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帅江平 《地理研究》1993,12(3):64-71
在我国乡镇企业发达的乡村地区,由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业的自我服务化,形成了三种选择机制,影响农业区位,使自然地理过渡带优势逐步丧失,农业区位转移,农业区位质量也下降。建议制定宏观农业区位政策。  相似文献   

2.
农业区位是人文地理当中的重要内容,历来是教学和学习的重点;在高考考纲中就明确要求掌握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具体还要求学生了解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分析影响农业的主导区位因素与限制区位因素、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运用农业区位分析的一般原则,分析具体区域的农业区位因素,掌握农业区位的分析方法。那么,如何突破农业区位重难点,使学生能轻松掌握并熟练应试呢?笔者总结归纳了农业区位分析的一般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最近在省教研室网站观看了一节视频课,教学内容为高中地理必修二"农业区位选择"。以下是这节课的一段教学实录:教师首先向学生呈现了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劳动力、市场、交通、科技等,然后教师以苏州当地的主要农作物——水稻为例,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陆春芳 《地理教学》2012,(12):43-45
一、教学背景分析 1.课标要求 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举例说明"是行为动词,属于应用层次认知水平,因此在教学中选取以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的大牧场牧牛业和西欧的乳畜业作为案例进行分析,说明该类农业地域类型的一些共性知识,使学生感悟和体会出其中蕴涵的人文地理原理: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形成和发展的区位条件及特点。  相似文献   

5.
农业的现代化关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而区位因素分析是实现农业发展的关键.本文选取"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一课作为案例,采用问题式教学,创设"徐闻如何能够依靠菠萝生产实现振兴"这一真实问题情境,探讨徐闻依靠菠萝实现乡村振兴的模式和路径,进而培养学生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同感.  相似文献   

6.
一、导入新课[回顾初中知识]老师:我国南方、北方的主要粮食作物分别为什么?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异?过渡:这是农业区位条件的差异。今天我们一起来深入学习农业区位。二、新课教学[环节一]展示本节课的三个学习目标(1)农业区位概念?  相似文献   

7.
李志刚 《地理教学》2013,(17):32-34
正"农业"模块作为高中人文地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考考纲中是这样要求的:"农业区位因素;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农业"模块是历年高考的"高频区",一方面是其内容在高中地理和考纲中的  相似文献   

8.
钱大伟 《地理教学》2012,(13):46-47
基本知识填充化——框图中的①②③④处的基本知识,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自主填充。其中,微观农业区位一般是指城郊农业区位。重点知识突出化——框图中出的的知识块与知识点,有利于学生宏观把握主干知识,突出重点。  相似文献   

9.
李兴防 《地理教学》2012,(16):59-60
哲学原理包括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原理、两点论与重点论关系、发展的观点、辩证的思维、否定之否定规律、联系的观点等。农业区位一是指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二是指农业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关系。基于哲学原理分析农业区位,既能加深对地理主干知识的理解,又能拓展了地理思维,教学效果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10.
区域产业活动是高中必修教材中最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历年高考的必考点。该内容广泛,课程标准的内容包括:①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②分析工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③结合实例说明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④举例说明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1.
方方 《世界地理研究》2019,28(5):130-140
将京津冀地区146个典型县域划分为京津近郊农业区(I)、冀东北农业区(II)、冀中平原农业区(III)、太行山农业区(IV)、坝上农业区(V)五大农业区,测算了2000—2015年京津冀及五大农业区的农业生产效率,检验了京津冀及五大农业区农业生产效率的收敛性,揭示了京津冀地区农业生产效率的收敛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农业生产效率变化趋势总体较为平稳,五大农业区农业生产效率由大到小依次为:V>II>IV>I>III,Malmquist指数呈显著波动趋势,技术进步对对农业生产效率提升的作用显著;在农业资源禀赋、地理区位等内源性因素与经济发展环境、技术进步与农业政策支持等外源性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京津冀地区优化重组农业生产要素,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并通过要素流动与要素替代作用,缩小了不同农业区内部的农业生产效率差距,使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各农业区农业生产效率收敛于不同稳态水平;最后,从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体系、财政转移支付机制、农业规模经营等角度提出了京津冀地区农业协同发展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2.
李小建  高更和 《地理科学》2008,28(5):616-623
通过对河南南阳黄庄村农户和农业生产调查以及遥感数据分析,发现人口高密度地区的平原村庄,在耕作半径极小的情况下,存在以住宅和村庄为中心的带状农业区位。从村边向外,可分为蔬菜带、蔬菜粮食混作带和粮食带。相应地,作物的劳动密集度逐渐降低,村地块的蔬菜种植面积比例以及农户微地块单位面积的投入和收益随距村庄距离距离的增加而减少,距离对农户农业生产区位的选择具有重要影响。该结果验证了杜能环在耕作半径较小的中国中部农村的存在,但是造成这种空间分异的根本原因并不是物理交通费用的不同,而是作物劳动密集度和地块肥力的差异,基于一定技术条件下的劳动力耕作能力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3.
李淮涛 《地理教学》2011,(13):26-27
一、解读“课标” 《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关于本节课的要求是:“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世界农业地域类型多种多样,而本节讲述了阿根廷的大牧场放牧业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人教版教师用书则对“课标”进行了如下处理:  相似文献   

14.
地理学思想与方法是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指南。本文以区位论思想为指引,构建区位评价能力体系,基于挑战式学习构建“准备—调查—行动”三阶段的教学模式,并以高中地理“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为例进行教学设计,以期为地理学思想与方法的教学转化、挑战式学习的实践运用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5.
王波儿  何美珑 《地理教学》2009,(10):19-20,30
一、教材分析 上海新课程初中教材在“农业及其地区差异”这一章的“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一节的主要内容包括:①各具特点的四大农业区,②北方早地农业区与南方水田农业区,③西北干旱农业区与青藏高原农业区。教材中通过配置四大农业区的景观图以及“茶叶生长的气候条件”、“饮食与地理”、“辨证地看待我国西北地区的气候条件”的阅读材料,要求学生结合图表说一说我国北方和南方农业生产的主要差异,并讨论我国北方与南方农业生产差异在自然条件方面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王跃华  慕岩 《地理教学》2011,(12):46-49
2009年11月,我和慕岩老师参加了中图社举办的中学地理教材实验区教学研讨会,主题是“案例教学”,分派给宁夏实验区在大会上做主题发言的课题是“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或工业区位)”。慕岩老师选择“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一节进行了交流。以下先展示慕岩老师设计的教学目标和主要教学环节,然后以这节课为载体与同行们一起探讨地理“案例教学”。  相似文献   

17.
许欣  申玉铭 《地理教学》2022,(10):33-35
在新课改背景下,创设基于真实乡土情境、社会实践、任务驱动等的教学设计,对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高中地理“农业区位因素”为例,在真实乡土情境中,以阶梯式问题链为导向,分析农业区位因素,探索农业在发展中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逐步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能力,树立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发展农业的人地协调观。  相似文献   

18.
城市居民住宅区位选择的因子分析   总被引:48,自引:6,他引:48  
随着我国住房制度的改革 ,城市居民个人消费成为我国房地产市场的消费主体 ,居民对住宅区位选择行为由过去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选择。本文主要研究在这种新的住房制度下 ,影响城市居民住宅区位选择的因子。作者认为 ,房价的高低、住宅区位的交通通达性、环境条件是决定城市居民住宅区位选择的客观条件 ,居民自身的社会、经济、文化等特征、以及对不同住宅区位和环境的偏好也左右着住宅区位选择过程和结果。  相似文献   

19.
曹军 《地理教学》2015,(5):47+13
误区1: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就是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分析: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是指影响某种农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也就是说,因为该因素对农业的影响最大,没有这种因素(或条件)就不可能有该种农业在该区域的分布。而农业生产有利条件是该地农业生产中最突出的优势区位因素,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如珠江三角洲的三季稻、海南岛的天然橡胶分布的主导因素是热量,有利条件也是热量。  相似文献   

20.
综合思维指人们运用综合的观点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方式和能力。本文将乡土地理融于课堂教学,从要素综合、时空综合、地方综合的角度,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农业区位因素”的相关知识。通过在“做中学”“学中做”,让学生全面、系统、动态地认识和分析乡土地理环境,培养综合思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