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1 毫秒
1.
不同登陆地点影响福建的台风灾害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福建省灾害性气象年鉴和福建省气候影响评价资料,建立以县域为单元的福建省台风灾害数据库(按登陆地点建立分库),运用Excel软件和Mapinfo技术,重建了1980~2005年不同登陆地点影响福建省的台风灾害时空格局。研究表明:不同登陆地点影响福建省的台风灾害年际变化总体都呈波动上升趋势,年内明显集中在7—9月份、群发性强;空间上分布差异较大,登陆福建沿海的台风灾害Tzc高值中心集中分布在闽中北沿海,登陆广东影响福建的台风灾害Tzc高值中心集中分布在闽南沿海和闽西的龙岩、漳平和永定,登陆台湾影响福建的台风灾害Tzc高值中心主要分布在厦门市和闽中北沿海地区,登陆浙江影响福建的台风灾害Tzc高值中心主要分布在闽东北沿海和闽西北局部。  相似文献   

2.
根据福建省灾害性气象年鉴和福建省气候影响评价资料,建立以县域为单元的福建省台风灾害数据库(按登陆地点建立分库),运用Excel软件和Mapinfo技术,重建了1980~2005年不同登陆地点影响福建省的台风灾害时空格局。研究表明:不同登陆地点影响福建省的台风灾害年际变化总体都呈波动上升趋势,年内明显集中在7~9月份、群发性强;空间上分布差异较大,登陆福建沿海的台风灾害Tzc高值中心集中分布在闽中北沿海,登陆广东影响福建的台风灾害Tzc高值中心集中分布在闽南沿海和闽西的龙岩、漳平和永定,登陆台湾影响福建的台风灾害Tzc高值中心主要分布在厦门市和闽中北沿海地区,登陆浙江影响福建的台风灾害Tzc高值中心主要分布在闽东北沿海和闽西北局部。  相似文献   

3.
不同登陆地点影响福建的台风灾害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福建省灾害性气象年鉴和福建省气候影响评价资料,建立以县域为单元的福建省台风灾害数据库(按登陆地点建立分库),运用Excel软件和Mapinfo技术,重建了1980~2005年不同登陆地点影响福建省的台风灾害时空格局.研究表明:不同登陆地点影响福建省的台风灾害年际变化总体都呈波动上升趋势,年内明显集中在7~9月份、群发性强;空间上分布差异较大,登陆福建沿海的台风灾害Tzc高值中心集中分布在闽中北沿海,登陆广东影响福建的台风灾害Tzc高值中心集中分布在闽南沿海和闽西的龙岩、漳平和永定,登陆台湾影响福建的台风灾害Tzc高值中心主要分布在厦门市和闽中北沿海地区,登陆浙江影响福建的台风灾害Tzc高值中心主要分布在闽东北沿海和闽西北局部.  相似文献   

4.
近10年福建台风灾害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台风灾害是地球上破坏性最大的一种气象灾害,是全球10大自然灾害之首。而福建省是我国受台风灾害影响较大的省份之一。据1949~1999年资料统计[1]:在全国东部沿海有台风登陆的10个省份中,福建省居第四位,仅次于广东、台湾和海南。登陆福建的重大台风(凡受面积≥33-33万公顷,或死亡人口≥50人,或倒塌房屋≥2万间,或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有33次,仅次粤琼51次(因资料问题,作为一个单元统计),却居第二位。本文根据《福建省气候影响评价》和省防汛办提供的台风灾情记录资料,研究分析了近10年福建由于…  相似文献   

5.
海南省台风季节降水的特征和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英琼  陈创买 《热带地理》1993,13(4):305-313
本文利用标准化主分量方法对海南省1959-1982年台风季节(7-10月)的降水量作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该期间降水空间颁比较集中,仅含有4种主要类型:即全省范围的涝(旱)型;南涝(旱)北旱(涝)型;东涝(旱)西旱(涝)型;东部和西部沿海涝(旱)南-中-北部旱(涝)型。前3种类型已占该降水场总方差的82%,但其出现频率却可高达96%。  相似文献   

6.
杨林  董玉祥  黄德全 《热带地理》2021,41(5):968-974
采用RTK GPS测量技术与方法,在2014—2017年对福建平潭岛典型海岸沙席进行了连续16次形态高精度测量,分析了海岸沙席在台风作用下的形态变化及台风季后的形态恢复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海岸沙席对台风的形态响应特征明显,基本表现为海滩及沙席前缘高度降低(最大侵蚀深度为0.92 m),沙席中部高度变化相对较小(≤0.15 m),沙席后缘高度稍有升高(最大堆积厚度为0.75 m)。2)在台风季后,海岸沙席形态恢复变化也较为一致,主要表现为体积减少,海滩及沙席前缘高度稍有升高(最大堆积厚度为0.78 m),沙席中部高度降低幅度极小(≤0.10 m),沙席后缘高度略有降低(最大侵蚀深度为0.47 m)。3)海岸线走向是影响区域海岸沙丘对台风响应的重要因素,对于沙源不足、以离岸风为主的山岐宫海岸沙席,台风在其海岸沙席形态演变中的塑造作用突出。  相似文献   

7.
台风“麦德姆”后海岸横向沙丘年内形态变化的观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基于2014年第10号强台风“麦德姆”登陆前后一年内不同时间的福建平潭岛长江澳海岸横向沙丘形态高精度观测数据,分析了台风后典型海岸横向沙丘的年内形态变化过程及其特征。结果表明:(1)台风“麦德姆”造成海岸横向沙丘的体积减小、高度降低,其中体积减少了1.3%、丘顶高度最大降低1.43 m,且不同部位的变化程度亦非完全一致。(2)海岸横向沙丘形态在台风“麦德姆”后的一年内主要以体积增加、高度增大为特征,半年内海岸横向沙丘的体积与高度即已超过台风登陆前,丘顶高度最大月均升高0.39 m,沙丘迎风坡基本恢复到台风登陆前状态,背风坡以堆积为主且高度超过台风之前。(3)海岸横向沙丘的形态特征是由丰富的海滩沙源、强劲的常态向岸风、沙丘原形态及植被盖度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丰富的海滩沙源和强劲的常态向岸风是决定性因素,台风对海岸横向沙丘形态的影响应是暂时性的,较长时间尺度而言低频高能的台风对海岸横向沙丘形态的塑造作用相对有限。  相似文献   

8.
广东台风灾情评估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1950~2000年间登陆和影响广东省的台风造成的灾害进行分析,选取有完整记录的4 2例台风的台风强度、最大风速、最大日雨量作为主要气象因子,采用SAS系统建立了灾情评估模型,计算出历次台风的主要灾情数据,并且将评估值与实测值拟合.拟合的结果表明, 可以通过气象数据,定量地大致估算台风的灾情.  相似文献   

9.
广东沿海地区近50年登陆台风灾害特征分析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根据1949~1998年广东沿海地区登陆台风灾害资料,并对这50年登陆台风活动特征进行分析,对台风灾害特征进行了初步探讨。分析了导致台风灾害的因素,对台风所造成的主要灾害进行归类并进行灾情统计,探讨了广东沿海地区台风灾害的特点以及主要台风灾害与台风路径的关系,提出了台风灾害的宏观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0.
董玉祥  黄德全  张雪琴 《地理研究》2016,(10):1925-1934
基于2014年第10号强台风"麦德姆"登陆前后福建平潭岛海岸前丘、爬坡沙丘、横向沙丘和沙席等海岸沙丘形态的高精度测量数据,分析了典型海岸沙丘在台风登陆前后的形态变化,初步总结了华南海岸风沙地貌形态的台风响应模式。结果表明:4类典型海岸沙丘在台风"麦德姆"登陆前后的形态变化较大且主要是以体积减小和沙丘高度降低为主,测点高程的平均变化值为0.22 m,样区海岸沙丘体积平均减小0.59%,测点高程变化的平均值为高度降低0.05 m,但不同类型海岸沙丘及其不同部位的响应变化并非一致且存在较大差异,此与台风"麦德姆"的强侵蚀力及不同海岸沙丘的形态及其下伏地形、表面植被分布等的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11.
福建省冬季农业气候资源及其聚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福建省科季农业开发的重要意义,并根据福建省冬季气候资源的特点,利用一定的指标对福建省的冬季气候进行了聚类分析,得出全省冬季气候的地域分布特点以及动态变化,为冬季农业开发模式的选择和合理布局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We analyzed dust event occurrence and its seasonal distribution at 16 sites in the Tarim Basin,China.Although the overall frequency of dust events was the highest in spring in this region,its variation in other seasons could be classified into three patterns:(1) frequency of dust events in autumn > that in summer > that in winter(at the Kashi and Kuche sites);(2) frequency in summer > that in winter > that in autumn(at the Ruoqiang site);and(3) frequency in summer > that in autumn > that in winter(at all other areas of the Tarim Basin).The frequency of dust events and their seasonal variations in the Tarim Basin were mainly controlled by wind speed and locally available dust sources;the former was the key control when dust sources did not differ significantly.The seasonal variation in evaporation had a smaller,but still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frequency of dust events.  相似文献   

13.
中国登陆热带气旋与太平洋海表温度的关系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冯利华 《地理学报》2003,58(2):209-214
根据1951~2000年中国登陆热带气旋与厄尔尼诺年、拉尼娜年的关系分析,得到了一些重要认识:(1) 在厄尔尼诺年,中国登陆热带气旋数偏少;(2) 厄尔尼诺事件强度越大,中国登陆热带气旋数越少;(3) 厄尔尼诺事件的结束时间若超过5月1日,那么次年中国登陆热带气旋数偏少;(4) 中国登陆热带气旋数的特多年主要集中在拉尼娜年;(5) 在拉尼娜次年,中国登陆热带气旋数偏少;(6) 中国登陆热带气旋强度越大,在厄尔尼诺年出现机会越少;(7) 在厄尔尼诺年,中国初旋偏迟,终旋偏早。同时对其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1956—2013年曹家湖流域径流深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永格  李宗省  冯起 《中国沙漠》2018,38(1):200-209
在古浪河水文站观测数据基础上,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曹家湖流域1956—2013年径流深变化的研究表明:(1)曹家湖流域春、夏、秋、冬季径流深的变化趋势均表现为20世纪80年代偏多,2000年后偏少,这两个时段内年径流深与季节径流深变化一致;除冬季外,其他季节20世纪60年代径流深均高于多年平均;夏、冬季和年径流深70、90年代偏多。(2)就年际变化而言,春、夏、秋季径流深均表现为减小趋势,但不显著,冬季径流深呈不显著微弱增加趋势。受季节变化的影响,年径流深也表现出减小的态势。(3)各季节径流深变化均存在4~18a的短周期变化,除春季外,其他季节径流深变化还存在28~30a的长周期变化。(4)研究区春、秋、冬季和年径流深分别在2008、1961、2007、2007年突变减小,除冬季外,其他均未通过9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研究时段内,夏季径流深经历了两次突变显著减少,分别出现在1966年和2007年。(5)研究区春、夏、秋季以及年降水量与径流深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冬季降水量与径流深存在不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5.
Seasonal changes in the zooplankton composition of the glacially influenced Kongsfjorden, Svalbard (79°N, 12°E), and its adjacent shelf were studied in 2002. Samples were collected in the spring, summer and autumn in stratified hauls (according to hydr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by means of a 0.180-mm Multi Plankton Sampler. A strong front between the open sea and the fjord waters was observed during the spring, preventing water mass exchange, but was not observed later in the season. The considerable seasonal changes in zooplankton abundance were related to the seasonal variation in hydrographical regime. The total zooplankton abundance during the spring (40–2010 individuals m−3) was much lower than in the summer and autumn (410–10 560 individuals m−3). The main factors shaping the zooplankton community in the fjord include: the presence of a local front, advection, the flow pattern and the decreasing depth of the basin in the inner fjord. Presumably these factors regulate the gross pattern of zooplankton density and distribution, and override the importance of biological processes. This study increased our understanding of seasonal processes in fjords, particularly with regard to the strong seasonal variability in the Arctic.  相似文献   

16.
大气干旱是影响半干旱沙区植被建设、生态恢复及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基于1981—2020年毛乌素沙地10个气象站点的逐月气象资料,计算了月、季和年尺度的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分析了该沙区近40年降水和气温的变化趋势、干旱事件及其频率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1)毛乌素沙地近40年降水量和气温均呈现显著的上升趋势(P<0.05);秋季和冬季降水量呈现显著的上升趋势(P<0.05),四季气温均呈现显著的上升趋势(P<0.05)。(2)毛乌素沙地总体上呈现出不显著的湿润化趋势(P>0.05),但秋季呈显著的湿润化趋势(P<0.05);中、西部地区呈现出湿润化趋势,而东部地区则呈现干旱化趋势。(3)近40年毛乌素沙地的月尺度下干旱总频率达32.71%,各等级发生频率为轻旱>中旱>重旱>特旱,季节发生频次为冬季>夏季、秋季>春季;轻旱主要发生在毛乌素沙地的北部、中部、东南和西南部,中旱在东部、北部和西部边缘,重旱在东部、中部以及南部地区,特旱在西北部、南部和东南部区域。  相似文献   

17.
利用1999—2011年EISCAT(EISCAT Tromsø UHF)和ESR(EISCAT Svalbard Radar)雷达的场向电子密度观测数据, 对比分析了两处雷达观测到的极区E层占优电离层ELDI (E-Layer Dominated Ionosphere)事件在太阳活动高、低年的统计特征。地面雷达观测表明, 太阳活动水平对极区ELDI发生率的空间分布影响显著: 在太阳活动高年, ELDI在EISCAT雷达处(极光椭圆区纬度)的发生率高于ESR雷达处(极尖/极隙区纬度); 在低年则恰好相反。夏季似乎不利于ELDI的发生, 且在该季节的变化特征不受太阳活动水平及空间位置变化的影响。两部雷达在太阳活动高年观测到ELDI的季节变化规律分别与低年期间的结果相一致: 在冬季和早春, ELDI的发生率较高, 其他季节发生率较低, 夏季尤其低。在ELDI事件期间, 两处雷达观测到事件的持续时间和电离层E层厚度随太阳活动水平的变化表现出明显差异: 高年事件的持续时间总体上比低年短, 低年观测到ELDI的厚度要小于高年结果; 然而NmE/NmF2比值及HmE却没有表现出明显依赖。  相似文献   

18.
丁玲玲  郑景云 《地理研究》2020,39(3):721-734
基于汉江流域雨雪分寸等史料记录的特点,以发生地区、影响程度和持续时间为衡量标准,提出了利用史料重建汉江流域季节旱涝等级序列的方法,重建了1735—1911汉江流域7府(州)四季的旱涝等级序列,据此分析了各府(州)1735—1911年季节上的旱涝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 汉中府、兴安府、商州和南阳府有更多的春季、夏季、冬季偏旱年,而郧阳府、襄阳府和安陆府有更多的春季、夏季偏涝年和秋季偏旱年;② 夏季和秋季旱涝等级的波动明显,而春季和冬季旱涝等级的波动较小;③ 年代际尺度上来看,汉江流域,1820s—1840s偏涝,1850s、1870s偏旱;④ 影响较大的季节连旱事件多发生在19世纪,而影响较大的季节连涝事件多发生在夏季和秋季。这一研究,对汉江流域定量化气候研究具有一定的价值,也为汉江流域未来的降水变化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9.
科尔沁沙地奈曼旗1970—2010年降水的多时间尺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回归分析、小波分析和Mann-Kendall (M-K)突变分析研究了1970—2010年奈曼旗的降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 不同雨量级中,0~5 mm降水事件最多,占全年降水事件的70%以上,其降水量也最多,占全年降水量的18%;降水间隔期以0~5 d为主,占全年无降水期的73%。(2) 1970—2010年奈曼旗年降水及季降水波动较大,基本呈相对少雨期和相对多雨期相间分布的特征;年降水及春、夏、秋和冬季降水的倾向率分别为-12.4、0.8、-3.2、-1.3 mm/10a和-0.3 mm/10a; 年降水及春、夏和秋季降水在1990年左右以正距平为主,而在1985年之前和1995年以后以负距平为主;冬季降水基本随年份增加呈减少的趋势。(3) 1月降水量最少,7月最多。7月降水量约占年降水量的30%以上,且与其他各月相比均有显著差异。(4) 通过小波分析发现,奈曼旗年降水存在6~8年的较短周期和17年左右的较长周期变化;年降水和夏、秋及冬季降水在进入21世纪后都有减少趋势。(5) M-K突变分析表明,奈曼旗年降水减少及春季降水增加的突变点分别为 2004年和2006年。  相似文献   

20.
The concentrations of heavy metals Ba, Pb, Cu, Zn and Co in snow pit collected in September, 2005 from the accumulation area of the East Rongbuk Glacier (6523 m a.s.l.), which lies on the northern slope of Mt. Qomolangma, were determined by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 (ICP-MS). Concentrations (pg/ml) of heavy metals are Ba2-227, Co2.8-15.7, Cu10-120, Zn29-4948 and Pb14-142, respectively. The δ18O was determined by MAT-252. The time period of the snow pit spans from autumn 2005 to summer 2004. Seasonal variations of the concentrations and δ18O are observed, of which Pb, Cu, Zn and Co are much lower in summer monsoon season than that in non summer monsoon season, suggesting that different sources of heavy metals contributed to the site. EFc (crustal enrichment factors) is Co3.6, Cu27, Pb33 and Zn180, respectively. Higher EFc values of Pb, Cu and Zn suggest that Pb, Cu especially Zn are mainly contributed by anthropogenic sourc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