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4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15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23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18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介绍了吉兰泰地区火箭增雨点、监测点的设定和增雨效果的评估,统计了JFJ型增雨火箭10年增雨资料,初步分析了在层状云与积状云中催化作业对播撒区下游的不同增雨效果,提出了火箭增雨作业时存在的问题以及容易造成的失误,为干旱地区开展火箭增雨提供了一些思路和启示。  相似文献   
62.
阿盟位于 90°1 0′~ 1 0 6°5 1′E,37°2 4′~ 42°47′N,地处我国西北 ,远离海洋。境内地形由东南向西北倾斜 ,依次由山脉、沙漠、戈壁构成。这种地形地貌使面积达 2 7万 km2的阿盟天气气候表现不一 ,同时 ,与阿盟相邻的上游地区甘肃西部、新疆东部的地形地貌也对阿盟的天气气候起到了一定作用。1 地形对降水的作用巴彦浩特傍依贺兰山西侧 ,海拔高度 1 5 63m,城市北部为营盘山 ,西南为鹿圈山 ,犹如一只开口向西的簸箕 ,自东向西海拔高度急剧降低。贺兰山全长2 0 0 km,平均宽度约 2 0 km,呈准南北走向 ,在阿左旗境内约 90 km,巴彦浩特…  相似文献   
63.
采用重磁多尺度边缘检测方法,对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区域重力和航磁数据进行了边缘检测,结合大地电磁剖面和地质资料,建立了长江中下游地区构造格架.根据重磁多尺度边缘检测结果,重新厘定了断裂系统的展布位置,确定了宁芜、庐枞等火山岩盆地的准确边界,划分了板块、火山岩盆地等横向结构的边界.认为长江深断裂沿安庆-铜陵北-芜湖-马鞍山-...  相似文献   
64.
新时期中国农村发展动态与区域差异格局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杨忍  刘彦随  刘玉 《地理科学进展》2011,30(10):1247-1254
本文以2000、2004、2008中国31个省际农村发展指标面板数据,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的方法,对新时期中国农村发展状态的区域差异进行综合分析。从空间格局来看,东、中、西三大地带的农村发展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农村发展的差异格局并未发生明显变化,东部〉中部〉东北〉西部的格局依旧存在,农村的发展水平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存在一致性,自然资源禀赋与历史经济发展水平是中国农村发展区域差异基础,农村主体特征与区域发展阶段是导致农村发展区域差异的主要原因,偏向性的政府政策与全球性因素是强化区域差异的重要动力,而各地差异性的农村产业转型过程,是助推中国农村发展区域差异的核心机制。2000、2004和2008年中国农村发展差异度分别为0.356、0.413、0.386,这表明,自2000年以来区域农村发展差异先拉大后缩小,总体上呈现扩大趋势,这是长期以来区域发展外部环境与农村自我发展能力综合作用的结果。从2000—2008年中国农村发展“重心”移动的轨迹可以看出,中国农村发展的重心落在安徽省内,农村发展水平东西差异明显,2000.2004年,中国农村发展水平的重心向北移动,北方地区的农村发展速度较快;2004—2008年,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部署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稳步推进,中国农村发展水平的东西差异有了一定缓和,重心向西南方向移动。  相似文献   
65.
中国重大科技计划中人文-经济地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跟踪世界科技的最新进展,解决中国快速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关键性和突出性重大问题,中国政府开展了一系列重大科技专项计划,如科技支撑计划等。气候变化、地表过程、土地利用、自然灾害是近年来人文一经济地理学者参与最广、研究最深的领域,在地表过程的人文驱动机制、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和突破,为政府编制规划、开展环境外交等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文分析了上述研究计划的基本概貌,以及人文一经济地理学者在其中承担的主要任务。从个人终端消费导向的碳足迹研究、人文地理过程的系统动力学研究、土地利用重点问题咨询与决策、灾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等方面总结了人文一经济地理学在其中做出的主要贡献和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66.
河西地区生态重建与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在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过程中,河西地区充当着“开发极”和“开路先锋”的重要角色,提出了河西地区生态重建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路,包括把生态重建作为经济持续发展的切入点,实施“大生态”战略,最大限度地节水,创造条件小范围调水,实施“大节水”战略,运用市场机制和高新技术开拓资源优势,实施“大资本”战略,推进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与结构转换,实施“大调整”战略,营造大开发的投资环境与开放环境,实施“大联通”战略,最终把河西地区建成一个经济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生态环境逐步改善的绿色生态走廊和经济可持续发展走廊。  相似文献   
67.
三峡库区土地持续利用潜力与途径模式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6  
刘彦随  冯德显 《地理研究》2001,20(2):139-145
建立了量化评价模型,对三峡库区土地资源持续利用的潜力及其差异性进行了评价与分析。指出库区土地利用总体上处于弱持续发展的阶段,而且地区差异悬殊、面临的障碍因素多。因此,未来库区土地利用优化决策的关键在于遵照因地制宜和分类指导的原则,正确处理生态建设、移民安置和经济协调发展的关系。主要的途径模式包括植树造林、坡地改梯田、优化结构和产业突破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68.
以西安市为例,用人文主义的方法论,重视人类行为的整体性以及行为意图、价值与环境的情感联系(WalmsleyandLewis,PP4—11),从城市土地利用变化与所在的行为环境之间关系的角度进行研究,借鉴国外有关理论进行对比,总结土地利用变化与行为环境之间相互作用模式。这些模式揭示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的(行为)空间阻力来自于社会外在权力因素,它们之间的关系类似西方国家城市的“区位冲突”(locationalconflict)机制  相似文献   
69.
巴彦浩特汛期中期谐波分析中雨预报系统是通过对22次≥10毫米降水过程进行谐波分析,找出优势波与巴彦浩特后期较大降水的关系的基础上建立的。经91年汛期试报,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0.
在对陕西省农业土地资源适宜性评价研究的基础上,对农业土地资源适宜性评价的理论与方法等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讨论。拓宽和深化了土地资源适宜性评价的理论与方法,提高了土地资源适宜性的精度和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