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9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56篇
测绘学   38篇
大气科学   69篇
地球物理   80篇
地质学   179篇
海洋学   10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22篇
自然地理   12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4年   4篇
  1964年   5篇
  1962年   4篇
  1960年   7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7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521.
以南天山重力测网内的3个绝对重力点作为平差基准,利用2015~2016年的流动重力观测资料对两台CG-5重力仪进行实测标定,并对实测标定前后的重力网平差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实测标定的格值系数与基线场的标定结果差异较大,利用实测标定值得到的平差精度明显高于标定前,利用带有误差的格值系数进行平差计算会引入额外的系统误差;差分重力变化结果显示,标定后的重力变化量级明显减小。由此表明,利用测网实测数据标定重力仪的格值系数可以有效减弱格值系数误差对平差结果的影响,有利于消除重力场变化结果的虚假信息。  相似文献   
522.
近年来信息技术的逐渐成熟,信息技术智能化进入到越来越多的领域。目前各个研究领域用原始的方法难以适应当今社会的飞速发展。在水文信息领域,以往的人工记录和独立分析的方法已不能满足现代水文发展的需要。以解决水文信息自动控制与管理为目的,开发了包括数据处理、数据传输、数据接收、洪水预报、信息服务等在内的水文监测系统,并以实际项目为例进行研究,对塔河水文信息管理系统进行探讨,以期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23.
利用常规观测、区域自动站、FY-2G气象卫星、多普勒雷达、风廓线雷达及NCEP 1°×1°再分析等多源资料,分析乌鲁木齐2015年6月9日和27日(分别简称"6·09"和"6·27"过程)两次极端短时强降水成因。结果表明:(1)"6·09"过程是在高压脊前西北气流下,由700、850 hPa双低空急流耦合触发,配合强低层风切变,低层水汽快速聚集造成的局地性强对流天气,TBB最低为-52℃,雷达回波为典型的"列车效应",强回波达55 dBZ。"6·27"过程是在中亚低涡背景下,西南、偏西、偏东三条水汽路径使得整层增湿,配合持续时间较长的弱低层风切变,是系统性降水中的强对流天气,TBB最低为-44℃,雷达回波为混合性降水回波中分散的对流单体,强回波达50d BZ;此外",6·09"过程热力不稳定条件较好。(2)风廓线雷达显示两次过程低层均存在垂直风切变,折射率结构常数均在强降水时迅速增大并维持高值,随着降水减弱迅速减小;两次过程均发生在中β尺度对流云团TBB梯度最大处。(3)雷达回波均属于低质心对流风暴,且地面均配合有中γ尺度气旋性风场辐合或切变。  相似文献   
524.
甘肃白银是中国重要的有色金属基地,历史上不科学不合理的矿产资源开发和农业生产活动,造成白银市及其周边部分地区重金属严重超标。重金属生物有效性控制因素和生态风险预测,一直是元素生物地球化学行为研究非常关注的问题。本文调查研究了白银东大沟灌区及其周边根系土与玉米籽实污染情况,分析东大沟灌区农业集中区土壤2007年与2018年关键指标变化情况,并综合评价玉米种植区生态风险。研究区土壤中局部地段Cd含量超标,平均值17.48 mg/kg,最高值达到51.1 mg/kg,不同形态Cd含量相对大小依次为碳酸盐态>离子交换态>铁锰氧化态>腐殖酸态>强有机态>残渣态?水溶态,高pH值碱性土壤和低镉积累的耐镉型玉米品种等因素限制了土壤中Cd的生物有效性,玉米籽实超标率仅为8.8%。东大沟灌区玉米地集中种植区内存在一定的Cd污染,但已得到有效控制,制约Cd生物有效性的pH值、Corg和CaO含量一半以上点位呈现升高趋势,可确保现在和未来一段时间内仍将继续保持低风险。为更好地做好东大沟灌区内Cd含量超标区管控,建议继续选择低镉积累的耐镉型玉米品种种植,同时成熟期收获籽粒作为动物...  相似文献   
525.
红提葡萄气候区划的制定有助于政府部门科学布局红提葡萄种植区域,提高种植区的红提葡萄品质和产量。还可带动当地种植业结构调整,从而提高霍尔果斯市气候资源利用率。利用霍尔果斯市及周边10个气象站1981-2020年逐日气象资料,采用数理统计和空间插值方法,根据红提葡萄种植的气候生态条件,筛选出≥10℃积温和无霜冻期作为红提葡萄的气候适宜性区划指标,将霍尔果斯市红提葡萄种植区划分为适宜种植区、次适宜种植区和不适宜种植区。适宜种植区分布在海拔720 m以下的南部平原地带;次适宜种植区分布在霍尔果斯市中部海拔720~950 m的山前平原;不适宜种植区位于霍尔果斯市域北部海拔高度950 m以上的天山山区。  相似文献   
526.
新源县杏花始花期气象预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准确地提供杏花始花期的预报,利用新源县1996—2020年的始花期观测数据以及同期气象资料,统计分析关键影响因子,建立预报模式。结果表明:新源县杏花始花期平均出现在4月5日,最早最晚始花期相差28 d,近22a来始花期提前约4 d。始花期前的气温、日照、0℃积温等对始花期有明显影响,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得到了新源县杏花始花期的预报模型,回代检验中始花期预报值与实际值相差0~2d的准确率达到63.6%,相差3 d的准确率为27.2%,2018—2020年的试报服务预测值与实际值之间相差分别2 d、1 d、3 d,可为花期专题气象服务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27.
2020年1月18—19日新疆喀什地区伽师县连续发生3次MS≥5.0地震,其中19日21时发生伽师县MS6.4地震。为更好地了解此次地震的强震动记录特征,分析了此次地震序列的强震动记录,从记录波形上看,位于近场区西克尔强震台获取较大峰值加速度,特别是垂直向有明显脉冲峰值,其水平向有明显脉冲地震动,脉冲周期约为2.78 s,速度脉冲峰值分别为38.1 cm·s-1和36.4 cm·s-1,反应了断层破裂的方向性效应。用谱比法分析场地的放大效应,在2 s左右有一个基本的共振周期。通过与喀什地区伽师县设计反应谱对比,西克尔台站的水平向地震动的反应谱远高于喀什地区8度罕遇地震设计反应谱。  相似文献   
528.
新疆粮食生产潜力巨大,是我国重要的后备耕地资源供给区。双碳目标下测算新疆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对于新疆农业绿色转型发展及粮食安全均具有重要意义。将非期望产出粮食生产碳排放纳入粮食GTFP测度框架,基于SBM-GML模型对新疆14个地州市2000—2020年的粮食GTFP进行测算;并利用核密度估计法和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对新疆各地区的粮食GTFP进行时空演进态势分析;最后运用固定效应模型甄别出影响新疆粮食GTFP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2000—2020年新疆粮食GTFP呈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为0.7%,主要受益于粮食绿色技术效率(GEC)变化,掣肘于粮食绿色技术进步(GTC)。(2)新疆粮食GTFP的增长存在区域异质性,从三大区域划分视角来看,北疆>东疆>南疆。(3)时间上地区差距大致呈先缩小后增大的变化进程,空间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内差异。此外,粮食种植结构的变化显著促进了新疆粮食GTFP的增长,而城镇化水平和农村用电量则产生了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29.
根据伊犁州林业科学研究院2013—2019年分别从5个县不同的果园采样的品质检测资料,结合相应站点的气象资料,运用数理统计方法,研究了气象因子对蜜脆苹果主要品质构成因子(果实大小、可溶性固形物、酸度、果实硬度)的影响,从影响要素上来看,气温、降水、日照时数和相对湿度是影响蜜脆苹果品质最主要的气象因子,影响时段主要集中在5~9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