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环境友好的木材物流系统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集材段运输成本、合理林道网密度等经济模型为基础,建立木材物流系统最低费用模型,计算分析了5种物流模式的费用;依据在研究区定位测定的土壤理化性质指标,计算各集材方式对林地的生态干扰程度;采用专家调查法对5种物流模式进行社会效益评价;应用模糊数学评价法,对5种木材物流模式进行综合评价,计算结果表明,“索道集材 汽车运材”物流模式最优。为构建环境友好的木材物流系统,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
森林的不同更新方式对森林土壤理化性质有重要影响.本研究通过野外调查探讨中亚热带山区杉木人工林和米槠人促更新林2种不同更新方式下林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特征,并用土壤退化指数定量描述土壤质量变化.结果表明:杉木人工林土壤表层(0—10cm)容重显著高于米槠人促更新林(P〈0.05);随土壤深度的增加,杉木人工林和米槠人促更...  相似文献   

3.
土地利用方式对西藏东部河谷山地土壤肥力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现场调查取样和室内理化分析,研究了西藏东部主要河谷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肥力性质及其随土地利用方式变化的机制。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理化性质有明显的差异,耕地和裸地土壤砂粒含量高于其他利用方式,本区域土壤砂质特征明显;受有机质积累影响,乔木林地、灌丛地土壤具有相对较高N素养分;受施肥等因素影响,农耕地土壤具有相对较高P、K养分;在所有利用方式中,裸地土壤尽管具有相对较高的粉粒含量,但所有养分指标均最低,显著低于林地土壤。总之,对于西藏脆弱生境而言,耕作使得有机质更易于消耗。由于有机质与植被之间存在明显互相促进的作用,因此维持土壤有机质平衡对于恢复植被、保护青藏高原东缘生态屏障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森林的不同更新方式对森林土壤理化性质有重要影响.本研究通过野外调查探讨中亚热带山区杉木人工林和米槠人促更新林2种不同更新方式下林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特征,并用土壤退化指数定量描述土壤质量变化.结果表明:杉木人工林土壤表层(0—10cm)容重显著高于米槠人促更新林(P〈0.05);随土壤深度的增加,杉木人工林和米槠人促更新林土壤有机C、全N、全P、水解N和有效P均逐渐降低.米槠人促更新林表层(0—10cm)土壤有机c比杉木人工林高出15.6%,全N、全P以及水解N和速效P也均表现出人促米槠更新林高于杉木人工林的趋势;土壤退化指数的计算结果表明杉木林土壤质量显著低于米槠人促更新林.  相似文献   

5.
关于武夷山土壤理化性质与土壤酶活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不同人工林间的差异及其二者之间相关性的探讨,而对该地区不同林地类型土壤酶活性差异及与土壤肥力相关性的研究仍是空白。本文从土壤酶与土壤理化性质相关性的角度出发,采用单因素分析法、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等,对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内6种不同的人工林(鹅掌楸、拟赤杨、杉木、枫香、马尾松和南酸枣人工林)以及天然次生阔叶林的森林土壤质量进行评价,探究在该区域将土壤酶活性作为评价土壤肥力重要指标的可行性。结果表明:4种土壤酶活性均受到林地类型的显著影响,并且随着土层深度的加深而减弱;4种土壤酶与pH值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脲酶与有机质、有效磷呈显著正相关(P0.05),过氧化氢酶与有机质、全氮、水解氮、有效磷呈显著正相关(P0.05),蔗糖酶与有机质、全氮、水解氮、有效磷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磷酸酶和有机质、全氮、水解氮、全磷、有效磷、全钾、速效钾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该区域土壤酶活性与土壤理化性质相关性较高,可作为肥力评价的重要指标;土壤肥力质量综合评价分值由大到小依次为:天然次生阔叶林(0.61)、拟赤杨人工林(0.28)、南酸枣人工林(0.26)、枫香人工林(-0.06)、鹅掌楸人工林(-0.19)、马尾松人工林(-0.42)、杉木人工林(-0.47)。将土壤酶活性作为评价武夷山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对于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内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同时也能够为维系周边区域人工林地土壤肥力、改善人工林林地生产力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山地人工林集材作业技术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张正雄 《山地学报》2002,20(6):761-764
以山地人工林集材作业为研究对象,应用技术经济分析方法,对人工林主要集材作业方式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分析。用综合评价法对集材作业方式综合效益进行评价,提出适合南方林区人工林考虑生态的集材作业技术。  相似文献   

7.
公路运营对农田和防护林中小型土壤动物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距高速公路不同距离样点中小型土壤动物多样性、相似性进行统计及典范对应分析(CCA)。共捕获中小型土壤动物9 994只,隶属3纲6目15科。研究发现:① 高速公路旁林地中小型土壤动物个体数高于农田;林地和农田中小型土壤动物多样性在样点和季节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 林地距离高速公路5 m和1 600 m样点、农田距离高速公路5 m和800 m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相似性较低。③ 土壤有机质含量是影响高速公路林地和农田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分布的重要土壤环境因子。距离高速公路远的林地和农田样点(800 m和1 600 m)中小型土壤动物多样性高于近距离样点(5 m)中小型土壤动物多样性,与公路的运营对周边地区土壤理化性质、地表植被等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8.
正测定土壤理化性质指标需要样品进行风干处理,亦有研究采用烘干样品分析~([1])。土壤样品经过风干后,会引起其理化性质的变化~([2])。目前国内外关于样品前处理方法对土壤特定指标影响的研究较多。如Richmond~([3])曾证明风干土壤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土壤表面酸度;ЛИ和张道勇~([4])认为风干处理使土壤有机质结构遭局部破坏,土壤微生物与土壤酶活性亦受到影响;刘岳燕~([5])研究土壤预处理与保存方法对淹育水稻土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发现淹育冷冻处理的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与淹育对照处理的结果更接近。  相似文献   

9.
以云南省泸西县小江典型岩溶农业流域为研究单元,分析了流域1982~2003年土地利用的变化及定点对比分析不同土地利用变化下土壤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小江流域1982~2003年610.12 km2的土地利用发生了变化,变化类型主要是由未利用地向耕地、林地以及林地向耕地的转变,人口的增加、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理智的生态决策是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原因;林地、未利用地转变为耕地后,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大幅度降低,土壤pH明显升高,全钾、速效钾含量增加;短时间的退耕还林,土壤性质变化不明显;耕地转变为园地后,土壤性质得到明显的改善;而耕地转变为石漠化土地后,土壤性质发生显著变化,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速效磷含量大幅度降低,土壤pH明显升高;同时,研究表明土地利用变化对碳酸盐岩地层中发育的土壤性质的影响强度明显大于砂页岩地层中发育的土壤,表明碳酸盐岩地层中发育的土壤十分脆弱。  相似文献   

10.
封磊  洪伟  吴承祯  宋萍 《山地学报》2004,22(3):315-320
利用分形理论、弹性分析及边际分析方法对四种不同经营模式的杉木人工林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四种杉木人工林的土壤团粒结构分形维数对林地土壤性质变化影响的效应。结果表明:土壤>0 25nm的团聚体及水稳性团聚含量越大,团粒结构的分形维数越小,土壤肥力越高,在四种经营模式中以杉木同观光木行间混交的土壤壮况最好;土壤团粒结构的分形维数与土壤团聚体、水稳性团聚体之间存在显著回归关系。分形理论为林地土壤科学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森林经营措施对土壤的扰动和压实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根据森林经营措施对林地土壤的扰动和压实及其对树木生长和森林生产力的影响 ,指出森林经营措施对土壤造成的干扰是长期存在的 ,干扰强度越大 ,对林地生产力的影响越严重。从伐区作业、林地清理、整地、幼林抚育等方面提出减少土壤受扰动和压实的具体措施 ,为减少经营措施对林地生态系统的影响 ,从而改进传统的森林经营措施 ,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李爽  赵相杰  谢云  翟俊瑞  刘刚  高晓飞  李晶  高燕 《地理科学》2018,38(7):1189-1197
在东北黑土区采集了不同侵蚀强度黑土土样,测定其土壤水分、机械组成、有机质和容重等指标,利用Rosetta模型估计了Van Genuchten模型的参数,并将估算土壤水分与实测土壤水分对比,评价了选择不同土壤理化性质指标的模拟精度,及该方法对东北黑土的适宜性。结果表明:选择4个或6个土壤性质指标,尺度参数(α)和形状参数(n)的差异较大,采用6指标时,α增大,n减小。修正VG模型参数mn的关系后,模型拟合精度明显提高,其中6指标的计算结果好于4指标,但拟合值偏大,需进一步较正。Rosetta模型适用于砂粒含量小于46%,粘粒含量大于28%的东北黑土。  相似文献   

13.
伐区采集作业综合效益评价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在计算各伐区作业模式的经济效益指标和定位测定由诸作业造成的土壤肥力和蓄水保土等指标变化量的基础上,采用集对分析法对各伐区作业模式的综合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进行计算和评价,为确定伐区生产工艺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计算结果表明,“皆伐作业-全悬索道集材”是目前伐区采集作业的优化作业模式,但对常绿阔叶林经营的基本方针是保护,生态效益为主,从长远利益考虑,则“择伐作业-人力集材”为最优作业模式。  相似文献   

14.
红壤退化中的土壤质量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   总被引:97,自引:4,他引:93  
土壤质量评价与监测是评价土壤退化的重要工作,也是重新设计持续性的土壤管理系统的基础。目前缺乏统一的评价指标以及将各项土壤性质与土壤管理措施结合起来的评价方法。本文首先提出了选择红壤质量评价指标的原则,并从化学、物理学和生物学三个方面初步探讨了评价红壤质量动态变化可资采用的指标体系,综述了国内在南方丘陵区红壤质量演化的研究中应用的指标;最后从土地评价方法中选择了可用于红壤质量评价的方法,并简要综述了国际上最新的土壤质量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5.
荒漠-绿洲区是干旱区地表景观格局变化最频繁的地区,深入研究荒漠-绿洲区不同景观格局土壤环境的差异对揭示干旱区生态系统过程至关重要。本研究通过采集石羊河流域荒漠、过渡带和绿洲土壤样品,综合运用多种分析方法,研究荒漠-绿洲区不同景观格局土壤理化属性的差异及其相互作用关系。结果表明:从荒漠、过渡带到绿洲景观,土壤质地和持水性能在不断好转,酸碱度和盐分状况变化不大,养分状况则表现为荒漠和过渡带具有近乎相同的有机碳和全氮含量,绿洲具有显著增加的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含量。在不同深度上,荒漠景观土壤理化属性几乎没有变化;过渡带土壤质地由表层至深层不断改善,含水量逐层增大,全磷含量缓慢增加,C∶N和C∶P的值波动减小;绿洲景观土壤含水量由表层至深层显著增加,养分含量显著降低,C∶N和C∶P的值显著减小。总体而言,荒漠景观土壤理化属性的分异程度最小,绿洲景观分异程度最大,过渡带景观在土壤质地和含水量方面的分异程度较大,在土壤养分方面的分异程度较小。此外,过渡带景观土壤理化属性的自相关程度最高,且土壤质地是引起其他土壤理化属性分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C Y Jim  Michael W H Chan 《Area》2004,36(1):6-18
Rural Hong Kong contains culturally protected enclaves of remnant woodlands that provide sanctuary for vegetation, wildlife and soil. 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influence of natural and cultural factors on soil properties in woodlands with different human activities. At each of the nine selected sites, two pits were dug to collect soil samples for analysis of 24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Analyses of variance between soil attributes and site factors suggest the prominence of woodland size, and important contribution of topography, aspect and parent material. Soil indicators of human impacts and the tenacity of woodland soil towards anthropogenic disturbance were demonstrated.  相似文献   

17.
对采自内蒙东胜、河北张家口、山西离石和湖北通城、秭归等不同自然地理环境区的92个土壤样,分别进行了其各项物理、化学特性的测定,和崩解、溅蚀、贯入试验,发现不同土类的试验结果与其理化性状之间存在规律性,它们是土壤抗蚀性的反映。文中还对不同土壤的抗蚀性大小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不同强度放牧后自然恢复的沙质草地土壤性状特征   总被引:34,自引:11,他引:23  
通过对科尔沁沙质草地不同强度放牧后自然恢复过程中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状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有效氮和速效磷含量以及基础土壤呼吸活性在各处理表层土壤的特征为:中牧后恢复草地>轻牧后恢复草地>无牧恢复草地>重牧后恢复草地;重牧后的恢复草地表层土壤较其它处理有较高的土壤容重和pH值以及较低的过氧化氢酶、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沙质草地的土壤养分和生物学活性在剖面中的分布为上高下低,主要富集于0~ 25cm表层,放牧对土壤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0~ 75cm土层。重度放牧使沙质草地超出了其承载能力和承受干扰的阈限,土壤性状恶化,恢复力降低;而适度的放牧后恢复有利于土壤化学和生物学性状的保持和提高。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探讨了不同人为干扰程度下米槠林地的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结果表明,随着人为干扰强度的增加,容重呈现明显的增加的趋势,人促更新林容重大于其他林分,天然林容重最小。天然林转变为天然更新林,非毛管孔隙度增加2.39%,而转变为人促更新林非毛管孔隙度减少了1.01%;毛管孔隙度和总孔隙度的变化趋势一致,天然林转为天然更新林、人促更新林均减少。天然林的毛管持水量、最小持水量、最大持水量均最大。这表明随着人为干扰程度增加,对土壤水分物理性质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