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谭运金  韦龙明 《矿床地质》1997,16(2):130-138
扬子地块西北缘,西南缘卡林型金矿床的有机碳含量为0.05%-8.73%。含金建造形成的环境不同,其改造成的金矿床的有机碳含量不同;矿化主岩的岩性不同,基有机碳的含量不同。由浊积岩型含金建筑改造成的卡林型金矿床,其干酪根属Ⅱ型酪根,原始有机母质属还原环境沉积的海相菌藻类生物演化成的腐泥型有机质。  相似文献   

2.
1.含金建造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本区主要出露中元古界武当群、晚元古界跃岭河群及古生代地层。跃蛉河群底部的底砾岩以及与武当群的角度不整合接触,其同位素年龄为7.81~10亿年,为晋宁运动产物。郧县上津下泥盆统与中志留统竹溪群呈不整合接触,其同位素年龄为4~6亿年,属加里东运动。结合构造演化及地球物理资料,本区含金建造的时空分布可划分为中元古(?)造层和晚元古-早古生代构造层;三个含金建造带:银洞沟—鲍峡含银、金建造带、凉水河—高庙—白崖沟含金建造带和泉溪关垭子含金建造带。区内武当群双台组含金建造为硅化、黄铁矿化等蚀变的绢云石英纳长片岩夹大理岩、火山岩、凝灰岩及碎屑岩。经分析,其原岩为流纹质等酸性火山岩类。化学成分:底部CaO、MgO相对较高,Na_2O>K_2O,明显富钠贫钾;中部SiO_2、Al_2O_3及Na_2O较低,顶部K_2O含量高,含金建造由钙碱性向碱性系列过渡,A·R=3.9;跃岭河群含金建造为变基性火山岩,富N_2O、低TiO_2、Al_2O_3为特征的细碧角斑岩系及粘土岩、含炭硅质岩、灰岩等。下志留统  相似文献   

3.
胶莱盆地含金建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胶莱盆地蓬家夼金矿床及宋家沟金矿床均赋存于下白垩统莱阳群一段含金建造中,该含金建造由砾岩、含砾砂岩、碳质泥岩及碳酸盐岩等组成,Au100.2~241.0ng/g,Ag1.50~3.73μg/g,Zn560~1021μg/g,Pb356~364μg/g,Cu60~394μg/g,As11.0~25.4μg/g,同时富硫及有机碳。含金建造K-Rb、K-Ba呈正相关,K-Sr、K-Ca不相关,Sr/Ba<1,B、V关系均显示了陆相淡水沉积特征。La/Y-REE组成显示了沉积特征。围岩、矿石及矿石中黄铁矿及磁铁矿的稀土元素分布模式相似,该含金建造是矿源层也是容矿层,是区内重要的成矿地质条件及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4.
碳质陆源火山岩层中常产有大型金矿床,目前对研究黑色页岩层的含金性给予很大的注意。本文研究了西伯利亚地台元古代盆地中金矿田碳质陆源岩石内金的分布和含铜的碳质陆源建造内岩石的金分布,还收集了地球上其他地区有关碳质生成物的本底含金性。在此基础上,发现具有不同矿化黑色页岩建造的地球化学差异,以及地壳不同构造单元内同类型碳质岩石中金含量的时代变异性。  相似文献   

5.
民和黄土地处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东北缘的交接部位,对气候反应较敏感,对该黄土1.87-0.70Ma BP段进行了CaCO3和有机碳总量(TOC)的采样分析。民和黄土CoCO3含量在5.89%-18.63%之间变化,平均11.41%;有机碳含量较低,在0.007%-0.452%之间,平均0.088%。民和黄土中的CaCO3含量明显高于兰州、洛川和西安等地,而有机碳含量则远低于上述地区。黄土中CaCO3和有机碳含量变化反映了该区1.87Ma BP以来气候变干冷的趋向。分别受复杂的CaCO3来源与类型、困难的采样、地区上的差异对比等和有机碳保存条件、沉积速率以及“埋藏效应”的影响,黄土中的CaCO3和有机碳的波动变化作为气候变化的替代性指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文章最后指出,在实际应用中,黄土(特别是黄土高原西北部)中CaCO3和有机碳气候指标应结合其他环境指标共同使用,才能从中提取正确的古气候信息。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作者在研究阿坝地块层控金矿床的成矿规律时,发现了一种新类型的含金矿石建造——Au-Se矿石建造。拉尔玛层控金矿床位于西秦岭南亚带白依沟背斜西段的倾没端。矿床赋存于寒武系太阳顶群地层中,受层位控制明显。太阳顶群由碳质硅岩和碳质板岩组成,厚度最大可近千米,其中碳质硅岩  相似文献   

7.
王义忠  王得权 《地质通报》2019,38(11):1877-1887
针对陕西南沙河地区车渡金矿床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新元古界碧口群二亚群(Pt2-3bk2)中玄武质火山凝灰岩具Sr、Ba、Rb、Ce、P、Sm相对富集,Ta、Nb、Zr、Hf、Ti相对亏损的特征,显示钙碱性火山弧玄武岩的特点;车渡金矿床具有2种成因类型,一是与中生代逆冲推覆构造形成的韧性剪切带有关的强硅化蚀变岩型金矿,二是与中—新元古界碧口岩群二亚群火山凝灰岩有关的BIF型金矿。单颗粒磁铁矿成分分析认为,车渡含金磁铁石英岩中磁铁矿具有高的TFeO(平均值99.59%)含量和极低的TiO_2、MgO、A_(12)O_3、MnO含量,指示车渡磁铁石英岩金矿石中条带状磁铁矿属于沉积变质型成因条带状含铁建造。含金磁铁石英岩型金矿石的氢氧同位素显示,δ~(18)O_水值为12.34‰~12.45‰(平均值12.40‰),δD值为-112.6‰~-103.5‰(平均值-108.05‰),与鞍山—本溪地区条带状含铁建造型铁矿δD变化范围(-129‰~-75‰)一致,暗示车渡含金磁铁石英岩中石英矿物具有条带状含铁建造特征。  相似文献   

8.
滩间山金矿田成矿物质来源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硫、铅、碳、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稀土元素特征类此,微量元素含量示踪及包裹体成分特征等几个方面的研究,认为其3个成矿期的成矿物质来源不同:沉积变质初步富集期、变形变质矿化富集期的成矿物质来自围岩——中元古界万洞沟群黑色岩系含金建造(Pt2wdb);岩浆热液矿化叠加富集期的成矿物质则主要来自华力西晚期斜长花岗斑岩杂岩岩浆期后热液,部分来自围岩(岩浆热液运移过程中又萃取了围岩中的成矿物质).  相似文献   

9.
通过该区岩石、地球化学及数学地质等方面的研究,认为中一晚元古界碧口群中部的碎屑岩组之上段为原生含金地质建造,而志留系茂县群之上部海相碎屑岩系转生含金建造.在褶皱带及台隆有利的构造部位,是超微粒型金矿床的成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10.
系统测定了陕西洛川黑木沟黄土/古土壤的总有机碳及其主要组分(稳定有机碳、矿物保护有机碳和化学稳定有机碳)的含量,并对总有机碳与粘粒含量及粘土矿物含量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各层古土壤的总有机碳含量均高于其下伏的黄土层(S4例外),而稳定有机碳、矿物保护有机碳以及化学稳定有机碳的平均含量在黄土与古土壤之间无明显差异;(2)黄土和古土壤中有机碳含量达到稳定所需要的时间不同,分别是140~250 ka和330~410ka;(3)总有机碳和化学稳定有机碳与粘粒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分别为0.46和0.54),它们与粉粒和细砂粒的相关性较差,这说明粘粒是土壤固定有机碳的重要组分;(4)高岭石与总有机碳和化学稳定有机碳的相关性比较明显(r分别为0.74和0.61),伊利石和蒙脱石与它们不相关或相关性较差。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重庆市中梁山岩溶槽谷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碳和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引入通径分析方法探讨有机碳与各粒径团聚体之问的关系.研究表明,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碳、团聚体稳定性指数和团聚体保存几率影响明显:坡耕地有机碳含量仅为17.544(g/kg),分别比灌丛、橘林地、草地和菜地低61.14%、71.66%、74.43%和100.83%;团聚体稳定性指数依次为草地(2.394)>灌丛(2.383)>橘林地(2.085)>坡耕地(1.953)>菜地(0.865);团聚体稳定性与有机碳含量的相关性与土地利用方式有关,在灌丛和草地中明显正相关,在橘林地和菜地中呈负相关,而在坡耕地中相关性不明显;大粒径团聚体保存几率是决定有机碳含量的主要园子,5~10mm和3~5mm粒级的土壤团聚体对有机碳累积与稳定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61和0.50.   相似文献   

12.
泥质烃源岩密度分级分离与有机碳分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取东营凹陷第三系11 块泥质烃源岩样品,粉碎后按小于1.6 g/cm3,1.6~2.2 g/cm3 和大于2.2 g/cm3 的密度,分离成1,2,3 三个组分,希望可以把烃源岩中游离的有机质、无机矿物与有机黏土复合体分别提取出来。对各组分进行质量、有机碳及扫描电镜分析,探讨不同密度组分中有机质赋存形式及有机碳分配方式的差异性。密度分组后各组分的质量、有机碳量回收率基本上达到100%,表明密度分离方法可信,且对烃源岩的破坏较弱。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发现,1 组分中存在大量的生物碎屑有机质,经盐酸处理后,有机质颗粒表面干净,而2,3 组分中只见有大量的矿物颗粒,但能谱分析显示了C 元素的存在。这些特征表明1 组分为生物碎屑有机质,而2,3 组分中有机质与无机矿物相混合。有机碳分析表明,1 组分有机碳含量平均高达14.24%,但其仅占全岩有机碳量的1.11%;2,3 组分中有机碳含量分别为3.26%,2.77%,两者占全岩有机碳量的90% 以上。由此看来与无机矿物相结合是烃源岩中有机质较为重要的赋存方式,这部分有机质对全岩生烃量的贡献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3.
通过硫、铅、碳、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稀土元素特征类此,微量元素含量示踪及包裹体成分特征等几个方面的研究,认为其3个成矿期的成矿物质来源不同:沉积变质初步富集期、变形变质矿化富集期的成矿物质来自围岩-中元古界万洞沟群黑色岩系含金建造;岩浆热液矿化叠加富集期的成矿物质则主要来自华力西晚期斜长花岗斑岩杂岩岩浆期后热液,部分来自围岩(岩浆热液运移过程又萃取了围岩中的成矿物质)。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生界海相烃源岩生烃潜力评价标准与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古生界海相高、过成熟烃源岩原始生烃潜力评价问题是一个没有解决的老问题,至今没有可靠的评价方法与统一评价标准。低成熟元古宇—古生界海相泥岩/页岩与碳酸盐岩地球化学分析揭示,由于有机质组成不同,不同时代烃源岩的有机碳含量与热解生烃潜力之间存在着不同的线性关系。按照岩石热解生烃潜力来衡量,泥岩/页岩与碳酸盐岩作为有效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下限没有本质区别,其有机碳含量必须大于0.5%;对于元古宇-下古生界海相烃源岩,达到中等生烃潜力的有机碳含量必须大于0.75%,好烃源岩的有机碳含量必须大于1.5%,很好烃源岩的有机碳含量大于2%,有机碳含量大于4%的属于极好的烃源岩;上古生界海相泥岩各级烃源岩相应的有机碳界线值高于下古生界泥岩。按照低成熟元古宇—古生界烃源岩有机碳含量与热解生烃潜力之间的关系方程,由有机碳含量基本上可以定量评价高、过成熟的元古宇—古生界烃源岩的原始生烃潜力。  相似文献   

15.
三江平原典型湿地剖面有机碳分布特征与积累现状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研究了三江平原3类典型湿地(泥炭沼泽、腐殖质沼泽和沼泽化草甸)沉积物剖面有机碳的组分与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泥炭沼泽、腐殖质沼泽和沼泽化草甸剖面有机碳分布具有明显的储碳层和淀积层。储碳层厚度分别约为110、60和15 cm,有机碳平均含量分别为295、280和60 g/kg(干物质重)。泥炭沼泽和腐殖质沼泽储碳层内,有机碳主要组分为分解程度低的轻组碳(约占总有机碳的70%以上),沼泽化草甸的储碳层内轻组碳约为16%。储碳层以下淀积层的有机碳含量都 < 30 g/kg,轻组碳含量很少。3种类型湿地剖面轻组碳与总有机碳之间有着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WTBX]P[WT]=0.01)。初步建立了湿地有机碳储量的估算方法,得到3种类型湿地剖面1 m内的有机碳储量分别为6.62×104、4.90×104和1.44×104 t/km2,2 m内分别为8.16×104、6.81×104和2.24×104 t/km2。  相似文献   

16.
隶属于西秦岭南亚带的拉尔玛金矿床赋存于寒武系太阳顶群中,太阳顶群主要有硅质岩和碳质板岩两类岩石。金与有机碳的关系、矿(岩)石的浸出率与有机碳含量的负相关、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Q型聚类分析及有机质、粘土矿物吸附和释放金的现代模拟实验表明:太阳顶群热水成因的硅质岩构成了拉尔玛金矿床主要的矿源层。太阳顶群硅质岩的有机地球化学研究表明,与金关系密切的有机质的生物先质体为海生低等菌藻类生物。硅质岩中金含量与菌  相似文献   

17.
南亚热带森林植被恢复演替中土壤有机碳组分及其稳定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鼎湖山森林植被恢复演替过程中的松林(初期)、混交林(中期)和季风林(后期)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其土壤总有机碳(TOC)、易氧化有机碳(ROC)和不易氧化有机碳(NROC)及凋落物13C-NMR分析,以期阐明森林植被恢复演替过程中土壤有机碳组分变化规律及其原因。结果表明:(1)3个森林土壤ROC含量差异不显著;由松林向季风林演替过程中,ROC占TOC的比例下降。松林新鲜凋落物层的烷氧基碳含量(57.03%)高于季风林(49.10%)和混交林(54.50%)。(2)3个森林土壤NROC含量差异显著,大小顺序为:季风林混交林松林。混交林和季风林凋落物半分解层和已分解层的惰性指数明显高于松林。TOC趋势与NROC一致。南亚热带森林由松林向季风林恢复演替过程中,土壤有机碳的稳定性增加,惰性有机碳的持续积累可能是季风林和混交林土壤TOC积累的一个重要过程。  相似文献   

18.
湘黔桂浅变质岩区含金建造及其与金矿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湘黔桂相邻区中、新元古界浅变质岩系的含金建造多为斜坡-盆地相、深水-较深水、远源-中源的浊流沉积,常富含凝灰质、碳质及硫化物,属于活动大陆边缘地壳强烈拉伸环境的产物,形成于扬子古大陆裂陷和再度裂陷时期.中、新元古代火山活动为其提供了丰富的成矿物质,多数成为原生含金建造,个别成为衍生含金建造.这些含金建造在形成之后,先后遭受了区域埋深变质作用、区域动力变质作用,以及脆韧性、脆性剪切作用,最终形成了变质细碎屑岩型金矿.  相似文献   

19.
李晓桦  罗祖虞  刘伟 《云南地质》2002,21(3):284-292
介绍云南东部及邻区含金建造和对金矿控矿作用的成矿区域构造背景,含金层位及空间分布,主要含金层位的沉积建造类型、特征,及建造中金的分布、成矿元素分布特征。研究含金建造对金矿的控制作用,指出区内岩浆岩活动对含金建造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通过土壤磁学的角度来探讨我国农业生产急需解决的前沿课题之一——提高化肥利用率问题。125组土壤磁化率、营养元素氮、磷、钾和有机碳含量数据来自杭嘉湖平原的平湖地区,分布在560 km2面积内的36个深度剖面。分析这批数据随深度的变化规律,发现非耕作层的土壤磁化率与钾、氮、磷含量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而与有机碳含量相关性较差,说明决定土壤磁性的矿物具有保持营养元素的能力。耕作层的土壤磁化率与有机碳、磷含量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而与氮、钾含量相关性较差。耕作层的土壤磁化率以及氮、磷和有机碳含量高于非耕作层的土壤磁化率以及氮、磷和有机碳含量,钾含量则相反。从非耕作层至耕作层,土壤磁化率增幅为23.8%,远低于氮增幅55.3%、磷增幅36.6%和钾减幅95.8%,说明该区存在化肥施用不均衡现象,导致土壤磁化率与营养元素含量关系的失衡。提高磁肥或磁化肥的施用量,是提高肥效的持久性与利用率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