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石宝沟花岗岩体位于华北陆块南缘,主要由似斑状二长花岗岩和中细粒二长花岗岩组成,发育岩浆暗色包体。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似斑状二长花岗岩和中细粒二长花岗岩的成岩年龄分别为(156±1)Ma(N=15,MSWD=0.34)和(157±1)Ma(N=17,MSWD=0.10)。这些花岗岩的A/CNK=0.82~1.02,Na2O+K2O=7.61%~8.91%,K2O/Na2O=1.02~1.48,属于高钾钙碱性、准铝质-弱过铝质I型花岗岩。稀土和微量元素特征显示其富集LREE、Rb、Ba、K、Pb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HREE、P、Ti等高场强元素,具有弱的负铕异常,个别样品具有正铕异常(δEu=0.81~1.12)。似斑状二长花岗岩的锆石εHf(t)为-22.6~-8.3,tDM2为2.64~1.73Ga;中细粒二长花岗岩εHf(t)为-26.9~-12.4,tDM2为2.91~1.99Ga。岩石地球化学和锆石Hf同位素组成特征表明,石宝沟花岗岩体的源区物质以壳源物质为主,可能为太古宙太华群,但也有年轻幔源组分的参与。  相似文献   

2.
川西龙门山彭灌杂岩地球化学特征:岩石成因与构造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位于扬子地块西缘龙门山逆冲推覆构造带中的彭灌杂岩进行了岩石地球化学研究,重点讨论了岩石成因、成岩物质来源及其构造意义。彭灌杂岩为一新元古代侵入的杂岩体,主要由中酸性侵入岩组成,其地球化学特征表现为SiO2含量变化范围较大(57.70%~71.90%),Na2O>K2O(K2O/Na2O=0.31~0.85),里特曼指数δ=1.33~2.28,A/CNK=0.93~1.08,彭灌杂岩主体属于准铝质到弱过铝质的钙碱性花岗岩类;稀土总量不高(∑REE=76.25×10-6~139.80×10-6),轻重稀土分异程度差别较大(LaN/YbN=3.86~35.23),弱负到正Eu异常(δEu=0.70~1.86);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Rb、Sr、Ba、K等,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Nb、Ta、P和Y。与正常壳源钙碱性花岗岩相比,彭灌杂岩显示出更高的Mg#值(多数>45)和Sr/Y比值(多数20.03~111.34)。通过与其毗邻的埃达克质雪隆包杂岩的比较,表明彭灌杂岩可能是底侵的幔源岩浆与下地壳熔融产物混合的结果。结合其它研究成果,认为扬子西缘新元古代大面积分布的岩浆岩形成于俯冲汇聚和火山弧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3.
川口过铝花岗岩为二云母二长花岗岩,高硅、中碱,SiO2和K2O含量分别平均为75.71%和4.39%,Na2O K2O平均为7.57%,K2O/Na2O平均为1.43,Al2O3平均为13.28%,总体属过铝—强过铝质钙碱性花岗岩类。Ba、Nb、Sr、Eu、Ti等元素表现为较强烈的亏损,Rb、U、Ta、Nd、Hf、Sm、Y Yb等则相对富集;ΣREE平均仅67.18×10-6,(La/Yb)N平均为2.21,δEu值平均为0.16。ISr为0.75093,εSr(t)为659,εNd(t)为-11.82,t2DM为1.92Ga,与湘桂内陆带花岗岩的背景值(2.4~1.8Ga)和区域基底的时代(2.7~1.7Ga)相吻合。川口岩体岩浆来源为中地壳结晶基底,属典型S型花岗岩;岩浆存在源于泥质岩的“低温”和源于砂岩的“高温”两种不同类型,至少有两个岩浆来源;岩体形成于后造山构造环境。分析认为,深部岩石圈拆沉与壳幔相互作用的规模差异,是造成湘东南燕山早期花岗岩一般为准铝—弱过铝质并有幔源物质加入,而川口岩体为过铝—强过铝质壳源花岗岩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八达岭花岗杂岩的组成、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23,自引:21,他引:23  
王焰  张旗 《岩石学报》2001,17(4):533-540
北京地区八达岭花岗杂岩是燕山期岩浆侵入活动的典型代表,按照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本文将其分为3类第1类由辉长-闪长岩组成,富Fe、Ti和P,Th/Ta比值近似等于1(0.7~1.2),ISr和εNd(t)值低(分别为0.705和-8~-11),产于板内环境,推测是大陆岩石圈地幔部分熔融形成的,可能代表了燕山期时底侵到加厚陆壳底部的玄武质岩浆.第2类为八达岭花岗杂岩的主体,由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组成,其地球化学特征为SiO2>57%,K2O>2.7%,Na2O/K2O=0.9~1.7,Al2O3在16%~14%之间,LREE富集,(La/Yb)N=25~41,HREE亏损(Yb<1.32μg/g),无或有弱的负铕异常(Eu/Eu*=1.0~0.9),富Sr(354~1191μg/g),贫Y(<16μg/g),Sr/Y比值高(45~156).上述地球化学特征除了K2O含量偏高和Al2O s含量偏低外,大体类似于埃达克质岩石的性质,表明岩浆的源区很深,与石榴石处于平衡,暗示其来源于燕山期华北加厚的陆壳底部,可能是下地壳中基性麻粒岩部分熔融形成的.第3类由碱长花岗岩和石英二长岩组成,Na2O+K2O>9%,贫Sr、Ba,富Rb,LREE富集,有明显的负铕异常(Eu/Eu*=0.4~0.5),属于A型花岗岩,是由于第2类埃达克质岩石形成之后,引起了岩石圈拆沉,造成地幔上涌至减薄陆壳的底部,引起壳幔过渡带物质部分熔融的结果.该区燕山期岩浆活动与古太平洋板块的消减作用无关,是板内伸展事件的产物.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达茂旗阿拉格敖包地区位于华北板块北缘增生带。对区内英云闪长岩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岩石具有较低的w(SiO2)(68.71%~70.53%)和较高的w(Al2O3)(13.82%~14.42%),贫碱(w(Na2O+K2O)=5.69%~6.37%)、富钠贫钾(Na2O/K2O=6.29~9.40)的特点,A/CNK值为0.98~1.26,显示铝弱饱和;岩石稀土总量较低(89.2×10-6~132.94×10-6),轻重稀土分馏不明显[(La/Yb)N=2.75~4.57],具有弱的负铕异常和负铈异常;相对富集不相容元素Rb,Th,U,LREE,亏损Ba,Ta,Nb,Sr,P,Ti等高场元素;属准铝质-弱过铝质低钾I型花岗岩。分析表明,英云闪长岩总体经历了较低程度的部分熔融和结晶分异,源区为下地壳基性岩部分熔融,同时混有地壳物质;构造环境为内陆造山环境,指示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在二叠纪末已完全闭合,英云闪长岩是在造山后的伸展环境下,地幔上涌与地壳中具有洋壳性质的岩石相互作用而形成,具有岛弧花岗岩性质,为滞后型岩浆岩,代表了岩浆来源具有壳幔混合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地学前缘》2016,(1):264-275
冲巴淡色花岗岩位于大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带的东部,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显示,其具有高的SiO2(73.87%~74.95%)、Al2O3(14.20%~14.74%)和K2O(4.44%~4.89%),高的K2O/Na2O比值(1.19~1.42)和A/CNK比值(1.18~1.22),富集Rb、Th和U,亏损Ba、Nb、Sr和Zr,具有强烈的负Eu异常(δEu=0.27~0.37),属于高钾钙碱性过铝质S型花岗岩。冲巴淡色花岗岩具有较高的Rb/Sr比值(2.6~8.6),低的CaO/Na2O比值(0.18~0.20),指示源区可能为泥质岩区,(87 Sr/86 Sr)i和εNd(t)值分别为0.763 199~0.778 799和-16.7~-16.3,与大喜马拉雅结晶杂岩(GHC)中变泥质岩一致,表明其来自GHC变泥质岩的部分熔融。淡色花岗岩具有高的(87Sr/86Sr)i而低的Sr含量,且随着Ba含量增加,Rb/Sr比值降低。这些特征表明,冲巴淡色花岗岩是无水条件下变泥质岩发生白云母脱水熔融的产物,部分熔融可能与STDS伸展拆离导致的构造减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蕲春花岗质杂岩体包括斑状二长花岗岩和花岗岩两部分,它们之间在化学性质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前者表现为高Al 2O3(15.73%)、相对高CaO(2.46%)、Na2O含量明显高于K2O(Na2O/K2O=1.27),尤以强烈亏损重稀土元素和极强的轻、重稀土元素分馏程度[(La/Yb)N=46.8]为特征而类似于太古宙高Al2O3的TTG岩石.而后者则以较低的Al2O3含量(14.05%)、贫CaO(0.82%)、K2O含量明显高于Na2O(Na2O/K2O=0.81)为特征,轻、重稀土元素的分馏程度[(La/Yb)N=10.89]也较片麻状二长花岗岩中弱得多.两类岩石中锆石的U-PbSHRIMP年龄分别为824.6±17.6 Ma和784±20 Ma,该时代与大别山造山带内花岗片麻岩的原岩形成年龄类似.大别山造山带内弱变质-未变质晋宁期花岗岩的出现表明扬子板块印支期向北俯冲时,该花岗质杂岩处于俯冲板片的后缘,可代表造山带内扬子基底的原地露头.而岩体周围的高压变质杂岩应是折返上来的无根构造岩片,大别山造山带内高压超高压变质杂岩的出露不是整体性抬升剥蚀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北祁连山中段北大坂岩体成因及构造环境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岩石学的研究方法对出露于北祁连造山带中段北大坂一带的北大坂岩体进行岩石及元素分析结果表明:其岩性为斑状粗粒二长花岗岩、粗中粒二长花岗岩及中细粒二长花岗岩,含少量黑云母、角闪石及榍石,属钾质钙碱性花岗岩类;主量元素w(SiO2)=63.66%~74.38%,w(K2O)/w(Na2O)=2.61~3.31,总体为高钾钙碱性弱过铝质花岗岩,岩石富集LILE元素(Rb,Th,K等),亏损HFSE元素(Y,Yb,Ta,Nb等),稀土元素分配模式为轻稀土富集型,具中等负Eu异常(δEu=0.59~0.82)。微量、稀土元素分配模式与北祁连西段的金佛寺岩体(碰撞型花岗岩)基本一致。单颗粒锆石U-Pb年龄为414Ma±4Ma,综合分析认为北大坂岩体形成于同碰撞末-后碰撞初期的构造转换期,岩浆源区为下地壳。  相似文献   

9.
位于腾冲地区的滇滩无极山铁矿区与成矿有关的岩浆岩为二长花岗岩,对二长花岗岩中锆石LA-ICP-MS U-Pb加权平均年龄测试结果为131.2Ma±2.8Ma,表明其形成于早白垩系。w(SiO2)范围为75.84%~78.07%,w(K2O+Na2O)为7.75%~8.64%,w(K2O/Na2O)>1,属高钾钙碱性花岗岩。在ACF(铝钙铁)图中,数据点都位于斜长石—白云母—堇青石区域内,与S型或壳源型花岗岩的范围十分一致。A/NK值为1.06~1.28(平均1.14),A/CNK值为0.92~0.97(平均0.94),属过碱准铝质花岗岩。在微量元素蛛网图上Rb,Ba,Ga,Nb,Ta,Th,U正异常明显,Sr,V,Cr,Co,Ni,Sc负异常明显,分布曲线明显呈现左侧"隆起"和右侧"下凹"的特征,相似于南岭地区的S型花岗岩。稀土配分曲线平缓,轻重稀土没有明显的分异特征,负Eu异常明显(δEu=0.04~0.05)。综合特征表明,滇滩无极山二长花岗岩为早白垩系壳源S型花岗岩。  相似文献   

10.
广东莲花山岩体位于莲花山断裂带北部, 由规模巨大的侏罗—白垩纪花岗岩组成。本文对莲花山岩体中部进行了系统的岩石学、地球化学、锆石U-Pb同位素和Lu-Hf同位素研究, 获得片麻状花岗岩、细粒黑云母花岗岩和细-中粒黑云母花岗岩的锆石206Pb/238U年龄分别为(142.5±1.5) Ma(MWSD=3.5, N=30)、(138.9±0.6) Ma(MWSD=1.4, N=30)和(145.5±0.7) Ma(MWSD=1.2, N=28), 表明岩体为晚侏罗至早白垩世岩浆活动的产物。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岩体为偏铝质-弱过铝质(A/CNK=0.97~1.1)、富碱(K2O+Na2O=6.1 wt%~ 8.1 wt%)、富钾(K2O/Na2O=1.4~1.8), 富集Rb、Th、U、K、Pb, 亏损Ba、Ta、Nb、Sr、P、Ti, 与壳源岩浆特征类似。岩体SiO2含量差异较大(69.5 wt%~80.1 wt%), 高硅样品明显经历一定程度的结晶分异, 属于分异的I型花岗岩。所有样品锆石εHf(t)值均为负值(–4.5 ~ –2.0), 在年龄-εHf(t)图中, 均落入球粒陨石演化线和华夏基底演化线之间, 暗示源岩主要为古老壳源基底物质。在此基础上, 结合区域构造-岩浆记录, 本文认为莲花山花岗岩体的形成与古太平洋板片俯冲后撤(roll back)诱发的弧后扩张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11.
骑田岭复式花岗岩体地处湘东南矿集区的中南部。本文研究讨论了骑田岭岩体的主体,即中侏罗世骑田岭序列花岗岩。其岩石类型为角闪石黑云母花岗闪长岩角闪石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各岩石单元从早至晚,SiO2含量总体由低变高,变化范围在65.92%~75.68%之间。岩石高钾、富碱,K2O含量为4.10%~5.27%,平均4.86%;Na2O K2O为7.12%~8.24%,平均7.85%;K2O/Na2O值平均为1.63;ACNK值在0.90~1.05之间,平均为0.96;KN/A在0.71~0.89之间,平均为0.78,属钾玄岩系列与高钾钙碱性系列准铝质弱过铝质花岗岩类。ΣREE平均达375.6μg/g,在原始地幔标准化图解上显示出Ba、Nb、Sr、P、Ti、Eu负异常和U、Th、Nd、Zr、Sm、Y的正异常,具明显的分异结晶作用特征。ISr值为0.70854~0.71281,εNd(t)值为-5.05~-7.57,tDM为1.35~1.56Ga,明显低于湘桂内陆带花岗岩的背景值(1.8~2.4Ga)和区域基底的时代(1.7~2.7Ga),反映出有幔源物质加入。经多种相关图解判别均显示其为A型花岗岩,骑田岭序列应形成于后造山拉张构造环境。讨论认为湘东南及华南地区燕山早期构造环境为后造山而不是陆内裂谷环境。  相似文献   

12.
浙江北部地区位于扬子及华夏两大板块相交接的江绍断裂带的北段,出露的新元古代花岗岩有石角、平水、桃红和西裘等岩体,年龄位于814Ma~932Ma之间。本文获得的该时期含白云母花岗岩锆石LA-ICP-MS U-Pb年龄为960.1Ma±6.5Ma,为新元古代早期岩浆活动产物。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SiO2质量分数普遍较高,变化于72.89%~74.82%、w(CaO)为0.24%~1.44%、全碱含量较高(7.46%~8.50%)且K2O质量分数普遍高于Na2O(w(Na2O)为2.08%~4.41%、w(K2O)为3.22%~6.00%之间),A/CNK为0.98~1.34,为偏铝质到过铝质系列;富集K,Rb,B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和轻稀土元素(LREE/HREE=12.02~16.10),轻重稀土分馏明显((La/Yb)N=11.02~24.16),具中等至弱的Eu负异常(δEu=0.21~0.85),而Nb,Ta,Ti等高场强元素(HFSE)则相对亏损。以上特征均表明浙北绍兴地区新元古代早期花岗岩类可能源于过铝质熔体,局部富集白云母晶簇的岩相学特征也表明岩石类型类似于富云母的过铝质花岗岩类(CPG),物质来源可能为富云母的变泥质沉积岩的部分熔融,形成环境更可能为同碰撞及后碰撞环境,与陆壳碰撞加厚导致的剪切重熔有关。  相似文献   

13.
算井子埃达克质花岗岩体由中粗粒片麻状黑云母花岗闪长岩、中粗粒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和中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3个岩相单元组成,其为同一次岩浆熔融事件过程中曾经发生过三次岩浆侵入活动而形成的深成岩体。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算井子埃达克质花岗岩体侵位于早石炭世(350.0~351.7Ma),为海西中期的产物。该岩体总体富硅(SiO_2为67.81%~70.93%),富铝(Al_2O_3为14.94%~16.07%),全碱含量中等(K_2O+Na_2O为6.01%~6.74%),K_2O/Na_2O为0.37~0.69,富含钠质成分,而Ti、Ca、Fe和Mg(MgO为0.99%~1.61%)含量较低,(K_2O+Na_2O)/Al_2O_3为0.37~0.45,A/CNK为0.95~1.03,属于准铝质-弱过铝质钙碱性花岗岩。微量元素Sr含量(409×10~(-6)~548×10~(-6))较高,而Y(8.1×10~(-6)~17.7×10~(-6))和Yb(0.83×10~(-6)~1.73×10~(-6))含量较低,总体上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K、Rb、Ba和高场强元素(HFSE)Th,而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和Ti,稀土元素的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曲线呈右倾型,轻重稀土分馏大,轻稀土富集且分异明显,而重稀土亏损且分异不显著,具轻微的铕异常(δEu=0.64~1.13),与典型的埃达克岩特征相似。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1)算井子岩体属准铝质-弱过铝质未分异的Ⅰ型花岗岩,并具有典型的埃达克岩特征;(2)岩浆源于俯冲板片流体交代地幔楔诱发下地壳玄武质岩石部分熔融源区,并在岩浆上升过程中混染了火山弧物质;(3)岩体形成于海西中期活动大陆边缘的火山弧环境,推测其南侧的塔里木板块和哈萨克斯坦板块的俯冲-碰撞效应可能一直持续到早石炭世。  相似文献   

14.
滇西保山地块早古生代花岗岩类的年代学、地球化学及意义   总被引:24,自引:12,他引:12  
位于滇西特提斯构造带保山地块的平河岩体,岩石类型主要为花岗岩、二长花岗岩,其次有少量的花岗闪长岩。4件样品的锆石U-Pb年龄变化于480~486Ma,表明这些花岗岩类侵位于早奥陶世。平河花岗岩类的K2O/Na2O值大于1,铝饱和指数(A/CNK)为1.07~1.1,属高钾钙碱性过铝质花岗岩。岩石总体上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Pb,亏损高场强元素。明显富集轻稀土元素[(La/Yb)N=4.33~7.05],显示明显的负Eu异常(δEu=0.25~0.48)。4件样品58个测点的锆石εHf(t)值变化范围较大(主要集中于-12.4~-3.0之间),对应的Hf同位素地壳模式年龄集中于2.2~1.7Ga。这些地球化学特征指示平河花岗岩类为S型花岗岩,主要来源于古老地壳物质(如砂屑岩)的重熔,并不同程度地混入了幔源物质。平河花岗岩类与出露于中部拉萨地体的变质酸性火山岩存在可比性,可能代表了早古生代冈瓦纳大陆原特提斯边缘岩浆弧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5.
李孟江  陈衍景  张莉 《地球化学》2012,41(3):227-239
产于华北克拉通北缘中段的晚古生代尚义钾质花岗岩体规模很小,岩性为钾长石斑晶(~40%)的黑云母钾长-二长花岗岩,矿物组合为钾长石(50%~60%)、斜长石(10%~20%)、石英(20~30%)、黑云母(~5%)及少量绿帘石、单斜辉石和磁铁矿。SiO2含量为65.69%~70.90%,K2O+Na2O为7.22%~9.14%,K2O/Na2O比值为0.85~1.75,Al2O3为13.58~15.09%,A/CNK值为0.89~0.93,Mg#为43~46,稀土含量中等,轻重稀土中等分异,轻微负Eu异常,富集LILE和地幔元素Cr,Nb、Ta、Ti负异常,表现为富钾、偏铝质、钙碱性的I型花岗岩。通过野外观察及岩石地球化学分析可以确定钾质花岗岩是幔源基性岩浆分离结晶并同化混染早期奥长花岗岩围岩形成的。钾质花岗岩位于尚义-赤城断裂带中,其发育的构造背景应为晚古生代时古亚洲洋板块向华北克拉通俯冲形成的活动大陆边缘。  相似文献   

16.
侵入到红柳河蛇绿岩中的照壁山南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其SiO_2含量为68.86%~73.27%,具高碱略富K贫Na,(K_2O+Na_2O=7.03~7.98,K_2O/Na_2O=1.16~1.36),AI含量中等(Al_2O_3=13.75%~14.1%)、弱过铝质(A/NKC=1.03~1.07)的特点,属高钾钙碱性系列弱过铝质花岗岩类。岩石具较高的Ga×10~4/Al(5.22~6.48)和Y/Nb(2.71~3.43)值,在原始地慢标准化图解上显示出K、La、Nd、Zr、Hf、Sm富集,Nb、Ta、Sr、P、Ti强烈亏损,轻、重稀土分异明显,(La/Yb)_N=7.19~13.15,负Eu异常(δEu=0.82~0.84),REE配分曲线呈略右倾"海鸥型"型的特点。研究结果表明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是在早泥盆世后碰撞伸展环境下,早期俯冲的与岛弧有关的物质受到底侵慢源玄武岩浆的加热部分熔融后,而形成的A(A_2)花岗岩。红柳河—牛圈子—洗肠井蛇绿岩带西段所代表的古洋壳在晚奥陶世—早泥盆世间闭合(446.4~404.8Ma),之后出现一个以挤压结束伸展开始为特征的动力学演化阶段,其转化时间可能在415~404.8Ma。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晚古生代西伯利亚板块南缘增生造山过程中的岩浆活动特征,对东乌旗巴彦都兰二长花岗岩岩相学、锆石U-Pb年代学、锆石Hf同位素和岩石地球化学进行了研究,并讨论了岩石成因和构造环境。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为(277.2±0.7)Ma,以正的锆石εHf(t)(6.8~14.1)为特征,具有年轻的锆石地壳模式年龄(tcDM)(865~655 Ma),属于早二叠世晚期岩浆活动产物。二长花岗岩以高钾[w(K)=3.63%~4.95%,K2O/Na2O=0.91~1.47]、富碱[w(K2O+Na2O)=7.52%~9.16%]、准铝质-弱过铝质(A/CNK=0.96~1.15)为特征;稀土元素总量较低(38.82×10-6~193.20×10-6),(La/Yb)N为3.91~23.08,轻、重稀土元素分异较明显,呈弱负铕异常(δEu为0.34~1.17);富集部分大离子亲石元素(LREE、Rb、K等);Zr弱负异常、Hf弱正异常,亏损Sr、Nb、Ta、P、Ti,显示后造山花岗岩特征。综合分析表明,巴彦都兰二长花岗岩形成于伸展的构造环境中,是贺根山洋盆闭合后的后造山阶段产物,为865~655 Ma前洋壳俯冲形成的先成地壳部分熔融而成。  相似文献   

18.
高山林  林晋炎  陆彦俊 《岩石学报》2013,29(8):2676-2684
对华北克拉通西缘贺兰坳拉谷南段泾源县石咀子花岗斑岩进行了岩石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石咀子花岗岩体具有高硅(SiO2=72.28%~76.69%)、富钾特征,Na2O+ K2O平均值7.61%,K2O/Na2O为2.17 ~7.39,Al2O3 =10.59%~11.84%,A/CNK为0.86~1.11(平均为1.01),低钙镁,岩石为高硅准铝质-弱过铝质A型花岗岩;稀土元素总量较高,为340.4×10-6~468.9×10-6,轻稀土富集,具有中等的负Eu异常,配分曲线呈典型的右倾“海鸥型”;高场强元素Ta、Nb、Ti具有明显的负异常,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Th等相对富集,花岗岩具有造山后岩石地球化学特征.锆石的LA-ICP-MSU-Pb年龄为1803±15Ma,为古元古代晚期,表明贺兰坳拉谷形成于古元古代晚期,其形成与华北克拉通古元古代晚期大陆裂解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中越边境Song Chay穹窿中片麻状花岗岩的形成及演化,对穹窿北端的老城坡片麻状花岗岩进行了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老城坡片麻状花岗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415.4±5.2Ma,属于过铝质高钾钙碱性S型花岗岩,Si O2含量为73.48%~77.16%,全碱含量较高(K2O+Na2O=7.40%~7.86%),K2O/N2O=0.99~1.75(均值为1.301),铝饱和指数(A/CNK)为1.01~1.14。大离子亲石元素K和Rb相对富集,Ba、Sr亏损明显;高场强元素Th、U、Hf相对富集,Ti、Nb亏损,其中Ti强烈亏损。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初步推断,岩浆源岩可能来自早期地壳物质部分熔融的产物;广西运动时期云开地体与桂滇—北越地体发生碰撞,导致老城坡岩体侵位于华南褶皱带。  相似文献   

20.
石灰窑花岗岩位于卡拉麦里蛇绿岩带的最东段,岩性为中粗粒钾长花岗岩。岩体具有高硅(74.13%~75.76%)、高钾(4.26%~5.59%)、低镁铁[w(MgO+Fe2O3+TiO2)介于1.55%~3.37%之间]、高A/CNK(0.99~1.12)特征,刚玉标准分子略高(0.003%~1.46%),属高钾钙碱性过铝质S型花岗岩。岩体富钾(K2O/Na2O值介于1.12~2.06之间),高Rb、Cs,低CaO/Na2O值(0.18~0.34之间),显示源区主体为富云母的变泥质岩区。岩石明显富集Rb、Th、U、K和Pb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强烈亏损Ba、Sr、P、Ti、Eu等元素,并具有弱的Nb亏损,具有俯冲相关的火山弧和后碰撞伸展花岗岩类的地球化学特征。岩体侵位于下石炭统山梁砾石组地层,南界被蛇绿混杂岩的边界断裂切割,岩体LA-ICP-MS锆石U-Pb年龄(282.9±3.6)Ma应代表了卡拉麦里蛇绿混杂岩带东段的闭合年龄。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分析,石灰窑花岗岩形成于卡拉麦里俯冲碰撞向碰撞后伸展的过渡阶段,是局部减压和地幔热流异常导致上地壳物质发生部分熔融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