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科学揭示深度贫困区的贫困发生机制、贫困特征及致贫因素,对于目前脱贫攻坚返贫预警机制构建和2020年后相对贫困阶段扶贫开发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A-F方法,构建农村家庭收入、健康、生活质量、教育4个维度11个指标的多维贫困指标体系,基于参与式农村评估(PRA)方法,访谈调查甘肃省岷县东部山区119户农村家庭,从农村家庭户主个体特征、农村家庭特征及村庄地理位置3个因素选取9个变量,定量分析了农村家庭多维贫困特征及致贫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深度贫困区农村家庭普遍呈现出多维贫困特征,多维贫困发生率H、多维贫困指数MPI随剥夺贫困值增加呈现下降态势;(2)研究区农村家庭的主要致贫因素为学历、疾病、收入来源和人均收入;(3)户主个体特征、农村家庭特征及村庄地理位置各变量均对农村家庭的多维贫困产生影响,尤其是户主年龄、常年生病病人数与多维贫困状况呈现显著正相关,户主文化程度、人均耕地面积呈现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珠三角外围地区农村回流劳动力的就业选择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忍  徐茜  张琳  陈燕纯 《地理研究》2018,37(11):2305-2317
在农村劳动力持续外流的同时,农村地区的劳动力存在着弱回流,农村回流劳动力对乡村振兴与重构极为重要。基于珠三角外围地区不同地域类型的15个村的问卷调查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农村回流劳动力的就业选择特征及非农就业的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发现:① 外出务工的工资性收入的资本积累,是返乡从事零售、杂货、服装和个体修理等个体经营的基础,非农就业在空间选择上倾向于中心镇或县(区)。② 农村人口外流致使农村地域的人地关系发生显著变化,农地生计保障性功能弱化,农地规模经营的租种成本降低,部分农村回流劳动力选择从事农业生产,主要以种植经济果林、药材为主,助推了农用地非粮化。③ 农村回流劳动力的非农就业受到个人特征、家庭特征、村庄特征等多元因素影响。在个人特征方面,年龄越小、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回流者从事非农职业的倾向性越大;在家庭特征方面,家庭务农人数与务工人数越少、农田面积越小的回流劳动力倾向于从事非农职业;在村庄特征方面,不同县域的农村劳动力就业倾向差异较大,距离县城越近的农村劳动力从事非农职业的几率越大。县域村镇体系的中心地发展与规划建设是乡村转型发展的关键地域节点。  相似文献   

3.
利用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5个省区21个市县的调研数据,分析了西北地区家庭生活碳排放现状、城乡差异、碳排放强度等,并基于STIRPAT扩展模型对西北地区家庭生活碳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西北各省区家庭人均生活碳排放存在较大差异,家庭人均生活碳排放量由低到高依次为甘肃1.72 t CO2、陕西1.77 t CO2、宁夏1.95 t CO2、新疆2.09 t CO2、青海2.47 t CO2,城市和农村家庭人均生活碳排放均存在明显差异,城市家庭人均生活碳排放比农村的低;家庭人均生活碳排放在平均水平之下的占多数;调研区内的家庭生活碳排放强度存在较大差异;家庭生活碳排放强度、家庭人均收入和家庭总人口与家庭生活碳排放呈显著性正相关,年龄结构与家庭生活碳排放也呈正相关但并不显著,家庭生活碳排放强度、家庭人均收入、家庭总人口、年龄结构对家庭生活碳排放的影响依次减小。  相似文献   

4.
以率先试点耕地保护基金的四川省成都市和尚未实行耕地保护经济补偿制度的湖北省武汉市43个村庄430名受访农民为实证,建立微观经济模型分析基本农田用途管制对不同区域农民家庭农业收入及农业劳动力配置的影响,测算基本农田用途管制给农民家庭造成的福利损失、影响因素及区域差异。研究发现:1农民个体特征及其所在区域特征显著影响基本农田用途管制的实施成效;2基本农田用途管制明显提升受访农民的家庭农业收入及农业劳动力配置,但受粮食作物比较利益低下、农地经营规模等的影响,武汉农民农业收入的相对增加量要高于成都农民,同时作物种植结构等的差异使武汉农民的家庭农业劳动力配置低于成都农民;3经济补偿政策一定程度缓和了基本农田发展权受限给农民福利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宋邦国  赵彤彤  陈远生 《地理研究》2016,35(10):1879-1886
农村家庭用水结构调查与影响因素分析是分析农村用水情况,保障用水安全的基础。采用问卷调查和实测的方式获取西藏自治区9个县(市、区)的84个家庭的用水数据,对比分析不同家庭的用水量及用水结构,总结了西藏农村家庭用水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农村家庭人均生活用水量在33~38 L/d之间,家庭差异显著,主要集中在洗衣、洗菜、洗碗用水三项,家庭生活用水的主要用水项是卫生用水和厨房用水;生产方式与文化风俗习惯影响家庭用水水平,人口组成影响用水结构,常住人口数和家庭收入水平与家庭人均用水量呈现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宋邦国  赵彤彤  陈远生 《地理研究》2016,(10):1879-1886
农村家庭用水结构调查与影响因素分析是分析农村用水情况,保障用水安全的基础。采用问卷调查和实测的方式获取西藏自治区9个县(市、区)的84个家庭的用水数据,对比分析不同家庭的用水量及用水结构,总结了西藏农村家庭用水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农村家庭人均生活用水量在33~38 L/d之间,家庭差异显著,主要集中在洗衣、洗菜、洗碗用水三项,家庭生活用水的主要用水项是卫生用水和厨房用水;生产方式与文化风俗习惯影响家庭用水水平,人口组成影响用水结构,常住人口数和家庭收入水平与家庭人均用水量呈现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农民工务工地选择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规模巨大的农民工流动是当前中国最重要的社会经济现象之一,而其微观基础是农民工对务工地的选择.基于河南省33个样本村1091位农民工田野调查数据,对农民工微观个体务工地选择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区域农民工的流动方向和务工地选择具有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特征,距离决定着社会网络密度和家务管理成本,经济发展水平影响着工资水平的高低和就业机会的多少,二者成为决定农民工整体流动方向的基本因素.影响农民工务工地选择的显著因子为:务工者年龄、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家庭劳动力数量、人均耕地面积、所在村庄经济发展水平等.其中,年龄较小者、教育程度较低者、已婚者、家庭劳动力数量较多者、村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者选择在较大空间范围内务工的概率较大,由于地形、交通状况因素的影响,人均耕地面积较大者在较大空间范围内务工的概率亦较大,反之亦然.家务管理是务工地选择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8.
以农户为细胞单元,通过对典型乡镇农户收入的差异分析来探讨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选取陕西省神木县12个乡镇典型村域进行农户调查和定量评价,运用多元回归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各乡镇间人均纯收入差距显著,基尼系数均在0.20以上,67%的乡镇基尼系数大于0.30,其中解家堡、乔岔滩、花石崖的基尼系数更是超过了国际警戒线0.40;乡镇内部农户间的收入差距也十分明显。回归结果显示:耕地面积、第一产业支出是低收入家庭农户收入的重要影响因素;户主受教育程度、非农就业等显著影响着中等收入家庭农户收入;而经济潜力、家庭教育负担、区位因素对高收入家庭农户收入影响显著。研究表明,要增加农户家庭的收入,除了发展个体经济、提升兼业比重外,还应重视农户自身素质的提高,大力发展农村的经济合作。  相似文献   

9.
边艳  周春山  胡锦灿 《热带地理》2020,40(5):832-842
以2014年广州市中产阶层聚居区24个街道、50个社区进行的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资料为数据源,从住房需求意愿与区位选择方面分析了广州中产阶层住房选择,并运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发现:1)广州市中产阶层住房区位选择表现出明显的“向中心城区”性;2)现居住现状(人均住房面积、现小区区位、现小区建成年代、现居住时间)、家庭生命周期(年龄、家庭规模、子女数量)和经济水平(家庭年总收入、个人年总收入、私家车拥有量)等因素对中产阶层住房需求意愿具有显著影响;3)家庭生命周期(年龄、家庭规模)、个体因素(教育程度、户籍地)等要素对中产阶层住房区位选择具有显著影响。4)制度因素、区位因素和个体因素共同影响着广州市中产阶层住房区位选择。  相似文献   

10.
基于宁夏盐池县农户实地调研数据,采用地理探测器和二元逻辑回归分析方法,分析生计资本对农户再参与下一轮退耕还林还草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①73. 12%的农户愿意再参与下一轮退耕还林还草,但各类型区的空间差异显著。②金融资本、人力资本和自然资本对农户再参与意愿的影响显著,但作用路径不同,自然资本呈显著负作用,金融和人力资本呈正向作用。③4个类型区中影响最稳定的因子为家庭整体劳动能力、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以及农户个体特征,表明农户家庭内部因素对农户再参与意愿的影响力最大。④家庭现金收入指标对强限制开发区、中限制开发区和弱限制开发区农户再参与意愿的影响最显著,对禁止开发区农户的再参与意愿解释力相对较弱。政府应根据农户的异质性特征制定和完善生态补偿政策,促进农户收益持续增加以提高其再参与意愿。  相似文献   

11.
氢氧化镁吸附卤水中硼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阐述了用氢氧化镁将海水及盐湖卤水中的硼、镁同时除去的方法,并对其反应条件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全球气候变化导致全球海洋酸化、冰雪融化、气温持续升高、极端天气发生频率增多,进而对社会经济系统产生深远影响。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抵抗气候风险能力较强的工业领域也遭受了严重的损失。目前,工业领域的脆弱性不断加深,工业经济损失的绝对量也在不断增长,定量评估工业经济损失是制定应对气候变化政策的重要依据,通过梳理当前的研究进展,可以为工业经济的评估提供思路和方法。因此,本文对工业领域受气候变化影响的正负面效应进行概述,发现不同工业部门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略有不同,部分区域的采矿业对气温升高的响应为正向,但风暴、干旱以及降雨会破坏采矿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制造业大多是室内作业,抵抗极端气候的能力相对较强,部分产业反应机制复杂;建筑业的损失多集中在间接损失,通过电力成本提高等反馈;电力、热力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在遭受极端气候时会出现传输供应损失,且作为碳排放最大的行业,其减排成本短期内会影响该部门的经济增长。工业部门为了应对气候变化付出了较大的适应和减缓成本,因此通过模型量化评估工业经济的损失,有利于制定合理的政策,保证工业经济平稳有序的增长。  相似文献   

13.
浑善达克沙地气候因子对沙尘暴频率影响作用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利用浑善达克沙地气象台站的常规气候资料,分析了气候要素和沙尘暴频率的多年变化状况,建立了能够很好描述区域沙尘暴频率年际变化的沙尘暴指数,并建立了适合浑善达克沙地气候特征的气候因子影响沙尘暴频率指数模型。结果表明,浑善达克沙地自1960年后气候逐渐变暖,并有微弱变湿趋势,沙尘暴年日数自1994年起波动增加,2000年出现极大值;沙尘暴年日数与沙尘暴指数的相关系数达0.7左右;建立的气候影响指数模型,能够用来解释当前浑善达克沙地沙尘暴频率的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14.
中部六省先进装备制造业人才开发合作,既是中部六省先进装备制造业振兴的核心推动力,同时也是实现中部崛起、推进中部地区经济社会一体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推动力.为了推进中部六省先进装备制造业人才开发合作,需要转变政府部门职能、推动企业的人才开发;打破地域行政壁垒、建立人才开发合作的共同市场;加强人才开发合作协调机制、拓展人才合作领域;搞好人才服务体系建设,优化人才开发合作环境.  相似文献   

15.
新疆城市化过程特征与评价   总被引:19,自引:13,他引:19  
新疆城市化水平递增速度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不相协调,具有明显的阶段差异性特征;新疆受国家政策变化的影响,城市的设置极不稳定,整体上表现出一种自上而下型的城市化动力机制;新疆形成了具有绿洲特色的城市体系,城市发展以小城镇为主逐步向以大中城市为主转变。文章在对新疆城市化进程评价的基础上,从科学构建合理城镇体系、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加快城市投、融资体制改革着手,提出了推动新疆城市化进程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论水文尺度问题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对国内外研究的水文尺度问题进行了回顾,阐述了水文尺度问题研究的现状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水文尺度研究涉及的关键问题,包括水文过程尺度、水文观测尺度以及尺度连结“桥”和遥感水文等。最后对水文尺度研究的发展趋势与前景进行了探讨,指出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开展国内和国际间的水文科学实验以及变化环境下不同尺度水循环物理过程的研究,对解决水文尺度问题和推动水文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7.
基于GIS的盐城城市空间结构演化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基于1949—2006年9个时相的数据,运用GIS的多种空间分析方法,对盐城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城市形状的演化特征以及城市形态演化的各向异性进行分析。1984—2006年城市空间结构演化过程可划分为集聚、分散、再集聚阶段,1949—2006年城市空间形态演化经历了团块状形成期、星状出现期、星状发展期、圈层出现期;分析盐城城市空间结构演化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的国内研究评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苹  马涛 《湿地科学》2011,9(2):203-208
对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价值评估是近年来生态经济学的一个研究热点,国内也已开展了大量实证研究。这些研究对湿地生态系统服务的分类和评估方法的选用上主要借鉴了国外经验,研究结果之间存在较大差异。通过对国内开展的20项研究进行对比分析,分析这些研究工作对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认识是否趋于一致,是否已形成了规范的评估方法体系,评估结果是否具有可比性。最后,就当前国内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改进方向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基于GIS的上海中心城区公园避难可达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绿地公园对于城市防灾减灾发挥着重要应急避难作用,其空间布局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城市综合减灾效益。基于空间可达性理论和防灾避难要求,采用2SFCA模型和ArcGIS集成技术,定量研究上海中心城区公园的应急避难服务与居民避难需求之间的平衡关系。结果表明:当避难可达距离d0为500~2 000 m时,公园避难可达性呈现"中心地区弱、边缘地区强"的趋势;当d0为1 500 m时,现有城市公园避难服务范围达最大,服务人口比重达22.9%;城市公园空间布局及规模与人口分布格局不匹配是影响避难可达性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适当增设学校、广场等作为避难空间以及合理设置公园的避难服务半径和规划专门的避难道路等有利于改善上海中心城区居民避难的可达性。  相似文献   

20.
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入境旅游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业是一个对环境高度敏感的产业。2008年以来,金融危机给中国的旅游业,尤其是入境旅游业带来的影响日渐明显。依据相关的数据,首先分析了金融危机带给我国入境旅游业的总体影响。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入境旅游经济增长必然表现出一定的区域差异。接着运用区域差异分析的方法对此次危机给我国不同地区所造成的影响进行了深度剖析。根据以上分析,系统地提出了以下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1)目标市场的重新定位与选择。(2)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入境旅游空间格局。(3)适应市场需求,调整旅游产品开发策略。(4)拉动与开拓广阔的国内旅游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