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2 毫秒
1.
规模、结构与效率的耦合协调关系是关乎产业结构转型背景下旅游产业总量优化、集约生产与提质增效有序并进的重要科学问题,动态把握其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对推动区域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构建旅游产业规模、结构与效率的耦合协调分析框架,运用修正耦合协调模型、LISA时间路径、时空跃迁及时空地理加权回归等方法,探析中国2011—2019年旅游产业规模、结构与效率耦合协调的时空动态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中国旅游产业规模、结构与效率的耦合协调水平呈显著提升趋势,存在东部>中部>东北>西部的区域分异,空间扩散态势逐渐增强。(2)中国旅游产业规模、结构与效率的耦合协调水平的局部空间结构和空间依赖方向的总体波动幅度小,空间整合性强;局部空间关联结构较为稳定,存在明显的转移惰性与路径依赖,尤其是东北地区和西部地区。(3)科技创新、城镇化和交通设施均显著正向影响旅游产业规模、结构与效率的耦合协调水平,政府调控和产业结构对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正向影响逐渐显现,人力资本则对东部地区的正向影响较强。  相似文献   

2.
中国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驱动因素及空间分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新海  李佳  刘超  匡兵  蔡大伟  侯娇 《地理科学》2022,42(4):611-621
以2009—2018年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测算各城市的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对其驱动因素的空间异质性进行探究与分区。结果表明:① 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集聚特征显著,省际、省内差异明显;区域上,呈现西部>东部>中部的格局;规模等级上,随着城市规模等级降低而递增。② 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是众多因素交互驱动的结果,且各驱动因素均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特征,呈现出空间带状或片状分布规律。③ 根据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驱动因素的空间异质性特征,可划分为产业结构高级化、环境规制和科技投入水平主导的东南地区;生态资源禀赋主导的华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城市空间集聚主导的西南地区;土地市场化主导的西北地区;人口集聚、土地财政、基础设施水平主导的东北地区。未来应因城施策、因地制宜,采取差异化的措施来提升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3.
张涛  武金爽 《地理科学》2021,41(4):580-587
运用超效率SBM模型,测度中国30省份(不含西藏、港澳台地区)的文化产业绿色发展效率,发现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区呈梯度递减特征。在文化产业绿色发展效率的基础上,构建空间关联模型并研究其结构特征。研究表明:① 中国各省份的文化产业绿色发展效率空间关联作用已经打破了地理位置限制,但整体网络密度仍较低;② 河南和山东在空间网络中起到中枢作用;③ 人力资本差异、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地理位置差异对文化产业绿色发展效率空间关联有显著的影响,其中人力资本差异为正向影响,其余因素为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4.
在修正的全局参比价格法基础上,结合非参数DEA-Hybrid模型评测了中国29个省份的要素市场分割水平及要素配置效率,进而构建考虑地理距离与经济规模的综合权重矩阵,利用空间Durbin模型实证分析区域要素市场分割对要素配置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东部地区的要素市场分割水平相对较低,中部次之,西部最高;要素市场分割将引致要素配置效率扭曲且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适度财政分权能有效抑制要素市场分割引致的要素配置效率扭曲;较高的国有经济占比、产业结构高级化、交通基础设施和外商直接投资能有效改善区域要素配置效率,对外开放的效率改进作用尚不明显。清除地区间要素市场壁垒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是提升要素配置效率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5.
张琰飞 《地理科学》2017,37(3):406-415
构建DEA-Malmquist模型,实证分析中国31个省市区星级饭店2004~2014年技术效率的时空演化特征,通过TOBIT模型分析了技术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星级饭店的技术效率逐年提升,东部地区显著高于中西部地区;星级饭店全要素生产率整体有所提升,东部地区高于中西部地区;经济水平、旅游人次、产业结构和区域开放度等因素对星级饭店技术效率提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旅游收入、人口城镇化、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则具有负向影响。针对新常态下星级饭店的效率问题,提出要提升饭店发展质量,切实提高技术效率,重视高新技术应用,持续优化饭店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SBM模型,通过构建共同前沿和群组前沿函数,分析了中国东、中、西部三大地区水资源绿色效率的时空差异及空间重心转移规律,并对群组前沿下水资源绿色效率TFP进行了收敛性检验。研究结论为:①东部地区技术落差比率高达1,而中西部地区仅为0.404和0.551,表明了中国东部地区水资源利用技术更接近共同前沿,而中西部地区水资源利用技术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同时也证实了对水资源绿色效率进行划区研究的必要性;②群组前沿下水资源绿色效率更具合理性,更能真实地反应水资源绿色效率的变化情况;③从水资源绿色效率的空间重心转移路径可以看出,研究前期东部地区水资源绿色效率不断提升,而中西部地区则有所下降,研究后期在东西和南北2个方向上逐渐趋于失衡;④全国整体及中、西部地区水资源绿色效率TFP存在着σ收敛,且全国及东、中、西部地区均存在显著的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说明各地区水资源绿色效率的TFP差异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收敛到各自的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7.
包容性绿色发展旨在保障经济持续增长的同时促进社会公平和资源环境改善,是建设生态文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必然选择。论文基于包容性绿色效率评价体系,采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uper-EBM模型综合测度了中国省域包容性绿色效率,刻画了时空格局特征,最后采用空间杜宾模型识别了空间溢出效应与影响因素。研究表明:① 2000—2017年包容性绿色综合效率与规模效率呈缓慢波动上升趋势,纯技术效率呈先下降后上升的“V”型演变,综合效率的提升由规模效应驱动向技术驱动转变。② 包容性绿色效率空间格局由低水平均衡向高水平不均衡演进,高值区集中于“胡焕庸线”向东一侧,低值区以西北、西南和东北地区为主,综合效率与纯技术效率形成京津、长三角和珠三角3个高水平集聚区,规模效率的高水平区呈“H”型分布特征。③ 包容性绿色效率的同类型地区存在空间集聚特征,且空间集聚性不断增强,热点区呈向东北移动的趋势且逐渐稳定于长三角地区,次热点以京津、珠三角地区为主,西北、西南和东北基本为冷点区。④ 包容性绿色综合效率及其分解效率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工业化、政府行政能力、财政分权、环境规制、科技创新及市场化对包容性绿色效率具有显著影响,其中政府行政能力、财政分权、环境规制、科技创新和市场化具有一定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8.
运用非径向、非角度的DEA模型测度2000—2017年中国内地31个省份全要素水资源绿色效率,利用自然断点法与变异系数探究了中国全要素水资源绿色效率的时空演变规律,并对各省份的节水减排潜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省际全要素水资源绿色效率两极分化特征显著,呈现出东部中部西部逐渐递减的空间分布态势;2000—2017年中国全要素水资源绿色效率呈现出波动上升趋势,且仍处于较低水平,仅实现了最优效率的70. 0%~80. 0%,但各省份间的差异正逐渐缩小;不同省份间的节水减排潜力差异显著,节水潜力与减排潜力均呈现西部中部东部逐渐递减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9.
吉林省经济效率差异及空间格局演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吉林省2003~2013年经济效率差异和空间格局演变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吉林省经济发展总体效率相对较高,纯技术效率值较为稳定,规模效率值波动上升,处于规模收益持续递增阶段,规模效率始终是影响综合效率的主要原因;中部地区的综合效率水平高于东部和西部;在分解效率方面,与综合效率大致相同,中部地区的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高于东部和西部;受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影响,不同城市投入的资源水平存在差异,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呈现出由中部地区向东、西部扩张的空间格局。不同城市类型、城市规模对吉林省经济效率演变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区域经济政策、市场经济、工业基础和产业集聚、科技水平等驱动力共同作用于吉林省经济效率空间格局的演化。  相似文献   

10.
中国省际水资源绿色效率空间关联网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群组前沿的角度出发,将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分为东中西三大群组,在不同的技术前沿面下利用SBM模型对各省(市、自治区)的水资源绿色效率进行测度,并利用VAR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将水资源绿色效率“属性数据”转化为“关系数据”,在此基础上利用社会网络分析(SNA)方法对中国水资源绿色效率的空间关联网络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 中国水资源绿色效率区域差异显著,总体表现为中部>东部>西部的特征。② 没有一个地区独立于水资源绿色效率空间关联网络之外,网络整体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个体特征表明,东部地区以溢出效应为主,处于“引领者”地位,而西部地区以接收其他地区的溢出关系为主,在网络结构中处于边缘位置。③ 块模型分析表明,北京、天津等10个地区为“净溢出”板块;青海、新疆等8个地区为“净受益”板块;河北、重庆等6个地区为“双向溢出”板块;河南、陕西等7个地区为“经纪人”板块。研究结果为中国各地区水资源绿色效率的提高及协调发展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中国省际水资源利用效率与空间溢出效应测度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基于省际水足迹和灰色水足迹等的面板数据,本文利用带有考虑和不考虑非期望产出的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测度了1997-2011 年中国31 个省市区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建立基于经济—空间距离函数的空间权重矩阵,探讨水资源利用效率的空间自相关关系;利用绝对β趋同模型验证水资源利用效率增长趋势存在绝对β趋同,考虑和不考虑非期望产出情况下达到1/2 趋同程度的时间分别约为52.6 和5.6 年;运用空间Durbin 计量模型研究了中国省际水资源利用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1) 考虑和不考虑非期望产出的中国省际水资源利用效率都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2) 考虑和不考虑非期望产出的空间自回归系数ρ分别为0.278 和0.507,且都在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中国水资源利用效率存在空间溢出效应;(3) 考虑非期望产出情况下中国各省市的教育经费、交通基础设施、工业和农业用水比重因素正向影响水资源利用效率,外商直接投资、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人均用水量、降水总量因素负向影响水资源利用效率;(4) 不考虑非期望产出情况下中国各省市的劳均GDP因素较大正向显著影响,而交通基础设施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因素变为不显著影响;(5) 不考虑非期望产出的水资源利用效率测度对中国水资源真实利用情况出现偏差估计及对政策制定产生误导,考虑环境因素到水资源利用效率测度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2.
Based on provincial panel data of water footprint and grey water footprint, and with the help of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model considering and without considering the unde- sirable output, this paper estimates the water resources utilization efficiency in China from 1997 to 2011. The spatial weighting matrix based on economy-spatial distance function is established to discuss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utilization efficiency. With the help of absolute/3-convergence model, this paper concludes that there exists/%convergence in the water resources utilization efficiency.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considering and without considering the undesirable output, it takes about 52.6 and 5.6 years respectively to achieve the extent of half of convergence. By mean of the spatial Durbin econometric model, this paper studies spatial spillover effects of the provincial water resources utilization efficiency in China.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1) With considering and without considering the undesir- able output, there is significant spatial correlation in provincial water resource efficiency in China. 2) Under the two cases, the spatial autoregressive coefficients (p) are 0.278 and 0.507 respectively, at 1% significance level. There exist the spatial spillover effects of provin- cial water resources utilization efficiency. 3) With considering the undesirable output, these factors of the education funds, the transportation infrastructure, and the industrial and agri- cultural water consumption proportion have positive impacts. These factors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the industry value-added water consumption per ten thousand yuan, per capita water consumption, and the total precipitation have negative impacts. 4) Without considering the undesirable output, the factor of GDP per laborer has a greater positive significant influ- ence on the water resources utilization efficiency. However the facts of industry value-added water consumption in ten thousand yuan and the transportation infrastructure have no sig- nificant influence. 5) Regardless of undesirable output of water resources utilization efficiency the assessment of the present real water resources utilization in China will be distorted and policy-making will be misled. The water efficiency measure considering environmental factors (such as gray water footprint) is more reasonable.  相似文献   

13.
基于地理加权回归的中国灰水足迹人文驱动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孙克  徐中民 《地理研究》2016,35(1):37-48
根据Hoekstra和Chapgain提出的污染物吸纳理论,估算了2012年全国31个省(区、市)的灰水足迹,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探讨了2012年中国灰水足迹的空间分布特征,通过构建基于地理加权回归的STIRPAT模型,测算了人口和富裕等人文因素对灰水足迹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灰水足迹存在较强的空间正相关性和空间分布不均衡性;人文因素对水资源环境的威胁大小排序,依次为城市化率、人口数量、产业结构和富裕程度,其中,城市化率、人口数量、农业比重和人均GDP每提高1%,分别引起灰水足迹增加1.03%、0.85%、0.63%和0.52%;人文因素对灰水足迹的影响存在空间差异,人口对灰水足迹的影响由北向南逐步加大,富裕对灰水足迹的影响由西向东逐渐减小,农业和城市化对灰水足迹的影响由南向北逐步增大;在现有样本范围内,计算结果有条件地支持环境Kuznets曲线。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三大旅游行业效率时空差异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胡宇娜  梅林  陈妍 《地理科学》2017,37(3):386-393
借助DEA模型和ArcGIS空间分析模块,对中国2002~2013年景区、酒店和旅行社三大行业效率的时序变化及空间格局演变过程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三大行业效率时空演变特征各不相同:① 无论是综合效率还是分解后的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酒店行业平均效率值均最高,旅行社行业规模效率值最低,而景区行业纯技术效率值最低;② 从时序变化上看,酒店行业效率稳定性最高,景区行业波动性最强,旅行社行业最近几年下降趋势明显;③ 三大行业的旅游效率在空间分布上均存在东西差异,但酒店行业地区间差距在缩小,景区行业东西部间差异在缩小,而旅行社行业东西部间差距则在扩大。  相似文献   

15.
中国大城市病典型症状诱发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论文基于已有研究将大城市病细分为交通拥堵、资源短缺、环境污染3种典型症状,采用2013年全国204个地级市横截面数据,根据夜间灯光数据构建人口空间分布指标,首先运用OLS回归探讨城市规模、空间失衡、建设滞后、产业转型、体制弊病等5种主要致病因素对大城市病的影响;其次,建立门槛效应模型进一步考察不同因素与大城市病之间是否存在非线性关系。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大城市病作为一种“综合病”,具体到不同层面对应的主要致病因素也大相径庭。其中,城市总体规模较大、城区人口过度集中分布、交通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等是造成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大城市中并不普遍存在资源匮乏的问题,相反地,产业结构的改善、公共服务的增加、行政权力的集中均有助于吸引和调动资源;此外,不论是城区人口总量的增加,还是分布结构的集中化,均显著不利于消除环境污染,并且非农产业比重的上升和城市道路面积的扩张也会对城市生态环境系统造成破坏。  相似文献   

16.
张峰  宋晓娜  薛惠锋 《地理科学》2021,41(8):1479-1486
在全要素生产率框架下定义投入拥塞概念,利用FGL模型测度2000—2018年中国30省市区(未含西藏、港澳台)工业绿色水资源投入拥塞水平,采用全局无效率分解探究拥塞无效率与纯技术无效率的结构变化。结果表明:① 全国拥塞平均水平呈倒“U”型,具有从低拥塞到分散加深的趋势;② 地区之间的拥塞水平差异性较大,拥塞程度偏高的地区集中在东北老工业基地一带和中、西部地区,投入要素结构失衡是造成拥塞的关键诱因;③ 各地区全局无效率是由纯技术无效率与拥塞无效率共同作用而成,近77%的省市区属于纯技术无效率占优型,拥塞无效率的存在性与发展趋势为产业资源配置提供了重要警示信息。  相似文献   

17.
对中国2003~2012年285个地级市的新型城镇化水平进行测度,对其空间格局的演变进行深刻剖析。基于距离平方倒数权重矩阵,检验空间相关性,建立空间计量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得出以下结论:① 新型城镇化的空间格局总体呈东高西低态势,且不断向内陆地区扩展,大城市水平明显高于中小城市;② 中国城市的新型城镇化水平具有明显的空间相关性,劳动力、投资水平、经济发展、政府能力、基础设施以及产业结构均起到正向的促进作用,且经济发展、劳动力与基础设施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其他几个变量均为负溢出。③ 估计效果最好的SDM模型显示不仅是本地区解释变量,还包括周边地区的相关变量都会影响各城市新型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