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热带气旋灾情的预测及评估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樊琦  梁必骐 《地理学报》2000,55(Z1):52-56
针对1990~1996年登陆广东省的21个热带气旋所造成的灾情,采用模糊数学原理和方法,选取不同的因子组合,计算出登陆热带气旋的综合灾情指数,并在此基础上客观地划分5个灾情等级,用来表示受灾的程度.结果表明,灾前预测及灾害评估模型都具有较高的拟合率,能较好地评价和预测登陆热带气旋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程度.  相似文献   

2.
在回顾"巨灾"标准的基础上给出了热带气旋巨灾的定义;应用1951―2010年共60年的热带气旋和1981―2010年的热带气旋巨灾灾情资料,对登陆华南沿海地区的热带气旋及巨灾特点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51―2010年登陆华南沿海地区的热带气旋频数总趋势是下降的;20世纪50、60年代登陆的热带气旋强度偏强,70―80年代强度偏弱,90年代以后,热带气旋强度显著减弱;华南沿海地区热带气旋登陆次数有从西向东减少的趋势;从趋势上看,随着时间的推移,单个热带气旋造成的死亡人数略有减少,单个热带气旋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有弱的递增趋势;广东省是华南沿海地区热带气旋灾害的多发区与严重区。  相似文献   

3.
中国登陆热带气旋与太平洋海表温度的关系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冯利华 《地理学报》2003,58(2):209-214
根据1951~2000年中国登陆热带气旋与厄尔尼诺年、拉尼娜年的关系分析,得到了一些重要认识:(1) 在厄尔尼诺年,中国登陆热带气旋数偏少;(2) 厄尔尼诺事件强度越大,中国登陆热带气旋数越少;(3) 厄尔尼诺事件的结束时间若超过5月1日,那么次年中国登陆热带气旋数偏少;(4) 中国登陆热带气旋数的特多年主要集中在拉尼娜年;(5) 在拉尼娜次年,中国登陆热带气旋数偏少;(6) 中国登陆热带气旋强度越大,在厄尔尼诺年出现机会越少;(7) 在厄尔尼诺年,中国初旋偏迟,终旋偏早。同时对其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根据在中国登陆热带气旋资料,分析研究热带气旋的复发期。一个地区某一时段N的带气旋中心气压P和累积次数M在半对数标系中呈直线关系。复发期T表示出现一次中心气压P〈Pi的热带气旋所需要的时间。  相似文献   

5.
厄尔尼诺事件的强度与登陆广东热带气旋数量的关系初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唐晓春  彭鹏 《地理科学》2005,25(6):690-696
文章对厄尔尼诺事件的强度与登陆广东的热带气旋数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初步的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就总的厄尔尼诺年份来看, 厄尔尼诺事件对登陆广东的热带气旋总数量没有显著的影响;但就具体的厄尔尼诺事件的强度来看, 强、中和弱的厄尔尼诺事件都对登陆广东的热带气旋有明显的影响, 只是强和弱的厄尔尼诺事件使登陆广东的热带气旋数量比非厄尔尼诺年份明显偏少; 而中等厄尔尼诺事件却使登陆广东的热带气旋数量比非厄尔尼诺年份偏多。厄尔尼诺通过影响沃克环流,使沃克环流随着厄尔尼诺强度的不同而产生不同幅度的东移,进而使登陆广东的热带气旋源地的气流出现不同情况,最后影响登陆广东的热带气旋的数量。  相似文献   

6.
根据在中国登陆热带气旋资料,分析研究热带气旋的复发期。一个地区某一时段N的热带气旋中心气压P和累积次数M在半对数坐标系中呈直线关系。复发期T表示出现一次中心气压P<Pi的热带气旋所需要的时间。在热带气旋长期预测中可作为背景资料参考。如果把它同其它预测方法结合起来,可以提高对热带气旋的精度。  相似文献   

7.
对1960~2002年在广西影响区活动的热带气旋进行分析统计,发现有如下气候特征:广西影响区活动的热带气旋平均每年5.2个,强度发生突变的有3.1个,其中2%的热带气旋只发生强度突然加强,90%只发生强度突然减弱,而8%的热带气旋既发生强度突然加强,又发生强度突然减弱过程。强度突然减弱发生在5~11月,受海岸和陆地地形影响,其区域主要集中在登陆和登陆后的陆地;强度突然加强发生在6~10月,受海洋环境影响,其区域集中在粤西近海至海南岛东部海域和北部湾海域。  相似文献   

8.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快速增强与环境垂直风切变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礼江  邱新法  王伟 《热带地理》2013,33(3):242-249
利用1990-2009年美国联合台风警报中心整编的热带气旋(TC)最佳路径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等压面流场资料,在分析西北太平洋TC每24 h强度变化统计特征的基础上,确定了西北太平洋TC快速增强的阈值,对比不同阈值条件下,TC快速增强初始时刻的强度,TC快速增强发生的季节变化和空间分布特征,进一步研究环境垂直风切变与TC快速增强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西北太平洋海区,当TC强度24 h变化达到样本累积百分率的88%、90%、93%和96%的概率时,对应的强度变化值分别为25 KT、30 KT、35 KT和40 KT,定义它们为TC快速增强的阈值。该阈值越大,快速增强初始时刻的强度也越强。60%左右的TC快速增强发生在8-10月,TC快速增强的空间分布集中于125°-150°E、10°-25°N的矩形区域内。对流层不同层次的垂直风切变与TC快速增强的关系有差异,TC快速增强阈值为40 KT时对应的对流层中上层(200~500 hPa)、对流层中下层(500~850 hPa)和对流层(200~850 hPa)的垂直风切变值的概率分布显示:当垂直风切变≥12 m/s时,分别只有9.7%、1.5%、11.1%的TC可以快速增强;且其与TC快速增强时强度变化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15、0、-0.04,以200~500 hPa的最为显著,表明对流层中上层垂直风切变对TC强度增强的抑制作用最明显。在TC快速增强阈值为40 KT的初始时刻,将200~850 hPa垂直风切变划分为东风切变和西风切变的统计表明,57%的TC在东风切变的环境下可以快速增强。  相似文献   

9.
采用相关系数、波谱分析等方法对近0.5 ka以来广东省的干湿变化及近期演变趋势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厄尔尼诺事件与粤西、粤北地区的旱灾具有显著正相关,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两地的旱涝分布格局;湿润指数序列与格陵兰冰芯δ18O记录、中国东部冬温序列存在较好的对应关系,呈现出典型的季风区水热配置模式;周期分析揭示了干湿演变序列中一系列与太阳活动相关的特征周期,表明其驱动机制可能与包括天文因素在内的多种影响因素有关。湿润指数的多尺度分析表明,21世纪中叶以前,广东省将处于偏旱状态,2040(±5)年后将会出现较大强度的涝情,在未来几十年甚至百年内,广东省的干湿变化幅度有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资料集锦     
《地理教学》2013,(18):64+50
正那些关于台风的谜团截至目前,今年共生成了15个台风,其中有7个登陆我国,比历史同期平均个数(4.2个)略多。虽然这个台风唱罢,那个台风又来,但是老百姓有时提起台风仍觉得糊涂。热带风暴和台风有区别吗?为什么冬天没有台风?台风威力最大的地方为什么不在台风眼?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中国气象局台风与海洋预报中心  相似文献   

11.
中国热带气旋的时间活动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冯利华  骆高远 《热带地理》1999,19(2):113-116
根据热带气旋的年内活动性,用新提出的等密图分析法来表示其年内出现机会最多的日期(频发期)和强度(频发值);根据热带气旋的年际活动性,用描述自然现象状态转移规律的马尔可夫链预测模型来分析其活动趋势,结果是比较理想的,可以为热带气旋预测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热带气旋对广州经济建设的影响及其减灾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着重分析热带气旋的活动规律,热带气旋灾害的气候特点以及对经济建设的影响.提出热带气旋的减灾对策:气象部门应建立热带气旋防灾减灾系统,加强卫星遥感技术在热带气旋灾害监测中的应用,积极开展气象工程服务;政府和社会应做好防御工程建设,制定和完善防御台风、暴雨等灾害的具体措施,积极发展保险事业,加强城郊防御热带气旋和宣传等防灾减灾工作.  相似文献   

13.
ENSO循环过程对南极海冰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 1 951- 2 0 0 2年NINO特征指数 (NINO1 +2 ,NINO3 ,NINO4 ,NINO3 .4)和 1 973-1 998年南极海冰北界范围以及 1 950- 2 0 0 1年SODA海洋温度资料。首先分析探讨了在ElNi no期间 ,堆积于赤道东太平洋的异常暖水在南半球的传播途径 ,进而研究了ENSO以及东南太平洋异常海温场与南极海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在ElNino期间 ,堆积于赤道东太平洋的异常暖水 ,是沿秘鲁和智利沿岸向极传播。其传播过程持续大约 1年的时间 ,但未发现沿南赤道流的西传现象。ENSO循环过程与南极海冰变化存在一定联系 ,特别是Amundsen Belling shausen海和南极半岛海冰的变化与ENSO暖事件 (ElNino)较为密切。当ElNino事件发生后 ,时滞 2年左右的时间 ,Amundsen Bellingshausen海和南极半岛的海冰将出现明显的减少现象 ,特别是南极半岛的海冰减少最为明显。ElNino事件对南极海冰的影响过程是 ,堆积于赤道东太平洋的大量异常暖水 ,沿南美 (秘鲁和智利 )沿岸近海向极地传播 ,异常暖水的这种向极传播过程将引起近极的海温场出现异常升高 ,最终导致Amundsen Bellingshausen海和南极半岛地区的海冰减少。自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Amundsen Bellingshausen海和南极半岛的海冰出现明显减少的趋势 ,与这一时期的ElNino事件的频繁发生  相似文献   

14.
There has been an enhanced focus on Atlantic tropical cyclone climatologies with the significant cyclones of the past decade and the associated loss of life and property.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geographic location of cyclone tracks and their relationship to El Niño-Southern Oscillation (ENSO). The average annual cyclone track latitude and longitude correlate positively with hurricane-season El Niño indices, indicating that during El Niño conditions, tropical cyclone tracks are shifted northward and eastward. June–November indices explain 11–22% and 3–11% of the variance in cyclone track latitude and longitude, respectively. Examination of the strongest and weakest El Niño years yields similar results. Higher sea level pressure over North America, a slight contraction of the Bermuda High, and a slight decrease in 500 mb heights during El Niño years helps to explain the observed northward and eastward movement of tropical cyclone tracks during El Niño years. Additionally, weaker easterly and stronger southerly winds on the western side of the North Atlantic Basin exist during El Niño years. Although future tropical cyclone track projection is beyond the scope of this research, these results may provide insight into forecast improvement and ultimately better responses for coastal communities.  相似文献   

15.
林应河 《热带地理》1998,18(2):128-134
根据广东43年的登陆台风和47个气象站的月(季)雨量资料,定量分析了登陆台风的时间变化、空间分布,以及与县域、区域、省域月(季)雨量变化的关系。指出登陆台风及其时空变化对广东夏、秋月(季)雨量有如下的多重影响:一是增加县域平均月(季)雨量和月(季)涝型事件的概率;二是造成全省平均月(季)雨量不均匀和涝旱不一;三是维持大范围正常的月(季)雨量和产充足的水资源,其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6.
刘尚仁 《热带地理》2007,27(1):6-10
依据广东西部超过18条河流、39处河流阶地、至少35个14C、热释光的冲积层测龄数据等情况,可知粤西最多有4级河流阶地(不包括湛江组和北海组阶地);多数河流最高阶地靠近现代主河床分布,深切曲流中有河流阶地,反映近数十万年来河床改道不大;西江在封开有广东高度最高(76 m)的河流阶地,而广东高度最高的地下河阶地是111 m,大致显示出地面与地下剥蚀强度的差异;通常山区河流长度越大,河漫滩和河流阶地的高度越大,河流阶地的级数和级别也常增加;在河流上游的下段和中游的上段,河流阶地的高度最大且级数也最多;在晚更新世之前与后,河谷中下游地区的新构造运动趋势由上升变为稳定或沉降;连滩盆地是广东全新世构造沉降最典型的山间盆地。  相似文献   

17.
采用Hadley中心1953—2012年海冰密集度资料、NCEP/NCAR逐月再分析资料和1977—2011年日本气象厅台风资料,对冬春季北极海冰变化的主要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冬春季北极海冰变化与西北太平洋台风活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冬春季北极海冰表现为明显的年代际变化,且在1965—2004年间具有3—4 a的低频振荡周期。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和70年代初期,海冰变化最为显著。冬春季海冰变化与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生成频次、强度频次的相关性在9月份明显高于其他月份,且为正相关,而与热带气旋强度等级有较显著的负相关性。冬春季北极海冰变化与夏季西太平洋副高强度、副高面积均有很好的负相关关系。冬春季海冰面积偏多(少)时,夏季北美东部、冰岛附近地区、北太平洋以及中低纬度大部地区500 h Pa高度场为负(正)距平分布。冬春季北极海冰面积异常对北半球大气环流的持续性影响,在随后到来的台风盛期有较明显的体现。  相似文献   

18.
I.horoductionPleNorthwestPacificOceanisti1elnostfrequentlyaffeCtedareaoftropicalcyclone(TC).AboLIt36percentTCoftheworldoccurinffosarea[2],andthenumberofTCWhichlandedonChinawiti1n1akimumwindforcescalesoverlOisabout35percentofti1atintheeastemcoastalcoLUitriesofAsia[l].BothrainstormsandfloodsMide,theidriuenceofTCareheaVyinChina,suchastherainfalldePthof2749mm/3datXinliao,Taiwanandpeakdischargeof44,6oOm'/satHuanggo(55,42okn'),YalujiangRjver.Therefore,TCisanimportantfaCtorforflooddisa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