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4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21篇
海洋学   10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大学实践课程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本文在新工科实验课程建设中,提出了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实践课程设计思路,旨在培养适应当今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快速变革时代的创新性工程科技人才。本文将传统的验证性实践课程调整为“目标设定、方案规划及实施”的设计型实验课程,强调学生在实践中的主体地位,遵循实践能力培养的规律,引导学生在实践中重参与、重思考、重实施、重过程。同时,将行业的最新发展、最新变革反映在实践教学课程中,增加了新型传感器及混合云人机协作数据处理平台,确保学生获取的知识和技术与快速发展的行业水平相接轨。本文以摄影测量实习课程改革为例,实践证明,课程的实施对于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设计、创造性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决拍岸区水雷探测的问题,以无人机为载体的条纹管成像蓝绿激光雷达可以用来扫描、识别水雷,蓝绿激光成像雷达白天和夜晚均可以稳定成像,机载探测方式相对于水下、水面等传统探测方式效率也可以提高,机载激光雷达可由小型船舶、小型汽车等多平台携带使用。  相似文献   
13.
胡庆武  王玥  艾明耀  王少华 《测绘科学》2016,41(10):187-190
针对地理国情监测是国家测绘地理信息转型升级的重大战略,需要大批跨学科门类、跨学科专业、开放型创新人才的现状,该文面向地理国情监测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目标,从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等方面提出了开放式创新教学体系,以开源软件教学为例,对地理国情监测专业课程开放式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进行了案例设计,表明该文提出的地理国情监测专业开放教学体系具有操作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14.
非常荣幸在美丽的贵阳对我国遥感事业的发展和未来走向发表我方的观点,我方认为“我国当前遥感发展应着重解决几何问题而不是辐射问题”。  相似文献   
15.
选取2010—2020年呼和浩特基准地震台记录的195个6.0级以上极远震事件波形,分析震相特征。按照震中距由小到大的顺序,挑选出9个典型极远震事件作为研究对象,依据AK135走时表,分析波形记录特征,以期提高地震台站的震相分析水平及资料产出质量。  相似文献   
16.
17.
浙江长兴煤山地区吴家坪阶-长兴阶界线地层的再认识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浙江长兴煤山的 D剖面经多年研究 ,已成为二叠系长兴阶的单位层型和二叠系 -三叠系全球界线层型 ,并被推荐为吴家坪阶 -长兴阶全球界线层型的候选剖面 ,因该剖面上龙潭组地层出露较少 ,以致国内对长兴组与龙潭组的接触关系存有不同意见 ,给层型剖面的建立带来不利影响。在清理和研究了 D剖面西侧 30 0 m处 C剖面的吴家坪阶 -长兴阶界线层段后 ,证实了煤山地区龙潭组与长兴组为整合接触 ,对相关化石的地层分布也获得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二叠系长兴阶全球界线层型剖面和点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叠系乐平统长兴阶底界全球界线层型和点位(GSSP)确立在我国浙江长兴煤山D剖面长兴灰岩的下部、4a-2层之底,以牙形石演化序列Clarkina longicuspidata-C.wangi中C.wangi的首现为标志。该点位位于长兴组底界之上88cm处,与长兴期特征的■类化石Palaeofusulina sinensis和大巴山菊石类的首次出现层位一致。界线层的碳同位素存在明显的负漂移,正磁极性带出现在吴家坪晚期的反极性带之上。在煤山D剖面以西300m处的C剖面出露较多的龙潭组地层,清晰地反映出龙潭组—长兴组连续的沉积序列,被列为辅助层型剖面。  相似文献   
19.
ZJ15D型石油钻机井架的瞬态响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上通过静力,或者利用最大设计钩载乘以动载系数代替动载荷的研究方法对石油井架进行结构分析已经不符合现场石油井架在复杂时间载荷作用下的真实动态响应情况,尤其在起下钻和钻进时,井架要承受瞬态冲击、钻机振动等随时间变化的载荷作用。本文运用时间历程方法,通过模拟井架钻井时的典型工况,结合大型有限元ANSYS软件,对大庆油田普遍采用的ZJ15D型石油钻机井架进行了动态响应计算,得出了:在瞬时冲击下,井架动力响应的产生存立柱轴向、井架侧向和前开口方向具有同时性,但最大值出现的时刻不同;严重冲击载荷作用下,井架顶部开口响应最为强烈,危险时位移可达4cm等结论。结论对井架结构设计、油田安全钻井和延长井架使用寿命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长江三角洲公路网络的可达性空间格局及其演化   总被引:69,自引:9,他引:60  
吴威  曹有挥  曹卫东  徐建  王玥 《地理学报》2006,61(10):1065-1074
以加权平均旅行时间为指标,1986年、1994年、2005年为时间断面,探讨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公路网络中主要节点城市可达性空间格局及其演化规律,并结合公路货运特征 (货运量区位商) 分析了各节点可达性水平对其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研究期内,可达性空间格局总体变动不大,其值以上海、苏州、嘉兴为中心向外围呈不规则环状增高;公路网络的逐步完善极大地提高了区域内主要城市间的可达性,但不同阶段可达性演化特征不同,第二阶段 (1994~2005年) 可达性提升较之第一阶段 (1986~1994年) 更为显著;可达性值变化幅度与初始值有关,可达性值变率在第一阶段由北往南逐渐降低,而在第二阶段呈多极格局;随路网的不断完善,可达性水平由中心向外围呈圈层式优化;多数城市可达性状况优于平均水平,各节点城市相对可达性在第一阶段变化不大,但分布趋向于不均衡,第二阶段改变较大并趋于均衡分布;各节点城市可达性对其发展的影响可分为良好支撑、相对制约和基本适应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