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文章结合河南省农业发展现状,分析了河南省实施农业产业化的必要性,指出实施农业产业化是河南省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加快河南省农业经济增长、促进农村经济跃上新台阶的有效途径,并对河南省实施农业产业化的具体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河南省实施农业产业化思路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结合河南省农业发展现状 ,分析了河南省实施农业产业化的必要性 ,指出实施农业产业化是河南省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 ,是加快河南省农业经济增长、促进农村经济跃上新台阶的有效途径 ,并对河南省实施农业产业化的具体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BPEIR模型及特尔菲法,建立了河南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的指标体系,包括资源产出、资源消耗、资源综合利用、资源环境安全、经济与社会发展5类指标共20个单项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运用综合指数法对1993-2007年河南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河南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程度在逐步提高,具有明显的阶段性.2003年以来为高速发展阶段,资源产出、资源综合利用、经济与社会发展是主要拉动因素;资源消耗水平多年徘徊不前.提出了促进河南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农业产业化是一种新兴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在黄淮海平原沙区尚属起步阶段。通过对河南省延津县沙区基本条件的分析研究,结合黄淮海平原沙区发展两高一优及可持续农业的可行性,对延津县沙区发展农业产业化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以发展林果、畜牧和种植业等3大支柱产业为主的农业产业化生产体系,以期对黄淮海平原沙区农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新型城镇化进程要求城市与乡村协调发展,乡村地域功能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发展阶段内,特定乡村系统在更大的地域空间内通过自身属性及与其他系统的共同作用,对自然界或人类发挥有利的作用。本文建立了农业功能、社会功能、经济功能和生态四大系统评价体系,通过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RNN)进行建模,对2000–2010年河南省18个地级市的乡村地域功能进行了综合分析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地区的主要乡村地域功能有显著的空间分异特征,社会服务功能普遍较低,驻马店、新乡和焦作分别在农业生产、社会服务和经济发展功能上领先;中原城市群的乡村地域功能低于河南省平均值,河南省的"中心–外围"结构演进特征明显。根据分析结果,本文总结了4种河南省乡村地域功能的演进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6.
随着数字乡村战略的实施,农业信息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探讨农业信息化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有利于数字农业的健康发展。以河南省18个地市为例,运用波拉特法测算农业信息化水平,代入修正C-D生产函数模型,采用2009—2018年的面板数据分析农业信息化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结果表明:河南省总体农业信息化水平2009—2018年呈缓慢增长,豫北农业信息化水平明显高于豫南,18个地市农业信息化水平差异较大;农业信息化要素投入是当前农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其弹性系数高于资本投入要素和劳动力投入要素;从合理配置农业信息化资源、输送专业农业信息化人才、支持农业信息化区域差异化发展三方面提出提升农业信息化水平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一、图集概况《河南省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地图集》为精装八开本,是一本大型的省(区)综合性农业地图集(complex agricultural atlas),属科学参考型(scientific reference type)。图集全面系统地反映了河南农业生产的自然与经济技术条件.资源类型及分布规律、农业生产部门与产业结构,以及40年来河南农业生产的巨大成就,特别是10余年来开展农业资源调查与农业区划及各项农业专题研究的系列成果,  相似文献   

8.
河南农业可持续发展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传统的农业经营模式,使河南省农业生产在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还存在一系列严峻问题,本文分析了河南农业生产的现状,并研究了农业实现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农业生态系统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全球气候变化引发的生态系统脆弱化背景下,开展农业生态系统脆弱性研究对今后制定区域农业生态环境发展政策、实现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陕西省榆林市12个县(区)为研究单元,从农业环境子系统、生产投入子系统和社会经济子系统中选取24项指标构建农业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价体系,运用赋权法、熵值法、综合指数法等数学方法,结合ArcGIS10.2、Grapher12软件,对2004—2017年榆林市农业生态系统脆弱性类型的演变特征分3个阶段研究,并选取2004、2009、2013、2017年4个具有代表性阶段的起始点作为断面节点,运用三角图法分析榆林市12个县(区)农业生态系统脆弱性类型的演变状况。结果表明:2004—2017年榆林市形成了5型农业生态系统脆弱性:①农业环境-生产投入-社会经济子系统均衡脆弱型(EPS型);②生产投入-社会经济子系统脆弱型(PS型);③农业环境-生产投入-社会经济子系统均衡脆弱型向生产投入-社会经济子系统脆弱型,再到农业环境-生产投入-社会经济子系统均衡脆弱型转变(EPS型→PS型→EPS型);④农业环境-生产投入-社会经济子系统均衡脆弱型向生产投入-社会经济子系统脆弱型转变(EPS型→PS型);⑤生产投入-社会经济子系统脆弱型向农业环境-生产投入-社会经济子系统均衡脆弱型转变(PS型→EPS型)。各子系统脆弱性程度在各个发展阶段均呈现出南部区域高于北部区域、南6县高于北6县的分布格局,与该地区农业生态环境的实际发展情况基本一致,但区域农业生态系统脆弱性程度总体上表现出逐年降低的趋势,表明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农业生产和农业科技水平投入的增加,区域内抵抗农业生态系统脆弱性的能力也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一五”以来河南省农业经济发展趋势和近几年农业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状况的分析,明确指出大力发展农业商品经济已成为河南省农业发展战略中的一个重大问题,进而阐述了目前发展农业商品经济的有利条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生产实际提出了加速农业商品经济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塔里木河流域农业资源综合考察,是应自治区经济建设的迫切需要,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由原自治区农委和科委联合组织的一项重大的综合性的科研项目,也是贯彻执行1978年全国和自治区制定的科技发展规划重点任务“农业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的深入和发展。其基本任务是着重调查研究整个流域内农业资源及其分布规律、开发利用现状和问题,并结合农业生产特征和发展生产的重大问题,提出合理利用农业资源,改善生态环境,调整农业经济结构和合理布局农业生产的最佳方案,为国土资源的开发与整治,为青新铁路建设,为制定农业生产的发展战略和规划设想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简论河南省农业产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产业化是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整体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一种新途径。以农业产业化在河南省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实践经验和重要作用为依据,提出了河南省农业产业化今后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3.
陈义彬 《地理科学》2008,28(3):439-444
农业旅游是指以农业资源、农村景观为旅游资源,通过以旅游内涵为主题的策划和开发,把农艺展示、田园风光观赏、民俗体验、旅游休闲、度假娱乐融为一体的旅游方式。梅州地处广东省东北部山区,是经济欠地达地区。梅州市农业旅游是在农业庄园的基础上、在"三高"农业观光旅游成功案例的示范和带动下发展起来的,它经历了雏形阶段——兴起阶段——蓬勃发展三个阶段,已经发展成为梅州市旅游业的支柱和品牌。分析梅州市农业旅游发展现状,总结农业旅游发展特征,剖析其发展存在问题,探讨促进其农业旅游健康、持续发展的对策,对经济欠发达山区"三高"农业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经济空间结构演变分析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29  
以ArcView GIS3.2软件为分析工具,将县域经济发展数据与图形数据结合,分析河南省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空间结构演化的过程;建立线性回归分析模型,从经济要素投入、经济结构转换角度分析经济空间结构演化的动力机制。结果表明:1)20世纪80和90年代豫西北、豫中地区经济相继崛起,形成强大的经济中心,而其它地区相对落后,河南省经济空间结构形成了明显的中心—外围模式;2)1980年以来,工业化作为主导力量推动了经济的增长,工业化进程的空间差异及其空间变化是河南省经济空间结构变化的直接动力;3)河南省的经济空间结构、工业化程度空间差异与资源的空间分布存在一定的耦合关系,这与河南省资源导向型的工业化模式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15.
基于多尺度分析框架,运用空间分析、多元回归模型等方法,分析2000—2017年河南省农区经济差异的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河南省农区经济差异与地理尺度密切相关;不同空间尺度区域间和区域内差异对整体差异的贡献程度不同。②河南省县域农区经济增长冷热点与经济发展水平分布高度一致。③人文环境因素对农区经济的影响处于变动之中,市场化、金融制度和农业技术是河南省农区经济发展差异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16.
河南省经济发展的国土空间评价分区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郭艳  张成才  康鸳鸯 《地理研究》2015,34(12):2320-2328
优化国土开发格局是国土规划的核心任务,合理的区划方案是国土开发利用的基础。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结合河南省国土资源属性的多功能性,从社会、经济、资源和生态环境入手建立国土多功能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模糊聚类分析法将河南省18个地级市分成4种类型区,并采用熵权法对各类型区进行功能评价。结果表明:重点发展功能区的各项功能评价值均居于首位;农业发展功能区的农业生产功能价值最高,其余各项功能相对较弱;综合发展区功能区的各项功能均不突出;生态优先功能区的经济、社会和资源功能受生态环境功能的影响最明显。通过对比分析,验证了构建的指标评价体系和分区方法基本可行,表明区划方案可对省级国土规划的编制和国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利用1988~2010年河南省主要气象灾害受灾面积、成灾面积、农作物播种面积以及粮食产量等基础数据,系统分析河南省境内主要的气象灾害(干旱、洪涝、风雹灾、霜冻)对农业的危害、时序特征、空间分布,并进一步分析了河南省农业气象灾害与粮食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水灾和旱灾是河南省最主要的两种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具有长久的威胁,旱灾多发生在豫西和豫北地区,而水灾多发生在豫东南地区。农业气象灾害跟粮食产量呈负相关关系,直接威胁粮食产量。  相似文献   

18.
河南省农业干旱灾害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河南省农业生产旱灾的自然,社会经济属性,提出了一种综合评价旱灾对全省农业生产影响程度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对全省农业干旱灾害度分级,最后提出合理防治旱灾促进农业生产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9.
数字农业是现代农业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空间信息技术相结合而形成的新型农业技术,它将是21世纪农业发展的新型模式,河南省发展数字农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而且已经具备一定的基础。文章在分析数字农业的涵义及其技术体系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数字农业建设的实践与经验,提出了河南省数字农业建设的总体框架,指出河南省现阶段数字农业建设的主要内容是尽快制定数字农业标准体系、加快建设数字农业基础信息平台及应用业务平台、实时开发与研制农业专家模型与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等.根据河南省实际情况,提出了河南省数字农业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河南省信阳市为例,以非农业人口比例为主要考核指标,从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国内生产总值构成、城乡发展政策与体制等几个角度分析了影响经济欠发达地区城镇化发展的因素,研究认为,人均固定资产投资,人均第二、第三产业产值,非公有经济比重等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区域城镇化水平有明显制约作用;统筹城乡发展,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和非公有经济发展的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控制人口规模,因势利导,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城镇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