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2 毫秒
1.
人工林伐区不同集材方式对林地土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选择福建人工林伐区5种常用集材方式进行作业试验,分析不同集材方式对林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集材方式作业后,土壤理化性质指标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且各种土壤指标的变化值因集材方式的不同而异。经主成分分析,5种集材方式对林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干扰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土滑道集材、手扶拖拉机集材、手板车集材、人力担筒集材和全悬空索道集材。从生态采运角度出发提出减少集材作业对林地土壤破坏影响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
伐区采集作业综合效益评价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在计算各伐区作业模式的经济效益指标和定位测定由诸作业造成的土壤肥力和蓄水保土等指标变化量的基础上,采用集对分析法对各伐区作业模式的综合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进行计算和评价,为确定伐区生产工艺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计算结果表明,“皆伐作业-全悬索道集材”是目前伐区采集作业的优化作业模式,但对常绿阔叶林经营的基本方针是保护,生态效益为主,从长远利益考虑,则“择伐作业-人力集材”为最优作业模式。  相似文献   

3.
环境友好的木材物流系统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集材段运输成本、合理林道网密度等经济模型为基础,建立木材物流系统最低费用模型,计算分析了5种物流模式的费用;依据在研究区定位测定的土壤理化性质指标,计算各集材方式对林地的生态干扰程度;采用专家调查法对5种物流模式进行社会效益评价;应用模糊数学评价法,对5种木材物流模式进行综合评价,计算结果表明,“索道集材 汽车运材”物流模式最优。为构建环境友好的木材物流系统,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4.
山地人工林择伐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促进人工林可持续经营,归纳国内外山地人工林择伐技术的研究现状,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适合我国山地人工林择伐作业技术的对策,展望我国今后山地人工林择伐研究的前景。  相似文献   

5.
人工林生态采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如何推动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扼要归纳国内外在人工林生态采运理论及其相关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现状,分析其存在问题,提出进一步探索适合我国人工林生态采运理论和作业技术的对策,展望我国今后人工林生态采运研究的前景。  相似文献   

6.
红壤丘陵小区域水平上不同时段土壤质量变化的评价和分析   总被引:39,自引:1,他引:39  
王效举  龚子同 《地理科学》1997,17(2):141-149
引相相对土壤质量指数的概念,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为小区域水平上土壤质量时空变化的评价提供了一种方法,并用于千烟洲试验站开垦利用11a后土壤质量变化的评价。统计分析服农田,桔园,牧草地,人工林,天然林等多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质量变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桉树人工林引种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是生态环境效应的研究热点,认识桉树对生态环境的作用机制,为桉树人工林的科学种植提供理论依据,有助于维护生态系统健康稳定,实现资源与经济的协调发展.从单因子生态环境效应(包括生物多样性、土壤侵蚀、土壤质量、植被指数、净初级生产力)和多因子生态环境综合效应(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生态环境综合效应)两方面总结桉树人工林引种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现状.最后提出今后应注重桉树人工林土壤质量综合评价、生态环境综合效应、植被指数(Vegetation index,Ⅵ)以及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的研究;结合多学科理论,充分发挥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遥感(Remote Sensing,RS)的优势,客观地对桉树人工林的生态环境效应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8.
气候和地形对米老排人工林生长和材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比较分析了米老排人工林胸径和树高生长以及木材品质在不同气候、不同地形条件下的表现差异,结果表明:相同地形条件下生长在南亚热带的米老排人工林林分胸径和树高以及木材密度、顺纹抗压强度和抗弯强度大于生长在中亚热带的,而木材尺寸稳定性小于生长在中亚热带的。相同气候条件下,山谷中的米老排人工林林分胸径和树高以及木材尺寸稳定性大于山脊上的,木材密度、顺纹抗压强度和抗弯强度则小于山脊上的。差异显著性t检验表明:气候和地形对米老排人工林林分胸径和树高影响均极显著,对米老排人工林木材密度、顺纹抗压强度和抗弯强度影响极显著或显著;地形对米老排人工林差异干缩影响极显著或显著,气候对米老排人工林差异干缩影响不显著。综合考虑,要获得优质速生的米老排木材,宜选择南亚热带的山谷进行人工林建设。  相似文献   

9.
关于武夷山土壤理化性质与土壤酶活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不同人工林间的差异及其二者之间相关性的探讨,而对该地区不同林地类型土壤酶活性差异及与土壤肥力相关性的研究仍是空白。本文从土壤酶与土壤理化性质相关性的角度出发,采用单因素分析法、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等,对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内6种不同的人工林(鹅掌楸、拟赤杨、杉木、枫香、马尾松和南酸枣人工林)以及天然次生阔叶林的森林土壤质量进行评价,探究在该区域将土壤酶活性作为评价土壤肥力重要指标的可行性。结果表明:4种土壤酶活性均受到林地类型的显著影响,并且随着土层深度的加深而减弱;4种土壤酶与pH值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脲酶与有机质、有效磷呈显著正相关(P0.05),过氧化氢酶与有机质、全氮、水解氮、有效磷呈显著正相关(P0.05),蔗糖酶与有机质、全氮、水解氮、有效磷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磷酸酶和有机质、全氮、水解氮、全磷、有效磷、全钾、速效钾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该区域土壤酶活性与土壤理化性质相关性较高,可作为肥力评价的重要指标;土壤肥力质量综合评价分值由大到小依次为:天然次生阔叶林(0.61)、拟赤杨人工林(0.28)、南酸枣人工林(0.26)、枫香人工林(-0.06)、鹅掌楸人工林(-0.19)、马尾松人工林(-0.42)、杉木人工林(-0.47)。将土壤酶活性作为评价武夷山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对于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内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同时也能够为维系周边区域人工林地土壤肥力、改善人工林林地生产力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县域自然资源评价体系及量化方法——以云南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中国以往的自然资源评价存在的一些问题,对新提出的评价体系和量化方法进行介绍。包括县域评价对象、评价指标的4条确定原则和相应的3评价指标体系、均权和专家分法的可选择权重确定方式、均权模型和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可选择方式、单一评价和综合评价的可选择方式、评价软件的主要步骤。对该软件的设计特点可概括为:良好的运行 平台,可视化编程,操作容易;数据库与图形库的有机结合;采用面向对象的DELPHI与MO结合的方式进行编程;系统管理、地图管理和资源评价三大模块及功能的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11.
基于2005年兰州市南北两山环境绿化工程区的卫星遥感资料,应用生态系统服务评价方法,结合研究区实际情况,对研究区的城市人工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评估。结果表明:①2005年研究区的人工森林生态系统总服务价值为15.59亿元·a-1;各项服务价值的顺序依次为:森林游憩>维持大气平衡>涵养水源>林副产品>固土保肥>保护生物多样性>木材>薪炭材;②城市人工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组成上表现为经济效益(直接价值)与生态效益(间接价值)的比例相差不大,明显有异于自然生态系统,这主要是由人工生态系统的人为性和明确的目的性造成的。研究表明,城市人工生态系统对CO2减排的可持续性和生态安全具有现实意义。对积极探索西部地区的生物减排及水土资源及生态安全问题,对进行城市人工生态系统服务评价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山地森林采伐作业的环境成本定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森林采运作业的成本核算中,不仅要考虑采运作业的各项劳动消耗和物化劳动,还应合理考虑到森林采运作业的环境成本.以天然林择伐试验样地的跟踪调查数据为基础,从涵养水源价值、保持水土价值、固碳释氧价值3方面对南方丘陵山地不同强度采伐经营的环境成本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弱度择伐环境成本较小,仅1.7 元/m~3,中度、强度择伐环境成本分别为弱度的5.1、12.2倍,极强度择伐的环境成本最大,达到25.3 元/m~3,是弱度择伐的16.2倍;皆伐由于收获量大,其单位采伐量环境成本为弱度择伐的14.9倍,低于极强度采伐.研究结果有助于人们对林业生产的效益有进一步的认识,也期待能对继续本领域的研究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人工湿地具有高效率、低投资、低运转费、低维持技术、处理量灵活、低能耗、处理效果好等优点。济宁市为了更好地治理南四湖水污染,在流入南四湖境内的重点河流开展了人工湿地建设工程。南四湖人工湿地的建设产生了极大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总结了南四湖人工湿地建设措施,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森林经营措施对土壤的扰动和压实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根据森林经营措施对林地土壤的扰动和压实及其对树木生长和森林生产力的影响 ,指出森林经营措施对土壤造成的干扰是长期存在的 ,干扰强度越大 ,对林地生产力的影响越严重。从伐区作业、林地清理、整地、幼林抚育等方面提出减少土壤受扰动和压实的具体措施 ,为减少经营措施对林地生态系统的影响 ,从而改进传统的森林经营措施 ,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武利玉  王辉  苏德荣 《中国沙漠》2007,27(6):1033-1039
通过引水灌溉发展起来的人工绿洲是干旱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依托。稳定的人工绿洲防护林体系是绿洲稳定的前提条件。根据人工绿洲防护林体系稳定性的含义和实质,构建评价其稳定性的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由4个层次19个评估因子组成;通过分级量化指标;用层次分析法对指标进行权重分析;提出了人工绿洲防护林体系稳定性评判标准和具体的评判方法。以甘肃景泰县引黄灌区人工绿洲为例,对其防护林体系稳定性进行评判,结果与实际基本相符,说明本评价方法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华南水土流失区植被建设研究--以广东珠海试验研究为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林建平 《热带地理》1998,18(4):316-321
分析了华南水土流失区的植被状况和环境特征,提出了水土流失区植被建设应具有生态持续性的目标,应着眼于地带性植被群落的建立。据此把植被建设过程划分为3个阶段;①裸露地的植被恢复;②残留植被的改造;③先锋群落的更新。以广东珠海市试验研究为例,总结出各阶段植被建设的具体方法,着重评价了这些植被建设的优点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