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玲娟 《地理教学》2014,(20):44-45,10
对2014年高考地理江苏卷第1、2题进行评析,认为素材来源于学生熟悉的古文作品《桃花源记》,内容融合了"文学味"与"地理味",具有新颖性和富有意境美,能够较好地考查学生的地理学科基本能力和专业素养。从试题评析中得到的教学启示是,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创设情境开展复习巩固基础、创新情境开展探究掌握规律、创设情境进行巩固提高素养。  相似文献   

2.
用"同题异构"方式上课是近期不少学校进行教学研讨活动的常用形式,受到很多教师的欢迎。"同题异构"是不同教师面对相同的教材,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同时结合自己的教学特色、生活体验和知识背景,建构出具有个人色彩的教学设计,呈现出不同的课堂教学风格,在课堂中教师与不同班级的学生进行交流、对话,使同一教材展示出不同的教学氛围,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从教学中获得积极的体验和思考。  相似文献   

3.
在探讨地理教学时,教师较多关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学生特点等因素,而对学校文化这一因素容易忽视。从物质与空间来看,学校是学生学习的场所;从关系与文化来看,学校更是师生共同学习的合作组织。如何汲取学校文化“沃土”的营养来促进地理教学,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灌口镇,是中国建设于古代并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是全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以我国古代四大工程之一而著称于世。都江堰水利工程是由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于公元前256年左右修建的,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秦蜀郡太守李冰建堰初期,都江堰名称叫"湔堋",这是因为都江堰旁的玉垒山,秦汉以前叫"湔山",而那时都江堰周围的主要居住民族是氐羌  相似文献   

5.
何平 《地理教学》2012,(9):25-26,17
一、主要教学流程二、教学过程【引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美国的地理位置和自然地理特征,从中你了解到美国有哪些"世界之最"?是不是所有的"世界之最"都会令美国人民感到骄傲呢?学生活动1:读图练习—了解美国二氧化碳排放的世界排名参考“2004年世界部分国家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柱状图(见图一),读出世界上各主要国家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看看美国的碳排放量位居世界第几。,  相似文献   

6.
以初中地理"水资源"一节为教学内容,实践"先学后导问题引领"教学模式,通过实施课前教师"导"与学生"学"、课中教师"引"与学生"探"、课后教师"领"与学生"悟"的三个教学环节,确立了地理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了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提高了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7.
张英 《地理教学》2013,(2):53-55
正一、概况"致力于将灾害教育纳入学校课程中"是国际灾害教育的发展趋势之一,此外还有"灾害教育的方式趋于多样化—培训、编写教材、学生参与制定防灾计划与模拟演习",最终目标是构建防灾安全文化。可见,研究将灾害教育纳入学校课程有着十分重要的意  相似文献   

8.
课堂是学校教学的主要场所,课堂学习是学生承传人类文化的基本形式。课堂文化是指发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规范、价值观念、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整合体。对于传统的社会课来说,它的课堂文化是一种“记忆型文化”。在这种文化中,教师的作用是向学生传递知识信息,学生的作用是接受储存知识信息,并按照这些知识信息行动。教师是课堂文化活动的统治者、操纵者,学生是被统治者、被操纵者。这种文化氛围不利于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因此构建新的《历史与社会》课堂文化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9.
一、地理学中"一般法则"和"特殊性描述"带来的启示美国地理学家哈特向在《地理学性质的透视》第十章"地理学企图建立科学法则还是描述个别事例"中系统地阐述了地理学中"一般法则"和"特殊性描述"的辩证关系。下面是节选的部分核心观点。节选内容一:在当前地理工作者的思想之中,最令人困惑的问题似乎是:地理学是否"像其它科学",能够发展"原理、规则和一般真理的知识",从而进入科学之林,还是它的作用仅在描述无限数的、独一的地区?节选内容二:地理学关心理解无限数地方的变异性和相互关联性,而每个地方都由几乎无限数相互关联的因子的复合体组成,这个事实就迫使地理学必须建立一般概念和原理。  相似文献   

10.
时光斌 《地理教学》2014,(23):45-46
要正确处理导学案使用过程中的问题,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即教学效果),关键有两点:一是高质量的导学案设计,二是合适的教学策略。 一、导学案设计 "导学案"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更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如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获得能力,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快乐。  相似文献   

11.
建成环境与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关系是健康地理学研究的热点。然而,多数研究仅关注社区视角,忽视了学校邻里建成环境对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影响。本文基于大连市第七次学生体质与健康调查数据以及2015年空间兴趣点数据(POI)、道路网、遥感影像等数据,以初中学生为研究对象,使用传统的两层模型和交叉分类多水平模型对比分析了社区和学校邻里建成环境对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影响。研究发现:①青少年体质健康整体上处于及格水平,男生和中学生随着年龄增长拥有更健康的体质。②社区和学校因素共同作用于青少年体质健康,并且学校因素强于社区因素。③社区可步行指数,社区与最近公园、海滩、体育馆、游乐园的距离,以及学校与最近公园和体育馆的距离与青少年体质健康显著相关;社区和学校附近的公交站以及绿地与青少年体质健康没有显著相关性。④男生对社区附近的体育馆和学校附近的公园更敏感,女生则对社区附近的海滩、游乐园以及学校附近的体育馆更敏感,社区与最近公园的距离对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影响不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2.
曹军 《地理教学》2014,(23):59-59
苏霍姆林斯基说:"周围现实是知识的第一个和最重要的源泉。学生智力和才能的发展,取决于教师是否善于利用这一源泉。"人们的认知和地理科学发展都源于客观世界,但长期以来我们重书本知识传授和应试训练,忽视了周围现实这个"源泉",学生知识和能力关系失调。笔者尝试利用校内外各种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探究,教学效果提升明显。比如在讲"大气的受热过程"时,我把学生带到操场上,在户外讲课。  相似文献   

13.
3.2"空间定位"能力标准 空间定位技能主要是通过学校地理课程来养成的。学生在地理课中获得基础的地形知识和技能。定位能力的要素之一,是不同空间尺度中的地形定位的基础知识,例如,知道大陆和海洋、欧洲国家、德国的河流和山系的名称和位置;以及知道各种用于定位的网格和组织系统(O1),例如,经度和纬度、气候与植被带,或地球按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特点的分类。定位能力也包括将地理因素纳入空间系统的能力(O2),如识别位置关系;以及一系列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地形技能(O3),如阅读地图和自己绘制简易地图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将"云教育"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是教育创新与变革的一大举措。结合武汉市第十六中学建设的地理"云教室""地理学科基地"网络学习平台和"热力环流"一节优质课,对地理"云课堂"的构建作进一步分析,探讨"云课堂"带来的教学意义。  相似文献   

15.
陈晓  张蕾 《地理教学》2014,(15):39-40
新课标的实施给高中地理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要求教师改变以往过分强调知识传授的倾向,注重学生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培养,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提高探究能力及创新意识。现在的主体潮流中"活动单导学"受到大家的普遍关注,在课堂中要求体现"二"主体(以老师和学生为主体,老师预设,学生参与),"三"体现(主题、问题、习题),"四"环节(课堂情景创设,知识点切入,导入;问题导学;对点训练;课堂小结、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16.
吴春霞 《地理教学》2014,(15):33-37
一、地理课堂中"点·线·面"的内涵 "连点成线,以线构面"是以运动、变化、发展与联系的观点研究和思考问题的方法,是帮助学生建立空间图形的感性而生动的描述。地理课堂教学也要借助于动态的描述与辩证的思维方法建构"点·线·面"。地理课堂中的"点"包括知识点、技能点、能力点以及出发点。  相似文献   

17.
市域高中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的含义有两方面,一是在市域内各中学通过教研机构协调组织的,依据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实施高中选修Ⅱ地理校本课程的系列化开发;二是面向市域乡土的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需要,基于学校传统和学生兴趣进行的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系列化开发。  相似文献   

18.
品读的艺术     
中国字很有意味:“品”字一字含有丰富的感情,比如;“辨”、“尝”、“评”之意。在阅读教学中品读,就是精读、深读,就是对课文的赏析、体味,就是从不同的角度,或选点,或铺面,对文章进行品评赏析,从字里行间看出作者遣词造句的功夫与用心,看出文中的美点妙要,品出力透纸背的意蕴。通过读让学生辨文章思路,尝文章内涵,评词句运用之巧妙。这种“品”读,是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一种重要手段。语文,是奇妙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是语  相似文献   

19.
赵丽欣 《地理教学》2014,(23):33-35
一、微课基本信息 1.教材版本及知识点: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Ⅰ第五章第二节第三个问题"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2.时间长度:20分钟二、教学目标1.课标要求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2.对课标的解读⑴核心概念: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⑵思维方式:分析⑶达成方式:运用地图3.学生学习目标⑴运用图表数据理解垂直地域分异的概念及其形成基础;⑵运用图表分析影响垂直地域分异的因素;  相似文献   

20.
顾松明  孙旭 《地理教学》2012,(16):38-41
地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现代地理素养的培养不应该局限于书本,"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让学生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地理新课程改革对于学生学习体验和动手能力的要求更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