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皖南构造带的组成、构造特征和构造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前人地质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作者近年在该区的工作,以新的锆石U-Pb年龄为依据,论述了皖南构造带的组成、前南华纪基底形成的时代和构造背景。以构造变形特征为依据,将皖南构造带分为3个构造分区,论述了各个分区的总体构造特征和不同方向断裂构造的变形特征。最后,概述了皖南构造带从晋宁期到燕山期的构造演化。  相似文献   

2.
前寒武纪变质岩构造的构造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地质教研室的教师和历届同学们,从五十年代起至今二十余年间,曾在河南嵩山地区进行了大比例尺的详细地质调查填图和专门的构造研究,旨在揭示该区地质构造演化,特别是前寒武纪构造变形史和重力构造.为了教学的目的,总结了变质岩构造的研究方法,即对变质地质体的各种结构要素进行几何学、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的构造解析.藉此院学报复刊之际,就后一问题作一简要汇报,以表心意,不当之处请指正.这个问题之所以重要,在于当前地球科学发展的趋向是已从海洋转向大陆.六十年代可以说是海洋的时代,在大规模海洋地球物理探测获得的新资料基础上,提出了海底扩展并形成了板块构造学说.今天,它的发展又将注意力转向了大陆,因为大陆平均密度较低,能在地慢上漂浮,它们经历了地质历史的主要部分,含有约95%(约40亿年)的地球历史的近地  相似文献   

3.
<正> 脉动构造(Surge tectonics)是由Meyerhoff等人创立的一个新的地球动力学假说,是一个新的全球构造概念。该假说的雏形是由H.A.meyerhoff和A.A.Meyerhoff于1977年提出的,当时称为软流圈脉动。利用洋中脊扫描雷达图象,证实了洋中  相似文献   

4.
压剪性构造的三维构造样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桂梁  谭海樵 《地质科学》1997,32(3):375-386
兼受剪切与挤压作用而形成的压剪性构造,根据挤压力与剪切力的比率不同而出现各种不同的构造样式:压剪比大于1、以挤压为主兼有剪切的有山东龙泉井田的网络状构造和四川南桐的紧密狭窄的雁列式构造。安徽九龙岗的斜滑双冲构造属于又剪又压、压剪比近于1的断裂型压剪性构造。而压剪比小于1的有由深层次走滑剪切引起的四川龙王洞的正花状构造,和河北井陉的多字型构造。安徽百善的S型构造是早期的压剪作用,发展到晚期几乎全部转化为剪切扭动,压剪比逐渐地趋近于0。  相似文献   

5.
构造地质学的新进展及新构造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概括了板块学说兴起构造地质学进入新的展阶段以来的某些新进展.文章讨论了研究岩石圈的层圈性及其构造性质、断裂构造、褶皱构造、孔隙液压和构造分解作用、构造解析等方面的发展动向及地质意义,进而阐述了新构造观的内涵和有关问题.最后提出,在构造研究新阶段中应站在新构造观和方法论的高度上,迎接新的学术浪潮.  相似文献   

6.
滇东南锡矿带为一具独立的控岩、控矿构造系统和成矿系列,是自成体系的构造—岩浆—锡多金属矿化带。锡矿带对应于北西西向的构造—岩浆带,其中已知的锡多金属成矿区又与近等轴状的穹窿、背斜隆起构造、花岗岩隆起构造和环块构造相对应。环块构造、隆起构造是锡矿的主要控矿构造;褶皱隆起构造和侵入隆起构造协调式组合是锡矿的最佳成矿构造,环块构造又是锡矿成矿构造的重要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7.
构造相、构造相系和构造相序列三位一体概念的提出,是试图将由构造动力引发的物质的结构调整和组成调整在空间、时间和演化上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此,确立了地壳物质的结构调整的形迹和组份调整的踪迹的各种相标志,和在统一应力场或同一构造事件产生的构造相之间的空间组合和联系的构造相系,以及反映同一地区不同构造相系空间叠加、时间演化的构造相序列。以期获得地壳物质在构造事件中运动规律的最大信息量。  相似文献   

8.
大陆构造、大洋构造和地球构造研究构想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大陆动力学和大洋动力学是当前固体地球科学的前沿领域 ,反映处于中期阶段的板块理论正向更加深入、全面、完善的方向发展 ,并走向统一的地球构造学的趋势。中、新生代造山带构造 ,全球高原构造的比较 ,周边洋底构造对欧亚大陆的动力作用 ,应是大陆动力学中优先研究的问题。对全球洋底构造的继续探测 ,用地震各向异性研究地幔的流动或变形 ,布设海底宽频带地震台阵探测地幔细结构 ,将会提供更多的地球内部过程信息。“地球大系统科学”概念的提出 ,将能推进固、液、气三态地球多球层相互作用的研究 ,例如固体地球微动态、固液气三态球层运动的可比较性、不同球层分区性的比较等 ,都是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代表了从整体地球系统开展学科交叉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奚镜伦  陈建平 《江苏地质》2018,42(3):481-494
地球和月球很可能是通过大撞击形成的。在行星地质学中,研究月球的地质-构造现象,对了解月球、地球乃至太阳系的形成与演化历史都有很大帮助。月球的构造分为深部构造与月表构造,寻找它们在分布或成因上的关系,可以为月球甚至地月系的起源和演化历史提供重要参考。利用LROC的宽视角影像数据以及LOLA数据提取解译月表构造,结合深大断裂进行观察分析,并对月球的撞击盆地进行统计,最后以静海地区为例分析构造分布特征,发现月球的质量瘤盆地中具有环状分布的月岭,外侧具有近环状分布的深大断裂,自前酒海纪至酒海纪,具备上述特征的质量瘤盆地占总撞击盆地的比例突然有一个很大的提升,且静海地区西部具有该构造分布特征。推测该特征与撞击、月海沉降等有关,且在酒海纪与雨海纪期间月球有较多的月海玄武岩分布,由此判断静海西部存在质量瘤,发生过撞击与月海沉降。  相似文献   

10.
杨开庆先生是我国构造地球化学创建人之一.早在60年代他在李四光构造带地球化学研究思路的基础上,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探索和研究,开创了岩石形变与相变、构造动力地球化学及地壳物质构造动力调整作用等新的研究领域,创立了构造动力成岩成矿的理论体系,并首次把岩石形变相变作为高温高压一种实验研究方向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1.
南沙海槽的构造特征及其构造演化史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南沙海槽位于南沙群岛东南缘,为一长680km、宽80-120km、水深2000-3300m的NE向水槽。由区域地质和横穿该海槽的地震反射剖面之综合解释可知,该海槽的北段为陆壳,晚渐新世-早中新世碳酸盐沉积从南沙群岛至南沙海槽、进而延伸到西北巴拉望陆坡之下,说明这一段是由外来地体(西南巴拉望岛)仰冲而使地壳向下弯曲所形成的水槽。在该海槽的南段,基底反射波呈圆弧状,其下为散乱反射,且多绕射波,说明这一  相似文献   

12.
试论构造相构造相系和构造相序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3.
构造的第三副面孔——地貌的构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貌构造分析或叫新构造分析,是大地构造研究中最重要的领域。新构造学探讨地貌及相关的沉积特征,以阐明岩石圈近地表部分的新构造作用。由于S.S.Schultz、V.A.O-bruchev、N.I.Nikolaev、N.A.Florensov等人的工作,新构造学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出现在苏联地学界。新构造学理论的基础是年轻内生作用的速率和特征与地球表面地貌的相关性。区域和应用新构造学研究的目的在于依据地貌资料编汇新构造图及进行各类地质预测。本文以中亚、东亚及整个地球为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晶体的构造     
晶体的结构和性能在国民经济各个部门的学者和实际工作者中间引起了愈来愈浓厚的兴趣。这种兴趣因何而起,这个科学领域又有什么实际用途呢?这些问题很容易回答。学者们断言,几乎整个世界全是结晶的。事实上我们周围差不多所有的固体,无论是天然的,或是人的双手创造的,都具有结晶构造。甚至于那些看起来不是结晶的物质,如粘土,也是由最微小的结晶颗粒构成的。由此可以说,地壳中  相似文献   

15.
地壳的构造     
地壳几乎到处都在发生垂直运动。某些地方它的上层上升(有的地方每年上升几公分),另一些地方下降。所有高地都受到冲刷作用,即所谓侵蚀作用。从高地上带下来的碎屑物质,随同河水一起被搬运到盆地里去。如果某地的上升运动快于侵蚀作用,则地面上升。这样,就逐渐形成大型的高地。而在地壳下降的地方则形成盆地。盆地中逐渐堆積着碎屑物质(砂  相似文献   

16.
17.
贵州中西部的构造格局与构造应力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贵州中西部的基底交叉断裂控制盖层中方向各异的褶皱断裂带,组合为弧形、菱形和三角形等各种构造型式,构成统一的区域构造格局。根据构造组合反演块体在多向侧压力联合作用下的构造应力场,并用有限元法进行数值模拟。此外,还结合对沉积古构造的历史分析,阐明区域动力作用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Schel.  D 李才 《世界地质》1993,12(4):32-48
经过6年的地质调查,一张东尼泊尔喜马拉雅的地质图已经问世。该图东起锡金边界、西至加德满都山谷、北起高喜马拉雅顶部、南至恒河平原。这次调查还澄清了一个中喜马拉雅弧剖面的构造及构造地层问题。由此,西藏高原以南,东尼泊尔喜马拉雅可分为相关的以逆冲断层接触的三个构造区:(1)由高喜马拉雅结晶基底组成的高喜马拉雅逆冲片;(2)中喜马拉雅带组成的中喜马拉雅逆冲片;(3)由锡瓦里克群(Siwalik Group)沉积岩组成的低喜马拉雅叠瓦带。沿主中央逆冲断裂(MCT),东尼泊尔的高喜马拉雅逆冲片至少逆冲于中喜马拉雅变质沉积地层之上140 km,有可能在175~210 km之间。中喜马拉雅逆冲片伏于MCT之下,覆于主滑脱断裂(MDF)和主边界逆冲断裂(MBT)之上,剔除了MBT上盘不相关的逆冲断裂和近期不活动的MCT。低喜马拉雅迭瓦带是一个可见的迭瓦扇,其北缘是MBT,南缘是主前缘逆冲断裂(MFT),并覆于5~7 km的MDF之上。横穿东尼泊尔高、中、低喜马拉雅建立的均衡剖面表明,自MCT开始活动起,东尼泊尔喜马拉雅造山楔南北水平构造收缩量至少在210 km和280 km之间。沿底部的MDF逆冲作用,中、低喜马拉雅的南北构造收缩量为70 km,其中低喜马拉雅叠瓦带,Sun Kosi逆冲断层和MBT分别收缩25km、10 km和35 km。在15~25 Ma期间,从MDT开始活动起来,东尼泊尔喜马拉雅南北间水平平均收缩速率为每年8.4~18.6 mm。由于MCT向下伏MDF上的运动,和向MBT上的斜冲,以及在低喜马拉雅内叠瓦构造的逆冲作用导致MBT深部产状的旋转,因此,东尼泊尔喜马拉雅的构造几何学显示了一个总体“肩背式”(Piggyback)的逆冲序列。  相似文献   

19.
塔里木盆地构造演化与构造样式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汤良杰 《地球科学》1994,19(6):742-745
塔里木盆地的发展演化受不同时期板块构造背景的控制,形成了陆内裂谷、裂陷槽、克拉通内拉张盆地、克拉通内挤压盆地、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弧后拉张盆地、弧后前陆和周缘前陆盆地等多种原型盆地并相互叠加和改造。盆地中存在挤压、引张、扭动和叠加构造样式,可以形成良好的圈闭构造,盆地中的大型隆起带是主要的油气聚集带,前陆盆地褶皱-冲断带具有较好的油气前景。  相似文献   

20.
现代地质文献中,最主要的需求之一就是本文讨论的变质和变形微构造。在最近二十多年中,在变形作用和受变质岩石显微构造特征的发展研究和解释方面取得了许多重大的成就,但Spry的变质结构,自1969年发表至今,仍然是该学科最全面的教料书。变质地质学家已意识到,在传统地质学领域,需要进行微构造方面的分析,强调变形和变质作用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