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4篇
  免费   109篇
  国内免费   81篇
测绘学   60篇
大气科学   92篇
地球物理   55篇
地质学   243篇
海洋学   116篇
天文学   12篇
综合类   37篇
自然地理   6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2年   3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11.
112.
摘 要:利用连续一年旌德县负氧离子监测数据,分别以兔儿山公园、路西村茶园代表城市公园、高山茶园这两种生态环境,对城市公园和高山茶园负氧离子浓度特征以及气象要素对负氧离子浓度影响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①高山茶园负氧离子浓度显著高于城市公园;②负氧离子浓度夏季最高,冬季最低,春秋季次之,6月负氧离子浓度达全年最高;③负氧离子浓度日变化整体呈“一峰一谷”变化趋势,峰值出现在上午,谷值出现在正午前后,夜间至上午负氧离子浓度较高,城市公园负氧离子浓度日较差较高山茶园偏小;④负氧离子浓度日变化与气温、风速呈显著负相关;⑤负氧离子浓度雨天最高,晴天次之,阴天和多云相对较低,暴雨天气条件下大气负氧离子浓度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13.
山西省雷暴日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世刚 《山西气象》2006,(4):28-29,46
利用山西省108个气象站1971年~2000年30a地面气候资料,对山西省平均雷暴日的时空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山西省平均雷暴日数总体上为北部多,南部少,东部山区多,中西部盆地和山区少。大同北部,朔州、忻州西部,五台山,晋中的榆社,阳泉的盂县为雷暴多发区,而运城为雷暴发生最少的区域;但各月分布存在明显的差异。夏季为雷暴高发季节,7月最易发生雷暴。  相似文献   
114.
一次南亚高压中期活动过程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1965—1984年6—9月逐日08时850hPa历史天气图上分析的ITCZ,统计出ITCZ频数分布图,研究了南海—西太平洋地区ITCZ的气候特性和季节性进退,揭示了ITCZ具有与副热带高压同步北跳现象和频数突增现象。发现:西太平洋上的ITCZ容易在12°N和20°N附近形成和维持,使ITCZ频数图上出现南、北两个多频带.这一分支现象与热带低层赤道西风和高层热带东风的分支现象密切相关。由于ITCZ存在着活跃与间歇的低频振荡,加上海陆、地形和热带气旋活动的影响,以及ITCE的结构特点,因而月平均多云带和最小OLR轴位置比流场ITCZ显著偏南,而且在南海地区出现偏离季风槽而沿地形槽的走向.对比分析表明,用OLR标准差与平均值之比值X来表征ITCZ的位置可能比直接用最小OLR轴更合理.  相似文献   
115.
通过大量震源机制解结果推断出大同盆地现代地壳应力场的主压应力方向为NEE,仰角变化不定,主张应力方向为NNW—SSE,仰角很小的结论,这与区域构造应力场NE—NEE向挤压作用的结果相符;分析研究认为,1998年1月10日张北6.2级地震、1999年11月1日大同-阳高5.6级地震前于1997年2月出现的P轴趋于一致,同1989年大同-阳高6.1级主震前应力场变化特征很相似;在矛盾符号比低值的过程中,如果应力主轴取向也出现趋于一致的变化,这类异常往往与盆地中等地震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山自皂、阳原单台初动向上、向下次数累计百分比在1991年3月26日大同--阳高5.8级地震前具有准同步变化的特点,反映了大震前应力场的一致增强。  相似文献   
116.
塔里木河断流与未来水文情势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采用灰色拓扑模型对塔里木河三源流及干流径流趋势进行分析预测,研究结果表明未来五年内阿克苏河与和田河径流量不具有明显上升趋势,而叶尔羌河径流量在未来五年内则出现下降趋势,这种情况将加剧干流断流的现状。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作者还对博斯腾湖大山口站径流变化趋势和车尔臣河水系对台特玛湖的作用进行分析,探讨了向塔里木河输水的可持续性问题。  相似文献   
117.
简要介绍了利用电子走时表和网上地震目录对单台地震观测报告的震相数据进行初步检查的方法及其软件实现,认为,利用该方法可找出观测报告中分析错误和误差较大的震相,可作为一种对单台地震观测报告进行检查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8.
为了进行科学研究和数据共享,需要把在模拟地震台网时期产出的纸介质观测报告实现电子化,本文简要叙述了数据的录入与初步验证工作情况,介绍了数据验证及格式转换程序的实现和使用。  相似文献   
119.
四川汶川系列地震距太原基准地震台约1000km,介于近震与远震之间,震相特殊,识别困难。本文通过对汶川主、余震和四川其他地区远震波形的对照,及对主要震相周期、幅度及波形特点的分析,认为PN、SG两个震相是太原地震台记录四川汶川地震的主要定位震相。  相似文献   
120.
 绿洲是干旱区独特的自然景观,是人们生产生活的载体。如何在保持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基础上保护有限的耕地资源,是关系到干旱区绿洲和谐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选取干旱区典型绿洲——于田县1949\_2004年的自然与人文统计资料,首先分析了五十余年来该县耕地变化的情况。然后从自然与人文两个角度对影响耕地面积变化的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自然因素往往构成一定区域绿洲发展的基本限制,人为因素在短时期内,对耕地的变化起着决定性作用,这种作用如果顺应自然因素的限制,则对绿洲发展有利,绿洲稳定性增强;反之,绿洲稳定性减弱,由于新疆绿洲外围多为戈壁及沙漠,因此,对绿洲的利用要遵循自然规律,以保护绿洲为前提,合理利用水等自然资源,否则绿洲的面积随时都有可能缩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