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众所周知,正确划分复式岩体是花岗岩研究的一项课题,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重要的意义。复式岩体划分的标志是多方面的,本文在德化幅区测报告的基础上,从矿物标型特征着手,对阳山花岗岩复式岩体进行了工作,并得到以下初步认识。一、岩体概况阳山花岗岩复式岩体位于福建省德化县和永春县境内,面积约为220平方公里,由桂洋、国宝、岩头、盖德、白石岩和苦坑仔等六个岩体组成,它们  相似文献   

2.
湖南瑶岗仙复式岩体的年代学特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李顺庭 《地质与勘探》2011,47(2):143-150
瑶岗仙复式岩体位于湖南省东南部,属于南岭花岗岩北带,它是瑶岗仙钨矿床的成矿母岩.根据野外接触关系和岩石学特征将瑶岗仙复式岩体划分为三个期次的侵入岩,即第一期的粗粒黑云母花岗岩、第二期的细粒斑状花岗岩和第三期的石英斑岩.对瑶岗仙复式岩体进行锆石SHRIMP定年,分别得到三期岩体的年龄为155.4+2.2Ma(MSWD=0...  相似文献   

3.
谭山复式岩体位于江南过渡带北缘,是该区出露面积较大的复式岩体。本文对谭山复式岩体开展了地质调查、岩浆岩锆石U-Pb年代学和全岩地球化学分析。地质特征显示谭山复式岩体沿杨美桥背斜轴部侵入,根据岩性分析划分为碱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碱长花岗岩和正长花岗岩分别为128.9±1.6 Ma~128.8±2.5 Ma和129.8±2.6 Ma~129.2±1.8 Ma;结合前人已获得二长花岗岩成岩时代(128.5±1.7 Ma~126.7±1.7 Ma),谭山复式岩体形成于128.9±1.6 Ma~126.7±1.7 Ma之间,对应于皖南地区燕山期 3阶段岩浆活动(早阶段:153~146 Ma,中阶段:143~136 Ma,晚阶段:135~121 Ma)的最晚阶段(135~121 Ma)。该复式岩体碱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均表现为:富碱,高Ga/Al比值,强烈亏损Ba、Sr、P、Ti,富集 Rb、Th、Nd、Ce,显著的Eu负异常,均为碱性过铝质特征的A型花岗岩。谭山复式岩体起源于下地壳物质部分熔融,为陆内拉张环境背景下同源岩浆多期次上升侵位的产物。  相似文献   

4.
复式岩体和杂岩体是花岗岩类岩体组合的两种基本形式,也是华南花岗岩类岩体的普遍特征之一。所谓“复式岩体”系指不同时代花岗岩类岩体在空间上的共生,组成复式岩体的各部分彼此之间不存在必然的成因联系。所谓“杂岩体”则是指来自同一岩浆房(或岩浆源地)的同源岩浆多次分离、上升和侵入定位所形成的岩体共生组合。研究花岗岩类岩体组合演化的规律,按照明确的涵义,正确地区分复式岩体和杂岩体,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5.
诸广山岩体是南岭地区著名的大型复式岩体之一,但其研究程度存在南体高、北体低的不均衡现象,制约了对诸广山岩体年代格架及其岩石组成的整体性认识.本文对诸广山复式岩体(北体)进行锆石年代研究,测得早古生代汤湖岩体、寨前岩体、东洛岩体(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锆石U-Pb年龄分别为444±2 Ma、448±3 Ma、440±2 Ma,桂东岩体和上堡岩体(黑云母花岗闪长岩)锆石U-Pb年龄分别为444±2 Ma、442±2 Ma;中生代淋洋岩体(二长花岗岩)和鹅形岩体(正长花岗岩)锆石U-Pb年龄分别为230±3 Ma、157±1 Ma.诸广山岩体(北体)是由晚奥陶世-早志留世、晚三叠世、晚侏罗世岩体组成的复式岩体.结合南体年代与岩石学资料,认为诸广山复式岩体的侵位可划分为晚奥陶世-早志留世、中-晚三叠世、晚侏罗世三个期次,相应的岩石组合大致由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二长花岗岩→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演变,与显生宙南岭地区地壳物质成熟度逐渐增高的总趋势一致,这可能为晚中生代该区发生钨锡铍铌钽铀等战略性矿产大规模、集群式成矿奠定了物质基础.汤湖岩体和寨前岩体中存在的新元古代继承锆石和捕获锆石暗示本区早古生代岩体形成过程中可能有新元古代物质的参与.  相似文献   

6.
皖南地区青阳-九华山复式岩体的成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范羽  周涛发  张达玉  袁峰  范裕  任志 《岩石学报》2016,32(2):419-438
复式岩体是指不同时代花岗岩类侵入体在空间上的共生。对复式岩体的研究,有助于了解不同时代花岗岩类的形成和分布与构造演化的关系,从而阐明花岗岩浆侵入、定位的机制。皖南地区广泛发育燕山期复式岩体,本文对该区最大和最具代表性的青阳-九华山复式岩体的地质概况、成岩年代和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研究,探讨复式岩体的成因和侵位机制。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该复式岩体从早到晚四个阶段岩浆岩年龄分别为第一阶段花岗闪长岩143.3±1.0Ma,第二阶段二长花岗岩137.6±1.5Ma,第三阶段钾长花岗岩131.3±1.2Ma,第四阶段花岗斑岩132.0±2.0Ma。所有岩石均属于高钾钙碱性、准铝质-弱过铝质系列,从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钾长花岗岩-花岗斑岩显示出由钙碱性向碱性过渡的特征,并具有向富K、Si和贫Ca、Mg、Fe演化的趋势。该复式岩体源自同一个初始岩浆房,不同阶段岩浆沿相同的通道先后上升侵位至相邻空间叠加形成复式岩体的格局,这也是本区此类复式岩体的形成机制。早期形成的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主要源自下地壳岩石的部分熔融,而晚期岩浆房中加入了较早期更多的底侵幔源岩浆,并与之完全混合,在上升侵位过程中经历了更强的分离结晶和地壳同化混染作用,形成钾长花岗岩-花岗斑岩。早期的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形成与晚侏罗世古太平洋板块的俯冲作用密切相关,晚期钾长花岗岩-花岗斑岩形成于陆内拉张环境,反映出研究区从与太平洋板块俯冲有关的挤压环境向陆内岩石圈伸展环境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漳浦复式岩体是一个主要由辉石闪长岩、石英(二长)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及晶洞碱长花岗岩组成的大型中生代复式岩体。通过详细的室内外调查研究,根据侵入体之间及其与围岩的接触关系、岩石的矿物成分及岩石化学、结构构造、地球化学等特征,以成分演化单元为基本单位,漳浦复式岩体可划分出早侏罗世—晚白垩世共16个基本单元,归并为古美山、漳浦、漳洲3个超单元及4个独立单元。R1R2图解及巴尔巴林岩浆构造分类,漳浦复式岩体中各超单元(单元)侵入岩分别形成于不同的构造环境。据岩浆演化及其与区域构造演化的关系,该复式岩体是早侏罗世、晚侏罗世、晚侏罗世晚期—早白垩世、早白垩世及晚白垩世等5个构造—岩浆活动旋回岩浆活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区域地质调查工作,近年来科研成果基础上,对诸广山地区的复式岩体产出地质条件、相互穿插关系、同位素年龄资料等,进行了系统的查证与核实,将该区复式花岗岩体划分为加里东、海西、印支、燕山四期,9个侵入阶段,11个岩浆岩单位。  相似文献   

9.
姜平 《福建地质》2005,24(1):25-32
在平潭—东山构造带南段深变质的东亚带和浅变质的西亚带的过渡带.出露一套变质变形特征极其复杂的动力变质岩系。其主体是一个由早侏罗世、晚侏罗世及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等组成的坑北复式岩体。该岩体可划分6个基本单元,并与区域上同时代侵入岩的谱系单位划分进行对比,归并为东山序列、古美山、漳浦超单元。该区发育三期韧-(脆)性变形及动力变质作用。据R1-R2图解及巴尔巴林岩浆构造分类.坑北复式岩体中各超单元(单元)侵入岩分别形成于不同的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0.
南岭龙源坝复式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龙源坝复式岩体是南岭花岗岩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曾被作为其东侧燕山期陂头岩体的组成部分。最新研究表明,岩体的主体形成于印支期,在时代和成因上明显不同于陂头岩体。该印支期花岗岩与燕山期花岗岩和燕山期正长岩在主要氧化物成分上存在显著差别,暗示它们可能不存在结晶分异的演化关系。在微量元素特征上,印支期花岗岩稀土元素总量较高,富集轻稀土元素;燕山期花岗岩的稀土元素含量低,亏损中稀土,Th/U、Nb/Ta和Zr/Hf比值小,分馏明显,暗示岩浆作用过程中流体作用比较强烈;燕山期正长岩以富集高场强元素和稀土元素为特征,类似于A型花岗岩。锶、钕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龙源坝复式岩体属于壳源S型花岗岩,起源于早元古代壳-幔分异产生的地壳。  相似文献   

11.
通过岩相学研究和LA-ICP-MS锆石U-Pb测年,对红山子岩体的主要侵入期次和侵入岩形成时代进行了厘定,明确了红山子岩体为复式岩体并探讨了其地质意义。岩相学研究表明,红山子复式岩体由粗粒碱长花岗岩、斑状黑云母花岗岩、细粒黑云母碱长花岗岩和花岗斑岩等组成; 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粗粒碱长花岗岩的年龄为153. 6±1. 2 Ma,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年龄为151. 4±1. 1 Ma,与周边火山盆地赋矿火山岩的年龄一致,属晚侏罗世早期;细粒黑云母碱长花岗岩的年龄为131. 5±1. 8 Ma,花岗斑岩年龄为133. 3±1. 4 Ma,与侵入红山子盆地的花岗斑岩的年龄一致,属早白垩世早期。因此,红山子岩体是由燕山期2个相隔20 Ma的不同期次侵入体组成的复式岩体。研究表明,红山子铀矿床赋存在早白垩世早期花岗斑岩与晚侏罗世火山岩的内、外接触带中,暗示复式岩体早白垩世早期细粒黑云母花岗岩、花岗斑岩与晚侏罗世粗粒碱长花岗岩、斑状黑云母花岗岩的内、外接触带是有利的找矿部位,并得到了铀矿勘查实践的初步证实。  相似文献   

12.
漳州复式岩体按成分和结构的演化特点,可划分为7个单元,并归并为漳州序列和新村序列;按其岩石学、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特点、漳州序列为I型花岗岩,形成于早白垩世压性构造环境,而新村序列为A型花岗岩,形成于晚白垩世张性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3.
福州复式岩体的组成及其演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关郭泉 《岩石学报》1991,7(2):81-88
本文用岩石学、岩石化学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诸方面资料,论证了福州复式岩体具有由M型→I型→s型→A型的演化规律。晚阶段的魁岐岩体和笔架山岩体是在岩浆分异演化晚期与幔源岩浆混合作用的产物,而非典型的或单一的幔源岩浆所形成的A型花岗岩。  相似文献   

14.
石建基 《福建地质》2011,30(4):327-334
漳浦复式岩体位于长乐一南澳断裂带南段,是一个大型的燕山期复式岩体。前人将该复式岩体划分为早侏罗世、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期、早白垩世晚期、晚白垩世等5期侵入岩。其中,早侏罗世、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期侵入岩都具有韧性变形、变质的特征,而早白垩世晚期、晚白垩世侵人岩则未发生韧性变形、变质作用。通过对变质侵入岩锆石微区(LA—...  相似文献   

15.
赣东北灵山复式岩体是多期次的环状岩基,它们在空间分布、岩石学、岩石化学、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等方面均存在差异和规律性变化,其成因类型属A型花岗岩。NbTa,WSn,PbZn矿是其重要的矿化形式。  相似文献   

16.
张元朔  闫峻  高冉  李全忠  刘晓强 《地质学报》2015,89(Z1):350-350
<正>皖南地区广泛发育燕山期岩浆岩,青阳–九华山复式岩体是其中之一,岩石类型包括青阳岩体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和九华山岩体钾长花岗岩。青阳岩体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的SiO_2含量变化范围为66%~68%,MgO含量较低(0.6%~2.2%),  相似文献   

17.
会昌地区位于南岭北部,该区出露有富城岩体和珠兰埠岩体,其中后者的研究程度低且时代与成因方面存在较多争议。珠兰埠复式岩体包括主体粗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补体细粒二长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两者分别形成于印支期(228 Ma)和燕山晚期(135~133 Ma),而富城复式岩体的主体和补体花岗岩均形成于印支期。对珠兰埠主体与补体花岗岩开展主量元素与微量元素分析,结果显示两者均富Si、Al、K,低Ca、Mg,属弱过铝-强过铝质,富集Rb、Th、U而亏损Sr、Ba、P、Ti、Eu等元素,∑REE(平均值165×10-6)和Zr+Nb+Ce+Y含量较低(350×10-6),表明两者均为S型花岗岩。全岩Sr-Nd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珠兰埠主体粗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87Sr/86Sr)i值大于补体细粒二长花岗岩(分别为0.715 6~0.726 0和0.710 5~0.716 4),但εNd(t)值基本一致(-10.0~-7.0),锆石原位Hf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两者εHf(t)值分别为-12.9~-7.7和-15.1~-10.5,tCDM分别为2.0~1.7 Ga和2.1~1.8 Ga。元素和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珠兰埠复式岩体可能源自古元古代的混合源区(变泥质岩为主,夹少量变质杂砂岩)部分熔融而成,印支期珠兰埠主体粗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富城复式岩体均形成于古亚洲-特提斯构造域挤压构造背景,而燕山晚期珠兰埠补体细粒二长花岗岩则形成于古太平洋构造域的板内拉张环境。  相似文献   

18.
《福建地质》2021,40(3)
惠安张坂复式岩体位于平潭—东山构造带中段,从早期到晚期,岩性依次由灰色中粒花岗闪长岩→灰白-浅肉红色中粒二长花岗岩→浅肉红色中细粒正长花岗岩→浅肉红色细粒正长花岗岩→浅肉红色含晶洞中细粒碱长花岗岩五种岩石类型组成。采用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取得中粒花岗闪长岩锆石U-Pb年龄为(91.3±3.0)Ma,中粒二长花岗岩锆石U-Pb年龄为(86.1±4.1)Ma,中细粒正长花岗岩锆石U-Pb年龄为(89.0±6.3)Ma,显示了惠安张坂复式岩体形成时代为晚白垩世。惠安张坂复式岩体为I型向A型过渡的高钾钙碱性花岗岩,其中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为I型花岗岩,正长花岗岩和碱长花岗岩为A型花岗岩特征,表现为由I型花岗岩向A型花岗岩演化的特征。惠安张坂复式岩体形成于后造山阶段早期挤压向后期伸展拉张过渡的环境。  相似文献   

19.
青阳—九华山复式岩体是安徽南部地区出露面积最大、最具代表性的复式岩体,该复式岩体的岩浆源区、演化过程和成矿联系等问题仍需要进一步查明。在前期对青阳—九华山复式岩体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开展了锆石微量元素与Hf同位素分析与研究。结果显示,青阳—九华山复式岩体4个阶段从早到晚(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细粒花岗斑岩),晚期(第三、第四阶段)比早期(第一、第二阶段)岩浆岩的锆石εHf(t)值呈显著增高趋势,岩浆形成温度升高(705.3℃ 715.9℃ 827.1℃ 805.5℃),氧逸度降低(93.8 149.170.1 69.9)。进一步分析认为,青阳—九华山复式岩体源于同一具有壳幔混源的岩浆源区,随着时间的演化,岩浆房中幔源组分比例逐渐增高,幔源物质的加入,不仅提高了晚期岩浆形成温度,一定程度改变了源区组成。青阳—九华山复式岩体4个阶段花岗岩均经历了榍石、角闪石、金红石、斜长石等矿物的分离结晶,晚期(第三、第四阶段)花岗岩相比早期(第一、第二阶段)花岗岩具有更高的分异程度。青阳—九华山复式岩体中第一、第二阶段花岗岩具有较好的W—多金属矿床成矿潜力。  相似文献   

20.
赣,湘南与成矿有关的复式小岩体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赫英 《矿产与地质》1991,5(1):17-23
从华南复式岩体的基本特征,结合岩石、矿物及地球化学的研究,认为复式岩体的组成主要有三;①似斑状中粒黑云母花岗岩.它是岩浆作用的产物;②细粒花岗岩,它是残余岩浆渗浸与注浸作用的产物;③中粒花岗岩.它是粒间流体渗浸交代作用的产物.同时还计论了岩体与成矿的关系.认为成矿与岩浆后期粒间含矿流体的渗浸成矿作用有关.而这一过程的强度和成矿元素组合类型,主要决定于岩体所处的地质环境及成矿时的封闭开放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