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近年来,吉林省吉林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有关科学利用土地、保护土地资源的政策法规,切实把节约每一寸土地放在国土资源工作的首位,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转变思想观念,改变土地利用方式,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合理用地,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2002年以来,全市通过盘活土地资产,挖掘土地潜力,节约农用地转增建设用地指标822公顷,占2002年以来农用地可转用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总量的35%以上,实现了土地资源保护与城市建设的协调发展。一、坚持宏观调控,将建设用地的敞开供应转变为适度从紧的限额供地为控制建设用地总量,使每一寸土地都用“刀刃”…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实施2 a来的建设用地现状及其变化,以2014年度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成果为基础,结合2015年度土地利用变化遥感监测成果,利用GIS技术开展了建设用地现状遥感调查和年度用地变化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2014年底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用地占比高出全省建设用地占全省国土面积比例1.69个百分点,但主要是村庄和水利设施占比较高,城市用地、铁路用地等甚至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2015年建设用地面积较2014年有所增加,主要以交通建设、建制镇建设和城市建设为主体,体现了城市化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3.
土地利用计划管理的关键环节在于调查研究、法规建设、建设用地总量控制。近20年来,我国土地利用计划管理强化了土地利用计划的调查研究,理清了计划管理的基本思路,有保有压控制了建设用地总量,但同时也存在着土地利用计划管理工作的法律依据不足、对无计划用地和超计划用地现象没有强硬的惩罚措施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今后应在做好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的基础上,坚持“复垦、整理为主,不开或少开发为辅”的土地开发整理方针,实行土地利用的总量控制与项目管理相结合,调整完善年度建设项目用地计划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4.
基于RS与GIS的宁波市鄞州区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90年土地详查变更调查数据和2006年SPOT遥感影像数据,借助GIS空间分析能力,通过计算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转移矩阵、扩展强度指数分析了鄞州区的城镇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鄞州区城市、建制镇、交通运输用地、工矿用地扩展的大部分来源于耕地;2)区各街道城镇建设用地扩展强度指数大于建制镇;3)建设用地扩展以新城区及宁波城区周边的街道镇为主。  相似文献   

5.
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变化对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全面了解槟城1990年~2018年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变化情况,利用指数分类法和纹理特征判断相结合的方法对槟城1990年的TM和2018年的OLI遥感影像进行土地利用分类,依据转移矩阵和景观指数对槟城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28年来,槟城土地利用发生明显变化,其中建设用地面积增加138.63km~2,种植园以每年1.56%的速率减少,主要转化为建设用地和林地;林地和水体破碎度增高,耕地、种植园、建设用地、未利用的破碎度降低;林地和建设用地最大斑块指数增高,耕地和种植园降低,水体和未利用地则变化微小。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日本为鉴,以浙江省为例,基于情景分析思路,对比日本与浙江省土地资源、经济实力、产业结构、建设用地利用强度等关键因素,进行浙江省建设用地规模控制与集约利用的SWOT分析和建设用地开发潜力的情景分析,以此判断当前浙江省建设用地利用形势,提出建设用地规模控制与集约利用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国土资源通讯》2007,(6):29-29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精神,适应城市建设用地审批方式调整后审批工作的需要,切实做好用地报批与规划、计划审核工作的衔接,国土资源部下发了《关于开展规划实施状况核定和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测算工作的通知》(第29页),将对报国务院审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城市,组织开展中心城市规划实施状况核定和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测算工作。《通知》提出三点要求:一是根据省(区、市)上报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前期工作中的“四清查、四对照”报告,汇总、核定本省2007年~2010年可使用的城镇建设用地规划指标。二是对报国务院审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有关城市,根据国务院审批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结合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和动态遥感监测成果,汇总1997年以来中心城市建设用地审批和实际使用情况。三是梳理各有关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实施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特别是城市建设用地审批方式调整后,今年国务院审批城市建设用地中规划、计划审核工作将面临的问题,并提出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1980—2015年中国建设用地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特别是建设用地的空间格局与演变是城镇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利用1980、1990、1995、2000、2005、2010、2015年7期的中国土地利用遥感数据,对1980—2015年中国建设用地变化进行了系统性的分析。研究工作主要有:①计算1980—2015年中国的城镇用地、农村居民点、其他建设用地及总建设用地的面积和增长率,从而得到1980—2015年中国的建设用地变化速率。②运用GIS软件中的联合分析工具,得到1980—2015年中国建设用地空间变化格局。③制作土地利用转移矩阵,从而得到1980—2015年中国建设用地结构变化情况。研究表明,中国建设用地整体上表现为持续扩张的态势;东部及沿海地区增长速度较快,青藏高原基本无变化,中部及东北地区增长速度较缓,西北地区有少量增加;增加建设用地以耕地转入为主。  相似文献   

9.
2010年哈尔滨市建设用地供需平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依托哈尔滨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项目,用回归分析法和GM(1,1)模型法对哈尔滨市的建设用地需求进行了预测,同时根据哈尔滨市的现状对土地的供给情况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哈尔滨市的建设用地供需达到平衡,但土地供给的分布极其不平衡。哈尔滨市在编制土地利用规划的过程中可根据这种情况适当地分配建设用地指标。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04、2010、2015年Landsat-5 TM、Landset-80LI遥感影像土地利用现状解译数据,分析了江油市近11年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同时,利用元胞自动机-马尔科夫(CA-Markov)模型,模拟预测了2020年江油市土地利用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2004 ~ 2015年期间,江油市耕地、草地、水域面积总体减少,建设用地和林地面积总体呈增加趋势.2015 ~2020年期间,江油市土地利用变化较快,与上一个五年相比,建设用地、耕地和草地面积将有所增加,林地面积有所减少,水域面积基本不变;建设用地从原有基础往外围耕地扩张,耕地面积则主要由林地转入.  相似文献   

11.
黑河下游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研究区1986年LandSat TM和2003年LandSat ETM 遥感影像资料,综合运用遥感与GIS技术手段,结合FRAGSTATS景观格局分析软件,就近17 a来黑河下游额济纳流域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变化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引起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草地、林地、水域及耕地面积减少,居民工矿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土地面积显著增加;景观破碎化程度降低,多样性及异质性程度减小,稳定性降低;气候的暖干化趋势、黑河下泄水量的持续减少以及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是黑河下游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利用2009年南北方代表地区的湖南省和吉林省TM遥感数据,针对南北方地貌形态和土地利用方式特点的不同,对比分析统一遥感影像对南北方不同地类的空间分辨率、空间布局与解译精度等的区别,剖析了南北方地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在影像上的特征。通过研究表明,南北方在空间格局上的居民点区分明显,耕地次之,林地和水域区分不明显;在光谱特征和解译精度上,耕地和居民点差异较大,水域次之,林地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利用决策树和支持向量机分类方法,基于多期Landsat MSS,TM and ETM+遥感图像和其他辅助数据,对1970s以来近40年半干旱的老哈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land use and land cover change,LUCC)进行动态监测,并利用GIS方法对LUCC进行了定量分析和空间分布制图.结果显示,利用支持向量机分类方法对该地区1976年、1989年、1999年和2007年土地覆盖类型分类可达到较满意的效果;近40年老哈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显著,水体和草地减少,城乡用地持续扩张,耕地大幅增加,林地和未利用地大幅度波动、总体减少.LUCC主要发生在林地、草地和耕地之间,表明农、林、牧用地之间转换显著,且在各个时期的空间分布差别较大.从变化强度来看,土地利用的年综合变化率最大值渐趋增大,年均土地动态度在空间分布上差异很大,另外在各研究期赤峰市区周边动态度都很大,反映了赤峰市持续性的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14.
以辽阳地区为试验区,采用ETM多波段和SPOT全色遥感影像为主要信息源。利用遥感图像处理软件ERDAS对影像进行几何配准、图像增强等一系列处理。利用HIS变换和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影像融合试验,对比分析融合结果,融合后影像同时具有多光谱和高分辨率的特性,提高了影像解译度。参考国家分类标准,选取农村、水体、旱地、林地、菜地、城市和水田七大类进行分类试验。采用监督分类的方法对主成分变换融合后的影像进行土地利用分类。最后,在ArcGIS软件中进行矢量化处理,制作土地利用分类图。使用该方法制作的辽阳地区土地利用分类图,可以满足一般用户对土地利用分类图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陇中黄土高原地区耕地变化趋势及驱动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1995~2005年陇中地区耕地统计资料,对该区耕地资源利用与变化的基本特征、耕地数量变化的基本过程进行研究,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近10年耕地变化的驱动因子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①对耕地面积变化的总趋势预测显示,未来耕地面积会逐渐减少;②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和农业科技进步是耕地面积变化的主要宏观驱动因子,耕地减少在发生时间上和经济的快速增长基本同步,在空间分布上与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水平相一致。  相似文献   

16.
选取资源型城市平顶山市为研究对象,以Landsat影像及统计资料为基础数据,对平顶山市2000~2011年各子区环境承载力与土地利用程度变化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平顶山各辖区间土地利用变化与区域环境承载力呈正相关关系,且前者的变化幅度明显大于后者。在空间分布上,各评价单元的土地利用变化程度在不断提高,区域环境承载力除石龙区外均呈增加趋势;在时间分布上,评价单元内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较大,大部分土地利用层级有所提升,区域环境承载力在主要子区上均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7.
为了在土地利用空间格局演化模拟的基础上,为未来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及管理提供更为科学合理的决策依据,本文以北京市海淀区1996年、2002年及2008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为数据源,重点采用元胞自动机复合模型CA-Markov模型与多标准评价方法相结合的手段,构建元胞转移数量规则及空间位置转化规则,并分别构造3种不同大小的元胞邻域集合,进行土地利用格局的模拟及预测。试验中2008年土地利用模拟结果与实际土地利用数据Kappa系数高达0.856 1,表明CA-Markov模型结合多标准评价方法的模拟手段可行性较高,同时元胞邻域空间大小对模拟结果的精度有明显的影响。土地利用结构数据及模拟预测结果表明城市集约化现象明显,建设用地迅速扩张,占用大量耕地、园地用地,因此迫切需要促进城市土地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结合高分遥感和多源数据的高原湖泊流域土地利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分一号卫星是为提升我国高分辨率数据自给率自主发射的卫星,在土地利用监测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将GF-1卫星影像与多源数据影像进行对比能够挖掘各数据源在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方面的差异性。本文以云南省杞麓湖流域为研究区,选取最新的Sentinel-2、GF-1和Landsat 8卫星遥感影像进行土地利用分类,以第二次全国土地利用调查数据为基期数据,结合野外实地调研和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开展土地利用现状和演变分析,得出以下结论:①杞麓湖流域的水域、建设用地、耕地和林地自中心向外呈现出圈层分布的特征,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结果相比,水域、耕地、林地3种类型的自然景观面积减少,而建设用地和其他用地受人类活动的影响,面积大幅增加,变化主要集中在杞麓湖周边的纳古镇和河西镇。②Sentinel-2卫星影像与GF-1卫星影像均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二者对土地利用变化评估的结果相近,均优于Landsat 8卫星影像,其中GF-1卫星影像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青岛开发区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研究是全球环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的热点问题。本文利用青岛开发区1995、2000、2004年三幅Landsat TM影像及辅助数据,对该地区10年间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进行分析研究,并对分析结果作出评价,结果表明青岛市开发区的城市化进程在不断加快,建筑用地在增加,耕地和林地被建筑用地占用比较突出  相似文献   

20.
Aerial Photographs of 1:50,000 scale pertaining to Tons Catchment were used for generating a land use map showing cultivated lands, forests land, grass land, barren land with rock outcrops, snow and glaciers. The area was divided into 4 altitudinal Zones. More than 81% lies above 3000 m height and should be left for natural regeneration. Cultivated land occupies 4.97% of the area and is concentrated below 3000 m altitudinal zone and lies along river courses and on river terraces. Distribution of forest lands in altitudinal zone indicates that percent area covered under forest is higher than the average distribution of forest as reported by Seth (1978). Grass and open scrub, barren Innd with rock outcrops, glaciers and snow covered areas occupy 6.8%, 18.1%, 16.5% and 28.0%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