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青海南部沱沱河地区陆相红层分布广泛,确定这些红层的时代对认识青藏高原的形成过程具有重要意义。由于红层中化石稀少,因此,这些地层的形成时代长期以来未有定论。曲麻莱盆地是沱沱河盆地东部的一个次级盆地,在该盆地红层之中部灰色钙质泥岩中获得了相当数量的孢粉化石,其中希指蕨孢子居绝对优势,据此确定含化石的地层地质时代属晚白垩世。...  相似文献   

2.
浙江恐龙和蛋化石的时代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浙江省内,有12个白垩纪红层盆地中发现恐龙化石和蛋化石,且多个盆地龙蛋共生。经初步调查,除金衢盆地衢江群下部中戴组发现恐龙化石外,恐龙化石和蛋化石均产于盆地内的中上部地层:即永康群朝川组、方岩组,衢江群的金华组和衢县组,天台群两头塘组和赤城山组。从相关地层的古生物组合时代和火山岩同位素年龄为101~90Ma以及地层的古地磁均为正向极性特征分析,浙江绝大部分恐龙蛋的时代应为晚白垩世,而蜂窝蛋类化石时代则很可能是早白垩世晚期或未期。  相似文献   

3.
一、问题的提出自王长生(1975)报导了四川黔江正阳盆地红层中首次发现鸭嘴龙动物群以来,为一向归下第三系(东湖群)的红层,提出了归晚白垩世的有力证据。他还提出川、鄂、湘、黔交境附近的红盆堆积物应与正阳盆地相比,引起了地质工作者的注意。毛志中等(1979)在贵州盘县特区石脑公社所在的红层(原定上第三系)中发现了始新世脊椎动物化石,并将其与茅台群及全省习称的下第三系相比。同年,我队秦守荣同志在修文扎佐黑山水库主坝附近的红层中,发现了大量晚白垩世安陆孔轮藻植物化石等,为黔中地区红色盆地的地层时代提供了重要古生物依据。  相似文献   

4.
阿尔卑斯-喀尔巴阡上白垩统大洋红层特征与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时代、岩性、古生物、沉积速率、沉积环境等方面对阿尔卑斯—喀尔巴阡地区的上白垩统大洋红层进行了详细对比,发现研究区内上白垩统大洋红层最早出露于Cenomanian期,最晚可延续至古近纪,且在Campanian期出露最为广泛,其岩性以灰岩、泥灰岩和含泥灰岩为主,生物化石以浮游有孔虫为主,沉积速率较低且在各地不尽相似,在CCD面上、下均可以出现,沉积环境一般是大陆边缘盆地、斜坡和大洋盆地等远洋、半远洋环境。通过比较分析,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上白垩统大洋红层提供较为全面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5.
东营凹陷深部“红层”地层划分方法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运用岩石地层学“最优分割”数值计算方法 ,对由于缺少古生物化石资料而长期难以进行地层划分的山东东营凹陷下第三系沙河街组四段至中生界“红层” ,进行了岩石化学性质差异的最优分割划分。结合有限的古生物化石资料和标准地层剖面的岩石学特征 ,将分割的层序进行了地层归属标定 ,成功地将“红层”各个层属及亚层属划分出来 ,其科学性、合理性已为之后的勘探成果所证实 ,同时在东营地区最深探井———郝科 1井的地层划分中得到了运用。该方法为缺少古生物化石数据的“哑地层”划分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蒙有言 《广西地质》2000,13(3):19-21
在十万大山盆地北缘的中小型盆地红层中首次发现侏罗纪的轮藻类植物化石。共计2个属,7个种,2个未定种。文章根据轮藻组成特征,讨论了这些中小盆地的地质时代,认为属早中侏罗世,为十万磊山盆地侏罗纪红层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7.
福建白垩纪红层主要分布于政和—大浦断裂带西侧,由于受不同时期、不同构造作用影响,各红层盆地发生、发展的时序及其岩石组合、生物群组合序列都不尽相同,本文根据红层盆地形成的构造背景及时序.将红层盆地分为三种类型:沙县—均口型、禾口—上杭型、连城—崇安型。其中,第一类型盆地形成于早白垩世中晚期,结束于晚白垩世最早期;第二类型盆地形成于早白垩世中晚期,结束于晚白垩世早期;第三类型盆地形成于晚白垩世;根据红层盐地岩石组合特征及序列,修订了原有地层单位的含义,将红层盆地岩石地层单位年历下而上划分为均口组、沙县组、禾口组、官寨组和赤石群。并详细论述了红层生物化石组合特征,建立了各门类化石组合序列。  相似文献   

8.
民和盆地中、新生代红层在甘肃有一定的代表性,对其进行划分对比有利于资源的勘探开发。本文根据红层的沉积韵律、古生物组合等原则,将民和盆地中、新生代红层自下而上划分为中侏罗统享堂组、上侏罗统大通河群、下白垩统河和群、上白垩统民和组、下第三系西宁群、中新统咸水河组等六个岩石地层单位。  相似文献   

9.
陆相红层因为其含古生物化石稀少给高精度生物、年代地层的对比带来了较大的困难。旋回地层学可以将地层与地时结合起来,解决地层沉积的时限问题。基于前人在对胶莱盆地K/Pg界线识别的基础上,主要利用了一维连续小波变换尺度分析法与频谱分析法对胶莱盆地胶州组K/Pg界线之下、晚白垩世红土崖组玄武岩夹层之上的陆相红层进行旋回地层分析,认为胶莱盆地晚白垩世的陆相红层中保存有米兰科维奇旋回,岁差、斜率和偏心率各个周期在不同的层段响应程度略有不同。根据旋回识别结果及K/Pg界线建立了“浮动天文年代标尺”,推测在66~67.77 Ma期间,胶莱盆地陆相红层的平均沉积速率约为5.15 cm/kyr,胶州地区[(67.77~73)±0.3] Ma期间为玄武岩岩浆冷凝固结形成玄武岩进而遭受风化剥蚀及构造沉降的时期,红土崖组与胶州组的时间界线约为67.28 Ma,红土崖组玄武岩夹层的年龄应早于67.77 Ma。  相似文献   

10.
辽西燕辽生物群分布特征及新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辽宁省西部地区一直是中生代古生物化石的重要产地,近几年发现了大量的珍稀动植物化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但有一些化石的层位尚不明确。近三年来,笔者在辽宁西部葫芦岛建昌以及朝阳辖区下的朝阳县、凌源市以及建平县针对一套中侏罗世火山岩所夹的沉积岩地层进行了详细的化石调查工作。首先,根据髫髻山组地层出露条件,在金岭寺—羊山盆地的建昌县玲珑塔大西山村测制了髫髻山组主干剖面,除此之外还在大平房—梅勒营子盆地和凌源—三十家子盆地测制了辅助剖面,同时在剖面上逐层进行化石采集;之后研究本次工作采集的化石以及收集该地区燕辽生物群化石资料;最后将化石落到准确的层位之上,并将各盆地化石层进行对比。通过剖面的测制以及化石的挖掘和调查,确定其为中侏罗世髫髻山组,属燕辽生物群中期,确定了一批珍稀化石的产出层位,为了方便不同盆地化石层对比,本文命名了两个新的珍稀化石层位——大西山化石层和棺材山化石层,将化石与层位一一对应,并且完成了对辽西主要盆地化石层的对比;与之同时挖掘出了一批珍贵的动植物化石,丰富了燕辽生物群古生物的内容,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翔实的资料。  相似文献   

11.
青海省贵德、化隆两盆地新第三系的划分与对比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正> 贵德和化隆两盆地跨贵德、尖扎、化隆、湟中、贵南五县,平均海拔高度约2500—3000m,海拔4600m的扎马山将两盆地分隔为二,两盆地内新第三纪陆相地层十分发育,分布广,厚度大。1885年,Loczy,(即Nehring)将盆地内红层命名为“贵德系”或“贵德建造”,记述了化石Myospalax arvicolinus,时代为上新世。Bohlin(1938)、路兆洽(1948),杜恒俭(1948)等分别对盆地内红层提出不同的时代划分意见。解放后,青海地质局、郑绍芬等(1984)先后进行古生物地层工作。本文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资助,继  相似文献   

12.
<正> 湖南白垩系下统地层,是近年来通过古生物群的研究,逐步从“红层”中划分出来的。尽管出露面积不大,但分布范围颇广,全省几个主要陆相中—新生代盆地中均有沉积。一般都在盆地南缘出露较好,古生物群也较丰富。 目前,关于湖南白垩系下统的划分还存在不同意见,对比也较混乱,地层名称使用亦杂。本文试以区测资料为基础,并搜集新发现的古生物资料进行综合整理,对湖南下白垩统地层的划分和对比提出一些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3.
胡绍斌  刘军平  曾文涛  王伟  夏彩香  莫雄  关奇 《地质论评》2023,69(5):2023050013-2023050013
1938年,云南许氏禄丰龙的发现拉开了云南侏罗纪恐龙研究、发掘的序幕,恐龙化石的发现地从云南禄丰一带向外延展,陆续在云南晋宁、元谋姜驿、云南易门夕阳、武定万德、双柏安龙堡等地报道,但目前恐龙化石的报道均集中在楚雄盆地的中部及东部,而楚雄盆地的西部地区未有报道。笔者等通过全面系统的古生物化石调查,在滇西祥云地区下侏罗统冯家河组首次发现恐龙骨胳化石产地,对该新化石产地开展初步化石剖面调查和修理,共发现有5层恐龙化石富集层,部分化石保存较为完整,未经过长距离搬运,以原地埋藏保存为主,骨胳化石主要有肠骨、椎体、坐骨及肱骨等。这一发现拓宽了云南恐龙化石的分布范围,填补了楚雄盆地西部无恐龙化石的空白,丰富了云南早侏罗世恐龙化石库,为楚雄盆地西部古环境演化及地层对比提供了重要的古生物化石研究素材  相似文献   

14.
地层古生物研究工作对促进基础地质发展,指导矿产勘查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山东省地质科学研究院通过对全省地层古生物化石研究,在生物地层、年代地层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通过开展全国古生物化石保护工程规划研究、山东省重要古生物化石保护规划研究、胶莱盆地白垩纪脊椎动物化石保护、开发方案与规划研究等,为古生物化石保护、开发规划及其编制提供了科学依据;通过对济南、临沭、诸城、莱阳、临朐、莒南等地质公园古生物化石的调查研究,为地质公园的科学定位、科学研究、科学普及以及地学旅游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科学指导,对推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起到了支撑作用;通过开展地层古生物研究,为相关的地质找矿工作提供了基础理论依据;通过以上工作,为山东省培养了一批地层古生物人才,建立了一支技术过硬、力量雄厚、结构合理的专家团队。  相似文献   

15.
西宁组,为一套内陆湖泊相的含盐红色碎屑沉积,广布于西宁一民和之间,总厚度在1000米左右。对其时代,有的作为上新世在西北地区的代表,有的归为中新世,但总因缺乏可靠的古生物资料,一直未得最后解决。近几年来,我队在民和盆地作了一些地质工作,测制了西宁组的地层剖面,采集到较丰富的微体古生物化石。经我队古生物组分析、鉴定,现简单报道如下,并提出我们的初步看法,供参考。轮藻化石组合中,主要分子有:Maedlerisphaera chinelqsis Huang et xu(中  相似文献   

16.
通过新化石地点的发现及对过去分类的各地点、各层位化石的整理研究及广泛对比,对河南西部红层盆地化石层位提出了较为理想的时代顺序,并在此基础上对垣曲盆地渐新统存在与否及中国东部早第三纪生物古地理的划分提出了初步意见。  相似文献   

17.
阳原盆地晚新生界以其出露完好, 层序清楚, 富含古生物、古人类遗存而闻名于世。近年来, 随着研究精度的不断提高, 在地层详细划分与地层单元的使用上却不很统一, 甚至较为混乱。我们在开展《1:5万化稍营、北水泉幅区域地质调查及泥河湾层研究》和《我国北方晚更新世标准地层单元“许家窑组”再研究》等科研项目中, 对阳原盆地东部上新世红土、泥河湾层进行多重地层划分与地层单元的厘定。鉴于篇幅所限, 本文仅就阳原盆地上新世红层、许家窑组, 以及许家窑组与泥河湾层的关系等方面作一介绍。其主要成果有: 一、阳原盆地上新世红层从岩石地层、生物地层、磁性地层及古环境分析, 应属一套多成因的红层建造, 不应重复建组, 建议合并, 沿用石匣组。二、通过对许家窑遗址一带, 以火山灰层为标志的第四纪地质结构调查和剖面的测制, 化石的新发现, 证实含许家窑动物群、文化层之上的地层时代为晚更新世, 之下的岩石地层应属中更新世。这些成果为泥河湾盆地晚新生代标准地层单元的岩性特征及属性提供了新依据。  相似文献   

18.
<正> 湖北建始、恩施、咸丰和来凤—龙山等白垩纪红层盆地(图1),多呈北东—南西向展布,长条形,范围较小,最大的恩施盆地约180平方公里;最小的咸丰盆地仅约8平方公里;建始、来凤—龙山盆地分别为60和120平方公里;均属典型的断陷盆地。“红层”中未发现过化石,李四光(1939)、刘之远(1951)称为第三系恩施砂岩,以岩石特征笼统地同江  相似文献   

19.
恐龙蛋是江西省内特殊珍贵化石之一,广泛分布于江西省境内19个红色盆地中,尤其以信丰盆地恐龙蛋的属种更加丰富,是建立“国家级恐龙蛋化石地质古生物遗迹保护区”的候选地。对江西省境内所产恐龙蛋的分布、分类、层位及时代归属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20.
豫西南晚白垩世红层时代厘定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区位于豫、鄂、陕三省相邻地带,在秦岭造山带后造山阶段构造体制转换过程中,形成了李官桥、滔河、西峡、夏馆、五里川、召北等一系列近于平行的断陷盆地,盆地内分别沉积了1000~4000m的陆相碎屑沉积。根据恐龙蛋、轮藻、孢粉、介形类及一定数量的恐龙骨骼化石、同位素年龄等,将盆地内红层的时代归属为晚白垩世,并对每一盆地红层进一步作了详细划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