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5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15篇
地球物理   10篇
地质学   23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18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21.
2008年4月2日,是我国杰出的地理学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中国地理学会名誉理事长、国际地理联合会(IGU)原副主席、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吴传钧先生90华诞。为了全面回顾和系统总结吴先生70多年来对中国现代地理学事业的杰出贡献,弘扬吴先生“治学与创业并重”的人生信念和治学精神,中国地理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在北京隆重举行了“吴传钧院士九十华诞贺寿座谈会暨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22.
刘彦随 《地理学报》2008,63(4):353-358
吴传钧先生1918年4月2日生于苏州。曾就读于我国著名地理学家胡焕庸任校长的江苏省立苏州高级中学,受胡先生的熏陶和启发,他确立以地理学为主的研究方向。据先生介绍,在大学一、二年级时,他的兴趣偏向于气候和地形,但到三、四年级时受到  相似文献   
23.
黄土高原生态退耕的时空分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退耕是调整陆地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以应对土地利用过度干扰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科学掌握退耕格局与耕地格局演变对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具有深远意义。本文以位于黄土高原的延安市为典型区,从生态退耕的整体特征、地形因素及区域差异等角度,探究生态退耕以来其耕地变化及退耕状况的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生态退耕致使延安市耕地面积由2000年的11 752.80 km2减少为2013年的9149.93 km2,退耕面积为2756.85 km2,退耕指数为22.15%,且退耕耕地主要转化为林地、草地,占退耕面积的95.29%;耕地与退耕面积主要分布于6~15°、15~25°坡度及第II级(925~1115 m)、第III级(1115~1275 m),且2005-2013年的生态退耕速率均高于2000-2005年的生态退耕速率;县域退耕面积及退耕程度均呈现由北向南依次递减的分异特征,而退耕重心与耕地重心均在延安市几何中心以北的安塞县与宝塔区边界,且生态退耕的重心由东北向西南方向迁移,耕地重心则由北向南迁移。本文通过对延安市生态退耕的时空分异特征分析可为黄土高原更加科学合理地推进生态保育与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4.
黄淮海平原农区典型村庄用地扩展及其动力机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王介勇  刘彦随  陈玉福 《地理研究》2010,29(10):1833-1840
以地处黄淮海平原农区的禹城市伦镇赵庄村为典型案例,利用高分辨率航空遥感数据为基本信息源,结合村庄逐户调查数据,通过土地利用分类与制图,定量研究典型村庄用地格局特征、扩展模式及其动力机制。结果表明:赵庄村土地利用呈"耕地—作业空间—居住空间"的圈层式空间格局。2008年村庄用地规模比1967年增加了1.26倍,主要表现为宅基地的扩展和打谷场用地增长,1985~1990年村庄用地扩展速度最快,村庄用地在空间上向西和向南方向扩展显著。村庄用地扩展主要表现为渐进式蔓延扩展、突变式非地扩展和填充式补充扩展三个阶段。农户居住需求增长与农业生产规模扩大是村庄用地扩展的内生动力,村庄内部条件与外围环境的巨大反差是村庄用地向外扩展的外部环境动力,农户收入增长为村庄用地扩展提供了经济基础,而村庄土地规划缺失与管理缺位使村庄用地扩展失去约束力,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驱动村庄用地扩展。最后,针对村庄用地扩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村庄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5.
新时期中国农村土地整治,已由单纯的学术性研究逐渐上升为拉动内需、推动新农村建设、实现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开展空心村用地整治潜力的调查与评价是实行空心村整治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以山东省禹城市徐集等13个典型村为例,综合集成地理学、信息科学、土地科学等多学科的优势与技术手段,深入开展了典型空心村选取、村庄尺度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体系构建、宅基地利用属性调查表设计、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分辨率0.25 m)使用与解译、空心村整治潜力类型及其测算方法等研究,逐层递进地构建了空心村用地潜力调查与评价的成套技术方法.实现了对传统土地利用研究的有益创新,有据可依,步骤清晰,成果明确,简单易行,空心村用地潜力调查与评价结果符合山东省禹城市的实际状况,取得了良好应用效果.研究成果可为开展我国空心村土地综合整治潜力的调查与评价提供技术方法支持.  相似文献   
26.
中国县域耕地与农业劳动力变化的时空耦合关系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刘彦随  李裕瑞 《地理学报》2010,65(12):1602-1612
利用1996 年、2000 年和2005 年中国县域耕地与农业劳动力数据,基于GIS 技术和模型方法,分析了县域耕地面积与农业劳动力变化态势及其时空耦合特征。研究表明:① 县域耕地面积和农业劳动力变化均呈先增后减态势。1996-2000 年,耕地总量、劳动力数量分别增长2.70%和1.40%;2000-2005 年,耕地总量、劳动力数量分别减少1.51%和8.18%。②“胡焕庸线”是刻画中国耕地和劳动力变化格局的重要分界线。沿此线带状区域内因退耕还林造成耕地快速减少,而农业劳动力转移滞后;其西北部区域耕地快速增加,农业劳动力也在增长;其东南部区域耕地明显减少,而农业劳动力减少速度更快,二者呈现协调态势。③ 耕地非农化进程中县域劳动力转移效率呈下降趋势。1996-2000 年和2000-2005 年,全国分别有447 个和505 个县域的耕地减少和劳动力转移呈良性变化,90%的县域劳耕弹性系数(LFEC) 的中位数分别为4.58 和2.97。④ 基于SOM自组织特征映射神经网络聚类方法,可将1996-2005 年中国县域耕地与劳动力变化的耦合特征划分为9大类型区。多情景模拟分析表明,2005-2015年的LFEC趋势值为2.55。  相似文献   
27.
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特大地震不仅造成了惨重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的影响。本文根据黄龙钙华景观退化的人为和自然影响机理研究获得的部分高分辨率和高精度水文地球化学监测数据分析发现,大地震通过诱导控制黄龙源泉的深源断裂活动对源泉的水文地球化学产生了显著影响,主要表现为地震后泉流量、水温、电导率和CO2分压升高,反映出地震增加了地下向地表的水、热、钙离子和CO2通量。然而,地震对从泉水中沉积的钙华景观的后续影响以及汶川地震造成深源CO2向大气CO2释放对全球碳循环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的监测评估。   相似文献   
28.
于群  周发琇  汤子东  王启  刘彦 《高原气象》2011,30(3):719-726
冬季山东半岛存在局地性降水,利用1965-2009年地面、高空观测站气象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山东半岛局地性降水与西风指数、气温年际变化的关系,并探讨了其气候形成机理。结果表明,冬季风下冷、暖位相此消彼长,形成了半岛地域性降水气候,其中冷流降雪是冷位相时最具代表性的。这一局地气候现象,除半岛局地海洋条件外,环...  相似文献   
29.
中国沿海地区农户对新农村建设响应的区域差异(英文)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To tackle the issues concerning agriculture,farmers,and rural areas,the central government of China initiated a new strategy called ’new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in 2005.For better understanding its actual effe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gional diversity of peasant household response to this new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strategy based on Kruskal-Wallis H test and sampling survey data from 586 households in the Bohai Rim Region (BRR),Yangtze River Delta Region (YDR),and Pan Pearl River Delta Region (PPR).The result indicates that regional diversity in eastern coastal China (ECC) does exist in the form of recognized priority sequence,policy requirements,expected policy effects,and behavior response.As a result of the deviation between local policy practice and households’ inherent demand,peasants fulfill their de facto demand via individual effort instead of government aid,and therefore the new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fails to carry out the expected target.It thus needs to shift the current policy priority,ensure the peasants’ mainstay role,and formulate scientific ’Rules for new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相似文献   
3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新农村建设模式与可持续发展途径研究(40635029)",已执行四年。在30余位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重要研究进展和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