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地质学   13篇
自然地理   1篇
  2015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宁晋泊地区全新世温暖期以来气候与环境变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宁晋泊沉积物的环境指标高分辨率分析,揭示了作新世温暖期以来气候变化规律和湖泊演化过程。全新世温暖期早期,气候温暖,降水丰沛,环境稳定,湖泊水草茂美;其中在5500-6000aBP有一个短暂的降温过程;温暖期晚期,气候波动明显。全新世晚期,气候呈规律性波动,与华北地区文史资料一致,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新疆罗布泊地区地层剖面中的介形类分布及其组合特征的分析,在剖面中发现有14属31种介形类化石,划分出两个化石组合层段。第一层段以Limnocythere sanciti-patricii为组合特征,代表沉积环境为湖相,根据14C年龄,此层段的沉积年龄在20 870~14 770 a BP。第二层段以Cyprideis littoralis和Darwinula stevensoni为组合特征,代表咸水-半咸水湖相沉积环境,根据14C测年,地层沉积年龄约30 000 a BP。  相似文献   
3.
对渤海莱州湾南岸央子镇YZ1钻孔取微体古生物样品18个,通过分析鉴定和地层对比,以及对微体古生物化石进行属种、丰度和分异度分析,共划分出4个化石组合层段。根据化石组合特征分析认为:第Ⅰ、第Ⅱ微体化石组合为全新世海侵的产物。第Ⅰ组合代表了海进序列,沉积环境为潮上带—潮间带;第Ⅱ组合为海退序列,沉积环境为潮间带—潮下带。第Ⅲ、第Ⅳ组合分别是晚更新世2次海侵的产物。第Ⅲ组合为晚更新世末期海侵的产物,海侵规模较大,沉积环境为滨海潮坪—潮间带;第Ⅳ组合海侵规模较小,陆相因素增大,沉积环境为河口—滨岸带或者为海陆交互相。  相似文献   
4.
全球环境的突然变化,可能引起全球性生物多样性跃升、全球性生物群体绝灭及生物群全球性迁移。为了阐明生物群的全球性迁移,我们应用了气候带中心种群及气候带边界种群的新概念。在第四纪初期,全球开始变冷,北半球寒冷气候带的生物群向南扩张,温带、亚热带乃至热带的生物群向南退缩,在这呈带状的整体的扩张和退缩过程中,气候带的边界种群总是比气候带的中心种群先期到达同一地区。就同一地区而言,边界种群的迁入,代表该区气候开始变冷,而中心种群的到达,则表示该区气候已进入最冷期,所以我们建议以气候带边界种群首次移入该区的时限,作为该区第四纪的开始。依据这一原理,我们把北温带北部的边界种Elphidiumcrispum/ma-cellumSpeciesGroup在希腊雅典东Rafina沿岸地区首次出现,作为该区第四纪的开始。  相似文献   
5.
黄河源区距今13万年来古气候演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综合分析黄河源区-青海玛多地区斗格涌盆地钻孔剖面的孢粉及易溶盐等气候代用指标,揭示了该区130ka B P以来的古气候演变规律。即:130.0-110.0ka B P寒冷干旱;110.0-82.0ka B P寒温较湿;82.0-10.4ka B P寒冷干旱;10.4ka B P至现代(即全新世)温湿冷干交替。全新世古气候又可划分为3期:早全新世升温期(10.4-7.5ka B P)(Anathermal);中全新世大暖期(7.5-3.5ka B P)(Megathermal);晚全新世降温期(3.5ka B P至今)(Katathermal)。本区古气候总的规律是:冷期长且比全球其它地方提前,暖期短且开始时期滞后。全新世以来气候波动具有千年尺度的振荡规律,晚全新世至今,气温有逐渐降低,湿度逐渐变干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罗布泊地区第四纪岩石地层、磁性地层和气候地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布泊地区的AK1孔,是目前为止该区唯一的、最深的钻孔,深465.55m。依据AK1孔的岩性特征、热释光年龄、古地磁极性倒转、磁化率变化和Fe2O3含量的研究,将该地区第四纪地层划分如下:全新世为灰色—浅灰绿色色系,与晚更新世的界线划在深8.80m处,年龄值为11.5kaBP;晚更新世为杂色色系,与中更新世的界线在牙买加反向极性亚带的底界面上,深66.25m,年龄值为0.20MaBP;中更新世为褐黄色—土黄色色系,与早更新世的界线划在布容正向极性带—松山反向极性带的界面上,深235.00m,年龄值为0.73MaBP;早更新世为灰色色系,与上新世的界线在松山反向极性带—高斯正向极性带的界面上,357.50m深,年龄值为2.48MaBP;上新世为土黄色与灰色交替色系,顶部为厚8.78m的土黄色粘土层,与下更新世底部厚25.27m的灰色粗砂和含砾粗砂层相接,界限清晰。本区第四纪岩石地层、磁性地层和气候地层的底界,完全一致。因此,它是一条具有全球等时性的界线,可用以与世界其他地区的第四纪地层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7.
渤海湾滨海平原全新统层型剖面地层划分与建组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天津市宁河县俵口乡兴坨全新统层型剖面的地层划分与建组,是在近年来1:5万淮淀乡幅(J50E005015)区域地质调查的基础上,经过地质调查,岩性描述,孢粉、软体、微体古生物和重矿物鉴定,^14C,OSL年,古地磁测量、化学分析和粒度分析等系统研究建立起来的。本文从气候、构造、地理等古环境角度对岩石地层、磁性地层、气候地层、生物地层、年代地层、事件地层、化学地层和矿物地层等进行多重地层划分与对比。建组的三分层次明显,符合全国地层委员会有关层型剖面和建组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8.
9.
渤海湾西岸滨海平原晚第四纪以来的沉积间断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渤海湾西岸滨海平原1:50000区域地质调查发现晚第四纪地层多次出现沉积间断。深入的岩石与生物地层、年代地层、磁性地层和气候地层等多重地层学研究及与深海氧同位素曲线的对比表明,这些间断均与寒冷气候有关。氧同位素曲线证实,全球相对寒冷气候时期几乎占过去180万年时间的一半,这为本区的寒冷导致间断的推断提供了依据。这些间断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即通常为人们熟知的具明显侵蚀面的间断;另一类为极缓慢的沉积(即在空间上占有一定的厚度,并非象第一类那样仅占一个侵蚀面)的层段。作为地层划分重要组成因素,对间断的重视与深入研究,在重建第四纪地质环境演变历史和地层划分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依据河北衡水南张庄600 m深HS1钻孔中529块岩心样品的孢粉分析,结合古地磁、光释光测试建立的年代地层格架,初步建立了河北平原中部衡水地区3.50 Ma BP以来孢粉组合的更迭序列。在3.50~2.58 Ma BP期间,研究区沉积环境稳定,主要是极浅水泛滥平原与浅湖相沉积,孢粉不丰富,孢粉组合结构简单,反映降水、气温等变化幅度小,气候由温暖湿润逐渐过渡到冷干;2.58~0.78 Ma BP期间,植被出现频繁波动,我国东部古季风气候格局已经基本形成,表现出气候频繁变化的不稳定性,具有早期温和偏干、中期温暖湿润、晚期温凉偏干的气候演化特征;780~15 ka BP期间,孢粉带组成成分较为丰富且复杂,在不同时期乔木植物与草本-灌木植物互为消长、相互更迭,反映气候变化幅度大、频率高的特点;15 ka BP至今,气候总体表现为干,其波动频率较快,植被属森林和草原兼而有之的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