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9 毫秒
1.
中国江蓠的商品生产及其与对虾混养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以江蓠和对虾混养预防虾病。试验和生产实践表明,江蓠和对虾混养能明显地改善虾池南,防止对虾细菌性病害,除江蓠有一定产量外。可使对虾产量比单养增加60%以上。并论述了中国江蓠人工的种类,生长条件和主要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2.
中国江蓠的商品生产及其与对虾混养(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江湾和对虾混养预防虾病。试验和生产实践表明,江蒿和对虾混养能明显地改善虾池水质,防止对虾细菌性病害,除江南有一定产量外,可使对虾产量比单养增加60%以上。并论述了中国江蓠人工栽培的种类、生长条件和主要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3.
以生物生态学方法,采用生物和非生物等10种附着基经人为投入虾苗池,预防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和长毛对虾病害,结果细基江蓠繁枝变种聚缩虫附着率较高,能相应减少幼虾体上的聚缩虫。试验表明,人为投入附着基,能使水质有害因子大为减少。显示出生物生态防治虾病良好的开端。  相似文献   

4.
在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育苗水体中引入不同浓度的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 muelleri),检测主要水质因子,测定凡纳滨对虾对主要环境因子抗逆性,研究微藻对水质和凡纳滨对虾抗逆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牟氏角毛藻可明显改善对虾育苗水体的水质,提高幼虾的抗逆性(P<0.05)。牟氏角毛藻浓度为0.6×108~1×108/L时,实验组氨氮含量比对照组降低37.29%~46.32%,亚硝酸氮含量降低48.65%~62.70%,化学耗氧量(COD)值降低9.99%~12.19%;实验组育苗成活率达78.7%~84.0%,对照组育苗成活率46.0%;在氨氮、亚硝酸盐氮、硫化氢、甲醛抗逆性实验中,实验组幼虾成活率分别为75%~80%、75%、75%~85%、65%~7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5.
以生态平衡的观点,综合近几年来海南、湛江、台湾等地虾池中混养江蓠的试验结果,论述了虾池中栽培江蓠对提高对虾产量的重要性,说明了在虾池中混养江蓠是提高对虾产量的有效措施,还提出了江蓠在虾池中起了增氧和清洁水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模拟吹填、疏浚等海上施工过程所产生的底泥悬浮物浓度的变化规律,探讨不同底泥悬浮物浓度下对凡纳滨对虾仔虾成活影响。结果表明:海水中底泥悬浮物浓度超过10mg/L,持续时间超过12h时,将对凡纳滨对虾成活率产生影响,随着悬浮物实验浓度的递加,仔虾的死亡率从13.33%增至96.67%;超过80mg/L,且持续时间超过48h,将对凡纳滨对虾产生严重影响,甚至导致全部仔虾的死亡;悬浮物对凡纳滨对虾的12h、24h、36h和48h半致死量(LC50)分别为54.56、40.29、25.8和19.18mg/L。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海水比重的变化对凡纳对虾亲虾人工繁殖活动的影响及换水对亲虾交配率的影响。试验采用剪眼柄、强化培育、控光、换水等技术措施 ,将凡纳对虾培育成熟并使之自然交配产卵 ,孵化出无节幼体 ;亲虾的平均产卵量可达 1 6万粒左右 ,卵的受精孵化率可达 80 %以上。结果表明 :适时换水可将亲虾的交配率从 4 6 %提高到 79% ;凡纳对虾人工繁殖的适宜海水相对密度为 1 0 1 6以上。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沙蚕、缢蛏、拖鱿鱼胴体、花蟹蟹肉以及斑节对虾亲虾肌肉和成熟卵巢基本营养成分、氨基酸组成。通过计算4种饵料与斑节对虾亲虾肌肉和成熟卵巢的必需氨基酸比率(A/E)的比值和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评价4种斑节对虾亲虾饵料蛋白质的营养价值。结果表明:沙蚕、缢蛏、拖鱿鱼胴体、花蟹蟹肉以及斑节对虾(Penaeusmonodon)亲虾肌肉和成熟卵巢中的粗蛋白质量分数分别为9.18%、8.14%、12.10%、17.00%、21.90%、18.60%;总氨基酸质量分数分别为7.30%、7.47%、11.70%、14.80%、19.40%、14.60%。以斑节对虾亲虾肌肉蛋白为参比,沙蚕、缢蛏、拖鱿鱼胴体以及花蟹蟹肉的必需氨基酸指数分别0.93、0.94、0.94、0.97;以斑节对虾亲虾成熟卵巢蛋白为参比,沙蚕、缢蛏、拖鱿鱼胴体以及花蟹蟹肉的必需氨基酸指数分别0.95、0.93、0.88、0.84。这说明4种亲虾饵料相对斑节对虾亲虾而言是一种优质蛋白质,能够满足亲虾蛋白需求。不过,精氨酸、组氨酸等必需氨基酸,不能完全满足亲虾需求。  相似文献   

9.
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与点带石斑鱼(Epinephelus malabaricus)进行90 d的混养试验,研究点带石斑鱼混养密度、规格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成活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点带石斑鱼混养密度、规格均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成活率和平均产量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混养密度相同的条件下,混养小规格点带石斑鱼的凡纳滨对虾成活率比混养大规格点带石斑鱼提高15.1%~23.2%,平均产量比混养大规格点带石斑鱼提高19.0%~40.6%。随着点带石斑鱼混养密度增加,凡纳滨对虾成活率和平均产量呈下降趋势。小规格点带石斑鱼混养密度分别为0.4尾·m-2时,凡纳滨对虾成活率和平均产量最高,分别为66.25%%±7.24%、(1 181.0±101.8)kg,较单一养殖凡纳滨对虾成活率提高5.46%,平均产量提高16.2%;大规格点带石斑鱼混养密度为0.2尾·m-2时,凡纳滨对虾成活率和平均产量最高,分别为(52.04±6.11)%、(959.8±89.1)kg,但较单一养殖凡纳滨对虾成活率下降8.75%,平均产量下降5.88%  相似文献   

10.
为了适应斑节对虾高密度养殖业迅猛发展的需要,研制了粤海牌斑节对虾饲料。该饲料配方合理,工艺先进,不加粘结剂,能达到水中稳定性的要求。试验结果表明:饵料系数1.39~2.18,饲养79~126d,产量6870~9240kg/hm2,收虾规格54~72尾/kg;饲养的斑节对虾肌肉饱满,活力强。  相似文献   

11.
真菌(Fungi)、弧菌(Vibrio)、原虫(Protozoa)在对虾育苗阶段危害很大,直接影响到育苗的成败,常规防病方法是用昂贵的抗菌素药物,而本试验在育苗池不下任何药物,从生态学方法,试验池采用投放细基江篱繁枝变种(Gracilaria tenuistzbitata),旨在改善水体环境,减少对虾池之紧迫(Stress)因子的发生,达到生态平衡。创造不利于细菌(Bacteria)、原虫等的生态环境,有利于虾苗的生长发育,因此出苗率提高10.42%,每立方米水体多收入41.67元。试验结果表明,生物生态防治虾苗病是较为理想的措施,既节省成本又具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了为改变我国华南沿海目前在半咸淡水塘中进行地播式裁培细基江篱繁枝变种单产低的状况而进行的不同水层夹苗栽培和施肥增产试验,证明了越靠近水面江篱藻体生长越快,越接近底部藻钵生长越差,提出如果在水塘中单纯裁培江篱则水塘深度应保持20~30厘米,如果水深超过1米以上,则应采用浮筏式夹苗栽培,并在水中混养鱼虾等。浸泡施肥试验证明,在短短的40天裁培过程施肥藻体比不施肥藻体增产23%,说明了施肥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节水型斑节对虾养殖池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质量指数法评价节水型斑节对虾养殖池的环境质量.将对照池海水平均质量指数与微生物调控的试验池比较,硫化物、DO、磷酸盐、COD分别高71%、43%、24%、8.3%,但非离子氨、无机氮分别低229%、122%.综合来看,试验池的水质优于对照池,对照池水质有轻微污染,污染因子是磷酸盐、COD、BOD;底质环境未受有机物和硫化物的污染,对照池有机物含量高于试验池,对照池硫化物含量低于试验池.  相似文献   

14.
虾池微藻定向培育及其对养殖环境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微藻三级扩大培养技术,将在对虾养殖池选育的波吉卵囊藻Oocysits borgei引入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vannamei高位养殖池,并检测养殖环境中微藻群落结构、水质因子、对虾抗病力相关因子、对虾生长情况,研究了以微藻生态调控为主的对虾防病技术。结果表明:养殖前、中、后期,波吉卵囊藻平均生物量占浮游植物总生物量分别为98.02%、78.89%和45.12%,成为虾池中的绝对优势种;作为优势种的持续时间长达77 d。波吉卵囊藻为主的微藻群落控制的水质较稳定,实验池氨氮和亚硝酸盐氮浓度较对照池低。对虾的血细胞数、溶菌(LSZ)活力、抗菌活力、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酚氧化酶(PO)均显著高于对照池(P<0.05);血清蛋白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实验池对虾生长速度显著高于对照池(P<0.05)。可见,通过微藻的定向培育方法来优化虾池微藻群落结构,可改善养殖环境。  相似文献   

15.
采用室内池子多层笼养殖方式 ,以加工海带、鲜江艹离 与 A,B2种片状饲料为饵料 ,试验了不同食物与不同放养水层对九孔鲍生长影响 ,结果表明 :( 1)从壳长增长上 ,海带与饲料 B近似 ,各为 11.3与 11.2 mm;其次为饲料 A,10 .2 mm;而江 艹离 最差 ,仅 7.7mm;( 2 )在体重增长上 ,以饲料 B最高 ,平均每只为 3.3g,其次为饲料 A与海带 ,平均每只 2 .9g,而江艹离 仅 1.8g;( 3)从试验期间所获体重增长比壳长增长看 ,两种饲料 ( B为 2 95,A为 2 84 mg/mm)均比两种海藻高 (海带为 2 57,江艹离 为 2 34mg/mm) ;( 4 )从垂直 11层笼子九孔鲍生长的比较 ,下层的好于上层 ,越是下层越好 ,投喂两种饲料在体重上差别更明显。  相似文献   

16.
在实验池投放一定数量的生物刷和生物球等生物滤料,研究其对翘嘴红鲌生长、池塘水质及细菌变化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池相比,实验池翘嘴红鲌生长有增加趋势,对池塘水温、pH、DO、TP、H2S等指标无显著影响(P>0.05),但是在30 d时水体COD显著降低(P<0.05);在90 d时NH4-N显著降低(P<0.05);在60 d和90 d时NO2-N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池相比,在30 d时实验池水样与生物球中异养菌的数量显著增加(P<0.05);在30、60 d时,实验池生物刷中异养菌的数量显著增加(P<0.05);在90 d时实验池水样、生物球、生物刷氨化细菌、反硝化细菌的数量显著增加(P<0.05);实验池水样、生物球分别在30、90 d时弧菌数量显著降低(P<0.05)。表明生物滤料可增加池塘的异养菌、氨化细菌、反硝化细菌数量,降低水体弧菌数量,一定程度上改善养殖水体,促进鱼体生长。  相似文献   

17.
This study deals with the hydrochemical state and management measures for the intermediate culturepond for Chinese prawn (Penaeus orientalis) juveniles. The test result showed that the intermediate cultureof Chinese prawn juvenile can be advanced to around March 20 in the Shanghai area if they are culturedin ponds in simple greenhouses of plastic knitting cloth.The density of juveniles introduced was about35 million per hectare, survival was up to 55%.  相似文献   

18.
This study deals with contribution of artificial food pellet and natural food to Chinese prawn (Penaeus orientalis) growth in a semiintensive culture pond. The prawn carbon consumption, budget, and the effects of some factors on the budget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26.2% of P. orientalis growth carbon came from formulated feed at the initial culture stage (when the prawns were 0.06±0.01 g in wet weight), and was 62.5% when the prawns were 9.56±1.04 g. The remaining part of the growth carbon was derived from organic fertilizer and natural food. The highest growth rate occurred at 20×10-3 salinity. Suitable salinity for culturing Chinese prawn was (20-28)×10-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