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础科学研究是新技术、新发明的源泉和先导,是现代科技和经济发展的支撑和后盾,是培养科技人才的学校和基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基础研究和部分应用研究项目,受到科技界的高度重视。获得科学基金的能力(项目数、经费数额)是学校学术水平和科研实力的重要标志,也是我校能否进入"211工程"的重要指标之一。为使更多的科技人员提高对申请科学基金项目重要性的认识,并积极参与竞争,进一步做好这项工作,现将我校历年所获资助基金项目所反映的一些参数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许东禹 《中国地质》1998,(12):42-42
海洋地质研究所是国土资源部所属海洋地质专业研究机构,承担国家基础性、综合性、战略性和公益性的海洋地质调查研究任务。重建20年来,全所人员共同努力、奋力拼搏,在海洋地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维护国家海洋主权权益,开发  相似文献   

3.
我国海洋地质知识体系DIKW模型及其规模估计与增长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的海洋地质工作起步较晚,缺少对学科发展的整体评价。采用DIKW(Data-Information-Knowledge-Wisdom,DIKW)概念模型,阐述了我国海洋地质知识体系的构成及关联领域,归纳并提出了可用于统一描述海洋地质知识体系的实例模型; 应用信息计量学方法,对我国海洋地质知识体系的规模进行了初步估计,原始数据超过10万件,研究论文超过1万篇; 依据案例研究的结果,分析了1979—2017年我国海洋地质数据-信息-知识的同步增长情况,在经历15 a(1980—1995年)的缓慢增长阶段后,我国海洋地质工作进入了一个由基础研究向专业调查转变的快速增长时期。  相似文献   

4.
海洋观测能力建设的现状、趋势与对策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海洋观测是海洋科学发展的基础和重要支撑,海洋科学的创新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海洋观测能力的提升.介绍了国际海洋观测能力的现状和趋势,提出了目前海洋观测能力建设所面临的挑战.针对我国海洋科学发展的需求和海洋观测能力存在的差距,提出了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5.
我国近海生态系统食物产出的关键过程及其可持续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启升  苏纪兰  张经 《地球科学进展》2005,20(12):1280-1287
围绕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我国近海生态系统食物产出的关键过程及其可持续机理”,介绍了海洋可持续生态系统研究对我国社会与科技发展的意义、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和预期目标,以及研究实施计划。该项研究的最终目标是从人类活动和自然变化两个方面认识我国近海海洋生态系统服务与产出功能,量化其生态容纳量及动态变化,预测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和易损性,寻求我国近海海洋可持续开发利用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建立,是我国科技体制改革中的一项重大战略措施,是改革开放政策的严物。青年科学基金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有志于扎根在祖国大地,从事自然科学基础研究和部分应用研究的青年科技工作者,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为培养、造就新一代青年科技人才,作出了突出的贡献。笔者受益于青年基金不浅,对此感受尤深。  相似文献   

7.
天津周边海-陆过渡地区航空重力调查及主要成果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人类对海洋矿产资源需求的日益增加,海洋基础地质调查对海洋矿产资源勘探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海洋地质地球物理调查起步较晚,整体工作程度较低,而航空重力测量作为一种快速高效的地球物理测量方法,对加强海洋基础地质调查研究具有重要作用。2006年我国引进了国际先进的GT-1A航空重力测量系统,并于2011年首次在天津周边海-陆过渡地区开展了1:20万比例尺航空重力测量工作,完成了高质量的航空重力测量数据3万测线公里,在海-陆过渡地区实现了海-陆连续测量,填补了研究区内高精度航空重力测量的空白。阐述了本次航空重力调查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果,并从航空重力的角度对研究区内石臼坨凸起进行了研究,认为石臼坨凸起基底具有分段性,并圈定出新的基岩凸起构造,为石臼坨凸起油气资源的进一步勘探提供方向; 同时对渤中凹陷正高磁异常体可能的地质成因进行了探讨。对海-陆过渡地区主要构造单元的重力场特征进行研究,在基底和断裂研究方面取得的新认识对海-陆过渡地区基础地质和环境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Argo计划组织实施15年以来,在太平洋和印度洋等海域布放了350多个剖面浮标,建成了我国Argo大洋观测网,并建立了针对Argo剖面浮标的资料接收、处理和分发系统,利用Argo资料开发了多个数据产品,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国内海洋数据的共享进程。海量的Argo资料已成为我国海洋和大气科学领域基础研究及业务化应用的主要数据源,特别是在热带气旋(台风)、海洋环流、中尺度涡、湍流、海水热盐储量与输送、大洋水团以及海洋、天气/气候业务化预测预报等方面取得了一批重要的研究和应用成果。随着国际Argo计划由"核心Argo"向"全球Argo"拓展,我国Argo大洋观测网的长期维护和持续发展面临巨大挑战,应紧紧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利用国产北斗剖面浮标在南海及邻近我国的西北太平洋和印度洋海域建成Argo区域海洋观测网,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及防御自然灾害,更多地承担一个海洋大国的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9.
海洋沉积开放研究实验室是经专家评审、部批准的部属开放研究实验室,挂靠单位为海洋地质研究所。实验室从事古今海洋沉积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是相对独立的科研实体,是该领域科学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  相似文献   

10.
《岩矿测试》2012,(2):252
为促进我国地质与地球化学分析技术的发展,加强我国青年科技人才与国际现代科技理念、先进研究思想与手段的交流,加速发现、培养、扶持青年科技人才成长,为未来地质与地球化学分析行业提供领军人才的后备力量。  相似文献   

11.
1 研究内容和目标“海底大地电磁探测技术 ( 82 0 -0 3 -0 4 )”研究课题属于国家 863计划海洋技术研究领域。该课题由中国地质大学负责 ,参加单位有中南工业大学、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同济大学和长春科技大学。该课题研究的最终目标是建立我国的海底大地电磁探测技术 ,为即将开始的我国海域区域地质调查提供新的技术支撑 ,为发展我国的海洋电磁探测奠定基础。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 1 )海底大地电磁仪器的研制 ;( 2 )海底大地电磁探测技术研究 (包括理论和海上作业技术研究 ,以及海上试验研究 ) ;( 3 )海底大地电磁数据处理和解释系统研…  相似文献   

12.
《海洋基本法》和《海洋基本计划》是日本实施海洋战略的重要保障,为海洋科技的发展建立了完善的政策体系,另一方面政府通过启动一些重大海洋研发计划推动《海洋基本计划》的实现。重点介绍了日本政府启动的海洋科技计划和参与的国际合作研究项目,归纳分析了日本海洋科技中心和东京大学海洋研究所的中长期计划和重点研究布局特点,以及在深海研究方面的技术布局、重要内容和先进的仪器设备。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我国应该加强海洋立法工作和进程、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础设施、积极参与国际大型海洋计划,提高话语权以及增强国民海洋意识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海底浅表层信息声探测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回顾了我国海洋仪器研发的历史,综述并对比了多波束测深、侧扫声呐和浅层剖面仪等海底浅表层信息声呐探测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经过数十年的海洋技术研发,国内在设备研发、数据资料处理方法研究和探测数据资料应用研究等方面已取得了较丰硕的研究成果,但同时也发现在当前国内海洋技术研发中仍存在一些潜在的问题,与国外相关海洋技术尚存在一定差距。以维护海洋权益为目标的系列重大海洋基础勘测项目的启动和深海资源勘查及研究的纵深发展是近年海洋技术得以快速发展的源动力。声学底质分类、声学海底原位测试、动力地貌和构造地貌等是目前海底浅表层声探测信息资料应用于海底科学研究的热点。对海洋技术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①提高理论研究水平;②加快仪器设备研制的国产化进程;③加强自主知识产权数据处理软件的研发;④进行探测数据资料的深层次利用研究。  相似文献   

14.
围绕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基于全球实时海洋观测计划(Argo)的上层海洋结构、变异及预测研究”,首先介绍Argo这一新型全球海洋观测网给海洋和大气科学带来的发展机遇以及我们面临的挑战,接着阐述项目重点研究区域西北太平洋和热带印度洋—太平洋的国内外进展,最后给出了项目的关键科学问题和主要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5.
行星地理学     
行星地理学是研究地球、月球及太阳系九大行星运动特性对自然地理过程的影响的科学,它研究上述运动特性对大气、海洋及河流水文的影响,从而研究整个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它是涉及天文、地球物理及自然地理诸要素(气候、水文与海洋等)的交叉学科。其主要理论基础为地球物理学,而研究方法则主要包括地球物理学、大气和海洋动力学、统计学及数值模拟等方面。国际上一些著名的地球物理及气候学家研究了这个问题,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其代表人物是和Hunt。在我国,这方面的研究也处于世界前列,代表作者是彭公炳和任振球,前者主要研究地球自转速度变化和地极移动对气候、海洋和水文等自然地理条件的影响,其代表作是《气候的第四类自然因子》一书;后者主要研究月球及九大行  相似文献   

16.
放射虫以其不易溶解的硅质壳体在古海洋、古环境研究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种类组合与海洋物理、水文环境有着很好的对应关系。随着放射虫在古海洋环境研究中的广泛应用以及研究手段的改进,放射虫现代生态学研究在世界各大洋得到了广泛开展。中国加入综合大洋钻探计划,势必会加快[JP2]我国古海洋学的研究步伐,放射虫作为海洋微体古生物中的一个重要类群,其生态学知识是重建古海洋、古环境的基础。因此,有必要向我国学术界提供放射虫现代生态学的研究成果及最新发展趋势,促使我国放射虫的研究与国际接轨,以提供更多的古海洋、古环境替代性指标。  相似文献   

17.
海洋第四纪地质研究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研究人类活动对海洋的影响,因此广泛应用于海洋工程建设、矿产资源、海域综合管理、环境和灾害评估等领域,并为沿海地区的规划建设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为防治灾害、保护环境提供合理化建议。本文通过作者的工作经历,结合其他部门的工作实例,系统地论述了海洋第四纪地质研究的内容及其应用,概括分析了其研究方法,并概述了其未来发展趋势,即必须建立信息化的海洋数据中心,提高海洋地质的调查研究水平,加强海洋监测和预测研究,促使研究成果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发展。论文认为,海洋第四纪地质研究是海洋开发建设、海洋综合管理和其他海洋事务等方面不可或缺的一门科学,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有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加强和提高海洋第四纪地质研究工作,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能源需求持续增长及环境污染防治、应对气候变化要求加快能源结构调整,迫切需要海洋地质调查工作为油气勘探开发提供新的靶区,为天然气水合物商业化勘查开发提供基础支撑。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海洋地质十号船填补了我国小吨位大钻深海洋地质钻探船的空白,提升了海洋地质调查能力,也标志着我国海洋地质综合调查能力跻身世界前列,并为未来的大洋钻探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海洋地质十号船钻探系统针对不同地层采用不同的取心工具,顺利完成了南海某海域的钻探取心任务(A、B两个钻孔)。针对海洋钻探作业风险,制定的应对措施,保证了海洋地质十号船钻探作业的正常施工。实践证明,海洋地质十号船钻探系统可圆满完成了海洋地质钻探取心任务。  相似文献   

19.
我国海洋科学领域的全球变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简要介绍了属于海洋科学研究领域中的全球变化研究计划,重点介绍了我国在热带海洋和全球大气(TOGA)、世界大洋环流试验(WOCE)、全球海洋通量联合研究(JGOFS)和海洋PAGES研究中所开展的工作及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资源的宝库和国家安全的屏障,是未来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空间。到目前为止,广袤深邃的海洋只有5%的区域被人类探索,加快海洋科技创新、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是实现“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的根本,事关国家发展的命脉。海洋问题的复杂性使其无法通过单一学科的研究得以解决。目前,我国海洋科学的研究已逐步从过去的跟跑阶段进入并跑阶段,但原始创新能力明显不足。本文回顾分析了我国海洋科学领域的研究进展与发展态势,对标找出与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展望了今后的发展方向,指出围绕海洋多尺度相互作用与气候变化、健康海洋、海洋生命过程、跨圈层流固耦合、快速变化的极地系统、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等重大科学前沿,加强顶层设计和战略布局,开展跨尺度、跨圈层的多学科交叉研究,组织并发起我国主导的国际大科学计划,从而显著提升我国在海洋科学研究领域的国际影响力,切实提高保障国家安全和服务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能力,为建设海洋强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重要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