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藏东横断山区草地利用变化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草地利用变化导致的土壤质量演变已经引起了全球广泛关注,然而有关西藏高原这方面的研究目前还很少.为此,探讨藏东横断山区草地转变成坡耕地后土壤质茸变化.选择3种土地利用类型:草地、短期耕作坡耕地、长期耕作坡耕地,采集土壤表层样品,并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利用土壤退化指数(DI)与土壤质量综合指数(I_Q)评价了3种土地类型的土壤质量.结果表明:草地垦殖后的短期耕作造成表层土壤容重、砂粒含量明显增大(容重:从1.11 g/cm~3增大至1.32 g/cm~3;砂粒含量:从43.3%增大至54.7%),粘粒、粉粒含量明显减小;长期耕作导致土壤表层厚度明显增加(从23.6 cm增加到30.6 cm),有机质与全氮含量显著降低(分别降低29%、22%);两种坡耕地全磷与全钾含量变化均不明显.短期、长期耕作坡耕地DI与IQ均低于草地,表明坡耕地土壤质量出现退化.利用DI与I_Q评价出来的短期耕作坡耕地与长期耕作坡耕地土壤质量退化程度不一致,表明这两种指数不能等效地评价该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的土壤质量.土壤质量综合指数被认为是评价本研究区土壤质量状况的一种更合理方法.据此断定,长期耕作坡耕地土壤质量退化较严重.  相似文献   

2.
三江平原土壤质量变化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45,自引:3,他引:42  
胡金明  刘兴土 《地理科学》1999,19(5):417-421
土壤质量是土壤特性的综合反映,是揭示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土壤动态变化的最敏感的指标,建立土壤质量变化评价模式,计算三江平原地区主要耕作土壤表层土(耕作层)的土壤质量矩阵。利用主要耕作土壤表层土的土壤质量指数的变化来定量地分要三江平原地区大面积开荒后土壤质量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大面积开荒后主要耕作土壤的表层土的土壤质量指数均呈下降趋势,土壤发生了明显的经,最后还探讨了一变化趋势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3.
SOTER数据库支持下的土壤质量综合评价:—以海南岛为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海南岛SOTER数据库基础上,选取表征土壤质量的若干指标项目组成评价体系,在GIS环境中对图斑的土壤质量进行了评价,并交评价等级指标与空间数据库相连,输出土壤质量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4.
结合区域基层分类研究提出了区域性土壤形成特征的概念,指出它们既是土壤基层分类的鉴别标准,也是决定区域土壤基础质量的重要因素。在分析典型区域土壤形成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它们在基层分类和土壤质量评价要素中的共性和应用,指出这有助于全面地理解土壤质量而不是简单地将其等同于耕层养分状况。介绍了服务于土壤基层分类和质量评价的公用数据库的结构。  相似文献   

5.
秦明周  赵杰 《地理学报》2000,55(5):545-554
运用自然地理学、土地资源学和生态学等多学科的基本理论,以开封市为例,通过可对照的土壤采样分析,选取pH、全氮、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阳离子代换量等养分因子,经标准化处理,运用经修改的内梅罗公式,尝试性地评价了城乡结合部土壤的总体质量,并对比分析了典型的、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及其变化条件下的土壤质量变化,定量地说明了城乡结合土壤质量的变化,证实了目前的维持、提高土壤质量、高产出的方法只能是高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永夏矿区近2000km^2面积土壤中Cu、Zn、Pb、Cd、Ni、Cr、As、Hg和F九种元素的监测,应用数理统计的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得出土壤中这些元素的自然背景值;对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方法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以土壤背景值和标准差变化进行土壤污染分级的新的分级标准方法,并对永夏矿区土壤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西藏阿里地区耕地土壤的实地踏勘和采样分析,选取有机质、有效氮、有效磷、有效钾、土层厚度、pH值、物理粘粒含量、障碍层深度、地下水位、坡度等共10项土壤质量评价指标,应用基于评价指标隶属度的模糊集加权的土壤质量综合评价方法。结果表明了耕地土壤具有质地的沙质性,团聚体的低质性,富有机质的低矿化特性,以及碱性环境下的养分较丰富性等特征。灌淤土的质量较好,其次是耕作草甸土和耕作亚高山草原土,最次的是潮土。  相似文献   

8.
以杭州湾南岸滨海平原为研究区,通过定点配对土壤采样分析,选取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磷、速效钾、全盐、pH值等要素作为土壤质量评价指标,分析了1982~2003年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发生层质量演化的影响。结果表明:① 1982~2003年杭州湾南岸滨海平原土壤发生层质量的总体演化特征表现为A层综合质量指数明显下降,B (或P)、C (或W) 层略有上升。整个土壤发生层全磷含量普遍下降,其他单质量指标的变化差异较大。② 土地利用方式变化使得不同发生层的土壤有机质含量等单质量指标和综合质量指数的变化都明显大于土地利用方式未发生变化的土壤,其变化量表现为A层> B (或P) 层 > C (或W) 层。③ 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土壤耕种、栽培、施肥和排灌制度的变化,改变着土壤成土过程,从而对土壤发生层质量演化产生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永夏矿区近2000km2面积土壤中Cu、Zn、Pb、Cd、Ni、Cr、As、Hg和F九种元素的监测,应用数理统计的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得出土壤中这些元素的自然背景值;对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方法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以土壤背景值和标准差变化进行土壤污染分级的新的分级标准方法,并对永夏矿区土壤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0.
土地利用对岩溶山地土壤质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8,自引:3,他引:38  
有重庆市有代表性的岩溶山地北碚、黔江、金佛山、巫山选择10种典型利用方式、26个样地,研究土地利用方式对处于岩溶脆弱生境核心部位的土壤质量性状的影响。结果显示四个研究地区不同土地利用系统中各养分指标间存在较大的变化,但变化规律并不一致。在较大区域内土地利用方式对岩溶山地土壤属性的影响不显著,而小区域内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质量、有机质、全氮、全钾、全磷、速效氮、速效磷存在显著差异。土壤退化指数的计算结果表明,岩溶山地土壤质量与土地利用方式的关系复杂,存在区域差异性;同时人工造林改善土地质量状况需要较长时间的演替,简单的退耕还林很难使土壤质量得到恢复。  相似文献   

11.
花岗岩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坡地水土流失特征*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阮伏水 《地理研究》1995,14(2):64-72
利用福建省安溪水土保持试验站的实测资料,对花岗岩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坡地的水土流失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试验结果说明,坡地只要有一定的植被覆盖和适当的坡地工程,水土流失均可得到控制.松耕使坡耕地土壤侵蚀力急剧下降,必须加强夏季园面覆盖.建议利用USLE进行土壤侵蚀预测时,未扰动自然课露坡地C取值0.1-0.3.实测结果显示,香根草带和牧草覆盖均有良好的保持水土效益,与山边沟工程结合,可以在较陡坡地果园开发中替代梯田台地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2.
芜湖市郊土壤动物与土壤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在芜湖市郊七种主要土壤类型中进行了土壤动物调查,共获大、中小型土壤动物3604个,隶属于5门12纲26目32类。其中线虫类、螨类、弹尾类为优势类群;线蚓类、蚁类、蚯蚓类、鞘翅目幼虫为常见类群。结果表明:土壤动物的群落结构与土壤环境有密切关系;自然土壤中土壤动物的数量明显高于耕作土壤;土壤动物的丰富度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类群数与个体数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递减。  相似文献   

13.
塔克拉玛干沙漠土壤水分运动参数的计算   总被引:6,自引:6,他引:6  
利用田间实测的一套土壤含水率对应基质势数据,根据Van Genuchten提出的水分特征曲线公式,用最小二乘法拟合了塔克拉玛干沙漠中部土壤的水分特征曲线方程。根据水分特征曲方程中的参数,采用Mualem提出的非饱和土壤导水率公式,推算了当地非饱和土壤导水率公式。并根据上述计算结果,推算了非饱和土壤扩散率和比水容量两个参数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4.
香根草在土壤改良和水土保持中的作用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香根草作为一种理想的水土保持植物具有许多优良特性,目前正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广泛推广种植。本文通过盆栽和大田两方面试验观测了香根草在土壤改良和水土保持中的作用。结果表明,种植香根草后可使强酸性土壤的可交换性铝含量下降,并使土壤pH值、有机质、全氮、速效氮和钾以及总孔隙度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与对照区相比,香根草区的径流量和土壤侵蚀量分别下降了60%和93%,而土壤含水量上升4%~42%不等。香根草还可较好地改善果园小气候,使果园生态系统内的士温、气温和空气湿度等都朝着有利于果树生长发育的方向变化。  相似文献   

15.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高级单元的分布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子同  陈鸿昭 《地理科学》1996,16(4):289-297
本文着重探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高级单元的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已确立的14个土纲中,有6种呈现出规则性连续分布,还可以划分出干旱、干润和湿润三大系列的土壤,其它8种构成地域性间断分布。此外,在山地还表现出土壤垂直分布。  相似文献   

16.
北京地区铬的土壤化学地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夏增禄 《地理学报》1989,44(4):449-458
本文以化学地理学的观点,讨论了铬在土壤中的来源,分布规律,迁移和残留累积,生态和环境效应,循环与平衡,预测和评价。  相似文献   

17.
土壤中氟的淋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日邦  王丽珍 《地理学报》1992,47(4):376-381
本文对8种土壤进行了氟的淋溶试验研究,表明不同的土壤氟的淋溶程度各不相同,氟的淋溶浓度的变化曲线也不一致。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影响氟淋溶作用的因素,并讨论了淋溶出来的氟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18.
这是一篇有关茶园土壤环境和土壤动物关系的调查研究。通过对不同种植年限、不同产量和土壤类型茶园取样调查,基本摸清茶园土壤动物的组成、数量和分布,找出了茶园土壤动物的优势和常见类群。并通过六个样地的对比得出:茶树种植时间愈久,产量愈高,随着土壤理化性质变化,土壤动物愈丰富。根据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分析证明,土壤动物的丰富度与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含量和土壤容重大小呈正相关,达到极密切和密切程度;与土壤PH值大小呈负相关,达到密切程度;黄红壤中土壤动物类群数明显高于黄棕壤。  相似文献   

19.
土壤和风化壳的宇成核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厚云  朱照宇 《热带地理》1999,19(4):365-370
简要介绍了土壤和风化壳剖面中宇成核素的收支情况和累积, 并通过几个实例介绍了国外和境外一些土壤和风化壳的宇成核素研究情况: 土壤和风化壳的年龄和表面侵蚀速率, 坡地土壤的生成速率和蠕滑速率, 土壤面的地貌演化过程, 以及一些土壤侵蚀事件研究。土壤和风化壳的宇成核素研究多数都要在一些假设条件下进行, 因而受到很大限制。不过尽管如此, 仍不妨碍进行土壤和风化壳宇成核素研究的尝试性工作。只是应该注意, 进行这类工作时首先要对研究地区的地质过程有清楚了解, 并尽可能与相关资料进行对比, 以期对结果给予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20.
塔克拉玛干沙漠土壤沙化发生条件及对土壤性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季方  樊自立 《中国沙漠》1996,16(2):161-165
土壤沙化是土壤发育逆向演替恢复母质特性的过程,土壤沙化发生条件可以概括为4个方面:土壤干旱是沙化的根本条件、植被衰败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条件、土壤质地轻是沙化物质基础、大风和频繁起沙风是沙化的动力条件。土壤沙化结果使土壤粗粒化、贫瘠化,同时也使土壤含盐量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