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湘东南瑶岗仙岩体岩石化学特征、成因与构造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湘东南燕山早期瑶岗仙岩体主要由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组成。岩石SiO2和K20平均含量分别为75.83%和4.78%,Na2O+K2O平均8.02%,K2O/Na2O比值平均为1.53,Al2O3平均为12.98%。总体属弱过铝质钙碱性花岗岩类。εNd(t)值为-11.13~-9.13;t20M为1.70~1.86Ga,与湘桂内陆带花岗岩的背景值(1.8~2.4Ga)和区域基底的时代(1.7~2.7Ga)相吻合。上述特征表明,瑶岗仙岩体岩浆来源为中地壳结晶基底,属典型S型花岗岩。氧化物构造环境判别图解及区域构造演化背景反映瑶岗仙岩体形成于后造山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2.
昆仑山中段耸石山地区发育晚古生代花岗岩,由石英闪长岩、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等4类岩石组成。岩石低硅、低钾、贫碱、富钠,SiO2和K2O含量分别为56.42%-73.70%和1.70%-3.56%。Na2O+K2O平均6.13%,Na2O平均3.49%,K2O/Na2O比值0.51-0.99;富铝,Al2O3平均为14.90%。总体属镁质、准铝质-弱过铝质钙性-钙碱性花岗岩。Ba、U、Nb、Ta、Sr、P、Ti等表现为较明显但并不强烈的相对亏损,Rb、Th、K、La、Nd、(Zr+Hf+Sm)、(Y+Yb)等则相对富集。∑REE平均105μg/g;轻稀土富集,(La/Yb)N值平均13.91;Eu弱亏损或无亏损,6Eu值平均0.85。石英闪长岩在主要氧化物Harker图解中显著偏离演化线,且6Eu值最低;二长花岗岩6Eu值最高;岩石在C/MF—A/MF图解中落入不同区域;多种同分母的氧化物比值相关图中未一致显示线性相关,也未构成双曲线趋势;在La/Sm-La图解中4类花岗岩未构成分异演化趋势:花岗岩中发育岩浆混合成因镁铁质微粒包体等,说明花岗岩源岩和岩浆具多源性,岩浆形成过程中具岩浆混合作用。微量元素蛛网图特征,氧化物与微量元素构造环境判别图解以及区域构造格局等,表明花岗岩形成于岛弧环境。  相似文献   

3.
南澜沧江结合带云县花岗岩体的岩石类型主要为黑云二长花岗岩,SiO2平均为68.57%,K2O/Na2O平均为1.67,相对富钾,岩石属高钾钙碱性系列。其岩石酸、碱度低于同类岩石平均值;而镁铁组分高于平均值,显示岩石偏中性,与同碰撞构造环境形成的花岗岩特征类似。Al2O3平均为13.66%,含量较高,ACNK平均为1.1,呈铝过饱和。CIPW计算结果,都出现标准矿物刚玉分子(〉1%)。岩石总体上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稀土元素总量(EREE)高,平均240.75×10^-6。岩体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亏损,(La/Yb)。为8.88-9.41,分异不是很大;Eu为中等负异常,δEu为0.52-0.57,经多种相关图解判别,岩石属S型花岗岩。其构造环境相当于大陆碰撞花岗岩类(CCG)。锆石颗粒U-Pb测年结果显示,源岩的形成年龄最晚是晋-7期(〉778Ma),岩体主体形成于华力西晚期一印支期。0206024-5k号锆石是岩浆成因锆石,该样品的206^Ph/238^U和207^Pb/235^U两个年龄(49Ma和61Ma)反映在云县岩体中可能存在喜山期岩浆活动。  相似文献   

4.
杭州泗岭铝质A型花岗岩的发现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初步研究表明,以往被认为是典型的S型花岗岩或改造-重熔型花岗岩的泗岭岩体应为铝质A型花岗岩。该岩体高硅、碱、钾而明显贫钙、镁;高(K2O Na2O)/CaO值(平均16.79)和AKI指数(平均0.92);FeO*/MgO比值大(平均13.95),高于M型、S型和I型花岗岩,而与世界A型花岗岩平均值(13.4)相近;岩石为弱碱性、准铝-弱过铝质,富含稀土元素、HFSE元素,高Rb、F和Nb,反映其具A型花岗岩的成分特征。泗岭岩体氧同位素δ18O为 8‰~ 9‰,反映岩浆主要起源于下地壳。该岩体侵位于拉张的构造环境,是晚白垩世早期一次重要的构造-岩浆热事件,同时也反映了区域性孝丰—三门湾大断裂与学川—湖州大断裂在晚白垩世早期处于拉伸阶段。  相似文献   

5.
四川乡城-稻城地区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背景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四川乡城-稻城地区发育4套花岗岩体:包括石英闪长玢岩、花岗细晶岩、二长花岗(细晶)岩和花岗闪长岩,形成时代为印支期到燕山晚期。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研究表明:w(SiO2)=57.82%~81.66%,σ=0.06~2.45,w(K2O+Na2O)=1.38%~7.76%,AR=1.26~2.93,属于亚碱性岩体;EREE含量较低,轻稀土相对富集,δEu=0.09~1.28,(La/Yb)N=1.88~11.96,总体表现为右倾型。各套花岗岩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差异明显,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贫化高场强元素,Rb/Sr=0.04~6.18。根据花岗岩的R1-R2,Rb—Yb+Ta,Ta—Yb构造判别图解和区域构造演化史研究,认为二长花岗岩形成于板内构造环境,花岗细晶岩、闪长玢岩和花岗闪长岩形成于岛弧构造环境,其形成与义敦岛弧带碰撞造山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6.
华阳岩体位于南秦岭中部地区,岩体主体岩性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对中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LA—IcP—MS锆石u—Pb定年分别获得214Ma±2Ma和228Ma±2Ma的年龄,表明该岩体形成于晚三叠世。华阳花岗岩属于弱过铝质和高钾钙碱性系列,具有I—A型花岗岩过渡的特征,A/CNK值为1.01-1.14,Na2O为3.15%~3.83%,K2O为3.04%~5,70%,K2O/Na2O为0.84-1.80,Mg^n为0.24-0.48;稀土元素配分曲线表现为右倾型,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具有显著的Eu负异常。该花岗岩富集Rb、K、Pb、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zr、Hf、Ta、Nb、P、Ti等高场强元素,表明华阳花岗岩的物源以壳源物质为主。锆石饱和温度和Ti温度计等的估算显示,华阳岩体岩浆源区的初始温度为750-8000C。花岗岩的锆石εHt(t)值变化范围较小,为-6.17~2.27,平均值为-3.19;二阶段模式年龄孔。为1.65-1.12Ga,加权平均值为1.46Ga,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和前人研究成果认为,华阳花岗岩是早—中元古代古老地壳物质部分熔融的结果,伴有少量幔源物质的加入;岩体的形成与华南板块和华北板块碰撞有关.是同碰撞向后碰撞构造体制转变或后碰撞伸展早期的产物。  相似文献   

7.
西秦岭熊山沟岩体地球化学及构造环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区域地质调查及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对位于西秦岭天水东南部地区的原百花岩体进行了详细的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岩体接触关系、同位素年龄研究,从中解体出熊山沟岩体,并初步了解了该岩体的岩浆活动规律。熊山沟岩体早期岩石类型为斜长花岗岩,岩石化学成分K2O含量较低,K2O∕Na2O比值为0.33~0.42;晚期岩石类型为二长花岗岩,岩石相对富集K2O,K2O∕Na2O比值为1.01~1.43,岩石属拉斑-钙碱性系列;微量元素富集Th、Hf、Nb、Zr等元素;稀土元素以富集轻稀土,无铕负异常或铕负异常不明显为主要特征;氧同位素值较低(δ^18O为+3.32‰),岩石具Ⅰ型花岗岩的特征,岩浆来源于下地壳物质,形成于大陆弧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8.
辰山岩体位于湘中安化县,形成于晚三叠世,主要由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和二云母二长花岗岩组成。岩石高硅、高钾、富碱,SiO2含量为69.63%~69.76%;K20含量为3.28%~3.71%;Na20+K:0为5.87%~7、28%;A/CNK比值为0.9~61.31,KN/A比值为0.53~0.64,属高钾钙碱性系列过铝质花岗岩类。∑REE含量为157.73~176.84μg/g;6Eu值0.86~1.16;具Ba、Nb、sr和Ti负异常。结合区域岩石圈结构,上述特征表明花岗岩源岩应为中地壳结晶片岩、片麻岩。根据多种氧化物与微量元素构造环境判别图解,结合地质特征、构造演化背景等,认为辰山岩体形成于同造山阶段的相对松弛的后碰撞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9.
王仙岭岩体位于湘东南,形成于晚三叠世,主要由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二云母二长花岗岩组成。岩石高硅、高钾、富碱,SiO2含量为70.99%~75.93%;K2O含量平均为4.32%;Na2O K2O为5.10%~8.67%;K2O/Na2O平均为2.09。A/CNK比值为1.07~2.44,KN/A比值为0.37~0.86,属高钾钙碱性系列强过铝质花岗岩类。REE含量低,平均为90.19μg/g;δEu值0.23~0.38;(La/Yb)N值为6.17~14.1;具Ba、Nb、Sr和Ti负异常。ISr值为0.72074,εSr(t)值为30,εNd(t)值为-12.0,t2DM为1.97Ga。源岩成分的A/MF-C/MF图解判别显示为碎屑岩。结合区域岩石圈结构,上述特征表明花岗岩源岩应为中地壳结晶片岩、片麻岩。根据多种氧化物与微量元素构造环境判别图解,结合地质特征、构造演化背景等,认为包括王仙岭岩体在内的湘东南印支期花岗岩形成于陆内同造山阶段的后碰撞构造环境。印支期花岗岩的具体形成机制为:在峰期变形之后挤压应力相对松弛,深部压力降低,因地壳增厚而升温的中地壳岩石因熔点降低而得以熔融,并在相对开放的环境下侵位成岩。  相似文献   

10.
阿拉善地块的诸小布和糜棱岩化花岗岩为研究区最古老的侵入体,本文对该岩体进行了岩石学、同位素地质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结果 显示,岩石样品的SiO2平均含量为73.47%,Al2O3含量较高(12.49%~13.19%),K2O/Na2O>1,属高钾钙碱性-过铝质岩石系列;其总稀土含量为126.17×10-6~496.45×10-6,轻、重稀土元素分异较为明显(LaN/YbN为4.10~7.42);岩体富集Rb、Th、U、K、Nd,而亏损Ba、Nb、Ta、Sr、P、Ti;所有样品都表现出强烈的负Eu异常(Eu/Eu*为0.28~0.46).主微量元素特征显示岩体岩石为S型花岗岩特征,为变质杂砂岩部分熔融的产物.LA-ICP-MS锆石U-Pb测年显示岩体形成于872~867 Ma.研究认为,岩体应形成于后碰撞-挤压构造环境,推测与罗迪尼亚超大陆聚合有关.  相似文献   

11.
龙王(石童)A型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龙王花岗岩岩体产于华北克拉通南缘,岩石类型主要为黑云母钾长花岗岩,局部见有霓辉石花岗岩。岩体高硅(SiO2=72.17%~76.82%)、富碱(K2O+Na2O=8.28%~10.22%,K2O/Na2O>1),碱性指数AI(agpaitic index)=0.84~0.95,分异指数DI=95~97,铝指数ASI(aluminium saturation index)=0.96~1.13。含铁指数高(FeO/(FeO+Mg)=0.90~0.99),岩石为准铝质至弱过铝质、碱性—碱钙性、铁质A型花岗岩。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稀土元素含量很高(854~1572μg/g);高场强元素(Nb、Ta、Zr、Hf)的富集程度明显低于大离子亲石元素,因此在微量元素蛛网图上呈相对亏损特征;岩石显著亏损Ba、Sr、Ti、Pb;εNd(t)=-4.5~-7.2,Nd模式年龄为2.3~2.5Ga。εHf(t)=-1.11~-5.26,模式年龄tHf1=2.1~2.3Ga,tHf2=2.4~2.6Ga。黑云母钾长花岗岩中的锆石主要为无色透明柱状晶体,CL图像多数显示清晰的岩浆成因的韵律环带结构,锆石LA-ICPMSU-Pb年龄为...  相似文献   

12.
王刚  孙国胜  张超  李超  战乃臣 《世界地质》2015,34(2):354-435
内蒙古敖汉旗满克头鄂博组火山岩是一套酸性火山熔岩及火山碎屑岩。主量元素分析显示Si O2为69.76%~76.04%,K2O为4.48%~6.78%,Na2O+K2O为7.63%~9.44%,表明满克头鄂博组流纹岩具有高钾钙碱性岩石的特征。LREE/HREEE为10.46~15.87,稀土配分曲线呈轻稀土富集的右倾模式,δEu值为0.10~0.51,负异常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U、K、Pb,贫Ba、Sr;亏损高场强元素P、Nb、Ta、Ti。说明满克头鄂博组火山岩属低Ba—Sr酸性火山岩,是下地壳基性火山岩部分熔融,并发生了斜长石、角闪石源区残留或分异结晶而形成的。满克头鄂博组火山岩具有A型花岗岩特征,其形成的动力学机制为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造山后的岩石圈伸展环境。  相似文献   

13.
张宏飞  骆庭川 《现代地质》1994,8(4):453-458
扬子克拉通北缘的铁船山岩体形成于新元古代,其岩石类型为霓石-钠铁门石花岗岩,岩石富碱质、St、Fe、REE和高场强元素,而贫Al、Ca、Mg、Sr、Ba、Co、Ni等组分,δEu=0.20,A/KNC=0.85,K2O+Na2O/Al2O3=1.09,A·R=9.28,岩石属典型的A型花岗岩,Nd、Sr和O同位素示踪反映其成岩物质来自于壳幔混合源区。根据区域地质背景的综合分析,岩体形成于活动陆缘的张裂构造环境,属活动板块边缘拉张型花岗岩。  相似文献   

14.
广西钦甲花岗岩体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南地区加里东期花岗岩远不如燕山期那么发育,位于广西西南部的钦甲岩体是较为著名的加里东岩体之一。钦甲岩体位于扬子板块西南缘,属早古生代花岗岩体。本文在前期年代学研究的基础上对钦甲岩体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探讨,其SiO2含量为65.94%~72.23%,全碱含量(K2O+Na2O)为6.27%~9.11%,K2O的含量普遍大于Na2O,A/CNK值为1.02~1.24,属弱过铝质花岗岩类。岩石稀土元素含量偏低,变化范围为17.18×10-6~128.33×10-6,其配分曲线呈轻稀土富集并缓向右倾斜、重稀土较为平坦、具较明显的铕负异常。微量元素以富集大离子元素Rb、Th,亏损Ba、Sr为特征,其形成可能和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之间的汇聚挤压有关,其源岩主要由含少量泥质的砂质岩组成,并可能有具Ce负异常的沉积物参与部分熔融。  相似文献   

15.
用LA-ICP-MS技术测得卡贡地区似斑状钾长花岗岩锆石的206Pb/238U年龄为178±2 Ma(MSWD=3.7,n=20),属于早侏罗世的产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岩石具富碱富钾(K2 O+Na2 O=8.02%~8.76%,K2 O/Na2 O=1.71~2.11)、低铝(Al2O 3=14.08%~14.73%,A/CNK=1.01~1.04),不含透辉石和刚玉分子较低的特征;岩石普遍富集Rb、Th、K、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明显亏损Ba、Nb、Sr、P、Ti等元素,高场强元素Zr、Nb、Ta含量极低,(Ga/Al)×10^4值为4.48~5.06,Rb/Sr值为1.84~2.29,均显示出岩浆分异程度较高的特征;岩石的形成与俯冲消减作用有关,其构造环境由挤压环境逐渐向相对伸展环境转变,伴随着地壳深部压力减小,幔源岩浆上涌,并与上覆地壳发生部分熔融作用而形成。  相似文献   

16.
塔里木地块西北缘的阔什布拉克钾长花岗岩富碱(Na2O+K2O平均836%>8%),富钾(K2O/Na2O=127~147),准铝质(A/CNK=082~088),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岩浆岩。岩石的稀土含量较高(ΣREE=26390×10-6~44575×10-6),富集Th、U、Ta、Nb、Hf和Y等高场强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Rb,具有强的负Eu异常(δEu=0003~0019),富集高不相容元素(Zr+Nb+Ce+Y=368×10-6~531×10-6>350×10-6),高Ga(Ga/Al×10〖CS%0,0,0,0〗〖CS〗000=417~472>26),显示出A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岩石Th/U比值(平均为386)、Nb/Ta比值(平均为1275)和Rb Th富集、Ti亏损指示其壳源成因。对花岗岩进行的LA ICP MS微区原位锆石 U Pb 定年结果表明,花岗岩的结晶侵位年龄为2754±28 Ma。综合西南天山与塔里木盆地早二叠世花岗质岩浆活动的特点,认为早二叠世西南天山的后碰撞岩浆活动不仅在西南天山内部引起了强烈的花岗质岩浆活动,而且对塔里木地块西北边缘的花岗质岩浆活动也有显著的影响。阔什布拉克A型花岗岩也说明西南天山地区的碰撞造山作用在2754±28 Ma之前已经趋于结束,以南天山洋盆为代表的古亚洲洋已基本结束了其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17.
野外和室内研究结果表明,四道河地区面理化含榴花岗岩由古生代沉积岩变质而成。在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上,具有与岩浆成因的碱性花岗岩一致的特点:高硅(SiO2=75.24%~77.23%)、富碱(Na2O+K2O=6.87%~8.84%)、低铝(Al2O3=11.00%~12.78%);富Rb、Ba、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Pb,贫Nb、Ta、Zr、Hf等高场强元素;稀土元素含量较高(∑REE=101.08~180.1μg/g),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LREE/HREE=3.1~6.8),铕有中等负异常(δEu=0.30~0.68);锆石成因类型及定年结果表明,老核(继承锆石)是异地多时代(元古代-古生代),其寄主岩的原岩是沉积岩,时代不会早于古生代。  相似文献   

18.
珲春小西南岔地区白垩纪花岗岩主要有英云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两种类型。英云闪长岩属于中钾钙碱性系列(Na2O/K2O=1.99~2.76),具有高Al2O3(15.46%~17.13%)、Sr(559×10-6~731×10-6)、Sr/Y(40~78)、La/Yb(16~21),低Y(9×10-6~14×10-6)、Yb(0.8×10-6~1.3×10-6)的特征,与埃达克质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类似。花岗闪长岩为高钾钙碱性系列,Na2O/K2O=1.01~1.56,w(Sr)=312×10-6~410×10-6w(Yb)=1.23×10-6~2.13×10-6、Sr/Y=13~32,属正常的高钾钙碱性花岗岩。两类花岗岩的源区均为玄武质下地壳物质,英云闪长质岩浆形成压力较高(> 1.0 GPa),深度大于33 km,花岗闪长质岩浆形成压力相对较低(0.8~1.0 GPa),岩浆来源深度为26~33 km。  相似文献   

19.
松潘—甘孜造山带广泛分布着三叠纪花岗岩体,其成因对正确认识研究区花岗岩浆的动力学背景具有重要意义。地球化学分析表明,万里城岩体寄主花岗岩具有高的SiO2含量(69.43%~73.10%)和较高的全碱含量,具弱过铝质(A/CNK=1.01~1.12)特征,属于高钾钙碱性—钾玄岩系列I型花岗岩类。暗色微粒包体具较低的SiO2含量(52.85%~59.50%)和较高的Mg#值(45~63),为准铝质高钾钙碱性二长(闪长)岩。包体为典型的岩浆细粒结构,发育针状磷灰石、环带结构斜长石、瞳状石英、反鲍文序列的不平衡岩浆结构等。微量与稀土元素分析表明,包体起源于壳幔混合作用,是底侵的幔源玄武质岩浆与上覆壳源长英质岩浆混合的产物,混合的熔体经历了钛铁矿、黑云母等矿物的分离结晶,最终形成万里城暗色微粒包体。而寄主花岗岩则起源于纯的长英质陆壳,岩石具有较低的Mg#值(21~39)、中等的CaO/(MgO+TFeO)值、较高的K2O/Na2O和(Na2O+K2O)/(TFeO+MgO+TiO2)值等,指示源区主要为变杂砂岩类。综合区域地质资料,提出松潘—甘孜造山带内大规模花岗质岩体的形成主要受控于碰撞后伸展背景下的玄武质岩浆底侵加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