涡发生异常时, 平流层行星波活动有明显的异常。随着极涡异常的下传, 对流层行星波的振幅和位相也有明显的变化, 而且, 对于不同的纬度带, 其变化又有不同, 表现为:2008年1月强极涡发生之后, 500 hPa行星波1波和2波的扰动都向南伸, 而2009年1月的弱极涡(SSW)期间和之后, 1波和2波的扰动都偏北; 在对流层, 强极涡和弱极涡发生之后不但行星波1波和2波的振幅有所差异, 其位相也有明显的不同。特别是, 其位相的差异还随纬度而变化。就同一年(或者说对于同是强极涡或者同是弱极涡)而言, 无论是1波还是2波, 在60°N和30°N附近的扰动相比, 几乎反位相。这样就使得它们的500 hPa 位势场也有明显不同:在东半球, 主要表现为乌拉尔高压和东亚大槽的强度和位置不同。2008年1月强极涡发生之后, 乌拉尔高压和东亚大槽东移, 不利于冷空气向欧亚大陆北部(包括我国北方)的输送, 使这些地区的温度偏高;而2009年1月弱极涡之后, 东亚大槽西退, 利于冷空气向欧亚大陆北部输送, 导致这些地区较冷。对于同一种极涡异常(如2008强极涡或者2009弱极涡)由于南方和北方行星波扰动的位相不同, 对南方和北方冷暖空气的输送也就不一样。所以同一种极涡异常对(我国)南北地区的温度影响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79.
江淮之间夏季雨滴谱特征分析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分析了2011—2013年夏季(6—8月)滁州地基雨滴谱观测资料,根据雨强及其随时间的变化将降水分成对流降水和层云降水,分析不同降水类型的雨滴谱特征。结果表明:滁州地区对流降水的质量加权直径Dm和标准化参数lgNw的平均值分别为1.67 mm和3.91 mm-1·m-3,层云降水Dm和lgNw的平均值分别为1.18 mm和3.57 mm-1·m-3,对流降水雨滴平均尺度更大。Nw相比Γ分布参数N0能更好地反映总数浓度Nt的大小。Γ分布3参数均随雨强的增大而减小,当雨强增长到一定程度时,μ(谱型)和Λ(斜率)趋于常数。研究了μ-Λ关系和Z(反射率因子)-R(雨强)关系。对流降水和层云降水的Z-R关系分别为Z=408R1.20Z=301R1.21。新的Z-R关系和经典Z-R关系(Z=300R1.40)反演的雨强相比实际观测值均偏小,但新的Z-R关系反演的雨强与实际观测值更接近。  相似文献   
80.
杭州L波段和59-701高空探测系统资料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兰娟  华行祥 《气象科技》2007,35(5):750-754
为比较L波段高空探测系统和59-701高空探测系统的资料异同,采用平均差、均方差比较的方法分析了杭州站平行观测一个月资料的温压湿资料,比较其异同及产生原因,为更好利用高空探测资料、改进L波段高空探测系统提供参考。通过比较发现:L波段高空探测系统比59-701高空探测系统所测的温度、高度资料更稳定、离散率更小,对提高预报准确率有利。两套系统的温度差值在70 hPa层出现明显拐点,其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