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陆良彩色沙林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宇  杨世瑜 《云南地质》2006,25(2):193-198
陆良彩色沙林的形成,经历了三大阶段:产生彩色沙林的湖成三角洲相半成岩地层的沉积成岩;在地壳上升和湖浪、河流侵蚀作用下形成湖积一侵蚀台地;流水沿台地地层中的构造裂隙侵蚀形成交错分布的深陡冲沟,冲沟将台地地层割裂。最终才成生多姿多彩的彩色沙林。  相似文献   

2.
吴志亮  梁永宁 《云南地质》2003,22(4):443-449
介绍陆良盆地及其周缘地质特征,论述地质演化史上的牛头山古岛与牛头山的差别,认为彩色沙林的彩沙物源为近源、多源性。  相似文献   

3.
云南省第三系十分发育,植物化石丰富,这就使得用植硅石研究第三纪地层成为可能;另外植硅石能在一些哑地层或缺少生物标志的黄土或沙滩中大量保存下来;而且植硅石记录与孢粉记录相比,代表了更小范围的植被特点,对于恢复彩色沙林古气候、古环境的变迁更具指导意义。本研究的所有植硅石样品皆采自云南陆良彩色沙林内。彩色沙林位于云南高原东部,陆良断陷盆地的南端,成景岩石属于上第三系下新统茨营组。岩性为粗-细粒砂,局部有薄层泥。茨营组分上下两段呈不整合覆盖在元古界牛头山组长石石英砂岩之上。采样剖面91.7m,共采集植硅石样品18个,各取样约30g。样品处理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表层系统开放研究实验室完成,方法参  相似文献   

4.
本文描述了哈拉毛都松花江两岸的地质地貌景观。松花江北岸直型谷坡,坡陡,高差近100 m,绵延数十公里,是典型的断层崖;南岸破碎的地形、阶梯状谷坡、冲沟、冲沟中的丹霞地形正在发生发展的地裂缝、断层和滑坡,这一切与松花江南岸不断隆起和松花江断裂继承性新构造运动有直接联系。  相似文献   

5.
近三年,《江苏地质》环境地质栏报导文章26篇,其内容辐射环境地质领域的各个方面,包括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条件研究、地热与地震、数字模型应用,旅游景观地质以及工程地质图编制方法等。岩溶水分布特征开发利用,断裂及其富水性初探,这类文章以区域水文地质成果资料为素材,颇有参考价值,但这类文章引用资料较老,新颖性不足。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古冲沟与建筑工程地质的关系,这类文章不仅工程活动类别单一且揭示环境地质问题也较直接,很有实践总结之效。  相似文献   

6.
山东省地质公园的主要地质遗迹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地质遗迹是近30亿年来地质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地质现象,是重要自然遗产。地质遗迹为探索地球演化进程和方向提供了重要的证据。山东地质公园主要地质遗迹包括地质剖面、地质构造、古生物、矿物与矿床、地貌景观、水体景观、环境地质遗迹景观等七大类。本文叙述了各类地质遗迹的形成时代及分布特征,对各地质公园的主要特征及地层、侵入岩中的主要地质遗迹进行了总结,对地质公园形成演化历史作了介绍,为地质旅游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7.
对火星陨击坑壁上发育的冲沟进行研究,分析其成因和控制因素并进而探讨火星表面附近发生的地质过程,是当今火星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采用分形理论对火星南半球中纬度9个陨击坑壁内不同方位发育的冲沟沟头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沟头的分维值与冲沟发育程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冲沟沟头的分维值大小分布与冲沟的方位关系密切,面向极地的冲沟分维值较大,面向赤道的冲沟分维值较小。陨击坑内不同方位冲沟所处位置的局部气候因素差异控制了水量的大小,从而造成陨击坑内不同方位冲沟发育程度和分维值大小的差异。研究结果为强调火星气候因素控制了冲沟形成的地表冰雪积累/融化成因模式提供了佐证。  相似文献   

8.
位于广南南部海滨的下川岛风景俊秀,同时拥有丰富的地学资源。岛内地质体混合岩和混合花岗岩千姿百态、似豆、似肠,相互交替,形成了独特的地质景观,保存和记录了数亿年的地球演化过程;湿热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朝夕涨落的海浪和数亿年之久的混合花岗岩,共同构成了下川岛独特的海岸带风光。这些独特的地学资源不但是难得的科普科研基地,也为岛上旅游开发添光增色。  相似文献   

9.
奉节白衣庵老苍屋新滑坡成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均锋  丁桦  白金泽 《岩土力学》2004,25(11):1841-1844
通过对奉节白衣庵古滑坡体上发生在老苍屋附近的新滑坡的现场调查、地质钻孔勘探以及降雨坡面产流的调查情况,结合对滑坡边界的演化、渗入坡体水的软化作用等因素的分析,阐明了该滑坡发生的主要原因是降雨产流汇聚形成冲沟,而冲沟对坡体坡角的不断下切使其逐渐丧失了支撑。此外,降雨坡面的入渗增加了上覆荷载以及土石介质遇水软化的效应,也是滑坡发生的原因之一。滑坡前缘的冲沟坡降急剧下切也为滑动的持续提供了客观的地质条件。最后,对滑后坡体的治理方案进行出了初步地探讨。  相似文献   

10.
强笑笑 《地质与勘探》2021,57(3):640-646
为了推广地质景观素描在地质公园的应用,提升地学旅游品味与质量,本文以素描为例,对地质景观的艺术展示技术进行了探讨,介绍了地质景观素描的特点及其与传统地质素描的区别。按照所绘制景观形态的不同对地质景观素描进行了分类,系统阐述了地质景观素描的绘制原理和方法,并以敦煌雅丹地貌为例展示了地质景观素描的具体绘图步骤与技巧。地质景观素描是对具有观赏价值和科学价值的地质遗迹景观的绘制,既注重表达地质景观深层的科学内涵,又注重艺术性与生动性。此外,本文就地质景观素描在地质公园中的应用也进行了讨论,主要包括地质公园推广宣传、地质公园解说牌、地质公园纪念品、地质公园网站以及地学科普,并针对这些应用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罗布泊地区第四纪岩石地层、磁性地层和气候地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布泊地区的AK1孔,是目前为止该区唯一的、最深的钻孔,深465.55m。依据AK1孔的岩性特征、热释光年龄、古地磁极性倒转、磁化率变化和Fe2O3含量的研究,将该地区第四纪地层划分如下:全新世为灰色—浅灰绿色色系,与晚更新世的界线划在深8.80m处,年龄值为11.5kaBP;晚更新世为杂色色系,与中更新世的界线在牙买加反向极性亚带的底界面上,深66.25m,年龄值为0.20MaBP;中更新世为褐黄色—土黄色色系,与早更新世的界线划在布容正向极性带—松山反向极性带的界面上,深235.00m,年龄值为0.73MaBP;早更新世为灰色色系,与上新世的界线在松山反向极性带—高斯正向极性带的界面上,357.50m深,年龄值为2.48MaBP;上新世为土黄色与灰色交替色系,顶部为厚8.78m的土黄色粘土层,与下更新世底部厚25.27m的灰色粗砂和含砾粗砂层相接,界限清晰。本区第四纪岩石地层、磁性地层和气候地层的底界,完全一致。因此,它是一条具有全球等时性的界线,可用以与世界其他地区的第四纪地层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12.
Improper cultivation practices are seriously degrading native forest ecosystems in northern Iran. Hence, the objectives of this study are to compare selected soil properties, runoff amount, erosion and also introducing equations to predict the runoff and soil erosion in three types of land use (forest, garden and cultivated). A simple portable rainfall simulator has been set in 90 random points to create experimental rainfall. Result showed that changes in natural forest led to a significant clay, organic carbon of soil, total N and antecedent soil moisture decrease and sand, pH and bulk density increasing. The rainfall runoff experiments indicate that runoff content of the natural forest soils was 35 % and respectively 38.45 % higher than the garden and cultivated land soils .This result could be related to the higher antecedent soil moisture in natural forest compared with the other land uses. According to the obtained results, garden soil erosion and cultivated land was 1.351 and respectively 1.587 times higher than the forest. The correlation matrix revealed that runoff content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antecedent soil moisture, bulk density and silt, and negatively with soil organic carbon, total N and sand. Also, soil organic carbon, total N, clay and sand showed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soil erosion, while there i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erosion and silt, bulk density, pH and antecedent soil moisture. The results of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showed that runoff in forest, garden and cultivated land can be predicted with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0.637, 0.547 and 0.624, respectively.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of 0.798, 0.628 and 0.560 in equations indicate their moderate potential in simulating soil erosion.  相似文献   

13.
大兴安岭北部富克山地区勘查地球化学工作方法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兴安岭北部为典型的森林沼泽景观区,勘查地球化学找矿方法在该区找矿工作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一特定的景观内大区自然环境相同,而局部地质、地貌条件、植被发育程度、风化程度等各有差异,必将影响工作方法的选择及其应用效果.通过富克山地区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及后期查证的工作,以生产与试验相结合,对水系沉积物测量及后期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方法进行了探索研究,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认为富克山地区应属中低山森林沼泽亚景观区,水系沉积物测量采样介质可以采用细砂、粉砂、岩屑,野外样品初加工方法为水筛,野外样品初加工粒级为-10~+60目.二级查证1/万土壤地球化学(剖面)测量,采样层位为B层,介质以褐黄色、土黄色土壤为主,初加工粒级为-40目,初加工方法为干燥后过筛.  相似文献   

14.
地域分异是地球表层大小不等、内部具有一定相似性地段之间的相互分化以及由此产生的差异。为了研究不同区位土壤侵蚀问题,从土壤生态景观及系统论出发,运用地质学、地理学、景观生态学、环境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研究湖北省土壤侵蚀景观空间格局及其驱动因子,使土壤侵蚀问题研究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湖北省土壤侵蚀景观具有南北分带、东西分区,为一不对称的断块一环组合,土壤流呈现向长江、江汉盆地中心轴带辐聚、单流向特点。景观空间异质性形成的首要驱动因子是大地构造背景,以房县一襄樊一广济断裂带为界,南北两侧地壳物质组成和构造发展史存在较明显的差异,现代气候带、降雨量、温热程度及土地利用等差异,造成了湖北省区域土壤地理、土壤生态的分异,形成湖北省土壤生态带、区具有南北分带,东西分区的宏观格局;其次大兴安岭一武陵山深部构造陡变带两侧新构造运动强度差异、大别造山带构造强烈隆升,导致土壤侵蚀强度的西强东弱、南北强中间弱的态势;成土母岩差异性决定了土壤可蚀性的多变;空间上“土壤侵蚀内城区”分布在湖北省的周边地区,经济贫困、管理落后,这一地区的经济水平与水土流失间形成“自反馈作用”,这一现象在我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中应该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5.
土林地貌是指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由半松散-半固结的碎屑沉积物经过流水剥蚀、堆积形成的林柱状、墙状及沟谷等一系列地貌的统称。以往对土林的研究不够系统和全面, 甚至将其归为黄土地貌。本文通过统计土林地貌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分布, 分析研究了土林地貌的分布规律、物质组成和形成原因, 认为土林地貌具有自身独特的形成规律和形态特征。土林地貌从物质组成和形态上属于沉积岩地貌; 从成因上划分应属于剥蚀地貌中的流水剥蚀地貌, 并伴随有流水堆积地貌的特征, 其中剥蚀地貌进一步划分为沟谷地貌、林柱地貌和潜蚀地貌。  相似文献   

16.
青藏高原晚新生代磁性地层研究   总被引:31,自引:5,他引:26  
本文较详细的论述了青藏高原晚新生代晚期的20多个地层剖面或钻孔的磁性地层极性期,得出了一批地层年代数据。如昆仑山口羌塘组为3.1MaBP-0.65MaBP,在该组中发现的三趾马化石为2.08MaBP,定日县贡巴组为2.3MaBP-1.9MaBP;札达盆地札达组和香孜组为6.15MaBP-3.4MaBP,3.4MaBP-1.25MaBP;理塘甲洼组为1.24MaBP-0.43MaBP,还得出吉隆三跖  相似文献   

17.
沙漠—绿洲过渡带近地表风沙过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绿洲和沙漠景观格局的双重影响,沙漠—绿洲过渡带是一个对外界条件变化极为敏感的生态环境脆弱带。沙漠—绿洲过渡带近地表风沙过程及其动态演变直接影响绿洲的稳定和有序发展,在空间上制约沙漠的进退或绿洲的变迁。从沙漠—绿洲过渡带局地小气候、沙尘暴、风沙环境、土壤风蚀、风沙输移和绿洲防护体系建设等几个方面比较全面地综述了近数十年来沙漠—绿洲过渡带近地表风沙过程研究进展,并基于当前沙漠—绿洲过渡带生态环境建设与地方需要等面临的实际问题,分析了该领域今后的研究重点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瓦拉亚窟”洞穴系统地处怒江峡谷,岩溶发育动力条件优越,在滇西北及青藏高原南延区域约4 km2的狭小范围发育了垂向分布超过五、六百米,洞系总长达27 km以上,洞体巨大,岩溶发育演化地史形迹丰富,是滇西北及青藏高原南延区域规模巨大的迷宫式溶洞系统。具有空间上分层、分支及形变复杂多样,溶蚀、沉淀、侵蚀、搬运、沉积形态和物质丰富多彩的景源特征,对“三江并流”区喜山运动以来的地质演化、岩溶作用与水文地质研究等皆有重要的价值。笔者根据前人探洞考察资料,结合新的区域地质、环境地质和旅游地质调查等资料,以及现状考察了解获得的信息,以地质学、自然资源学和美学理论为指导,对“瓦拉亚窟”洞穴系统的形成条件、结构体系和景观、形成及演化历史进行了系统的分析论述,评价了地质旅游资源价值,提出了合理开发和有效保护的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