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0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86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89篇
地球物理   48篇
地质学   106篇
海洋学   31篇
天文学   13篇
综合类   16篇
自然地理   6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渤海已成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广受关注的重点区域。通过对比不同时期渤海岸线长度、面积等要素,重点分析了渤海海岸线30年来时空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30年间,渤海海岸带岸线以向海扩张为主,海岸线长度总体呈增加趋势,由1986年2 370.82 km到2016年3 437.59 km;人工岸线占比快速增加,其中最多的为围堤岸线;2006—2016年间各岸段终点速率变化最大,天津段和山东段的海岸线一直保持较高的终点变化速率,并以海岸线前进为主要趋势,表明天津、山东的经济活动范围不断向海洋拓展。研究期间,渤海各岸段的岸线利用程度有不同幅度的提高,总体表现为海岸工程建设、围海造地,人类的活动对岸线的影响已经占据主体地位,围海造地是海岸线变迁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72.
利用1981—2010年历史气象数据和2031—2060年(RCP2.6和RCP8.5)气候情景数据,根据橡胶寒害等级指标,结合插值分析、提取分析和地图代数等空间分析方法,研究在未来气候情景下我国橡胶树寒害事件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 RCP2.6和RCP8.5气候情景下2031—2060年我国橡胶种植适宜区基本呈现寒害发生降低的趋势,其中次适宜区(III)和局部可植区(IV)的降低幅度较为明显,有向高一等级适宜区转化的趋势。(2)我国橡胶树寒害中心的纬度,由1981—2010年的22.5°~23.5°N向北移动至2031—2060年RCP2.6情景下的24.0°~24.5°N和RCP8.5情景下的23.5°~24.0°N。(3) 2种气候情景下,2031—2060年我国海南、广西、广东、福建等植胶区橡胶树寒害发生概率(较基准时段1981—2010年)主要呈现降低趋势,云南植胶区在2种气候情景下有明显的差异,表现为RCP2.6情景下,轻度和特重寒害呈现降低趋势,中度和重度寒害呈现增加趋势;RCP8.5情景下,轻度和重度寒害呈现降低趋势,中度和特重寒害呈现增加趋势。(4)对比2种气候情景较基准时段的变化情况,RCP2.6情景对橡胶树轻度和特重寒害影响较大,RCP8.5情景对橡胶树中度和重度寒害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73.
空调系统对城市大气温度影响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咏薇  王恪非  陈磊  张蕾 《气象学报》2018,76(4):649-662
人为热排放对城市边界层气候效应的影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人为热源的组成中,建筑物内部的能源消耗、热量产生以及室内外热量传输与交换,对于城市热环境的改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为研究室内空调系统的产热和通过屋顶、墙面、地面进行室内外热量传输扩散,并对室外热环境产生的影响,运用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模式,选取BEP+BEM城市冠层参数化方案,即基于多层城市冠层方案BEP(Building Effect Parameterization)增加室内空调系统影响的建筑物能量模式BEM(Building Energy Model)的方案,以南京2010年8月2—3日,夏季三伏天晴天小风天气作为背景天气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采用WRF模式考虑空调系统室内、外能量交换的BEP+BEM参数化方案,能够更好地模拟出夏季晴天城市近地层气温。当假设空调全天开启时,白天模拟值与观测值吻合较好。夜间温度模拟值高于观测值,在22时—次日00时(北京时),存在1℃左右的偏差。白天空调系统开启对于城市近地层气温的影响不明显,而夜间使得城市气温普遍升高0.6℃,尤其是在居民区密集的地方,22—23时最大有2℃左右的升温。当调整室内空调目标温度从25℃调至27℃时,空调系统能量总释放量减少12.66%,13—16时温度下降最大,平均约为1℃,建筑物越是密集,温度下降幅度越大。   相似文献   
74.
针对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鹤湖水多或水少导致白鹤生境恶化的严峻现实问题,开展生态水文调控研究,以期满足白鹤(Grus leucogeranus)适宜生境需求,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利用遥感反演技术,分析了白鹤湖生态水文景观格局变化特征;采用野外调查和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白鹤食源植物的生态特征和植物群落演替规律,确定了适宜白鹤的生境条件。研究结果表明,白鹤的主要生境为挺水植物群落分布地带,食源植物为扁秆藨草(Scirpus planiculmis)和三江藨草(Scirpus nipponicus),适应水深为30~50 cm,适宜水位为132.4~132.6 m;在研究白鹤湖水文特性和水循环过程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EFDC的湿地水动力模型,模拟了不同来水情景下白鹤湖水文情势变化,以适宜白鹤的生态水位为调控目标,提出了相应的白鹤湖生态水文调控对策和措施,以期为白鹤栖息地的保护与恢复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75.
In urban waste (the first matter of compost), elements such as copper, nickel and lead may be found in metallic state (wire, pile, accumulator, etc.), which is considered as non-dependent state. The work undertaken at the laboratory of composting of the INRST in Henchir Lihoudia (Tunis) showed that the produced compost does not contain any mobile metallic element and the portion related to organic fraction (bioavailable) is tiny in size. We supposed that many reactions involving decomposition and complexation from elements related to the matrix components occurred during composting. The existence and importance of this phenomenon can be evaluated by studying the evolution of metal contents in the different fractions extracted sequentially during composting process.  相似文献   
76.
张蕾  吕厚荃  王良宇 《气象》2017,43(2):189-196
针对中国247个农业气象土壤水分观测站点1981 2010年逐旬土壤重量含水量、逐年田间持水量、凋萎湿度和土壤容重,考虑地区气候特点和土壤质地,依据土壤水分极值和水文常数关系理论,制定了土壤水分观测历史数据集质量控制方法,对土壤水分数据奇异值进行分析与校正。结果表明:土壤水分观测历史资料中,奇异值问题可以归结为人工录入误差、多地段水文常数混用误差和年际变化异常;土壤重量含水量数据异常问题归结为小于风干土含水量和大于理论饱和含水量的极端情况。通过对历史数据集质量控制后,可以对土壤水分观测数据进行有效推广应用,为针对土壤水分的研究提供重要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77.
进入火山弧(例如夏威夷 -皇帝链)组分的群岛的分布特征和地质年龄有规律的增长 ,可以良好地用地壳构造板块在地幔中稳定的“热点”之上的等速运动来加以解释。较小规模的“热点”痕迹出现在断续散布的火山成因群岛山脊内 ,其分布与岩石圈厚度相适应。此外 ,这些山脊经常不形成一条线 ,而组成成双的弧 ,就象发生在夏威夷群岛中的那样。该区追踪到开亚群岛(据冒纳 -开亚火山)序列和罗亚(据冒纳 -罗亚火山)群岛序列。形成火山群岛的动力学成为大地构造专家C.F.Hieronimus和D.Berkovici的研究对象。他们出发点的…  相似文献   
78.
以基础地质数据为数据源,充分研究日照市地质灾害孕灾环境,采用层次分析法,分析选取地貌、构造、地层、岩浆岩、降水量和人类工程活动强度6种评价因子,建立层次结构模型,计算各个影响因子的权重,对各个因子进行分析并进行归一化处理,将各个评价因子与其权重进行加权叠加计算,最终得出日照市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结果,划分出低、中和高易发区3类分区并完成精度检验。日照市地质灾害重点分布于沂沭断裂带的昌邑-大店断裂、安丘-莒县断裂通过的区域和低山、丘陵地貌区以及矿产资源开采引发的采空塌陷等地,此类区域需重点防治。采用层次分析法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过程层次化、定量化,从一个新的角度对日照市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定量化评价和分区,分区结果较客观地反映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79.
GeoBase项目的主要目标是创建巴伦支海和喀拉海油气区的构造地层和古地理模式。该项目应用了俄罗斯和挪威已有的地质、地球物理数据和各学科的综合解释成果,包括潜在油气区的资料、布置适当的地震测线,再用深、浅钻孔资料和周围的露头做校正,等等。本次研究建立了巴伦支海、北伯朝拉地区和喀拉海大地构造、地质结构和古地理格架。这项综合性研究至关重要,是了解油气源岩和潜在储层空间分布的科学方法,又是鉴别巴伦支海油气成藏的基础。  相似文献   
80.
富流体的断层泥是浅部地震断层带中的特征岩石。一般认为,地震过程中摩擦热会导致粒间孔隙流体热膨胀增压,形成同震断层弱化(热增压机制),从而抑制摩擦熔融的发生。然而我们研究发现,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MW 7.9)中断层浅部发生了摩擦熔融。汶川地震发生一年后,我们在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项目一号钻孔(WFSD-1)732.6m深处的断层泥中发现了厚度约2mm的假玄武玻璃(凝固的摩擦熔融物)。该假玄武玻璃形成的位置极浅,且产生于非固结的、富流体的断层泥中。从岩心来看,断层面可见镜面构造和同震擦痕。微构造分析显示,该假玄武玻璃主要由石英碎屑和由长石与黏土矿物熔融的非晶质基质组成,基质中发育众多不规则的微裂隙,并可见流动构造。化学成分分析显示,其基质富Ba且被重晶石(BaSO4)小细脉切割,为同震及震后流体存在的证据。由于假玄武玻璃在流体存在的条件下会快速蚀变,且龙门山地区大地震复发周期为3000~6000年,因而这些完全未被蚀变的新鲜假玄武玻璃可能是最近一次大地震,即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产物。针对钻孔中断层泥进行的高速摩擦试验,证实了在钻孔73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