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8 毫秒
1.
林晓  徐伟  杜德斌  杨凡 《地理学报》2019,74(6):1112-1130
风险投资企业与“标的”产业、金融行业存在紧密关联,表现为“技术—资本”的耦合性联系。该特征如何映射在空间上,尤其是经济密度较高的城市内部空间,对于理解区位的重要性及其空间尺度一致性具有启示。以上海市街区为基本研究单元,选取2005年和2015年两个时间截面,运用核密度估计、时序稳定性“热点”和空间Tobit模型分析方法,从中外资比较视角探讨风险投资企业的空间分布与“技术—资本”地理邻近性。研究表明:① 中外资企业分别呈现单中心和多中心集聚格局,以及“面域扩散”和“点域扩散”趋势,并均表现出邻近“技术”与“资本”的分布特征;② 风险投资企业的“资本”地理邻近性超越“技术”地理邻近性,并在“技术”地理邻近性中,风险投资企业与高科技产业的地理邻近关系超越新创企业。同时,中外资企业的“技术—资本”地理邻近性差异主要体现在,中资企业的“资本”地理邻近性强于外资企业,外资企业的“技术”地理邻近性偏重于“技术”中的创业层面,而中资企业则偏重于“技术”中的高科技产业层面。③ 随时间的变化,中外资企业具有不同的区位模式偏好及时间演变特征,但“资本”地理邻近型、“技术”地理邻近型、“技术—资本”地理邻近型和自身集聚型这四类典型区位模式始终稳定存在。研究认为促进区位内部企业间的多维邻近性和互动联系,对基于“知识和风险资本”的创新集群和创新空间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风险投资在创新型经济发展和区域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已经得到了广泛认可。随着风险投资行业的发展壮大和影响力的提升,风险投资成为金融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国外基于空间视角下的风险投资研究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主要内容包括风险投资的空间分布及区位特征、风险投资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风险投资的区域政策研究、投资的空间邻近性及联合投资研究、风险投资全球化等几个方面。虽然近些年中国风险投资行业已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但是目前国内地理学对风险投资的研究仍然非常欠缺。对国外空间视角下风险投资研究内容的整理和分析,旨在为中国金融地理学的风险投资研究提供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利用2016年中国上市公司500强企业网络数据和隶属联系模型构建中国城市网络,在解析城市网络中心性结构特征的基础上,定量识别与测度了中国城市网络中心性空间分异的影响因素,在“行为—结构—绩效”分析框架下探索性解析了城市网络中心性的形成机理。研究发现:城市出度中心性体系呈现“香港-北京”双核结构特征,中介度体系呈现以北京为首位城市的首位分布特征,入度中心性体系则呈现多核心结构特征;市场潜力、关键资源、区位条件和经营环境等城市属性特征对于城市网络中心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不同维度中心性特征对于不同类型影响因素的敏感性存在差异;择优选择、偏好依附和网络邻近是中国城市网络中心性发育的动力机制,这将进一步强化具有传统优势城市的网络地位。在网络发展环境下,中国城市化政策和城市治理体系需要作出相应调整,中国政府必须积极应对网络环境下的城市间发展差距,并在更大空间尺度上推动城市之间的网络合作。  相似文献   

4.
孙茜  黄丽 《热带地理》2022,42(5):716-726
利用2005—2018年长三角城市群27个城市风险投资事件和联合专利申请数据,构建风险投资网络和绿色技术创新网络,采用二次指派程序方法探究地理、经济、制度和社会邻近性对风险投资网络和绿色技术创新网络耦合协调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期内,风险投资网络与绿色技术创新网络耦合协调水平不断上升,高协调水平区域在空间上呈“Z”型格局,整体协调水平从内陆城市向沿海城市逐渐提高;4项邻近性指标对2个网络耦合协调发展的影响存在差异:经济邻近性、风险投资网络的社会邻近性和制度邻近性对2个网络耦合协调发展有显著促进作用,绿色技术创新网络的社会邻近性和制度邻近性对2个网络耦合协调发展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鉴于现有风险投资网络研究对其长期动态演化特征和影响因素的认知还不够全面,以2000—2018年中国城市间风险投资流数据构建中国城市风险投资网络,借助复杂网络分析、GIS空间技术分析以及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等方法,对全国城市间风险投资网络的空间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研究发现:1)城市间风险投资联系趋于紧密,全国风险投资网络的集聚程度出现上升,但投资方/融资方网络空间结构皆趋于扁平化,存在去中心化趋势;2)城市间风险投资联系整体上由东部沿海轴线向中西部扩张,表现出明显的路径依赖和距离衰减特征,网络核心节点城市也呈现数量扩张与权力转移的倾向;3)城市的创业基础水平、风投行业发展水平、金融环境和城市可达性等因素均对全国风险投资网络空间结构呈现差异化的影响,进一步表明了多维邻近性、城市经济与路径依赖等多种关键机制在风险资本网络构建与区域资本中心的形成与演变中的重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张杰  盛科荣  王传阳 《热带地理》2022,42(6):928-938
基于中国金融业企业网络数据和链锁网络模型建立城市网络,在解析金融网络空间格局的基础上,定量识别与测度了金融网络的影响因素,并探讨了关键因素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中国城市间金融网络的中心性体系呈现空间指向和路径依赖的特征,链接关系呈现纵深关联和层级分化的特征,核心―边缘结构呈现逐渐深化和有序分布的特征;关键资源、空间距离、区位条件和历史基础是影响金融网络空间格局的关键因素;择优链接、地理邻近和空间集聚是金融网络生长发育的动力机制。在网络发展环境下,中国城市化政策需要做出相应调整,支持城市在金融网络中选择差异化的发展路径,充分发挥金融网络对城市经济增长的供给引导功能,同时在更大空间尺度上推动城市之间的网络协作。  相似文献   

7.
企业并购投资区位选择机理与效应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吴加伟  陈雯  张鹏 《地理科学进展》2017,36(11):1423-1434
全球跨境与本土并购活动日益频繁,有效地促进了企业各类要素跨区域、跨部门流动,是产业转型与空间重构乃至重塑区域经济地理格局的重要动力。企业并购逐渐成为经济地理学界研究的重要内容。相关研究利用经典区位分析、企业组织及空间扩张、产业地理集聚、全球生产网络(GPNs)等经济地理学理论和方法,从企业自身组织与空间结构演化、企业间及地方多维临近性等角度,广泛探讨了企业并购投资区位选择的时空特征、形成机制及其空间效应等议题。主要研究结论为:①企业并购投资区位选择在不同空间尺度上均呈现“核心—边缘”结构,而企业所在区域和行业属性,企业间地理、组织、认知临近性,地方间经济社会联系等是其重要影响因素。②企业并购投资的空间效应主要体现在企业增长及其空间扩张、产业转型与空间重构,区域经济发展、劳动力就业、地方商业与制度环境、区域差异与区域一体化等方面。在总结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指出中国经济地理学领域企业并购研究的不足和方向,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8.
中国城市网络的凝聚子群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盛科荣  杨雨  张红霞 《地理研究》2019,38(11):2639-2652
凝聚子群特征及形成机理的研究是理解城市网络发育规律及其动力机制的重要切入点。利用2016年中国上市公司500强企业总部-分支机构数据,研究了中国城市网络凝聚子群的多维度特征,定量测度了城市间链接关系的影响因素,探索性的分析了凝聚子群的形成机理。结果发现:派系、k-核、lambda集合、核心-边缘方法都表明中国城市网络存在凝聚子群现象,揭示了城市网络链接强度的层级特征;经济规模、政治资源、知识资本是凝聚子群发育的重要影响因素,网络邻近性、地理区位和历史基础也深刻的影响着凝聚子群的空间格局;择优链接和路径依赖是凝聚子群发育的动力机制,城市关键资源和区位优势将进一步转化为城市网络竞争优势。在网络发展环境下,中国政府需要在更大空间尺度上推动城市间合作,并积极应对城市间发展差距趋于扩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通过搜集和处理互联网中的关键词数据,测度了在产业发展和区域创新两个方面的长三角城市网络空间体系,并研究了长三角城市之间的网络协作关系。研究表明,网络信息空间所折射的长三角城市网络与实体空间中的城市网络存在较大差异,主要体现在中小城市表现活跃,以及网络信息空间所呈现的平面化网络特征。但本文的分析也表明城市地理区位、地理邻近性及网络信息传播的特征是影响城市网络差异的主要因素。总的来说,网络信息空间中的城市网络形成是一个复杂机制的结果,在信息传播和基础地理条件等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中持续演化。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产业发展与布局的关联法则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贺灿飞  朱晟君 《地理学报》2020,75(12):2684-2698
产业地理学研究产业空间分布及其动态演化规律。基于地理邻近性的集聚理论揭示了产业地理不平衡分布的内在机制。演化经济地理学借鉴演化经济学的历史视角,从历史角度考察经济活动空间分布的渐进演化机制,认为地理邻近性不是产业地理格局演化的充分必要条件,以认知邻近性为核心的多维邻近性能够提供更好的解释。本文从认知邻近视角系统地分析了中国区域产业发展与布局动态演化规律,总结出中国产业发展与布局的“关联法则”,即一个企业或区域进入(或退出)某项经济活动的概率是该企业或地区拥有的基于相关知识基础的经济活动的函数。本文全面地回顾了关联法则涉及的关键概念,梳理企业和区域尺度的实证研究成果,讨论关联法则在中国的适用性及其补充和拓展。本文指出:① 在认知邻近视角下,基于资源转换和组织学习等理论基础,关联法则研究了企业或区域发展新产业与现有产业之间的关系。② 关联法则不仅适用于中国企业和区域尺度,还会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创新和韧性等。③ 外部联系、冲击以及内部制度环境等可能会降低区域产业动态对本地产业基础的依赖性。关联法则指出中国区域需培育内生发展模式,围绕现有区域能力、技术和知识积累发展区域产业和实现区际产业优化布局与分工,逐步建立相关多样化的产业体系,增强区域韧性,支撑国内经济循环。  相似文献   

11.
梁育填  周政可  刘逸 《地理学报》2018,73(8):1449-1461
随着“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中国在全球化经济中逐渐成为国际投资的主要力量之一。海外华人华侨网络曾经积极促进外商对华的直接投资,是否在这个过程中再次扮演积极的作用,是当前经济地理领域尚未充分探究的问题。因此,本文从经典的区位选择问题切入,探究海外华人华侨网络与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区位选择的关系,利用2001-2016年中国企业投资东南亚国家的数据,通过混合逻辑模型回归分析海外华人华侨对中国企业投资区位的影响。结果表明:① 从整体上看,东南亚各国的华人华侨规模和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② 从投资时间上看,海外华人华侨规模与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之间的关系显著性呈现扩大趋势,说明华人华侨在促进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方面存在较大潜力;③ 从投资的行业和环节上看,不同行业和不同职能部门的企业在东南亚投资中海外华人华侨在其投资区位选择中所起的作用不同。  相似文献   

12.
采用2007—2018年的PCT专利合作数据,基于“一带一路”视角,分段刻画城市技术合作网络的拓扑结构、空间格局及其时空演化,利用负二项回归方法分析其演化的邻近性机理,结果表明:① 拓扑结构方面,网络整体规模经历了从“规模扩大”到“联系增强”的演化过程,中国城市逐渐占据网络的核心层级。② 空间格局方面,“一带一路”城市之间的合作多为国家内部合作,来自同一国家的城市在选择外部合作伙伴时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新加坡是“一带一路”内部网络和对外网络的枢纽节点。③ 影响机制方面,合作城市的质量对合作具有显著正向作用,地理邻近性和经济邻近性具有显著负向作用,社会邻近性、认知邻近性和语言邻近性具有显著正向作用,而地理邻近性与经济邻近性、地理邻近性与语言邻近性具有相互补充作用。  相似文献   

13.
基于空间视角的风险投资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风险投资有利于推动技术创新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随着行业整体的发展以及在投资过程中表现出对信息、时间和成本等要素的较高要求,空间的约束作用逐渐受到重视,成为重要的研究视角。在此背景下,梳理总结国内外空间视角下的风险投资研究进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可以为相关学科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论文首先明确风险投资概念并梳理相关影响因素,分析空间视角下的风险投资研究框架;在此基础上,针对风险投资机构、被投企业与投资活动,归纳风险投资的空间分布特征;再结合风险投资过程,就风险投资的本地偏好以及距离对投资策略和投资绩效方面的影响进行归纳总结;结合交通发展对空间约束作用的克服,总结现有研究对交通影响作用的探讨;最后基于已有研究进展与不足,探讨相关研究启示与展望。  相似文献   

14.
通过收集淘宝网络店铺中的中国年画店铺基本信息,基于地级市空间统计单元,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理论中的全局自相关、局部自相关和热区分析等方法,对中国年画网络店铺区位的演化特征进行定量分析与挖掘。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年画网络店铺的区位演化整体上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空间聚集特征明显;2)店铺区位局部差异明显,京、津、冀、鲁等省市构成了店铺区位选择的区域中心,并对周边城市产生辐射;3)店铺区位选择的热区从呈斑块状、阶梯状地域分布,逐渐演化为京、津、冀、鲁等稳定连片热区;4)总结了影响年画网络店铺区位选择的3个主要因素:区域经济因素、传统文化因素和消费者个性化需求因素。  相似文献   

15.
文化产业作为城市经济的重要支撑,对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具有重大影响。以南京市街道(镇)区划尺度,采用文化企业工商注册数据,运用LISA时间路径、LISA时空跃迁、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等方法,分析南京市文化企业空间分布格局演化过程及其企业区位选择机制。研究发现:①南京市文化企业在空间格局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和空间集聚特征;②南京市文化企业空间格局的演化具有较高的负向空间整合性,不同街道单元类型之间存在一定的转移惰性,中部的近郊区具有相对动态的局部空间结构,东南、西北部的远郊区在空间依赖方向上具有更大的波动性;③产业历史集聚基础、路网密度、高等院校等因素对文化企业区位选择的影响较为突出,表明南京市文化企业选址会考虑到区域的产业集聚程度、企业技术、人才的输入源以及交通通达性。  相似文献   

16.
中国已经步入以"走出去"为鲜明特征的经济全球化新阶段。针对国内经济地理学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研究尚较少或刚起步的现状,从全球和东盟区域尺度分析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企业类型、区位分布、行业领域和投资来源地等特征。据此围绕目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研究的一个争论,结合地理学关注空间差异、地方、嵌入等因素的视角,探讨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若干研究议题,包括:1)东道国和母国之间的制度距离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机制;2)中国境外企业在东道国的地方嵌入机制——或者说企业克服母国和东道国制度差距的模式;3)不同类型(国有/非国有)、不同投资动机的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区位决策的差异;4)中国各地区对外直接投资的差异及其形成的原因和产生的影响。简言之,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经济地理研究需要同时关注投资"流入地"和"流出地"的地理分异现象及其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7.
中国异地投资网络结构演化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间经济联系日益密切,资本跨区域流动逐渐成为影响区域发展的关键因素,企业异地投资是资本流动的微观体现,探讨企业异地投资特征对于区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论文以1998—2018年中国上市企业异地投资数据为研究对象,构建中国异地投资网络,从全国和东中西3大地区角度分析异地投资网络的空间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全国和3大地区异地投资网络节点中心性空间集聚特征明显,主要集中在5大城市群地区;异地投资网络空间上表现出明显的层级结构、空间集聚性、路径依赖等特征;投资净流入和净流出城市仍主要位于东部地区,但投资活动存在向中部和西部发展的趋势;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金融环境等均对全国和东中西3大地区呈现差异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外资流入国之一,解析跨国公司在华(再)投资过程有助于认识外资在东道国本地化扩展的策略和行为。在刻画世界500强企业在华初次投资进入路径和再投资网络扩张的基础上,基于双重嵌入和动态演化视角,构建来源国、东道国和企业自身因素的分析框架,并利用负二项回归模型探讨在华(再)投资的多尺度、多维度、多机制过程。研究表明,不同国别的跨国公司进入中国的路径存在差异,与中国制度等距离较大的北美、西欧国家的跨国公司更倾向于从跳板城市进入中国,而日韩公司更倾向于直接在中国设立分支机构。跨国公司在华再投资呈现双重嵌入特征:一方面,来源国与中国制度距离对跨国公司再投资具有促进作用,但经济等距离的影响不显著;另一方面,再投资行为也受制于在华初次投资区位及中国城市间的网络关系。此外,再投资过程表现出路径依赖和动态演化特征,对投资城市认知和投资行业经验的积累有利于拓展再投资的空间选择范围。  相似文献   

19.
数字经济时代,依托互联网平台构建的虚拟空间对实体地理空间的影响不断加剧。论文基于2016—2020年中国网络游戏项目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和负二项式重力模型等探究网络游戏产业的城市合作网络结构及其多维邻近性机制,以揭示数字技术对文化产业空间组织的影响,为探索新时期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模式提供参考。研究发现:① 数字技术的发展强化了网络游戏产业的分散化和集聚趋势,外部网络在网络游戏项目运作中占据主导地位,中小城市对跨地域合作网络更为依赖;② 城市间基于网络游戏产业价值链分工合作的联系比较稀疏,合作网络呈现不均衡的“菱形”格局,网络层级基本遵循中国现有的城市体系,核心节点高度集中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城市,地方行政中心在合作网络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③ 社会邻近性、认知邻近性、城市产业规模、对外连通性、人力资本等对网络游戏产业合作网络的构建具有正向促进作用,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下地理邻近性和制度邻近性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新创企业区位选择不仅是企业重要的决策活动,也深刻影响中国制造业地理空间格局演变。在全球化、市场化、分权化背景下,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1998—2012)”和“中国城市统计年鉴(1999—2013)”中新创企业及城市属性数据,采用随机效应面板Tobit模型分析中国汽车制造业新创企业的时空分异与区位选择。研究发现:① 1998—2012年,中国汽车新创企业活跃地区由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尤其是2010—2012年,新创企业呈现向中西部大规模扩散趋势,西部成渝地区逐渐成为新热点区域。② 从新创企业区位选择时空综合机制来看,全球化影响不显著,而市场化和分权化均存在显著影响,其中劳动力、集聚经济、市场潜力与区位商等因素能促使新创企业成立,而国有企业占比则会阻碍新创企业成立。③ 在时间特征差异上,全球化表现不显著,分权化则始终保持对新创企业的显著影响。市场化的劳动力因素影响作用变化说明新创企业区位选择正逐渐从关注劳动力成本转向于关注劳动力质量,而集聚经济和市场潜力在多样化和城市化经济的冲击下作用减弱。④ 在空间特征差异上,全球化的出口因素在东部地区影响显著,但在中西部地区表现不明显,市场化中劳动力因素和市场潜力在东部地区影响不显著,而在中西部地区劳动力因素则显著为正,除此之外,外商直接投资、集聚经济、区位商和国有企业占比对不同区域新创企业区位选择影响大体相同。在经济高质量发展情景下,揭示新创企业时空分异及区位选择机制,强调“区位机会窗口”对某些地区实现企业区位空间调整及其把握企业与政府关系的重要性,不仅能丰富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企业区位选择的研究,还能更好地理解中国典型区域正在发生的经济转型和空间重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