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塔里木地块西北缘的阔什布拉克钾长花岗岩富碱(Na_2O+K_2O平均8.36%8%),富钾(K_2O/Na_2O=1.27~1.47),准铝质(A/CNK=0.82~0.88),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岩浆岩。岩石的稀土含量较高(∑REE=263.90×10~(-6)~445.75×10~(-6)),富集Th、U、Ta、Nb、Hf和Y等高场强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Rb,具有强的负Eu异常(δEu=0.003~0.019),富集高不相容元素(Zr+Nb+Ce+Y=368×10~(-6)~531×10~(-6)350×10~(-6)),高Ga(Ga/Al×10 000=4.17~4.722.6),显示出A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岩石Th/U比值(平均为3.86)、Nb/Ta比值(平均为12.75)和Rb-Th富集、Ti亏损指示其壳源成因。对花岗岩进行的LA-ICP-MS微区原位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花岗岩的结晶侵位年龄为275.4±2.8 Ma。综合西南天山与塔里木盆地早二叠世花岗质岩浆活动的特点,认为早二叠世西南天山的后碰撞岩浆活动不仅在西南天山内部引起了强烈的花岗质岩浆活动,而且对塔里木地块西北边缘的花岗质岩浆活动也有显著的影响。阔什布拉克A型花岗岩也说明西南天山地区的碰撞造山作用在275.4±2.8 Ma之前已经趋于结束,以南天山洋盆为代表的古亚洲洋已基本结束了其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2.
阿尔泰造山带喀纳斯地区出露一套钾质富镁英安岩,锆石U Pb定年显示其形成于早泥盆世(411±4 Ma)。该套英安岩富SiO2(6471~6777 wt%),MgO(328~353 wt%)和K2O(212~275 wt%),贫Na2O(170~185 wt%),K2O/Na2O比值介于(120~153),具较高的Al2O3(1412~1533 wt%)和较低的CaO(112~128 wt%),ASI指数>18,显示过铝质钙碱性岩浆系列特征,明显不同于初始的高镁安山质岩浆。样品具有中等的Cr(134×10-6~153×10-6)、Co(1747×10-6~1865×10-6)、Ni(71.64×10-6~80.76×10-6)含量,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和高场强元素U、Th、Pb及LREE,发育Sr、Ba及“TNT”(Ta、Nb、Ti)负异常,显示俯冲带岩浆岩地球化学特征。其高的Mg#(5171~5247)和低的εNd(t)值(-46~-42)说明该套火山岩可能来自遭受强烈交代作用的地幔楔部分熔融。样品具有较高的Ba/La、Pb/La比值和较低的Th/Yb、Nb/Y比值,显示地幔交代作用以俯冲沉积物熔体的交代作用为主。以上地球化学特征说明,喀纳斯钾质富镁英安岩可能主要是受俯冲沉积物熔体交代的上覆地幔橄榄岩部分熔融的产物,阿尔泰泥盆纪处于俯冲作用相关的活动大陆边缘构造环境。此外,该套火山岩的形成时代制约了其下覆的哈巴河群沉积上限,显示哈巴河群沉积于早泥盆世之前。  相似文献   

3.
铅炉子过铝质花岗岩带发育于中天山岛弧带南缘的星星峡缝合带内, 为一长条形的二云母花岗岩。岩体地球化学特征是高Si、Al和K, 低Mg、Fe的组份, 全碱含量中等, σ=174~19, K2O>Na2O, A/CNK>11, 属于高钾钙碱性过铝质花岗岩类(SP)。岩体的CaO/Na2O和 Al2O3/TiO2比值都相对较低, 分别为(006~007)和(489~553); REE、Nb、Y含量和Rb/Sr、Rb/Ba比值相对较高; Rb、Th和LREE相对富集, Ba、Si、Eu、Ti、P和HREE相对亏损; εHf(t)=-23~+16表明岩体还具有较高的锆石同位素特征, T2DM变化范围为1 573~1 329 Ma。 这些地质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表明铅炉子二云母花岗岩形成于后碰撞的伸展环境中, 是在高温、中低压条件下发生重熔形成的, 其源岩为古老的地壳物质和年轻的增生物质通过物理风化作用形成泥质岩。本文通过测年获得二云母花岗岩锆石LA ICPMS年龄为4445±22 Ma, 表明铅炉子过铝质花岗岩形成于晚奥陶世, 是中天山岛弧带和公婆泉岛弧带的碰撞时间的上限, 它也是中天山岛弧带与公婆泉岛弧带碰撞造山作用的产物, 是中亚增生造山带的增生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4.
河南西峡地区马山口岩体出露于北秦岭构造带秦岭岩群东段,岩石类型为片麻状花岗闪长岩。LA- ICP- MS锆石U- Pb定年结果表明,该岩体形成时代为929±7 Ma,是新元古代早期花岗质岩浆活动的产物。岩石的SiO2和Al2O3含量分别为65. 52%〖JP2〗~66. 91%和14. 63%~15. 41%,Na2O和K2O含量较高,分别为2. 82%~3. 08%和2. 14%~3. 10%,Na2O/K2O比值主体>1,富TFe2O3(5. 99%~7. 03%),高CaO (2. 78%~3. 72%)和MgO (1. 35%~1. 87%),Mg#值介于34. 4~38. 3之间,A/CNK值为1. 07~1. 14,属于过铝质钙碱性—高钾钙碱性岩石,显示I型花岗岩特征。岩石的Nb/Ta、Rb/Y和Nb/Y比值反映壳源岩石特征,低Sr (102×10-6~175×10-6),高Yb (2. 13×10-6~3. 67×10-6)和Y (27. 0×10-6~38. 6×10-6),〖JP〗可能是下地壳(变)基性岩石部分熔融的产物。岩石稀土总量中等(∑REE=180×10-6~229×10-6),相对富集轻稀土和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Th等,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和Ti,具有火山弧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形成于新元古代早期洋壳俯冲背景下的陆缘弧环境。  相似文献   

5.
唐藏石英闪长岩体出露于北秦岭造山带西段,侵入于丹凤群火山沉积岩系之中,主要矿物组成为斜长石、角闪石、石英、钾长石、黑云母等,形成时代为454Ma。该岩体SiO2= 62.02%~64.26%;Al2O3=16.55%~17.45%,MgO=1.71%~2.09%, Sr = (1069~1296)×10-6(>400 ×10-6),Y = (11.6~13.81)×10-6 (<18×10-6),Yb = (0.96~1.14)×10-6(<1.9 ×10-6),Sr/Y=80.98~108.19(>40),稀土总量(∑REE=217.88×10-6~355.07×10-6)较高,LREE强烈富集,重稀土亏损,Eu负异常不明显(LREE/HREE=17.72~25.82;LaN/ YbN=44.56~53.85;δEu=0.82~1.0),显示出典型埃达克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点。在以原始地幔标准化的微量元素分布图中,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K、Th、Rb、Ba、Sr等富集,高场强元素(HFSE)Ta、Nb、Y、Yb等较相邻元素相对亏损,微量元素曲线分布形式及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与典型地区埃达克岩分布形式一致。研究表明,该岩体Na2O=4.99%~6.91%, Na2O-2>K2O,Mg#=0.59~0.63, A/CNK=0.82~1.01,σ=4.24~2.24,为富钠偏铝质高镁埃达克岩。唐藏埃达克岩体岩浆源于早古生代秦岭商丹洋向北俯冲消减洋壳板片的部分熔融,岩浆在上升过程中与地幔楔发生反应。北秦岭早古生代埃达克岩的确定为探讨秦岭早古生代构造演化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6.
首次利用锆石LAICPMS UPb法测得甘肃火石山东北部侵位于长城系、蓟县系以及志留系中的哈尔根头口布花岗岩形成于中泥盆世早期(同位素年龄为387.6±8.2Ma),同时发现该花岗岩体内存在晚蓟县世产物(继承性锆石年龄1172±7Ma)。哈尔根头口布花岗岩体主要由钾长花岗岩、二长花岗岩、花岗岩组成,岩石具有高硅(SiO2含量为70.28%~79.4%)、富碱(Na2O+K2O为6.52%~9.11%)、低铝(Al2O3含量为8.82%~14.05%)、低Sr(含量为40~150×10-6,平均为101.5×10-6)的特征、岩石的δ<3.3、A/CNK值为0.8~1.1,为钙碱性准铝质到弱过铝质岩石;稀土元素具有明显的LREE富集(LREE/HREE=2.89~16.4, LaN/YbN= 1.82~25.18)和Eu亏损,相对富集Rb、Th、Ce和Sm,而亏损Ta、Nb、Zr、Hf。综合分析认为该花岗岩为A型花岗岩,产于构造挤压向构造伸展转换的地质背景之中。  相似文献   

7.
新疆阿尔金山地区元古宙超钾质碱性岩的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志诚  郭召杰  刘树文 《地质论评》1999,45(7):1015-1018
阿尔金山巴什考供附近的超钾质碱性岩,以互层 状产出于斜长角 闪岩中。该超钾质碱性岩的SiO2含量为40.77%~40.98%,K2O + Na2O = 3.68%~6.94 %,K 2O/ Na2O为3.28~7.76,属于超钾质强碱性岩。岩石的稀土元素总量较高,介于70 5.68 ×10 -6~972.34×10-6之间,(La/Yb)n为37.27和43.53,Eu呈轻度负异常(Eu=0. 67~0.75),球粒陨 石标准化配分曲线显示轻稀土高度富集,重稀土低度富集特征,与典型的超钾质碱性岩配分 型式相似。该超钾质碱性岩的发现对研究该区壳幔相互作用及岩石圈演化具有深 远意义。  相似文献   

8.
赞皇杂岩中的菅等花岗岩体位于临城县西北,主要由钾长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组成,偶见暗色包体。菅等花岗岩SHRIMP锆石U Pb年龄为(2 490±13) Ma。岩石具有高硅(SiO2 743%~754%)、高钾(K2O 576%~937%)、富碱(ALK 616%~951%)、贫钙(CaO 014%~081%)、低镁、铁(MgO 002%~049%,TFeO 026%~105%)和钛(TiO2 004%~015%)的特征,A/CNK=097~107,为弱过铝质的钾玄岩系列。岩石的稀土总量较低(ΣREE=(1207~16038)×10-6),轻稀土相对富集,Eu异常变化较大(Eu/Eu*=046~197)。岩石富Rb、Ba和Th等元素,贫Sr、Zr、Nb、Y、Yb等元素,具有较高Rb/Sr和Rb/Ba值以及较低的Y/Nb值。菅等花岗岩具有正的εNd(t)值(285~366),两阶段Nd模式年龄TDM2集中于255~264 Ga。石英闪长岩包体SHRIMP锆石U Pb年龄为(2 506±13) Ma,高铝(Al2O3 1716%)、富钙(CaO 434%)、高钠(Na2O 447%)、富铁(TFeO 526%),高Rb、高Sr、高Zr,稀土总量较高(ΣREE=21282×10-6),有弱的负Eu异常(Eu /Eu*=083),具TTG岩类的特征;该包体岩石具有正的εNd(t)值(305),两阶段Nd模式年龄TDM2为263 Ga。这些特征显示菅等花岗岩具有同碰撞和后碰撞的S型花岗岩的特征,为新生地壳在由挤压向伸展转换的构造背景下部分熔融所形成,石英闪长质包体为源区残留的岩石。这期钾质花岗岩的形成,标志着华北克拉通太古宙末期岩浆事件的结束以及稳定陆壳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东昆仑东段哈图地区稀土元素富集与正长花岗岩关系密切。LA- ICP- MS锆石U- Pb同位素定年结果显示哈图正长花岗岩的结晶年龄为251. 6±1. 3 Ma。哈图正长花岗岩富硅(SiO2=74. 78%~75. 78%)和碱(Na2O+K2O=7. 68%~8. 11%),低铝(Al2O3=12. 58%~13. 06%),铝饱和指数A/CNK介于0. 96~1. 03之间,主体为准铝—弱过铝质中钾钙碱性系列。哈图正长花岗岩富集轻稀土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具较明显的Eu负异常(δEu=0. 67~0. 91);微量元素富集Rb、Th、Ba、Cs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HFSE),具有较低的Nb/Ta比值和较高的Mg#值。以上显示,哈图正长花岗岩具壳源特征,为镁铁质岩浆底侵下地壳,使其部分熔融形成的原生岩浆再经过分异形成。哈图正长花岗岩具弧岩浆岩地球化学特征,结合东昆仑造山带岩浆岩分布以及沉积地层特征显示,早三叠世东昆仑地区处于布青山- 阿尼玛卿洋的俯冲阶段,大规模的岩浆事件引起东昆仑造山带东段稀土元素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新疆阿尔泰南缘乌吐布拉克铁矿区斜长花岗岩和黑云母斜长花岗岩进行了锆石LA-ICP-MS U-Pb年龄测定,分别获得了385.6±2.3 Ma(MSDW=0.13)和387.7±2.1 Ma(MSDW=0.23)的谐和年龄,两者为中泥盆世早期同源岩浆侵入体。乌吐布拉克铁矿的形成与岩浆侵入活动密切相关,据此限定铁矿成矿时代略晚于388~386 Ma,为中泥盆世早期成矿。乌吐布拉克斜长花岗岩与黑云斜长母花岗岩均具有高硅(SiO2=66.01%~79.14%)、富钠贫钾(Na2O>K2O)的特点。A/CNK〖HT4”〗{A/CNK=n(Al2O3)/\n(CaO)+n(Na2O)+n(K2O)]}值均小于1.1,表明两者为准铝质低钾花岗岩。微量元素表现为富集Th、Ta、Hf等高场强元素,亏损Rb 、Ba、K、Sr、P大离子亲石元素。稀土元素表现为轻稀土相对富集,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La/Yb)N=2.46~7.24],具有中等或强的Eu负异常。结合区域地质资料,认为乌吐布拉克矿区花岗岩形成于与板块俯冲有关的活动大陆边缘的陆缘弧环境中。  相似文献   

11.
西南天山阔克萨彦岭地区巴雷公钾长花岗岩出露于蛇绿混杂岩南侧。地球化学特征显示,该岩石富碱(K_2O Na_2O 为8.25~8.72%>8%),富钾(K_2O/Na_2O 为1.34~1.56),准铝质(A/CNK 为0.94~1.05),为高钾钙碱性-钾玄岩系列;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亏损 Sr、P 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及 Nb、Ti 等高场强元素,具有中等的负铕异常(δEu=0.49~0.59),为向 A 型花岗岩过渡的后碰撞高钾花岗岩特征;岩石的 Nd/Th(1.64~3.19)、Th/U(5.95~7.11)、Nb/Ta(7.26~9.17)和高 K_2O/Na_2O 比值、低 Sr/Ba 比值特征表明,巴雷公花岗岩来源于中下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残留相为斜长角闪岩。阴极发光图像显示,该岩石中锆石多呈完好的自形晶,具有岩浆锆石特有的韵律环带结构,LA-ICP-MS 微区原位 U-Ph 定年结果表明该花岗岩的结晶侵位年龄为273±2Ma。综合南天山已有研究成果,推测南天山造山带后碰撞花岗质岩浆活动主要发生在282~259Ma 之间,具有从高钾钙碱系列(282~266Ma)向碱性系列(266~259Ma)演化的特征,暗示了一个后碰撞阶段的造山带垮塌、陆壳连续伸展减薄的过程。巴雷公高钾花岗岩应为南天山造山带碰撞造山峰期变质后垮塌过程中的第一个阶段或碰撞造山到后造山的一个转折阶段的中下地壳熔融的产物,指示南天山西段古洋盆在中二叠世以前已经闭合,西南天山已进入后碰撞演化阶段,代表了古亚洲洋南部的闭合和中亚南部增生造山作用的结束。这一认识为深入探讨中亚后碰撞岩浆作用的时限和机制提供了新的约束资料。  相似文献   

12.
对东昆仑南缘布青山构造混杂岩带哥日卓托闪长岩体进行了锆石U 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以便对其形成时代和岩石成因进行约束。结果表明,哥日卓托闪长岩锆石Th/U比值(0.63~1.28)较高,阴极发光图像显示锆石内部发育振荡环带,具岩浆成因特点;LA ICP MS锆石U Pb年龄为225.8±1.5Ma(MSWD=0.53),表明其形成时代为晚三叠世早期。岩体的SiO2含量在53.07%~58.74%之间,Al2O3(14.66%~16.17%)含量相对较高,全碱含量较低(4.76%~6.04%),高钾(1.60%~2.90%),里特曼指数σ在1.69~2.66之间,属高钾钙碱性系列。稀土元素总量(∑REE)为158.36×10-6~211.50×10-6,δEu为0.85~0.97,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右倾型,具有弱的负铕异常。高场强元素(Nb、Ta、P等)和大离子亲石元素(Ba、Sr、Ti等)具有明显的负异常,而Rb、U、La、Hf、Nd等元素具有明显的正异常。哥日卓托闪长岩形成于高温环境(800℃±),具有后碰撞岩浆活动的特征,是东昆仑地块与巴颜喀拉地块碰撞后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
化石沟二长花岗岩呈长条状侵入于泥盆系-石炭系阿木尼克组。岩石LA-ICP-MS锆石U-Pb加权平均年龄为252.0± 2.1 Ma,形成于晚二叠世。岩石高SiO2(69.8%~72.2%)、Al2O3 (14.2%~15.4%),低的TiO2、MgO 含量(分别为0.28%~ 0.36%、0.60%~0.77%),A/CNK=1.08~1.14,富碱(Na2O+K2O=6.57%~8.00%);相对富集Th、K、Pb,亏损Nb、Ta、P、 Ti,低Sr(201×10-6~248×10-6),高Y(19.4×10-6~24.0×10-6),富集LREE,(La/Yb)N=10.8~18.4,中等负Eu异常(δEu=0.55~ 0.68);全岩(87Sr/86Sr)i 为0.7060~0.7061,εNd(t)为1.63~1.84,εHf(t)=8.79。二长花岗岩的全岩Nd和Hf模式年龄分别为 780~794 Ma和694 Ma。综合研究表明二长花岗岩是新元古代中期形成的玄武质下地壳在晚古生代晚期玄武质岩浆底侵加热 作用下发生部分熔融的产物,形成于造山挤压向后造山伸展转变的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4.
白云鄂博巴音珠日和岩体位于华北板块北缘中段的东升庙-太仆寺旗岩浆岩带上。该岩体由角闪辉长岩和石英闪长 岩组成,其地球化学性质显示:低硅高铝,SiO2=49.72%~59.34%,Al2O3=15.79%~19.50%,Mg#=38~44 ;大离子亲石元素 (LILE)富集(如Ba=829×10-6~1104×10-6,Sr=502×10-6~726×10-6)、高场强元素(HFSE,Nb,Ta等)亏损、轻稀土(LREE)富集(La/Yb)N=5.0~11.4,多数样品为弱负铕异常(δEu=0.63~1.09);低Sr/Nd(12~24)和La/Nb(1.33~2.39)比值显示了板内岩浆作用特征。两个角闪辉长岩的高Nb/Th (9.6~18.4)比值显示了非弧玄武质岩浆特征。岩体的锆石LA-ICP-MS U-Pb年龄为(265±2) Ma,代表岩体侵位年龄。锆石εHf(t )=-13.0~-17.2、t DMC=2.12~2.38 Ga,显示了较明显的下地壳基底组 分的加入。巴音珠日和岩体可能为后碰撞背景下,地壳的伸展减薄造成基性下地壳的部分熔融,熔体与来自富集地幔的玄 武质岩浆发生部分混合,随后经进一步分异结晶作用形成。  相似文献   

15.
罗金海  车自成  曹远志  张敬艺 《岩石学报》2008,24(10):2281-2288
南天山南缘小提坎里克组酸性火山岩高碱(Na2O+K2O=6.03%~7.70%)且富钾(K2O/Na2O=2.35,5.03),铝饱和指数A/CNK=0.89~1.59(平均1.24),里特曼指数(σ)为1.48,属于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火山岩系。轻稀土强烈富集,亏损Ba、Cs、Nb、Ta、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Hf、Zr等高场强元素基本无亏损,具有明显的负铕异常(δEu=0.44~0.66),总体具有碰撞晚期花岗岩类的地球化学特点。岩石的Nd/Th(1.78—3.50)、Th/U(4.10~9.79)、La/Ta(17.69~35.77)和Nb/Ta(10.48~11.84)比值显示了壳源特征。对火山岩中锆石进行的激光探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U—Pb微区测定获得了289.4&#177;5.5Ma的形成年龄。结合区域构造分析认为,早二叠世初南天山地区处于碰撞晚期冲断造山作用阶段,小提坎里克组火山岩是对南天山造山带南缘碰撞晚期冲断变形和前陆盆地发育的响应。  相似文献   

16.
以闽西北地区的罗古岩花岗岩岩体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了它的年代学、全岩地球化学和Sr-Nd-Hf同位素地球化学, 并据此探讨了该岩体的成因。LA-ICP-MS 锆石 U-Pb定年结果表明,罗古岩花岗岩岩体两个样品(LGY02 和LGY10)的年 龄为(227±3)Ma(LGY02)和(234±2)Ma(LGY10),指示该花岗岩体为印支期岩浆活动的产物。岩石地球化学组成 上表现为高硅(SiO2>74%)、富碱(K2O+Na2O =8.57%~9.22%,K2O/Na2O>1.4)、准铝(A/CNK 值多数小于1),贫钙、镁和铁。稀土元素总量较低(116.72×10-6~236.53×10-6),铕负异常强烈(δEu=0.17~0.37)。富集Rb,Nd,Th,U 和Hf 等元素,而Ba,Nb,Sr,Zr 和Ti 显示为负异常。Zr+Y+Ce+Nb(217.5×10-6~332.8×10-6)含量低于A型花岗岩的下限值(350×10-6)。综合岩相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指示该岩体应属高分异的I 型花岗岩。同位素组成上,(87Sr/86Sr)i 位于0.7078~0.7130 之间,εNd(t )值较低(-12.17~-10.70),两阶段Nd 模式年龄为1.87~2.00 Ga ;岩浆锆石的εHF(t )值也较低但有较大的变化范围(-13.0~-6.8),两阶段Hf 模式年龄为1.69~2.08 Ga。结合印支期同处于浦城-武平断裂带上的洋坊正长岩和闽西北地区夏茂 暗色岩脉的富集地幔组分的发现,本文认为罗古岩岩体是由类似于夏茂暗色岩脉的富集地幔组分与基底麻源群的熔融组分 在伸展拉张的构造背景下混合而成,并经历了高程度的结晶分异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元古代鹰峰岩体的主体是环斑花岗岩,与其共生的岩石有石英闪长岩-奥长花岗岩和辉绿岩。环斑花岗岩高碱(Na2O+K2O=8.49%~9.39%)、富钾(K2O/Na2O=1.12~1.43),铝近饱和,高铁镁比值[(ΣFeO)/MgO=4.91~7.19];富Rb、Ba、Ga、Th、Zr、Nb、Ta,贫Cr、Ni、V;高ΣREE(392.24×10-6~594.76×10-6),稀土元素强分异[(La/Lu)N=12.67~17.09],弱铕负异常(δEu=0.58~0.78),显示碱性花岗岩的特征,与密云环斑花岗岩相似。石英闪长岩-奥长花岗岩具钙碱性系列岩石的特征;与环斑花岗岩相比,其Rb、Ba、Ga、Nb、Ta、Th、Hf、Zr低,而Ni、Cr、V高;ΣREE较低(ΣREE=77.04×10^-6~129.85×10^-6),轻重稀土分异明显,但(La/Lu)N的比值较小(11.62~14.06),铕异常更弱(δEu=0.69~0.93)。辉绿岩具低碱、高ΣFeO的特征,属拉斑玄武质,与洋中脊拉斑玄武岩相比,K2O等不相容元素高,具大陆拉斑玄武质的特征。辉绿岩的ISr(1776Ma)为0.7066,εNd(1776Ma)为+3.6,环斑花岗岩的ISr(1776Ma)为0.7181,εNd(1776Ma)为-5.5,显示辉绿岩起源于年轻的地幔,花岗质岩浆主要源自古老的地壳。综合分析显示,这些侵入岩形成于伸展背景,是北半球中元古代非造山环斑花岗岩的成员之一,在加里东期卷入到柴北缘造山带的古老地壳中。这在世界上提供了一个古老克拉通及环斑花岗岩卷入古生代造山带的一个实例。  相似文献   

18.
对出露于碧口地块西南部的南一里岩体进行了系统的地球化学研究,重点讨论了南一里岩体的岩石成因、成岩物质来源及其构造环境。该岩体的SiO2和Al2O3的含量均很高,SiO2含量变化为71.29%~73.05%,A/CNK在1.07~1.11之间;FeO/(FeO+MgO)比值较低,为硅和铝过饱和类型,属典型的强过铝质花岗岩。稀土元素总量(∑REE)为56.80×10-6~89.12×10-6,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右倾型,具有弱的负铕异常。Ta、Nb、P、Ti等高场强元素具有明显的负异常,而Rb和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具有明显的正异常。岩浆源区可能是以杂砂岩成分为主的沉积岩部分熔融形成的花岗质岩浆上升侵位形成的,是一种典型的壳源成因类型。南一里岩体具有后碰撞岩浆活动的特征,是印支期华北地块和扬子地块碰撞导致地壳加厚环境下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形成于同碰撞(挤压环境)向碰撞后(伸展环境)转化阶段,为后造山花岗岩类。  相似文献   

19.
对新疆阿尔泰蒙库铁矿区斜长花岗岩体进行了锆石SHRIMPUPb年龄测定,获得了400±6 Ma(MSDW=1.3)的生成年龄,与1号矿体北部黑云母花岗岩年龄相似(锆石SHRIMPUPb年龄404 ± 8 Ma),表明岩体侵位时代为早泥盆世早期。这些岩体侵入到康布铁堡组中,限定康布铁堡组时代大于404 Ma。同时蒙库铁矿的形成与岩浆热液活动有关,也限定铁矿成矿时代略晚于404~400 Ma。蒙库斜长花岗岩具有高硅,富钠,Th、La、Ce、Nd、LREE元素相对富集,贫钾,Nb、Ta、Sr、P、Ti具有明显负异常和中等负铕异常(δEu=0.38~0.50)的特点。Na2O/ K2O=6.36~13.3,属低钾(拉斑玄武质)系列。铝过饱和指数为1.03~1.09,为微过铝质。ISr=0.70438~0.70986,εNd(t)= 1.04~2.17,表明蒙库岩体物源以幔源物质为主,有少量壳源物质的混入。结合区域地质资料,认为蒙库岩体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的陆弧环境,处于拉张环境中。  相似文献   

20.
在详细的地质调查和岩石学研究的基础上,对北羌塘盆地菊花山地区不整合于上三叠统肖茶卡组之上的那底岗日组火山岩进行了精确的SHRIMP锆石UPb定年研究。英安质凝灰岩的锆石UPb年龄为2251±14 Ma,这一年龄数据代表了菊花山地区晚三叠世火山沉积事件的时代。北羌塘盆地菊花山地区那底岗日组火山岩主要为英安质、安山质凝灰岩夹安山岩的组合。烧失量低的5件样品SiO2含量较高,介于6030%~6714%, A/CNK介于088~131,属偏铝质—过铝质岩石,安山岩Mg#为2085,凝灰岩具有更高的Mg#,介于3894~5698,所有样品均具有低的TiO2,介于038%~090%;样品的稀土元素总量较高,∑REE=9724×10-6~18189×10-6,轻重稀土分馏明显,(La/Yb)N=764~1624,具弱的Eu负异常,其δEu=066~098;安山岩与凝灰岩具有非常相似的微量元素蛛网图,表现为Rb、Ba、Th、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明显富集,而其他元素如Sr、P、Ti等明显亏损,虽然不相容微量元素总体上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富集,但Nb—Ta相对La和Th明显亏损;菊花山地区那底岗日组火山岩具有与中上地壳相似的高场强元素型式,暗示这些火山岩的来源可能与中—上地壳有关。〖KH2〗〖HT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