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8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0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45篇
自然地理   6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5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北京市1996-2007年住宅空调致冷耗能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气象资料和经济统计资料,以北京市为例,分析了城镇住宅空调致冷耗能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在一定建筑设计标准下,直接影响城镇住宅空调致冷耗能的因子主要有降温强度、城镇人口数、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和城镇家庭空调器拥有比例。总的来说,由于目前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镇人口、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城镇空调器拥有比例在不断增加,因此,无论气候变暖或变冷,各地空调致冷耗能不可避免地在增加。在上述因子中,气候是目前为止唯一可能起到降低能耗作用的因子。对于城市化较快的北京市,由于城镇家庭空调器拥有比例的快速增长,城镇家庭空调器拥有比例这一因子对空调致冷耗能增量的贡献率普遍最大。  相似文献   
12.
历史物候记录对过去气候变化研究弥足珍贵。诗歌作为历史文献的重要体裁之一,其中的历史物候记录已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整编和利用。但对诗歌物候记录的特征和处理方法仍缺乏系统的梳理和探讨。本文首先介绍了诗歌中物候记录的内容、特征及其在季节指示和反映农时中的应用,发现诗歌中的物候记录主要包括动物物候、植物物候和周期性气象、水文现象等3种,并呈现出距今越近,经济、社会越发达,记录越多的时空特点。然后,从物候记录筛选、物种鉴别、物候事件发生时间识别、物候期确定等方面总结了历史气候研究中诗歌物候记录的处理方法:①从诗歌的创作背景、文学成分、地理环境分异规律和人为影响等几个方面进行筛选,以保证其中物候记录的有效性;②区分古今动、植物名差异,并将物种鉴定到种;③针对年、月、日缺记的不同情况,依据物候规律和背景资料确定物候事件的发生时间;④根据现代物候观测标准,对诗歌中的文字描述进行归类定级,确定所包含的物候期。以期为诗歌物候记录的提取及其在历史气候研究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和方法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粮食丰歉是理解中国过去气候变化对社会经济影响过程及其机理的关键环节之一.由于缺乏足够的长时段连续和高分辨率的粮食生产定量记录,尚无过去2000年粮食丰歉序列重建,使得气候变化影响机理的认识出现"断链".本研究提出了基于历史文献资料和量化粮食生产丰歉等级的方法,首先建立词汇的语义分级标准并进行逐年农业丰歉定级,再根据各丰歉等级的结构关系计算丰歉指数,进而进行每10年的农业丰歉等级评定.搜集了《二十四史》中逐年的作物收成、温饱状况、农业灾害、粮价及仓储和民生等记录共1636条,据此重建了西汉至五代(206BC~960AD)时期10年分辨率的农业丰歉序列,并分析了温度和干湿变化与粮食丰歉的关系.结果表明:西汉至五代时期丰收、平收和歉收的年代分别占33.3%,39.3%和27.4%;丰歉变化可分为三个阶段:206BC~51BC偏丰、50BC~590AD偏歉和591AD~960AD偏丰.丰收通常对应着暖宜(温暖、降水适宜)的气候组合条件,而歉收则多为冷干的气候条件.气温与农业丰歉呈正相关关系,而降水过多造成洪涝灾害或过少造成旱灾均会导致农业歉收,体现了中国东部季风气候区农业生产受有限热量条件和极端降水制约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回顾过去2000年中国气候变化的研究历史,总结了本领域在最近10年的新成果,并对未来研究动向进行了展望。主要内容包括:代用证据采集、过去2000年温度序列重建与冷暖期辨识、降水及干湿序列重建与变化特征分析、过去千年气候变化模拟与机制诊断、历史气候变化影响分析等。主要进展体现在:加密了中国气候变化代用资料的空间覆盖度,提升了2000年气候变化序列重建、资料分析和影响辨识等研究的定量化程度,深化了对中国过去2000年气候在年代—百年尺度的变化特征及其形成机制与影响的认识。为进一步揭示地球系统的变化规律,特别是更深入认识中国气候的时空变化规律提供了更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基于聚落地名记录的过去300年吉林省土地开垦过程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曾早早  方修琦  叶瑜 《地理学报》2011,66(7):985-993
聚落作为一种土地利用类型,是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综合反映。新开垦区的聚落建立与农业土地开垦相辅相成,聚落格局演变可反映出土地开垦的过程。聚落地名,记录人类移居到新开垦区域时的直观状况,对于认识土地开发过程和恢复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历史进程有着重要的价值。本文根据地名志资料,将聚落地名依据不同的土地开垦类型进行划分,提出了土地开垦-聚落地名的分类方法,在此基础上辨识出土地开垦-聚落类型,即官垦聚落和民垦聚落,其中民垦聚落又可分为自发移民聚落和政府招垦聚落,并得到各类型聚落近300年来的时空格局演变过程,为认识吉林省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提供依据,也为利用聚落地名进行土地开垦格局重建提供尝试。  相似文献   
16.
目前中国的碳转移排放测算方法有很多,虽然方法不尽相同,但总的结论和计算出的变化趋势类似。造成碳转移量测算结果产生较大差异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碳排放强度的测算模型不同,二是对于中国加工贸易转移碳排放的认识不同。测算避免转移排放量时,如果不考虑加工贸易的影响,在某些年份(如2002年)甚至会得到"中国是碳转移的净进口国...  相似文献   
17.
萧凌波  方修琦  叶瑜 《地理研究》2011,30(10):1775-1782
利用档案史料、建置沿革史研究成果等提取信息,建立历史代用指标序列,对清代(1644~1911)内蒙古东部地区农业开发的时空进程进行描述,结合当地农业气候资源条件(温度、降水)及清代气候变化(温度)探讨其中的气候因素。结果显示:(1)清代东蒙农业开发集中在现代年均≥10℃积温2500℃、降水量400mm以上区域之内;(2...  相似文献   
18.
中国过去3ka冷暖千年周期变化的自然证据及其集成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基于集成分析的思想,对不同时间分辨率的自然信息所反映的过去 3ka我国冷暖变化进行综合分析,划分了百年尺度上过去 3ka冷暖变化的阶段,进而发现冷暖变化呈现 1.3~1.35ka的重现周期,每个周期包含相继出现的 4冷暖阶段:持续300~350 a的暖期、550~600 a的冷期、 200~250 a的暖期和200 a左右的冷期。每个冷暖期中发生的相对冷暖事件也服从 1.3~1.35ka周期。在冷暖变化幅度上,300~350 a的暖期较200~250 a的暖期显著,550~600 a的冷期较200 a左右的冷期显著。目前处在长度为200~250 a的暖期中,其特点可以与2.7~2.5kaBP和 1.40~1.15kaBP的暖期相类比。  相似文献   
19.
全球变化的区域适应研究:挑战与研究对策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22  
全球变化的适应研究不仅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内科学研究的重点,而且会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全球变化的适应可理解为人类社会面对预期或实际发生的全球变化的系统功能、过程或结构所产生的影响而采取的一种有目的的响应行为,其核心是趋利避害。对全球变化的适应是人类应对全球变化策略的明智选择,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面临全球变化影响的挑战,建议积极开展全球变化的适应研究。  相似文献   
20.
由于中国社会经济统计资料中均缺乏历年采暖能源消费数据,在分析气候变化对采暖能耗的影响时,始终存在着一个瓶颈。为此,提出了一种城市住宅采暖气候耗能距平序列的建立方法,这种方法把气候变化因素与相关的社会经济因素(如人口、人均居住面积等)结合在一起,较直观地反映了气候变化对城市住宅采暖耗能的影响。以地处高纬的吉林省为例,利用吉林省历年城镇人口、城镇人均居住面积、采暖度日数以及单位面积采暖耗煤量指标,建立了吉林省历年采暖气候耗能距平序列。结果表明:相对于1971-2000年30 a平均气候状况,吉林省2001/2002年的采暖期理论上因气候偏暖可以节约35.98万t标准煤,而2000/2001年采暖期因气候偏冷需要增加15.5万t标准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